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4)
2023(13756)
2022(12182)
2021(11633)
2020(9910)
2019(22397)
2018(22708)
2017(43337)
2016(23803)
2015(26876)
2014(26749)
2013(26477)
2012(24283)
2011(22084)
2010(22405)
2009(21251)
2008(20392)
2007(17880)
2006(16060)
2005(14354)
作者
(70140)
(57698)
(57527)
(54842)
(36664)
(27988)
(26131)
(22688)
(21893)
(20707)
(19700)
(19438)
(18387)
(18265)
(17918)
(17740)
(17279)
(17068)
(16568)
(16508)
(14518)
(14442)
(13962)
(13154)
(13048)
(13012)
(12925)
(12861)
(11692)
(11313)
学科
(90569)
经济(90462)
管理(66502)
(60282)
(48973)
企业(48973)
方法(39789)
数学(33925)
数学方法(33503)
中国(25891)
(25813)
(25093)
(22131)
业经(19833)
(18648)
地方(17927)
环境(17385)
(17256)
贸易(17241)
农业(16842)
(16758)
理论(16292)
(15924)
银行(15874)
(15813)
(15188)
(14206)
金融(14204)
教育(13613)
技术(13571)
机构
大学(339157)
学院(337341)
管理(129832)
(127510)
经济(124433)
研究(114427)
理学(111268)
理学院(109949)
管理学(107909)
管理学院(107304)
中国(86462)
(74017)
科学(73707)
(60824)
(58594)
(55981)
研究所(53352)
中心(52010)
业大(51741)
(50540)
财经(48285)
北京(47459)
(46936)
师范(46470)
农业(44044)
(43526)
(41657)
(41580)
师范大学(37439)
经济学(37384)
基金
项目(225692)
科学(174907)
研究(165273)
基金(160718)
(140491)
国家(139315)
科学基金(117792)
社会(100241)
社会科(94665)
社会科学(94642)
(88289)
基金项目(85365)
自然(77552)
教育(76056)
自然科(75548)
自然科学(75528)
(75103)
自然科学基金(74109)
编号(69529)
资助(66328)
成果(57115)
重点(50956)
(48884)
(48094)
课题(47736)
(46042)
科研(43085)
创新(42963)
项目编号(42314)
大学(41807)
期刊
(145830)
经济(145830)
研究(100718)
中国(63635)
学报(55880)
科学(50711)
(50372)
管理(47359)
(44300)
大学(41081)
教育(40920)
学学(38201)
农业(35034)
(29964)
金融(29964)
技术(28744)
业经(25002)
经济研究(22691)
财经(22616)
图书(21344)
(19214)
问题(19110)
(17777)
理论(17435)
资源(16402)
科技(16231)
实践(16134)
(16134)
(15779)
技术经济(15411)
共检索到500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荀斌  刘慧明  董孝斌  
北方草地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地位。文章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现状,包括植物、凋落物和土壤三大碳库,总结了人类活动和CO2浓度升高对草地碳循环的影响。针对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现状,以系统生态学的能值理论为出发点,文章探讨了我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齐玉春,董云社,耿元波,杨小红,耿会立  
文中首先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进而对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包括植物、凋落物、土壤三大碳库以及主要含碳温室气体通量等,对其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时提出了今后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点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格  鲁春霞  谢高地  
草地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陆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净初级物质生产、碳蓄积与碳汇、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产品和服务,但是只有部分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得到人们的认识和计量,并具有市场价值。目前相对于其他生态系统而言,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还进行的较少。总结发现,关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缺乏动态性研究;②缺乏空间异质性研究;③缺乏评价和计算的生态经济学逻辑框架体系;④价值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完善;⑤缺乏人类干扰下服务功能的变化与响应研究;⑥对各类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针对性不强;⑦缺乏适合我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征的评估体系与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淼  梁正伟  
草地生态系统硫循环是维系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本机制之一,草地生态系统硫循环机制的研究对系统分析草地植被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贡献和生态价值,以及全球硫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基本要素相比,草地生态系统硫循环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主要针对草地生态系统大气硫库、植物硫库、土壤硫库的研究动态及我国硫循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旨在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硫循环的特征及规律,探究硫在各个贮存库之间及其内部定量迁移和转化机制,并就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立新,董云社,齐玉春  
土壤呼吸是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碳素向大气输出的主要途径。土壤中碳素的释放能够显著增加大气中CO2的浓度,增强温室效应,从而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文章综合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土壤呼吸的各种测定方法,特别是分析了影响草地土壤呼吸的主要环境因素,并就草地土壤呼吸与根系呼吸的区分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军邦  黄玫  林小惠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仍然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使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在区域碳收支平衡中占有主导地位,但研究方法等不同使得碳收支估算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气候变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由此补偿了气候变暖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分解释量,使青藏高原草地植被仍然发挥着碳汇的功能。而人类放牧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较为复杂。因此,如何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定量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碳源/汇格局的可能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士杰  王庆贵  
北方森林是地球上第2大生物群区,约占陆地森林面积的30%,提供了从局地到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850年以来,全球性持续升温不断显现,2000—2050年全球至少升高2℃,甚至更高。预计到2100年,北方森林区冬季平均温度将升高1.3~6.3℃。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北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都将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该区域发生了很多与温度升高相关的潜在生态响应。本文从碳循环、生物多样性、干旱化和林火发生频率以及冻土变化等方面具体综述了北方森林生态系统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响应结果如下:1)气候变化对于北方森林碳循环动态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迄今为止并没有达成共识;分解对于温度的反应敏感程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添  徐斌  杨秀春  金云翔  马海龙  李金亚  于海达  
