- 年份
- 2024(4512)
- 2023(6480)
- 2022(5097)
- 2021(4751)
- 2020(3538)
- 2019(8157)
- 2018(7994)
- 2017(14872)
- 2016(8215)
- 2015(8733)
- 2014(8793)
- 2013(8569)
- 2012(7908)
- 2011(7225)
- 2010(7432)
- 2009(6752)
- 2008(6782)
- 2007(5802)
- 2006(5025)
- 2005(4615)
- 学科
- 济(34680)
- 经济(34629)
- 管理(20754)
- 业(18249)
- 企(15297)
- 企业(15297)
- 方法(13483)
- 中国(12445)
- 数学(10797)
- 数学方法(10657)
- 理论(8962)
- 学(8936)
- 财(7472)
- 地方(7336)
- 业经(6984)
- 农(6506)
- 城市(6347)
- 融(5933)
- 金融(5933)
- 制(5849)
- 银(5501)
- 银行(5495)
- 行(5277)
- 环境(5006)
- 教育(4982)
- 和(4974)
- 发(4704)
- 贸(4613)
- 贸易(4610)
- 城市经济(4604)
- 机构
- 大学(117464)
- 学院(115847)
- 济(46039)
- 经济(44798)
- 研究(42259)
- 管理(40530)
- 理学(35000)
- 理学院(34465)
- 管理学(33831)
- 管理学院(33590)
- 中国(30137)
- 科学(25932)
- 京(25600)
- 财(21818)
- 所(20673)
- 研究所(18935)
- 中心(18469)
- 财经(17708)
- 范(17376)
- 江(17319)
- 农(17243)
- 师范(17201)
- 经(16252)
- 业大(15929)
- 院(15874)
- 北京(15843)
- 经济学(15501)
- 州(14365)
- 师范大学(14233)
- 经济学院(13878)
- 基金
- 项目(79592)
- 科学(63151)
- 基金(58261)
- 研究(57535)
- 家(51573)
- 国家(51144)
- 科学基金(43878)
- 社会(37424)
- 社会科(35493)
- 社会科学(35484)
- 基金项目(30420)
- 省(29967)
- 自然(28028)
- 教育(27722)
- 自然科(27425)
- 自然科学(27417)
- 自然科学基金(26939)
- 划(26131)
- 资助(22996)
- 编号(22125)
- 重点(18597)
- 成果(18378)
- 部(17777)
- 发(16807)
- 课题(16515)
- 创(16468)
- 国家社会(16253)
- 性(16088)
- 教育部(15503)
- 创新(15372)
共检索到170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振华
本文在国内外全球城市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全球城市的理论逻辑、动态逻辑、实践逻辑。关于理论逻辑,基于经济全球化已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客观事实引出了跨国公司的主体地位,进而阐述了全球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紧接着从信息化角度阐述了全球城市资源配置功能从"在岸"演进到"在岸"与"离岸"并举;关于动态逻辑,从区域化全球化的发展程度、发展中国家如何崛起全球城市、全球城市作为地点空间和流动空间如何演化、全球城市版本的迭代升级四个方面阐述全球城市动态逻辑的基本趋势;关于实践逻辑,聚焦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阐述了上海为什么要定位全球城市、中国的全球城市发生在什么地方、上海如何建设全球城市、上海到底怎么做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等等方面的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青
全球化带来了城市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促成了新的城市形态即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的形成,城市的空间集中倾向更加明显,少数城市在全球经济文化发展中的控制力日益突出,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也出现了一系列世界城市。与此相应,关于世界城市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些都将对于中国世界城市的研究和发展产生理论及实践的影响。
关键词:
全球化 世界城市 全球城市 国际性城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本文从课程编制原理的角度探讨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课程编制(生成 )模式的涵义与价值 ;从课程实施的角度阐明“综合实践活动”的独特价值是智慧统整与知识统整 ;论述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强势特征与若干误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向桂林 郑香君
本文从 Webster 字典对 meta 一词的释义出发,列举若干实例,总结metadata 一词的涵义;同时就 metadata 一词的引伸意义作了阐释,并对"元搜索引擎"这种译法提出了不同观点。
关键词:
元数据 考证 涵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彬 李延勇 刘军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载体,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跨国公司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跨国公司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本文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视角出发,对上述问题做出了解答。
关键词:
跨国公司 环境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国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的新阶段。本文在分析辨识我国食物消费结构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阐释在新发展阶段树立大食物观的现实意义与政策涵义,并初步评估我国食物安全保障现状与今后的挑战,为新发展阶段践行大食物观提出实践逻辑与政策取向。本文认为,大食物观的政策涵义在于要促进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深化和拓展,其实践逻辑是必须树立大资源观、大农业观和大市场观,以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为核心基础,应对今后我国食物自给率持续下降的挑战,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必须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抓紧建立完善我国食物安全综合保障机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信息市场的涵义我回学术界对信息市场的界定,如同对信息涵义界定一样,各执己见,不尽相同。主要定义有:—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交易的场所。“鸟家培等.论信息商品与信息市场.财贸经济,1993,(6)”—信息市场是信息这种特殊商品的交换关系及其所要求的法制关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来明 李建伟
