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9)
2023(8882)
2022(7420)
2021(6568)
2020(5076)
2019(11147)
2018(10966)
2017(20753)
2016(10866)
2015(12052)
2014(12060)
2013(12038)
2012(11720)
2011(11112)
2010(11574)
2009(10868)
2008(10552)
2007(9542)
2006(9060)
2005(8694)
作者
(32408)
(27275)
(27138)
(25789)
(17520)
(12907)
(12325)
(10446)
(10408)
(9833)
(9464)
(8957)
(8954)
(8911)
(8624)
(8396)
(8044)
(7829)
(7795)
(7351)
(7140)
(6641)
(6601)
(6423)
(6200)
(6144)
(6014)
(5910)
(5591)
(5389)
学科
(73219)
经济(73168)
管理(28589)
(26404)
地方(23950)
中国(20506)
(19357)
企业(19357)
方法(17139)
(16612)
业经(15383)
地方经济(15279)
数学(14449)
数学方法(14390)
(11895)
(11782)
(11714)
(11512)
金融(11512)
农业(11258)
(10614)
银行(10606)
(10461)
环境(10428)
(9888)
(9456)
贸易(9445)
(8983)
(8886)
发展(8884)
机构
学院(166100)
大学(163452)
(81645)
经济(80068)
研究(67386)
管理(57719)
中国(51332)
理学(47510)
理学院(46896)
管理学(46346)
管理学院(46009)
科学(36876)
(35731)
(35711)
(34162)
研究所(30339)
中心(28916)
财经(27181)
(26825)
经济学(26398)
(25064)
(24444)
(24110)
北京(23642)
(23537)
师范(23356)
经济学院(23296)
(21506)
科学院(20540)
(19786)
基金
项目(98699)
科学(78022)
研究(76775)
基金(69739)
(59730)
国家(59176)
社会(51613)
科学基金(50027)
社会科(48970)
社会科学(48959)
(39284)
基金项目(35551)
教育(33410)
(32027)
编号(30432)
(29046)
资助(27915)
自然(27510)
自然科(26781)
自然科学(26777)
自然科学基金(26271)
成果(25775)
发展(24434)
(24026)
重点(22936)
课题(22825)
国家社会(21871)
(21598)
(20290)
(19513)
期刊
(109241)
经济(109241)
研究(60498)
中国(40096)
(26067)
(25658)
管理(24659)
科学(21643)
学报(21325)
(20565)
金融(20565)
教育(18892)
经济研究(18435)
农业(17552)
大学(17041)
业经(16919)
学学(15970)
技术(15484)
财经(14596)
问题(13685)
(12852)
世界(10684)
(10546)
国际(10219)
技术经济(10052)
经济问题(8866)
商业(8761)
经济管理(8539)
改革(8483)
(8483)
共检索到283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汉新   朱艳新  
全球发展倡议为新型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全球发展倡议之于全球经济治理,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看,二战之后全球经济治理正反两方面的实践表明,全球发展倡议能真正引领国际社会共同发展;从理论逻辑看,公共品的“搭便车”行为导致“集体行动困境”,全球发展倡议可以有效避免“集体困境”;从现实逻辑看,数字化、区域化、碎片化、近岸化和本土化等全球生产网络的重构,全球发展倡议是全球经济治理的现实需要。全球发展倡议的普惠平衡弥合全球发展赤字,协调包容打造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合作共赢凝聚国际发展合力,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发展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促进新型全球经济治理的实践路径包括共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完善全球发展倡议下与现有全球、区域、次区域、国别层面发展战略对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汪青   杨权   刘文华   陆茸  
缓解世界经济失衡问题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一种新路径。本文从理论机制上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其共建国外部失衡变动的影响,并基于2000—2020年130个经济体的样本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共建国外部失衡变动的效应。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减轻了共建国的外部失衡程度,对全球经济治理呈现出积极的作用,该结论的有效性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验证。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外部失衡缓解效应对收入处于中高等、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经常账户持续逆差的经济体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权益资产规模提升与结构优化渠道对共建国外部失衡的缓解产生积极作用。本文从全球经济治理层面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新视角,在有效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为推动外部失衡的调整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政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倩  吴航  刘飞  
文章在梳理二战后两级与多级经济格局下区域经济合作特点的基础上,归纳出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新特点,包括:竞争与合作的主体由美欧日转向美中、空间上由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层阶上由国家间转向区域间、目的由经济收益转向综合收益。根据全球经济格局的变革,我国也应随之转变发展思路:首先,提升大国实力,缩小国内区域发展差距,构建东西并重和海陆兼顾的开放格局;其次,树立大国心态,扩大对外开放,注重提高综合收益;再次,彰显大国姿态,培育新的增长极,助推世界经济共赢;最后,担负大国责任,推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因此,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这是我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重要策略,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寻获综合收益的有效载体,是我国培育新的增长极、助推世界经济合作共赢的宏伟措施,是我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大举措。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举办一周年之际,由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编写的《全球发展倡议落实进展报告》6月20日在北京发布。报告全面梳理了全球发展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推动倡议落实的主要举措和取得的进展,并就加强倡议合作、推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洪向华   冯文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六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发展倡议,科学全面地阐述了世界为什么要发展、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全球发展倡议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聚焦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主题;是对西方发展主义的超越和扬弃,彰显了致力于人类共同发展的大国韬略;着眼“发展”这一时代重大课题,是自身发展寓于全球发展的必然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等三大倡议。未来,还需在发展理念的深化、机制的对接、平台的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全球发展倡议从“大写意”向“工笔画”跨越与转变,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塑、世界发展新格局的构建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温素彬  张宇晴  朱珊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推出的GRI标准既是重要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引,也是企业开展三重绩效评价的重要工具。为了帮助企业快速了解GRI的最新发展以及应用方法,文章在概述GRI组织最新推出的GRI标准基础上,通过与GRI 4.0版本进行比较,详细分析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最新发展,并选择有代表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进行案例分析,期望能为我国企业未来科学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和全面的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温素彬  张宇晴  朱珊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推出的GRI标准既是重要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引,也是企业开展三重绩效评价的重要工具。为了帮助企业快速了解GRI的最新发展以及应用方法,文章在概述GRI组织最新推出的GRI标准基础上,通过与GRI 4.0版本进行比较,详细分析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最新发展,并选择有代表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进行案例分析,期望能为我国企业未来科学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和全面的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静  徐曼  
