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52)
2023(16150)
2022(13433)
2021(12224)
2020(10266)
2019(23165)
2018(22631)
2017(43259)
2016(23493)
2015(26000)
2014(25403)
2013(25514)
2012(23586)
2011(21233)
2010(21313)
2009(20411)
2008(20252)
2007(18095)
2006(16229)
2005(15042)
作者
(69176)
(57700)
(57681)
(54549)
(36957)
(27551)
(25867)
(22399)
(22102)
(20480)
(20070)
(19242)
(18659)
(18655)
(18433)
(17763)
(17119)
(16799)
(16694)
(16619)
(14466)
(14107)
(14067)
(13353)
(12948)
(12886)
(12826)
(12709)
(11585)
(11431)
学科
(106532)
经济(106370)
(90716)
管理(82697)
(79899)
企业(79899)
方法(44444)
数学(35838)
数学方法(35623)
(34779)
(31944)
业经(30786)
中国(30660)
(24556)
(22685)
财务(22661)
财务管理(22624)
农业(22594)
企业财务(21484)
(20443)
贸易(20431)
(19937)
地方(18926)
技术(18663)
(18315)
(17723)
(17487)
(16898)
(16871)
(16350)
机构
学院(343112)
大学(342759)
(153915)
经济(151218)
管理(132487)
研究(122043)
理学(113758)
理学院(112534)
管理学(111077)
管理学院(110442)
中国(95913)
(73139)
(73092)
科学(71742)
(64126)
(61919)
财经(57306)
研究所(55796)
中心(53901)
(52345)
业大(51845)
(51628)
农业(50731)
经济学(48392)
北京(46093)
(43911)
经济学院(43684)
财经大学(42539)
(39708)
(39386)
基金
项目(225916)
科学(179920)
基金(169250)
研究(160194)
(149613)
国家(148379)
科学基金(127325)
社会(107644)
社会科(102254)
社会科学(102230)
基金项目(89179)
(85395)
自然(82440)
自然科(80571)
自然科学(80543)
自然科学基金(79225)
(72599)
教育(71019)
资助(68724)
编号(59643)
重点(51311)
(51290)
(49421)
(48695)
成果(47730)
(46468)
国家社会(46344)
创新(45649)
(45253)
教育部(43899)
期刊
(172705)
经济(172705)
研究(106635)
中国(68713)
(59755)
(59202)
学报(55510)
管理(53814)
科学(52874)
大学(42411)
学学(40717)
农业(40150)
(33800)
金融(33800)
财经(29913)
经济研究(28765)
业经(27260)
技术(26897)
(25854)
教育(25252)
问题(24121)
(24040)
(19871)
世界(19176)
技术经济(18511)
国际(18089)
现代(16981)
(16365)
商业(15321)
科技(15277)
共检索到523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史进  
企业动态是中国制造业空间重构的微观基础。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根据新企业成立和就业净增长的关系,把中国城市划分为创业型、旋转门型、惯例型和缓增型4类增长模式,描述其在2003—2008年和2008—2013年的时空变化。发现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东部外向型制造业核心区的城市新企业成立不足,现有企业增长乏力,制造业就业增长率下降,由惯例型转变为缓增型;在国内市场潜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东部的相对欠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城市持续吸引了大量新企业成立,并推动制造业就业快速增长,由旋转门型转变为创业型。论文建立"全球力量和地方力量"的分析框架,采用多项Logit模型揭示全球力量和地方力量对中国城市制造业增长模式在2个时期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全球力量中的出口导向和地方力量中的集聚经济对中国城市制造业增长的影响经历了从向心力到离心力的转变;全球力量中的出口导向和地方力量中的小企业比重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此消彼长,体现了"全球-地方"联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志基  贺灿飞  
新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作用。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数据基础,基于OP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全新估计,本文研究了创新活动对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创新投入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市TFP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吻合;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直辖市的城市研发总投入相对较高;但是研发投入强度较高的地区并没有在东部地区集中布局。城市TFP的空间布局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效应。城市制造业研发总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向影响城市TFP;而研发投入的泰尔系数对城市TFP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研发投入在制造业产业间的多样化更利于城市TFP增长。本研究揭示了在中国现有经济体制环境下,创新投入确实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刚  高虹  
城市制造业就业的扩张会对本地的服务业就业产生促进作用,但这种就业乘数效应的大小会受到城镇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地级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使用工具变量的方法,估计了城市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研究发现,城市制造业就业每增加1%,会带来服务业就业约0.435%的上升,其中生活性服务业的受益程度最大。此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会对制造业就业的乘数效应产生促进作用。只有在城镇化和城市规模达到一定水平的地区,制造业就业的扩张才会显著地促进服务业就业的增长。而在城镇化水平较低或城市规模不足的地区,没有发现显著的制造业就业乘数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均怡   赵春明   李震  
本文基于2006—2016年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实证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当地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且这一影响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中间品进口效应以及资源再配置效应共同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促进了加工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对初始技术基础好、市场化程度高的城市出口复杂度的促进作用更强。拓展分析发现,机器人应用对邻近城市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抑制作用,机器人引致的低技能劳动力就近迁移是造成这一空间负外部性的主要原因。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文举  龙睿赟  
基于生产前沿理论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不仅将技术无效率和环境代价纳入了分析框架,而且还与"物质平衡思路"一致;该模型将绿色经济增长的源泉分解为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本深化3大部分。对重庆市27个制造行业的经验分析结论表明:经济增长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无效率现象,但50%以上行业的技术效率都得到了改善或维持不变;资本深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进步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其中的贡献相对较小;技术进步是引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充分发挥重庆市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后续发展中必须转变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小平  卢现祥  
结构变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的关系反映在“结构红利假说”中。本文使用扩展的shift-share方法检验了中国制造业在1985~2003年的结构变动与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得到三个基本的结论:第一,如果不考虑Verdoorn效应,估算结果有可能产生误差。生产要素从低Verdoorn弹性值的行业转移到高Verdoorn弹性值的行业有利于生产率的增长,反之相反。第二,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并没有导致显著的“结构红利假说”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制造业行业之间的资源配置中,劳动和资本要素并没有向高生产率增长率的行业流动。第三,制造业的增长方式更偏向于“yeast-process”而不是“mushro...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虎  韩爱华  
