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1)
- 2023(9805)
- 2022(7897)
- 2021(7269)
- 2020(5248)
- 2019(11935)
- 2018(11567)
- 2017(21055)
- 2016(11354)
- 2015(12557)
- 2014(12427)
- 2013(12009)
- 2012(11480)
- 2011(10539)
- 2010(10980)
- 2009(9896)
- 2008(9743)
- 2007(8974)
- 2006(8210)
- 2005(7771)
- 学科
- 济(50835)
- 经济(50792)
- 业(29987)
- 管理(29349)
- 企(23008)
- 企业(23008)
- 中国(19100)
- 地方(18784)
- 农(16668)
- 业经(14633)
- 农业(11656)
- 发(10937)
- 方法(10505)
- 银(10421)
- 银行(10413)
- 融(10412)
- 金融(10411)
- 地方经济(10373)
- 行(10219)
- 制(9788)
- 贸(9556)
- 贸易(9540)
- 易(9185)
- 理论(8897)
- 技术(8583)
- 环境(8436)
- 发展(8352)
- 财(8332)
- 展(8322)
- 学(8168)
- 机构
- 学院(158880)
- 大学(152792)
- 济(63567)
- 经济(61973)
- 研究(60308)
- 管理(54956)
- 中国(46635)
- 理学(45044)
- 理学院(44434)
- 管理学(43768)
- 管理学院(43428)
- 科学(34842)
- 京(34138)
- 所(30255)
- 财(29219)
- 江(27401)
- 研究所(26970)
- 中心(26899)
- 范(24976)
- 农(24823)
- 师范(24731)
- 州(22619)
- 北京(22507)
- 院(22495)
- 财经(21711)
- 技术(20383)
- 业大(19696)
- 经(19486)
- 师范大学(19452)
- 省(19202)
- 基金
- 项目(97269)
- 研究(78892)
- 科学(75827)
- 基金(64971)
- 家(55570)
- 国家(54951)
- 社会(48168)
- 科学基金(46358)
- 社会科(45576)
- 社会科学(45569)
- 省(40689)
- 教育(36850)
- 编号(34533)
- 划(33378)
- 基金项目(32752)
- 成果(29120)
- 发(28222)
- 课题(26159)
- 自然(25892)
- 资助(25330)
- 自然科(25217)
- 自然科学(25215)
- 自然科学基金(24726)
- 发展(23352)
- 展(22914)
- 重点(22725)
- 年(22449)
- 创(21162)
- 项目编号(20340)
- 部(20205)
共检索到270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洪向华 冯文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六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发展倡议,科学全面地阐述了世界为什么要发展、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全球发展倡议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聚焦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主题;是对西方发展主义的超越和扬弃,彰显了致力于人类共同发展的大国韬略;着眼“发展”这一时代重大课题,是自身发展寓于全球发展的必然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等三大倡议。未来,还需在发展理念的深化、机制的对接、平台的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全球发展倡议从“大写意”向“工笔画”跨越与转变,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塑、世界发展新格局的构建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卿
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对当今世界安全形势深刻思考而提出的一个重要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国际安全领域运用的集中体现,为全球安全理论建设和国际安全合作实践贡献中国智慧和时代精华。全球安全倡议内涵和外延丰富,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它植根于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国际安全观,是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是对西方地缘政治安全理论的超越。这一重要倡议具有深刻思想性、战略性、时代性、开放性,为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行动指南。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邢丽菊 鄢传若斓
全球文明倡议提出后,与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一道共同成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全球文明倡议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现了文明的多样性、共通性、发展性、实践性特征。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强大支撑,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实践过程中,要进一步建立全球文明对话交流平台,加强双多边文化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全球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各国友好交往,共同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良宏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究竟是用理论工作者所创设的教育理论指导、规范教师的实践,还是用教师自身所创生的实践理论去促进其专业发展?仔细审视可以发现,这种论争其实是对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所遵从逻辑的论争:主张理论指导实践者秉持的是一种理论优先性逻辑;倡导教师实践理论者秉持的是一种实践优先性逻辑。文章认为,变革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跳出既有论争,回到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的原点考查,确立并提升理论者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者的理论意识,推进教师专业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殷晓茵 李瑞光 何江南 李静贤
乡村振兴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产业融合加速产业重组,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落实为农村三产融合创造了有力的支持环境。在实践过程中,为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调推进,需加强政策的宏观指导,各地结合具体实际探索协同发展之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产融合 实践逻辑 协调路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谢超香 秦榕 刘振芳
发展超常儿童教育是美国支持卓越人才培养,保障超常儿童群体禀赋得以充分发展的重要举措。美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的三重逻辑路向包括满足超常儿童差异化发展需要的育人逻辑,回应国际竞争对特殊人才供给需求的历史逻辑,维护教育与社会公平发展要求的社会逻辑。美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表征为教育体系一体化、教育实践专业化和培养方式多样化等。美国完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构建超常儿童教育制度体系;确保超常儿童教师专业化发展,维持具有胜任力的教师队伍;拓展学校资优课程内容,满足超常儿童个性化发展;汇聚超常儿童教育机构力量,形成协同的社会支持体系等实践路径,对我国制定系统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设置多样的教育课程、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建构多元的支持体系,保障超常儿童特殊天赋和才能的发展,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全面保障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
美国 超常儿童教育 逻辑路向 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伟
