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3)
2023(6505)
2022(5312)
2021(4771)
2020(3906)
2019(8520)
2018(8182)
2017(15117)
2016(8311)
2015(8783)
2014(8297)
2013(8297)
2012(7512)
2011(6856)
2010(6594)
2009(6236)
2008(6002)
2007(4938)
2006(4368)
2005(3635)
作者
(27155)
(23026)
(22610)
(21187)
(14319)
(11363)
(10093)
(9208)
(8553)
(7918)
(7763)
(7596)
(7453)
(7284)
(7129)
(7110)
(6809)
(6716)
(6524)
(6402)
(5979)
(5524)
(5259)
(5178)
(5110)
(4984)
(4972)
(4925)
(4798)
(4580)
学科
(31348)
经济(31314)
管理(24138)
(21813)
(16371)
企业(16371)
方法(13621)
数学(12093)
数学方法(12017)
(9427)
(9130)
中国(7596)
(7443)
贸易(7442)
(7303)
(7284)
业经(6959)
环境(6929)
资源(6846)
农业(6823)
(5824)
地方(5364)
技术(5267)
人事(4963)
人事管理(4963)
土地(4956)
(4862)
(4745)
(4700)
(4503)
机构
大学(120178)
学院(119293)
(46865)
经济(46084)
管理(45356)
研究(44153)
理学(40290)
理学院(39788)
管理学(39060)
管理学院(38867)
科学(31835)
(31805)
中国(31601)
农业(25613)
业大(25399)
(25355)
(23972)
研究所(22686)
中心(19459)
(18418)
农业大学(17422)
(16524)
(15756)
财经(15672)
科学院(15380)
北京(15339)
(14936)
师范(14629)
(14422)
(14414)
基金
项目(92059)
科学(71168)
基金(68183)
(64290)
国家(63782)
研究(57898)
科学基金(52782)
社会(38144)
自然(37249)
基金项目(37078)
社会科(36275)
社会科学(36263)
自然科(36238)
自然科学(36220)
自然科学基金(35619)
(35127)
(30738)
资助(26342)
教育(24934)
重点(21134)
编号(21107)
计划(19919)
(19765)
(19595)
(19184)
科研(18321)
科技(18181)
创新(18079)
(17384)
国家社会(16914)
期刊
(44727)
经济(44727)
学报(29802)
(26942)
研究(26356)
科学(25073)
中国(22022)
大学(20168)
学学(19319)
农业(18284)
管理(13722)
(12513)
(10876)
资源(9849)
业大(8625)
业经(8065)
经济研究(7847)
(7405)
农业大学(7282)
(7267)
金融(7267)
科技(7070)
财经(7055)
图书(6637)
技术(6570)
问题(6428)
(6063)
自然(5947)
林业(5751)
教育(5599)
共检索到161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谋  李勇  白宪洲  黄润秋  
全球变化导致青藏高原腹地气候的暖干化趋势,也引起该区高寒草甸植被向高寒草原植被的退化。研究区内为高寒草甸一高寒草原过渡区,高寒草甸植被的退化速率为14.2km/10a,而相应地在退化区内生物总量亦呈下降趋势。气候暖干化是引起高原腹地植被退化的原因。而植被退化与区域生物总量的下降将成为影响该区环境自调能力和牧业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娟  舒朝成  张红艳  张静  张雯娜  郭正刚  
线状工程取土迹地植被的恢复是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组分。本研究以天然未退化草地植物群落为参照,从植物群落总数量指标和经济类群指标两个层面,分析了青藏公路取土迹地(约30 cm深)恢复区域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未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高度及覆盖度随海拔增加呈递减趋势,而恢复区域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高度及覆盖度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天然未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和恢复区域植物群落内豆科(Leguminosae)植物和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高度、覆盖度及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虽然天然未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和恢复区域植物群落内杂类草(Weed)植物的高度和覆盖度随海拔梯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增加却呈降低趋势;天然未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和恢复区域植物群落内禾本科(Graminea)植物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增加呈递减趋势,但恢复区域植物群落内禾本科植物高度随海拔梯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天然未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和恢复区域植物群落中多样性指数随海拔梯度变化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随海拔梯度的上升无明显差异。说明恢复植物群落和天然植物群落随海拔升高,总群落高度、覆盖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变化一致,但各个经济类群的高度、覆盖度、生物量变化不一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谋  李勇  潘胜  白宪洲  黄润秋  
受全球变暖影响 ,青藏高原气候呈现出暖干化趋势。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对高原腹地植被生长发育具有消极意义 ,导致该区牧草质量和数量的下降。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加 ,更加重了资源环境与经济 (牧业经济 )发展的对立。本文对受气候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 ,青藏高原腹地高寒草地逆行演替的原因及方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对气候暖干化模式下可持续的利用高寒草地资源提出了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耿垭鑫   易桂花   张廷斌   别小娟   李景吉   王国严   林梦男  