研究目标:从时空演进视角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的空间特征。研究方法:本文采用2003~2015年中国城市数据,基于Pareto指数测算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刻画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的空间差异,基于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分析相邻地区产业规模分布空间转移效应,深入考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的空间差异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在年度和省域层面产业空间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健性。Dagum基尼系数分解结果显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空间分异,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得到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受相邻省域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创新:探索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分布空间特点,试图从时空角度理解近年来中国产业空间结构调整与动态演变规律。研究价值:有助于指导产业空间结构调整与产业空间协调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小平  周记顺  王树柏  
本文利用1998~2011年中国26个制造行业数据,采用反射法和适合度法对制造业出口复杂度进行了测算,研究了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对行业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变动特点与中国要素禀赋和经济发展阶段相契合,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复杂度较低但呈稳步上升态势,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复杂度较高但有下降趋势。此外,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对行业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类型制造行业增长受到的影响不同,重工业、同质性行业和中等技术行业的增长受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影响显著,而轻工业、异质性行业和低等与高等技术行业增长受出口复杂度提升的影响较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茂  李雨浓  姚星  陆毅  
在实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本文借助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首次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人力资本扩张对我国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1)高校扩招带来的人力资本扩张有效推动了出口升级,2000~的部分可由人力资本扩张来解释。(2)升级效应形成机制在于,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劳动者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技能劳动的"要素集聚"和"技术载体"功能共同推动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上升。其中,"要素集聚"功能体现为人力资本引发资源在城市制造业内部不同出口产品间的优化再配置,深入到企业层面,出口升级源自出口企业的动态调整;"技术载体"功能体现为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诱发效应,主要通过促进技术研发和更高质量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实现。(3)人力资本扩张对于初始技术基础好、人力资本相对物质资本更为缺乏以及市场化水平高的城市的升级效应更突出。本文研究能够为准确理解人力资本推动我国出口升级的效应及机制提供有力的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再勇  严宝玉  盛朝晖  李宏瑾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率过高的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如何衡量投资效率成为问题的关键。我们借鉴经济增加值(EVA)方法,通过对2001—2005年我国和北京市制造业EVA回报率的计算及其与投资的关系发现,总体而言,近年来各行业高投资率仍然是创造价值的,即是有效率的,以此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增长也是具有相当坚实的微观基础的,这对评估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及其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雷平  施祖麟  
城市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也为实践所急需。针对当前国内城市制造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些误区,结合世界城市制造业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我国城市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应当是"跳出制造业谈制造业",充分利用"城市"的区位要素特征,结合产业发展的创新与融合趋势,培育核心竞争力,真正使城市制造业成为城市、城市及其腹地的产业升级与创新主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春雨  程浩  
本文基于环渤海44个城市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二者间的关系受经济发展水平、运输成本和空间集聚影响和制约。在中等经济发展水平、中等运输成本条件下空间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极的形成,突破一定临界值后集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制造业适度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制造业过度集聚引发拥挤效应会抑制经济增长。环渤海地区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政策,并通过区域产业整合和空间布局优化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洁玉  郭琪  周沂  贺灿飞  
本文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制造业为切入点,研究转型时期特有的市场分割现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关注这一影响的区域与产业差异。在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将不同地理尺度上的市场分割分为国际市场分割、国内市场分割和地理分割,构建了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线性模型。以中国2003-2009年制造业数据为基础建立城市面板模型,采用随机效应估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3种市场分割中,国际市场分割、地理分割对中国制造业增长影响显著。②从区域差异来看,对东部地区制造业增长影响显著的是国际分割和地理区位上的分割;对中部地区制造业增长影响显著的是地理分割,包括地形和区位上的分割;对西部而言,地形上的分割影响显著。③从产业差异来看,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影响显著的分别是国际市场分割、地形分割和国内市场分割。未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切实减少相应的市场分割,对于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国茂  陈国文  
本文从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业利润上升而制造业利润下降这一现实问题出发,探究了金融业对制造业利润的影响。我们建立了金融业净利润、制造业净利润与经济景气指数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探寻了金融业影响制造业净利润的机理,以识别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选择。研究发现:整体金融业和细分金融业都侵占了制造业的利润。整体金融业应当打破国家对利率的垄断以降低制造业的融资成本,加大对制造业的补贴以缩小行业工资差距,并且增加对制造业的技术补贴以提高其获利能力。对于细分金融业,根据制造业的不同特点,货币金融服务业应当完善不同规模银行对不同类型制造业的贷款支持;资本市场服务业应当完善多层次的制造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钟世川  
基于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87—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制造业部门中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1987—2013年整个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的,并且其各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基本偏向资本;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整个制造业就业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与1987—1999年相比,2000—2013年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下降;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资本替代劳动特征,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对劳动的替代较小,而工资上涨进一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