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8)
- 2023(1570)
- 2022(1385)
- 2021(1188)
- 2020(1029)
- 2019(2387)
- 2018(2357)
- 2017(4689)
- 2016(2497)
- 2015(2906)
- 2014(2854)
- 2013(2987)
- 2012(3070)
- 2011(2728)
- 2010(2926)
- 2009(2746)
- 2008(2552)
- 2007(2163)
- 2006(1916)
- 2005(1836)
- 学科
- 济(11991)
- 经济(11975)
- 贸(5330)
- 贸易(5328)
- 易(5268)
- 世界(4634)
- 融(4530)
- 金融(4529)
- 业(4507)
- 国际(4453)
- 管理(4304)
- 方法(4129)
- 关系(3505)
- 企(3491)
- 企业(3491)
- 数学(3197)
- 数学方法(3158)
- 出(2726)
- 银(2645)
- 银行(2645)
- 行(2592)
- 中国(2578)
- 财(2446)
- 理论(1934)
- 制(1840)
- 问题(1824)
- 口(1779)
- 和(1775)
- 出口(1773)
- 出口贸易(1773)
- 机构
- 大学(37125)
- 学院(35648)
- 济(19148)
- 经济(18851)
- 研究(16536)
- 中国(12945)
- 管理(11606)
- 理学(9570)
- 理学院(9453)
- 管理学(9372)
- 管理学院(9306)
- 所(8588)
- 财(8376)
- 京(8239)
- 科学(7886)
- 研究所(7768)
- 中心(6607)
- 国际(6549)
- 财经(6374)
- 经济学(6241)
- 院(6008)
- 经(5876)
- 经济学院(5731)
- 贸(5674)
- 北京(5529)
- 范(5092)
- 师范(5076)
- 财经大学(4824)
- 江(4772)
- 科学院(4761)
共检索到62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Alan Ahearne Klaus Regling In Jun Kim Dariusz Rosati 施建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世华 谭小芬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Midsuhiro Fukao Dennis Snower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Yung Chul Park 樊纲 David Vines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珠 白东辉
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外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状况及国际收支平衡概念,提出了中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失衡 调节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梅勒 让·皮萨尼-费里 冯维江
欧元区内的失衡,反映在欧洲第二代实时清算系统(TARGET2,即欧元体系的银行间支付系统)中,即各中央银行间的收支不平衡。截至2011年12月,北方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累计净头寸达到8000亿欧元,而南方欧元区国家则累计了相同规模的负头寸。早期有关欧洲货币联盟的文献指出,在货币联盟之内,各成员国之间的收支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Jean Pisani-Ferry Yung Chul Park Naoyuki Yoshino 唐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崔大沪
本文通过对美国外贸战略及格局的分析,指出在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美国不是"利益受害者"。贸易逆差与储蓄-投资缺口匹配模式有助于美国抑制国内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并已成为美国独特的经济增长方式。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贸易战略 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
[作者]
许崇正 李涵硕
经常项目大规模顺差构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部分。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长期资本流入是造成我国金融账户顺差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因素。"货物贸易"、"专有权使用费"、"特许费"和"投资收益"项目对经常账户影响较大,进而影响整个国际收支账户。扭转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应以从改善对外贸易政策、调整引资政策、完善金融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着手。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贸易政策 资本流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裴平 孙兆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被逐步纳入到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作为货币尚未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导致了严重的货币错配。本文从国际收支失衡的角度,采用AECM指数体系,对1985~2004年中国的货币错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中国的货币错配日益严重,虽然货币错配及其风险尚未达到不可控制的程度,但已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货币错配及其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关键词:
货币错配 国际收支失衡 AECM指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余霞 余玲
本文选择贸易差额与综合差额作为衡量现阶段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指标。通过实证得出了相关结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江春 曹棣泉
本文认为,导致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是中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失衡。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收入分配的失衡,即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过高且不断上升,而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且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二是功能性收入分配的失衡,即中国的生产要素没有按照其对生产贡献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则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状况还将持续下去。这意味着,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国际收支本身,而是要在制度改革上有重大突破,即通过"对个人放权让利"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并以此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
关键词:
收入分配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信 李俊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由于私人资本流入急剧下降、银行间市场萎缩,希腊等国只能通过官方渠道弥补国际收支失衡,其中一个重要渠道是TARGET2。德央行与希腊等边缘经济体央行分别是TARGET2项下的债权方、债务方。这一渠道的资金融通,超过了欧盟和IMF对希腊等国的救助规模,对欧元区国际收支失衡调整和欧债危机应对,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一段时期,TARGET2失衡可能会继续扩大。在欧元区经济金融联系减弱、财政联盟和经济治理没有实质进展情况下,未来顺差国持续提供融资的动力可能减弱,TARGET2下央行间大额资金融通将难以为继,其对欧元区经济金融稳定的影响值得关注。
关键词:
欧债危机 国际收支失衡 TARGET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