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9)
- 2023(13163)
- 2022(11031)
- 2021(10202)
- 2020(8192)
- 2019(18451)
- 2018(18298)
- 2017(33267)
- 2016(17597)
- 2015(19602)
- 2014(19225)
- 2013(18805)
- 2012(17658)
- 2011(16547)
- 2010(16733)
- 2009(15706)
- 2008(15163)
- 2007(13229)
- 2006(12459)
- 2005(11764)
- 学科
- 济(95476)
- 经济(95387)
- 管理(43222)
- 业(39034)
- 中国(30041)
- 企(29296)
- 企业(29296)
- 方法(28133)
- 地方(25769)
- 数学(24653)
- 数学方法(24498)
- 农(22789)
- 业经(19993)
- 贸(17804)
- 贸易(17790)
- 制(17727)
- 易(17233)
- 财(16039)
- 融(15929)
- 地方经济(15928)
- 金融(15928)
- 学(15654)
- 银(15628)
- 银行(15619)
- 行(15364)
- 农业(15158)
- 发(14536)
- 环境(13660)
- 体(13110)
- 和(11413)
- 机构
- 学院(251254)
- 大学(250033)
- 济(121322)
- 经济(119191)
- 研究(100175)
- 管理(87883)
- 中国(77942)
- 理学(73218)
- 理学院(72313)
- 管理学(71344)
- 管理学院(70847)
- 科学(54737)
- 京(54664)
- 财(54559)
- 所(50533)
- 研究所(45168)
- 中心(42997)
- 财经(41572)
- 经济学(39583)
- 江(38208)
- 经(37846)
- 农(36980)
- 北京(36191)
- 范(35771)
- 院(35721)
- 师范(35489)
- 经济学院(35230)
- 财经大学(30565)
- 州(30477)
- 科学院(30059)
- 基金
- 项目(154878)
- 科学(122762)
- 研究(119926)
- 基金(111990)
- 家(96550)
- 国家(95743)
- 科学基金(81127)
- 社会(79682)
- 社会科(75674)
- 社会科学(75662)
- 省(58426)
- 基金项目(56888)
- 教育(54544)
- 划(49286)
- 编号(47734)
- 自然(46472)
- 资助(45816)
- 自然科(45365)
- 自然科学(45354)
- 自然科学基金(44559)
- 发(40378)
- 成果(40288)
- 重点(35825)
- 部(35331)
- 课题(34967)
- 国家社会(34360)
- 发展(33854)
- 展(33330)
- 创(32233)
- 中国(31849)
- 期刊
- 济(150505)
- 经济(150505)
- 研究(90399)
- 中国(59887)
- 财(39643)
- 管理(36515)
- 农(36400)
- 科学(33131)
- 教育(32802)
- 学报(32369)
- 融(29907)
- 金融(29907)
- 经济研究(26435)
- 大学(25595)
- 农业(25032)
- 学学(23636)
- 业经(22959)
- 技术(22437)
- 财经(21928)
- 经(19285)
- 问题(19164)
- 贸(17685)
- 世界(16665)
- 国际(16640)
- 业(13751)
- 技术经济(13451)
- 经济问题(12058)
- 商业(11811)
- 统计(11769)
- 坛(11689)
共检索到417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林毅夫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发达国家的经济尚未完全复苏。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率连续六年下滑,这既有外部周期性因素,也有国内投资增长乏力的原因。未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很可能陷入长期停滞,中国经济发展取决于国内经济自身增长的动力。中国要适度扩大总需求,这可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其中的补短板结合起来,从产业升级、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加以落实。以补短板的投资作为切入点,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有助于中国实现每年6.5%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林毅夫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发达国家的经济尚未完全复苏。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率连续六年下滑,这既有外部周期性因素,也有国内投资增长乏力的原因。未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很可能陷入长期停滞,中国经济发展取决于国内经济自身增长的动力。中国要适度扩大总需求,这可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其中的补短板结合起来,从产业升级、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加以落实。以补短板的投资作为切入点,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有助于中国实现每年6.5%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臧金亮 张向前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中动力变革是关键,本文借鉴战略管理理论的思想,从战略视角探求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之间的关系,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借助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初步建构新时代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之间的理论关系,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编码和不断分析,建立了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的互动模型,明晰了华侨华人在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中的战略定位,发现了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在互动时面临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规划不足、华侨华人力量战略定位不明晰、海外合作交流平台搭建战略行为不连续等问题,提出战略模式上人才引进体系系统化、战略定位上重新评价华侨华人力量、双向合作平台的搭建上战略行为落地等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国际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正在推动着教育的大变革,从而为比较教育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在大变革时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承担着阐释教育规律、总结教育经验、引领教育改革、培养国际化人才、推动国际交流等重大的历史使命。为此,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必须拓展研究领域,服务国家发展,打造学科特色,创新研究方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创建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派。
关键词:
比较教育 使命 发展道路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守英