当前,世界经济仍未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中走出,经济增速低迷,贸易自由化受阻,南北差距显著,利益分配差距悬殊。全球经济格局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并存在发展模式中的增长动力不足、合作模式中的失衡现象突出、治理模式中的变革能力落后等问题。本文认为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塑造新型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新契机,通过构建与时俱进、创新绿色的全球经济发展体系,公平包容、互联互通的全球经济合作体系,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重构全球经济格局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案。世界各国应就共建共享、合作共赢这一发展理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士新  
东亚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对维护全球经济秩序稳定和健康发展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东亚地区的最大两个经济体中国和日本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进程充分说明,国家经济实力与全球治理能力和话语权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东亚地区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规范选择及其影响力仍然有限,东亚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前景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小沁   潘子阳  
国际安全形势正处于变乱交织的十字路口,中国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完善全球安全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提供了安全公共产品。全球安全倡议与上海合作组织具有高度耦合性,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是上海合作组织提升安全治理效能的应有之义。百年变局下欧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供求失调,增加了地区安全治理的系统性风险。作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先行示范平台,上海合作组织从机制对接、安全共识、大国关系和热点问题着手,持续优化地区安全治理体系,提升了安全市场的有效供给。在全球安全倡议的建设性引领下,欧亚地区正从“治理失衡”到“协同共治”演进,逐渐形成了推动倡议落地见效的上海合作组织路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崔文星   黄梅波  
以经济无限增长为核心要义的发展主义在欧洲启蒙运动过程中伴随着资产阶级的崛起而逐渐形成,并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扩张过程中逐渐成为“全球性信仰”。西方发展主义蕴含的一元中心和二元对立发展观在推进人类进步的同时,造成了国内与国际层面的公平缺失以及人与自然的矛盾。理论层面,以多元一体和命运与共为核心要义的“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发展优先”,继承了西方发展主义的合理要素。与此同时,其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等理念则是对西方发展主义中“以资本为中心”“西方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等理念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成就从实践层面进一步验证了“全球发展倡议”的超越性特征,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与全球发展治理注入新的动力。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王镭  
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发展事业面临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以“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发展倡议,为全球共同发展指明方向。全球发展倡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国际公共产品,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提出全球发展倡议顺应人类历史发展大势,超越霸权稳定论局限、打破“搭便车”魔咒禁锢、秉持正确义利观,在对国际公共产品的理论认知上实现突破与创新。全球发展倡议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绿色与创新基本原则,既应对紧迫挑战,又注重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支撑条件,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供了系统性、整体性方案。通过国际合作多种路径推进实施,全球发展倡议必将凝聚全球发展共识,增添全球发展动力,为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钮松   梅丽安  
“阿拉伯之春”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对突尼斯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打造卫生健康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成为中国与突尼斯抗疫合作的逻辑与目标。“全球发展倡议”对于战胜疫情和复苏经济做出了明晰的规划与部署,对于中国与突尼斯以南南合作为实质的抗疫合作形成了新的助力作用。中国对突尼斯的医疗援助已走过50余年历程。就中突抗疫合作的路径而言,中国一方面将常规援突医疗队的职能扩大到兼顾对突应急抗疫合作,并实现多批援突医疗队的正常轮换,做到了常规合作与应急合作的结合;另一方面基于疫苗多边主义,向突尼斯适时应急提供新冠疫苗。中突抗疫合作不仅对于突尼斯疫情缓解和疫苗接种率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升了中突政治互信,而且也助力中突关系朝着更深广的领域发展,如数字经济、文化合作和绿色发展合作等。中突抗疫合作事实上促进了两国卫生健康共同体与发展共同体建设,并助力推进双边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国军  黄亚楠  
现存全球经济治理赤字存在参与赤字、信任赤字、大国责任赤字、和平发展赤字。“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中国要坚持全球化,坚持多边主义,努力参与各种双边、区域与全球性多边合作,在国际大循环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中国可以通过支持改革和完善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借力全球经济治理平台、构建高标准的自贸区网络、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方式参与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推动改善有利于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全球经济治理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由  
(一)"共生、共享、共治"理念的提出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下,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共同治理才能有效解决。当代世界是一个各种矛盾的混合体,将始终处于共生与对抗、对话与伐异、包容与排他、结伴与结盟相互转化的选择进程中,而当前物质力量领域的变化和观念领域出现的一些共识,正在积聚着对共生型国际体系生成有利的因素。根据国际发展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