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是在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基础上做出的重大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的内在规律与主要特征,包括经济增速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趋于平稳、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国内消费需求拉动和经济发展方式将从要素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等,是指导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指南。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经济发展规律 增长理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曲正伟 孟繁胜
校长培训是校长专业发展和领导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我国校长培训的实践性取向已经成为衡量校长培训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在对我国校长培训政策发展趋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校长实践性培训的政策要点和内涵定位,试图通过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为我国校长实践性培训的开展提供具体的实施框架。
关键词:
校长 实践性培训 政策背景 实施框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宋秋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薛澜 沈群红
科技全球化是在全球化趋势下 ,各国 (地区 )科技共同体协调与融合的发展过程。目前科技全球化表现为科技问题的全球化、科技活动的全球化、科技体制的全球化以及科技影响的全球化。这一发展趋势是以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支撑 ,受跨国公司等主体在全球获取能力和资源 ,提高竞争力 ,实现全球利益等内在动机驱动。同时 ,科技全球化也是科学和技术知识发展特性以及科技活动自身特点所要求的。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现有的科技能力和现行的科技体制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应对科技全球化的基本方针应当是 :坚持开放 ,在开放中求得发展 ;积极参与 ,在参与中争取主动。而兴利除弊的基础是有效的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
关键词:
科技全球化 中国科技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金箴 周一星
从界定世界城市的概念入手 ,认为“世界城市”是指一种“世界城市地位” ,它既是个体概念 ,也是群体概念 ,既强调不同城市的共性 ,也重视城市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 ,综合有关文献提出判别世界城市的指标体系 ,此后对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并综合对世界城市涵义的理解 ,提出中国发展世界城市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
世界城市 指标体系 趋势 中国 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余韵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职普融通提升为国家重大教育改革项目。落实职普融通,首先要定义其性质。职普融通问题的关键分歧点在于它是手段还是目的。影响教育体系形成的关键因素是人类的技术。技术影响职业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教育之间的关系。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工匠技术阶段、机械技术阶段和人工智能技术阶段。智能化技术促使职业之间的关系由科层化转变为扁平化、网络化、融合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成为当前教育体系发展的基本趋势。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是在机械技术时代建立的,随着经济社会步入智能化时代,职普融通已成为教育体系改革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职普融通达到理想状态是远期目标,当前的改革目标应更具现实性。职普融通教育体系改革要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一前提,形成立体化的多层次融通体系,并把增强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选择性作为重点。职普融通的实践框架可从课程互设、学校互融、学制互通三个层面进行设计。这三个层面虽然在复杂性上呈递进关系,但改革实践可从任意一个层面开始。
关键词:
职普融通 当代涵义 政策目标 实践框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承礼
2006年10月16—17日,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联合英国文化协会、英国杨氏基金会在北京举办了“社会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国际研讨会。会议围绕“对社会创新概念的认识”、“重要领域的社会创新”、“各部门对社会创新的作用”与“未来10年社会的优先发展项目”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广泛共识。以下两篇文章是关于本次会议主要议题的综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严金明
国土资源部47号文件提出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八项内容,是在原来国发3号文件基础上的延伸和深化。这份文件有很多亮点和很好的建议,确立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加快制度落实和体制机制创新,有很多工作需要推进。我的感觉是要按照"十二五"期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