以土地促发展的模式在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留下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造成了中国经济对土地的高度依赖。现在的风险是地方政府仍想延用这一模式,而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土地的功能在变化,产业升级对土地的依赖性在发生变化,城乡之间的关系也在变化。当前,需要改变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告别土地作为发动机的功能,对土地制度进行再次变革,这种变革可以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土地制度 地方政府 城市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守英
以土地促发展的模式在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留下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造成了中国经济对土地的高度依赖。现在的风险是地方政府仍想延用这一模式,而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土地的功能在变化,产业升级对土地的依赖性在发生变化,城乡之间的关系也在变化。当前,需要改变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告别土地作为发动机的功能,对土地制度进行再次变革,这种变革可以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土地制度 地方政府 城市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学军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经济建设成就震惊世界。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色彩斑斓、跌宕起伏的经济建设70年,在不同的层面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齐惠卿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为FDI),指一个国家的厂商有选择地向另一个国家投入资金、机器设备、技术以及其他无形资产,进行生产经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晓梅
高海燕博士所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发展与公有制的变革及演化》一书,最近已同广大读者见面。该书从全新的角度对公有制这一敏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读来会使人深受启发。 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场伟大的实践,它给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极为艰巨的任务,需要有大胆的探索精神。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位勇敢的探索者。关于公有制的问题,历来争论不休,对于改革实践来说,公有制的改革也是最具风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钊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长时间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经济发展理念与质量更是获得肯定。从经济发展成就来看,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来自中国的经济转型做法为全球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经验借鉴,而且中国正在积极地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中来,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从未来发展来看,中美等国际政治因素、中国市场化地位问题、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效果,都会影响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发挥。应更理性地看待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的影响,肯定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成就,未来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依然可期。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经济发展 全球经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钱捷 邵宏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越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利弊参半的双刃剑,但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全球化进程的利大于弊。人口众多曾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资源和市场的全球性重新配置正在把这一劣势转化为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巨大市场潜力优势。经济全球化同时意味着经济运行规则的一体化,在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演进过程中,对外开放效应大于自我改革效应。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比较优势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曙
时代的变革:浦东的经济发展和图情事业陈曙Abstract:ThedevelopmentofPudong,Shanghaihaspromotedtheeconomicpranceandgrowthandpushedforwardthedevelopme...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洪明
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的改革与开放不是孤立的,它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密不可分的、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并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因此,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对思考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经济 全球化 中国 经济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红 刘珽 曹鸿骅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制造的人才支撑系统。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社会认知偏差较大、管理"政出多门"、系统之间兼容性差、资源集聚效益较低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社会环境、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多元发展的"动力"博弈与形成视角,寻求解决方案。通过市场因素的"混合驱动"、教育系统的"四轮驱动"、人才多元发展的"内在驱动",形成职业教育多部门协同共治的局面,激发办学主体的内驱力,构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动力模式,促进职业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