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1)
- 2023(11189)
- 2022(9319)
- 2021(8611)
- 2020(6976)
- 2019(15667)
- 2018(15362)
- 2017(29091)
- 2016(15213)
- 2015(16950)
- 2014(16517)
- 2013(16192)
- 2012(15131)
- 2011(14135)
- 2010(14226)
- 2009(13602)
- 2008(12973)
- 2007(11419)
- 2006(10559)
- 2005(9725)
- 学科
- 济(84362)
- 经济(84299)
- 管理(41544)
- 业(36253)
- 企(27670)
- 企业(27670)
- 方法(27504)
- 数学(24848)
- 数学方法(24630)
- 中国(23385)
- 地方(19379)
- 农(19333)
- 贸(16670)
- 贸易(16660)
- 易(16248)
- 财(15436)
- 业经(15362)
- 制(13694)
- 地方经济(13302)
- 学(13196)
- 农业(12498)
- 银(12106)
- 银行(12105)
- 融(12090)
- 金融(12089)
- 环境(12042)
- 行(11823)
- 策(11817)
- 发(10494)
- 体(10026)
- 机构
- 学院(220839)
- 大学(218619)
- 济(112148)
- 经济(110298)
- 研究(83097)
- 管理(81449)
- 理学(69046)
- 理学院(68309)
- 管理学(67437)
- 管理学院(67006)
- 中国(65068)
- 财(49301)
- 京(45394)
- 科学(43656)
- 所(40633)
- 财经(38660)
- 经济学(37054)
- 研究所(36399)
- 中心(36348)
- 经(35264)
- 经济学院(33094)
- 江(32062)
- 院(29592)
- 北京(29497)
- 范(28685)
- 农(28629)
- 师范(28523)
- 财经大学(28454)
- 州(25170)
- 科学院(24815)
- 基金
- 项目(137684)
- 科学(110630)
- 研究(106654)
- 基金(102397)
- 家(87309)
- 国家(86643)
- 科学基金(74588)
- 社会(72367)
- 社会科(68827)
- 社会科学(68818)
- 基金项目(51568)
- 省(50401)
- 教育(48225)
- 自然(43400)
- 资助(42799)
- 划(42560)
- 自然科(42405)
- 自然科学(42394)
- 编号(42241)
- 自然科学基金(41652)
- 成果(35088)
- 部(32291)
- 发(32199)
- 国家社会(31339)
- 重点(31144)
- 课题(29948)
- 中国(29000)
- 教育部(28653)
- 创(28347)
- 人文(27824)
- 期刊
- 济(132812)
- 经济(132812)
- 研究(76275)
- 中国(43264)
- 财(35607)
- 管理(32439)
- 农(27640)
- 科学(27155)
- 学报(25154)
- 融(24880)
- 金融(24880)
- 经济研究(23986)
- 教育(21584)
- 财经(20299)
- 大学(20288)
- 业经(19199)
- 农业(19187)
- 学学(19094)
- 技术(18900)
- 经(17795)
- 问题(16873)
- 贸(16822)
- 国际(15565)
- 世界(14911)
- 技术经济(12467)
- 统计(11443)
- 经济问题(10473)
- 现代(10200)
- 业(10145)
- 策(10061)
共检索到349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元春 于泽
2019年上半年,在及时、精准的宏观调控和系列改革举措的提振作用下,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并一直处在合理区间。总体来看,上半年经济是"弱企稳"态势,国内市场基础还不牢固,面对加大的外部冲击,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实际GDP增速"弱企稳",但动能结构的变化和名义GDP增速加快下滑,反映出总需求偏弱。房地产、采矿业和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冷万欣
日前,在土耳其安卡拉落幕的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经济再次成为各国财长关注的焦点。根据会后媒体的报道称,20国集团的财长们认为全球经济无须担心中国放缓。他们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充满信心。当然,这只是今年众多国际会议中的冰山一角。不得不说,近几年来,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昌忠泽 王俊
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源于其特殊的制度经济背景: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推动。内外平衡相互对应、互为因果,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作出新的调整。鉴于财政扩张与人民币升值是一种有效的政策组合,应根据中国区域二元经济状况,建立全国统一性和区域差异性相结合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关键词:
内部失衡 外部失衡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保华
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与中国上个世纪以来经济振兴计划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剖析,指出经济振兴计划成功的关键在于时机选择、泡沫考量、切入方式、力道尺度和政府发展经济的心态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金融海啸 案例分析 冷思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庆 任永欣 章俊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亚洲/太平洋)于2009年7月16日发布了题为《中国经济政策推动下的脱钩:调高2009年-2010年预测》的最新研究报告。征得作者同意,本刊选取了该报告的核心部分予以整理并发表,供读者参考。基于政策推动的作用,中国正在实现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脱钩,2009年GDP增长预测被调高至9%,2010年的增幅预测则被调高至10%,就总体增长趋势而言,GDP增幅将于2010年第一季度达到最高点,然后开始适度放缓;2009年下半年,现有的积极政策反应将继续推动投资的快速增长。随着消费者信心的增加和就业状况的改善,2010年底之前私人消费有望持续稳定增长,而在经历了2009年的大幅下滑之后,出...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政策推动 经济预测 调高预测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效军
<正>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经济质量和效益持续好转,5.2%的经济增速符合预期。但经济运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仍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多重矛盾困难和风险挑战并存,市场预期和微观活力偏弱,增长的稳定性面临一定考验。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展望2024年,要抓住当前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最直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连城 郎丽华