草地碳汇/源是植被生态系统中碳收支和碳平衡的一个重要内容,区分碳汇和碳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减源增汇提供科学依据。基于MODIS NPP数据和土壤呼吸模型量化了2001—2019年青藏高原草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时空变化和碳汇/源格局,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草地碳汇/源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草地NEP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年平均值为54.41 g C m~(-2)。草地整体上以碳汇功能为主。碳汇区面积约为72.26万km~2,碳源区面积约为47.82万km~2,净碳汇总量65.35 Tg C a~(-1)。近19年青藏高原草地NEP以增加趋势为主,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趋势有利于草地NEP的增加,增强碳汇;而暖干化趋势对NEP的影响在不同生态地理区差异较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建军  
草地承包制度落实后,玛曲出现了两种草地经营模式,即单户经营(小尺度放牧)和联户经营(大尺度放牧)。采用野外试验方法,对两种不同放牧尺度草地的生物量、盖度和物种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尺度放牧更容易引起草地退化。基于这一研究成果,建议在青藏高原相似地区发展适当规模的联户经营,以增大放牧半径,从而缓解草地践踏压力。与此同时,在研究高原草地退化原因和制定保护恢复对策时,要充分考虑小尺度放牧对草地可持续利用带来的各种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伟  赵俊权  杜国祯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生态环境是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因素导致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生态补偿是使退化的草原恢复到自然平衡状态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位一体"结合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想,是一种将政府补偿、市场补偿与社区补偿有机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黄文洁  曾桐瑶  黄晓东  
植被物候是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反馈的重要感应器,研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变化对揭示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选取2001–2015年MODIS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16 d最大值合成产品MOD13A1,以TIMESAT 3.2平台为基础,采用阈值法提取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期,包括返青期(start of growth season, SOG)、枯黄期(end of growth season, EOG)和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th season,LOG),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地2001–2015年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随着水热条件的差异,青藏高原由东南向西北,返青期逐渐推迟,从儒略日第110天推迟到第170天;枯黄期逐渐提前,从儒略日第300天提前到第260天;生长季长度逐渐缩短,由170 d逐渐缩短为100 d。不同草地类型的物候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2)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年际变化中返青期呈提前趋势,枯黄期也呈提前趋势,整体上,生长季长度呈增长趋势。3)海拔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类型物候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要因素。在3 500 m以下,植被物候随海拔变化的波动较大,没有明显的规律;在3 500–5 000 m,物候与海拔的关系密切,随着海拔升高,不同草地类型的返青期逐渐推迟,枯黄期逐渐提前,生长期长度也逐渐缩短。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龚毅帆  曹建军  杨书荣  许雪贇  李梦天  
研究牧民对动物骨头和鸟类数量的认知,有助于了解草地磷源的变化趋势。以青藏高原牧区(玛曲县、碌曲县、那曲县和当雄县)牧民为调查对象,对其关于近20年草地磷源变化的认知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1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324份。结果显示,近20年来,动物骨头数量减少了10%~40%,鸟类数量减少了10%~50%,说明青藏高原草地磷源呈萎缩趋势;地域和性别对磷源变化的认知具有重要影响。与玛曲县和碌曲县相比,那曲县和当雄县牧民认为鸟类数量的下降幅度更大。与男性相比,女性认为动物骨头和鸟类数量的下降幅度都较大。因此,加强动物尤其是鸟类的保护,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区草地磷源持续萎缩的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军邦  黄玫  林小惠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仍然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使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在区域碳收支平衡中占有主导地位,但研究方法等不同使得碳收支估算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气候变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由此补偿了气候变暖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分解释量,使青藏高原草地植被仍然发挥着碳汇的功能。而人类放牧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较为复杂。因此,如何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定量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碳源/汇格局的可能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春林  韩向敏  郎侠  王彩莲  
