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5)
2023(8574)
2022(7220)
2021(6689)
2020(5487)
2019(11635)
2018(11512)
2017(21485)
2016(11607)
2015(12316)
2014(11457)
2013(10979)
2012(9763)
2011(8788)
2010(8936)
2009(8254)
2008(7865)
2007(6752)
2006(5764)
2005(5224)
作者
(32735)
(27340)
(27085)
(26012)
(17347)
(13372)
(12195)
(10491)
(10128)
(9677)
(9359)
(9209)
(8771)
(8595)
(8507)
(8497)
(8126)
(8056)
(7945)
(7645)
(6919)
(6638)
(6541)
(6223)
(6211)
(6170)
(5964)
(5898)
(5431)
(5404)
学科
(39834)
经济(39791)
管理(30569)
(26284)
(21081)
企业(21081)
方法(15241)
(13165)
数学(12877)
数学方法(12673)
(11674)
环境(10869)
中国(10460)
(10198)
业经(8902)
农业(7766)
(7718)
贸易(7715)
(7686)
(7499)
地方(7366)
(7313)
金融(7312)
(7238)
(7216)
银行(7212)
生态(7154)
理论(7068)
(6958)
(6900)
机构
学院(153597)
大学(150321)
研究(57539)
(56998)
经济(55728)
管理(52584)
理学(45578)
理学院(44903)
管理学(43797)
管理学院(43515)
中国(42286)
科学(39016)
(32189)
(30173)
(28913)
研究所(28019)
(26731)
中心(25760)
业大(24899)
农业(22860)
(22708)
(22109)
师范(21839)
(21789)
财经(21503)
北京(19846)
(19618)
(18321)
科学院(17900)
师范大学(17559)
基金
项目(110915)
科学(87540)
基金(80971)
研究(77426)
(73629)
国家(73082)
科学基金(61455)
社会(48788)
社会科(46188)
社会科学(46178)
(43447)
基金项目(42807)
自然(41519)
自然科(40481)
自然科学(40470)
自然科学基金(39705)
(37627)
教育(35027)
资助(32173)
编号(30395)
重点(26633)
(24447)
(23391)
成果(23331)
(23026)
科研(21795)
计划(21776)
创新(21594)
课题(21470)
(20911)
期刊
(63672)
经济(63672)
研究(42400)
学报(29131)
中国(28277)
科学(26378)
(25918)
大学(20723)
(19982)
学学(19955)
管理(18458)
农业(18069)
教育(16523)
(13244)
金融(13244)
业经(11488)
经济研究(11372)
技术(10246)
资源(10031)
(9934)
财经(9929)
(8588)
(8314)
科技(7862)
问题(7553)
林业(7444)
业大(7372)
(6612)
商业(6532)
现代(6418)
共检索到220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小飞  彭建  王仰麟  吴文斌  杨鹏  刘焱序  宋治清  薛怡珍  
全球变化包含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等自然、人为及共同作用下引发的转变,是当前景观结构与功能保障面临的主要挑战。景观生态适应性是指景观这一地表镶嵌体吸纳上述影响并维持主要功能的特性,涉及不同景观类型、组成单元及层级在不同时空尺度中的不同程度转变。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切入,以景观系统作为缓解与适应全球变化冲击的主体,整合农业景观、城市景观等相关研究案例,凝练当前景观系统适应全球变化过程的特征为:(1)由部分因子的绝对主导转向复合因子共同作用;(2)景观类型内部趋同,景观多样性及独特性降低;(3)同类景观间功能等级分明、分工明确,跨区域时空联系增强;(4)不同景观类型间空间边界清晰,过渡带景观功能退化。就当前全球变化议题,建议后续研究应加强:不同景观类型或组成单元的适应能力对比及其不确定性分析;基于景观系统整体健康的适应途径尺度联系解析;多学科、多部门研究在全球变化情景下的有效整合;景观系统适应性或适应能力量化分析方法的深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小飞  彭建  王仰麟  吴文斌  杨鹏  刘焱序  宋治清  薛怡珍  
全球变化包含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等自然、人为及共同作用下引发的转变,是当前景观结构与功能保障面临的主要挑战。景观生态适应性是指景观这一地表镶嵌体吸纳上述影响并维持主要功能的特性,涉及不同景观类型、组成单元及层级在不同时空尺度中的不同程度转变。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切入,以景观系统作为缓解与适应全球变化冲击的主体,整合农业景观、城市景观等相关研究案例,凝练当前景观系统适应全球变化过程的特征为:(1)由部分因子的绝对主导转向复合因子共同作用;(2)景观类型内部趋同,景观多样性及独特性降低;(3)同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崔胜辉  李旋旗  李扬  李方一  黄静  
适应性研究是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基于对适应性概念的辨析,探讨了全球变化背景下适应性的科学内涵,总结了适应性研究的途径。通过文献分析与归纳,将适应性研究途径分为敏感性-脆弱性-适应性框架、暴露-适应能力-脆弱性框架与弹性-脆弱性-适应性框架。从"适应对象"、"适应者"以及"如何适应"的角度概述了适应性研究的实践与应用,最后指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慧   冯信群  
<正>~~
关键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永婷  徐光来  尹周祥  胡晨琦  王原  廖富强  
基于安徽省80个气象站的月值气温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多时间尺度下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5 a安徽省气候呈现明显的暖化趋势,年均气温及春、秋、冬季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升温幅度最显著,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波动幅度最大;2)年平均气温在1996年发生了突变,与突变前相比,突变后的平均气温增加了0.82℃,年平均气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增暖趋势显著;3)近55 a安徽省年平均气温的变化主要存在58 a和1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永婷  徐光来  尹周祥  胡晨琦  王原  廖富强  