本文采用历史分析和逻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认为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决定中国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而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走势。无论从中国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还是从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都将呈现向好的趋势。因此,2012年及其未来一段时间,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促进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政策选择的目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联英 吕重阳
文章以实物期权理论为基础,引入预防性储蓄、机会型投资和数字普惠金融供给变量,在一个集成框架内揭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并阐释了作用机理。实证层面,文章匹配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省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运用家庭年份双固定模型识别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并利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检验了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了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经由预防性储蓄渠道对消费升级产生抑制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预防性储蓄渠道的抑制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经由机会型投资渠道对消费升级产生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增强机会型投资渠道的促进作用;两项渠道的净效应为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农村地区、东部地区、新常态后、青年和老年以及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升级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喻文益
中国经济政策设计中面对的偏因及控制喻文益一、地域间的偏因亚洲“四小龙”及北欧国家甚至日本西欧的经济增长经验都难以印证中国现实,因为中国地域的辽阔和在此之上的人文地理差异都是前者未曾考虑过的,地域间的偏因事关全局的平衡。1.“三大经济地带”的学说。改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邹至庄
、前言自从二十年前中国开始经济改革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年增长率高达百分之九点五以上,如此非凡的成绩为举世注目,从中国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一、由中央指令的计划经济转为以市场导向的经济,会增加经济效率;二、健全可行的市场经济有不同种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司马亚玺 张炎涛
发达经济体需要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的配合,从而维持总需求,提高增长潜力;而新兴经济体则需要将其经济转向新的增长源泉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85%,它们正在缓慢而稳定地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当前,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占世界G D P的比重从十年前的不到一半跃升至约60%。在发达国家受国际金融危机拖累后,正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可见,这占世界人口85%的地区对于全球经济是多么的重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付敏杰
2012年的中国经济将面临深度再平衡和多重周期叠加共振问题。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背景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等因素是威胁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增长动力的缺失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因素,而执行严格的紧缩政策,促进财政、国际收支和生产消费的平衡是全球重新步入稳定增长轨道的重要保证。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来自内部,只有实现沿着现代服务业发展、绿色更新周期下的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和消费升级等重大发展取向进行有效的结构性改革,消除影响居民消费、产业层次提升的体制、政策壁垒,建立起市场创新机制,才能实现内生的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伟 马潇潇
将混频数据加总为同频数据所导致的信息缺失和人为信息虚增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采用混频向量自回归(MF-VAR)模型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1999年1月至2019年9月的EPU、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实际GDP增长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方差分解证明了MF-VAR模型比传统VAR模型有更好的解释能力;混频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EPU可以通过影响FDI来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混频脉冲响应分析表明,EPU对经济增长和FDI有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守东 吴业强 孙彦林
美国加息、缩表与税改政策的相继实施是否会如市场普遍担忧的那样负向冲击中国经济尚缺乏实证支持。本文通过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分位数下美国经济政策组合对中国经济产出的冲击影响。研究发现,美国经济的政策导向是"紧货币"与"宽财政"的结合,资本外流与短期人民币贬值问题是美国经济政策实施冲击中国经济的关键环节;低分位数下经济产出的风险敏感性更高,经济减速背景下,美国的货币政策常规化行为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但税改的溢出效应为正。因此,当前中国经济应当重点防范与应对加息与缩表可能带来的负向冲击影响,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向"新时代"过渡,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经济系统自身的外来风险应对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