准确认识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碳库及其变化规律对研究区域碳循环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将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碳库的研究方法与结果概括如下:①当前草地生物量碳库的估算方法主要有4种:文献记录法、实地调查法、遥感—植被指数法和过程模型法等,而估算方法、采样标准与地下生物量估算是导致结果差异的主要因素;②文献结果显示,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的平均碳密度为223 g/m2,碳库为277TgC(1Tg=1012g);③采用遥感的估算结果表明,近20年来青藏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碳库呈增加的趋势,总体处于碳汇状态;④影响青藏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温度对生物量的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人为干扰也是影响草地生物量的重要因素。目前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碳库的研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应从基础观测数据、遥感模型算法与碳—氮—水耦合过程模拟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李翠翠  李俊  牛金林  
道路建设影响了诸多生态过程,也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成为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对地形稳定性、侵蚀敏感性产生重大影响,造成生境破碎化及鱼类的屏障效应。道路生态学问题早已引起广泛关注,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但道路生态影响的大尺度性和长期性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理解,作为一个广阔的前沿领域,其研究应把握好与国际同步这一良好契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社教  沈固朝  
首先探讨有关知识生态学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包括知识生态学的含义、学科性质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其次给出本文研究的内容,认为知识生态学是借用生态学特别是生态哲学、人类生态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探讨知识与环境相互关系,也就是研究知识工作者、知识型组织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由此重点研究:知识工作者生态学、知识型组织生态学、知识生态系统生态学,以及与它们相互关联的知识环境。最后是知识生态学研究及应用的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良杰  齐玉春  董云社  彭琴  何亚婷  刘欣超  贾军强  曹丛丛  
全球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草地分布十分广泛,且大多位于生态脆弱带,对全球变化响应十分敏感。当前,有关全球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上植被部分,对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关键参与者和草地碳源汇的重要调节者——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全球变化因子,包括CO2浓度、气温、降水及氮沉降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剖析,对未来研究需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  刘学军  
为了解青藏高原氮沉降的时空差异特征及对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对青藏高原不同区域大气活性氮沉降定量研究的相关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对大气活性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与青藏高原现阶段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与比较。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氮沉降通量定量研究较少,且局限于短期监测或仅定量雨水活性氮含量,长期性的定点原位监测、大气活性氮的组成特征、城乡差异及变化趋势均未见报道;同时,大气氮沉降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趋势及物候相应等均报道较少,仅局限于现象的解释,并未对变化机理进行阐述。氮沉降作为全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青藏高原氮沉降通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加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亚婷  董云社  齐玉春  肖胜生  刘欣超  
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类型之一,受到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广泛影响。这些因素在直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地上植被生长和群落动态的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草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地下生态过程。土壤微生物是指示草地生态系统各地下生态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外部干扰响应的良好指标,其中微生物量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大小度量的重要参数,是土壤有机质中最活跃的组分之一,能够敏感地反映土壤生态系统水平的微小变化,在各种土壤生化过程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综述了自然因子(土壤温度、土壤湿度、pH值)、人为干扰(放牧、开垦、施肥)和全球变化(大气CO2浓度升高、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目前的研究由于基础薄弱、研究样地间的差异以及各研究处理间的差异,土壤微生物量对各种干扰的响应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长期性的野外定位试验研究、多因子的综合控制实验研究以及N输入对微生物量影响的研究等,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测量微生物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管云云  费菲  关庆伟  陈斌  
林窗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种中小尺度干扰,是促进森林更新、养分循环、功能提高的重要推动力。本文阐述林窗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以期为今后的林窗理论研究和森林经营实践提供参考。林窗生态学研究集中于林窗的形成、基本特征以及林窗对森林小气候和植物群落特征等地上结构与过程的影响;近年来,林窗对细根与枯落物分解、土壤碳氮动态及酶活性以及对森林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影响研究逐渐增多,但研究的时空尺度较小且不够全面、深入。今后应着重研究林窗如何调控林分结构和森林生态服务过程与功能,重点阐明林窗对土壤碳氮分配、循环和固持,细根分解及根际效应等地下生态过程,以及对动植物与微生物生理生态学的影响与影响机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煜  张旭  邱子豪  陈远其  
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作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荒草坡及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草本植物,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其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故芒萁的资源利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近10年国内外学者在芒萁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概述了芒萁对遮阴、酸雨等环境干扰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过程,追踪了芒萁对金属元素胁迫环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归纳了芒萁的化感作用及其在养分循环和对土壤生物影响等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芒萁资源利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针对芒萁可能开展的研究,包括从基因水平上揭示其富集和耐受重金属的遗传机制;阐明其群落动态与驱动机制;揭示芒萁及其与植物/土壤动物互作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和机理;分离与鉴定化感物质;解析、分离、纯化药用成分并检测其药物活性。本研究为芒萁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