采用体外发酵法对玛曲县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灌丛草地及山地草甸天然混合牧草青草期、返青前期和枯黄期的消失率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旨在探讨玛曲县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灌丛草地及山地草甸天然混合牧草不同生育期营养品质的变化,为不同草地类型及不同时期草地放牧家畜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生育期对玛曲天然草地牧草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总能(GE)、钙(Ca)、磷(P)、NDF消失率、OM消失率和DM消失率有显著性影响(P 0.05);草地类型对玛曲天然牧草的NDF、 Ash、 GE、 ADF消失率和OM消失率均有显著影响(P <0.05)。研究结果显示,玛曲县天然牧草营养品质发育变化差异较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燕  杜文华  
本研究于2015-2017年对青藏高原东缘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草地群落结构特征、种群和生物群落生物量及其构成进行了分析。草地植被主要由耐寒中生和中旱生植物种组成,以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为优势种,垂穗披碱草、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和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c kansuensis)为亚优势种;平均优势度>0.20的植物有10种,伴生种种类多。主要物种地上生物量月动态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模式,于生长旺盛期的7-8月达到峰值;同一物种不同年份间的生物量月动态曲线相似,相同年份的种群生物量月动态存在植物种间分异;随着生长季节的延伸,草地植物组成呈现出由简单趋向复杂、再趋向简单的变化过程。个别植物种的地上生物量表现出了年际间的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同月份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草地中原生禾草植被已经受到破坏,草地植被正在从禾草草地向杂草草地退化,应采取措施恢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帆  李元淳  王新  朱剑霄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严重影响了草地群落结构与生产力。为揭示草地退化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青海省海北州选择3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置完整的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个退化梯度,于2020年8月对样地进行群落调查,同时采集植物样品。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1)草地的盖度、高度和地上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2)地上生物量在不同功能群的分配发生显著变化,物种逐步从以禾草类为优势转变为以杂类草为优势的群落;3)地下生物量显著下降,深层土壤根系生物量占比增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加剧群落结构发生颠覆性变化,且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同步出现严重衰退。因此,针对该区域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应考虑草地物种组配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同步恢复的相应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虹  李文军  
论文基于四川省若尔盖牧区两个村落的田野调查,通过草地资源使用的效率和公平性指标,比较草场使用权全村共有和牧户私有这两种产权制度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牧区,草场使用权全村共有较牧户私有在资源使用的效率与公平性两个方面均能获得更好的表现。这是因为全村共有的使用权制度更契合当地的自然与社会实情,这包括草地资源时空差异大的自然条件、藏传佛教浸润下的文化氛围以及较强的社区自组织管理能力的社会背景。因此,建议我国在制定与推行草场使用权制度时,应考虑制度实施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背景因素,不能简单地在所有牧区强行推进一种产权制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明军  张镱锂  刘林山  王兆锋  
利用GIMMS和SPOTVGT两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青藏高原地区1982—2009年期间草地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覆盖的年际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趋于升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的北部和新疆的南部;趋于下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共和盆地、江河源地区及川西地区。②青藏高原草地覆盖度年际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90%的显著性检验水平上,降低和增加面积的比率为0.31,草地植被覆盖水平总体趋于升高态势。③以10 a为步长的分析表明:草地盖度呈现持续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北部;阿里地区草地盖度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雅鲁藏布江流域草地盖度呈现先...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新来  李文龙  Xulin Guo  余翠  赵玉婷  许静  
利用甘南州及周边地区33个气象台站1965-2013年的降水和温度数据,比较分析了降水距平指数(Pa)、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高寒草地干旱响应的有效性,并结合历史旱灾统计资料进行了结果验证。结果表明,从Pa指数、SPI指数、SPEI指数与草地NDVI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SPI_6和SPEI_6与草地NDVI关系较好,Pa、SPI_1、SPEI_1、SPI_3、SPEI_3不足是波动不稳定,SPI_(12)、SPEI_(12)对干旱的反应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SPI_6和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