基于安徽省80个气象站的月值气温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多时间尺度下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5 a安徽省气候呈现明显的暖化趋势,年均气温及春、秋、冬季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升温幅度最显著,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波动幅度最大;2)年平均气温在1996年发生了突变,与突变前相比,突变后的平均气温增加了0.82℃,年平均气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增暖趋势显著;3)近55 a安徽省年平均气温的变化主要存在5~8 a和10~15 a周期振荡,由小波方差图可以确定年平均气温存在6 a和11 a的主周期;4)安徽省年及四季平均气温的Hurst指数都大于0.5,表明存在显著的Hurst现象,即在不同时间段,该地区的气温时间序列大体上延续历史变化趋势,说明近55 a来安徽省的气温变化存在趋势性成分。春季和冬季Hurst值最高,表明与其他季节相比,春季和冬季的增温持续性最强,是年平均增温的主要贡献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民  赵士洞  
根据1985年和2000年的2期土地利用图形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理统计方法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生态保护背景下科尔沁沙地奈曼旗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的新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重大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奈曼旗草地防护林面积,退耕还林面积,以及植被恢复的面积皆有明显提高,尤其是林地面积增长最为显著,增幅达186%;同时,人口增长,耕地需求扩大,造成土地压力过重,因此,局部地区毁林开荒,滥垦草地,导致土地退化的现象依然严重;此外,水稻的引种,大面积的河滩被开发为水田,从而导致水域减少。从景观格局的变化看,林地最为显著,随着斑块数目的剧增,其景观破碎度由0 017...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力行,卫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Jussi P.LAINE  吴寅姗  张丽屏  陈虹  刘云刚  
随着社会的变化,相关研究的范式往往也会发生改变。本文对边界研究中概念的变化作出了解释。在边界仍然具有重要作用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些概念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政治和社会背景下体现出来的时空变化性和不确定性。本文强调了边界不仅是国家主权的分界线,还具有从地缘政治,到边界和跨边界的社会实践和文化生产的多层次复杂性。本文力求对边界研究中的相关争论作出建设性贡献,以促进对边界的过程化、去领域、分散性的本质,及其在全球化和跨国流动时期保证政权的作用的充分理解,展现边界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仍具有自身内涵的学术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于一尊  王克林  陈洪松  
根据广西喀斯特环境移民迁出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以设计适应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特点的土地生态结构与景观优化方案为目标,通过案例研究,在评价典型样区的生态适宜性与土壤肥力条件的基础上,结合IKNOS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历史航空影像,综合集成景观格局研究、农户参与设计与结构优化分析3种设计途径,提出了适应性景观生态设计的初步框架。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适应性、参与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符合适应性生态系统管理的需求,为实现小尺度景观安全格局设计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政宝  刘翠华  黄坚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学适应性,使用自编的高中教师适应性绩效行为问卷,对来自三个省七所普通高级中学的93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多样本分析,得到结论:高中教师适应性绩效行为由三个维度构成,分别是人际适应维度、灵活教学维度、师生互动适应维度。最后对各个维度的内容与构成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绩效评价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并初步提出了一些促进教师行为改进的方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佘远富  刘超  
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适应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动态性、超前性等特点;在大众化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表现出诸多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不适应的方面,包括理念性错位、政策性错位、制度性错位、结构性错位、范式性错位等;增强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必须构建"政府主控、社会主导、高校主体"的良性运行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春雅  刘菲菲  
本文采用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规模实地调查数据,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洪涝适应性工程措施采用行为,利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稻农洪涝适应性工程措施采用行为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稻农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允芳  武雅芝  丁冬琳  
水陆交错带存在自然和人文要素复合影响作用,其景观系统整体适应能力亟需提升。以崇明南部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系统本底评价,借鉴景观特征评价(LCA)方法,探讨岛屿水陆交错景观整体适应性评价方法。从自然资源保护重要程度、土地资源利用适宜状况、环境安全压力显著特性3个子目标层,构建12个指标因子的评价体系;并进行要素层面和目标层面的适应性评价分析;确定研究区6类适应性特征分区,提出其景观资源适应性发展提升策略。研究为水陆交错带景观系统整合发展提供保护性开发的评价方法和决策支持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范建红  朱雪梅  谢涤湘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无序蔓延,对乡村景观生态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通过文献资料法与定性分析法对城市蔓延内涵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从四个层面分析了城市蔓延对乡村景观生态安全的影响研究。提出在我国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大背景下,应从城乡互动的视角分析城市蔓延与乡村景观生态安全问题,加强从微观尺度分析城市蔓延所导致的乡村景观生态安全问题,并因地制宜地研究不同区域不同时空尺度城市蔓延与乡村景观生态安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引导城市在合理区域增长是协调乡村景观生态保护与城市空间增长矛盾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