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自然历史选择。省域高等学校的分类发展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热点和实践焦点之一。从省域高等学校分类发展的政策逻辑看,在政策主体上,省域各部门往往多元共振,但不同省份的决策方式各异;在政策目标上,重在防治高等学校的恶性趋同、建立有序的高等学校体系;在政策工具上,重视淡化刚性规制、加强柔性引导。为了优化政策实践路径,省域高等学校的分类发展政策应紧扣省情需要,坚持自主创新,力防政策走样和反弹。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朋林 叶静童
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准确把握绿色金融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应遵循的发展逻辑与演进路径:在理论层面上,通过对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绿色金融生存逻辑、优化逻辑的深入剖析,探究了绿色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对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和实践历程的分析与经验总结,得出了适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演进路径。最后,结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更好更快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以及发展方向,在实现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同时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师翠英 经蕊 冯泓铭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创新的有效载体。新发展阶段,区域创新呈现创新模式多元化、创新体系多极化和创新能力差异化等特点。产业集群在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方面与区域创新具有较强的耦合性,并通过要素共享机制、规模经济效益机制和竞争效应机制推动区域创新发展。以产业集群推动区域创新发展,需要优化产业集群布局,增强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高效统筹区域创新要素资源,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强化政府的引导和保障作用,推动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产业集群 作用机制 实践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晶 姜如玥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也将是我国低碳发展进程中的动力来源。本文对我国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的理论逻辑进行深度剖析,并利用我国21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数据,对数字经济影响低碳发展的作用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赋能低碳发展,且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条机制赋能城市低碳发展,但数字经济通过增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水平赋能低碳发展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畅通。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在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以及大城市发挥得更为充分。空间效应分析显示,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助力城市间形成低碳发展协同机制。本文为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也为我国从数字经济入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低碳发展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孟凡新 欧阳日辉
平台经济是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模式的经济形态。数据要素与平台经济形成耦合性,在不同阶段呈现资源化、产品化、全域化的特征,推动平台成长、扩张和赋能。微观层面数据连接、数据匹配、数据联动提升平台企业价值交换效率、促进供工用工匹配、增进主体协作实现需求侧规模经济;宏观层面数据协同、数据复用和数据融合实现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提升、创新链拓展,推动平台生态价值共创促进供给侧高质量发展。平台数据要素供需不匹配、应用水平不足、要素流动不畅、权益保障不全等因素制约作用发挥,通过增强优质数据供给、促进数据复用融合、强化生态价值共创,充分释放平台经济的发展活力和数据要素增长潜力。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数据要素 高质量发展 制约因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琴
中国省域发展的空间逻辑,始终随着国家区域战略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而转换。就国家层面而言,四十年来已经完成了从梯度推进到点区辐射的战略调整,也经历了从极化到均衡、再到极化与均衡相交融的螺旋式的周期循环。2012年启动了新一轮的密集设立国家级新区;近期国家层面不断强调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这都表明,一批中心城市及其所在的城市群需提升能级与辐射引领能力,进而发展成为国家现代化的"空间推进器"。在地方实践中,"强省会"战略已经成为多个省份共同选择的省域发展的新空间逻辑,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无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强省会"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以江苏为例,在国家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首要定位是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为此,江苏需要实现全域发展的持续走强,需要加速补齐"省会相对弱势"短板,加快构筑"南京+苏南优势区域"的双引擎模式,进而实现全域的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省域发展 空间逻辑 强省会 地方实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新宁
价值链的演化是一个集全面性、复杂性、系统性于一体的庞大工程,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过程中不应割裂基于原始创新打造的创新价值链与基于模仿创新打造的创新价值链这两种思路,而是应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使之相互依存、相融共生。鉴此,中国创新价值链的打造必须坚持模仿性创新和原始性创新相互依存、相融共生的路径:原始性创新能引领模仿性创新,而模仿性创新能支持原始性创新,两种战略完全可能实现并行不悖、系统推进。为此,应采取以下发展策略:第一,有效发挥政府在创新价值链构建中的重要作用;第二,促进创新价值链上产、学、研的一体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杨盼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是推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从当前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逻辑理路而言,质量提升是核心目标,协同发展是重要使命,对外开放是战略选择。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需要坚持整体性发展目标,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需要突出综合能力建设,夯实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需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跨越发展;需要统筹区域发展布局,助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段艳丰
科学诠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旨趣,是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丝路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是基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新时代丝路精神的弘扬要凝聚思想共识,扩大丝路精神弘扬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展现丝路精神弘扬的生命力;有序推进国际合作,提升丝路精神弘扬的实践感染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掘弘扬丝路精神的创造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