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28)
- 2023(6981)
- 2022(5890)
- 2021(5369)
- 2020(4198)
- 2019(8958)
- 2018(8747)
- 2017(16904)
- 2016(8750)
- 2015(9210)
- 2014(8595)
- 2013(8256)
- 2012(7207)
- 2011(6565)
- 2010(6349)
- 2009(6039)
- 2008(5277)
- 2007(4371)
- 2006(3720)
- 2005(3248)
- 学科
- 济(36148)
- 经济(36121)
- 管理(22707)
- 业(18897)
- 企(15599)
- 企业(15599)
- 方法(12847)
- 数学(11196)
- 数学方法(11100)
- 地方(10547)
- 中国(9045)
- 农(8338)
- 业经(7901)
- 财(7348)
- 地方经济(6901)
- 贸(6886)
- 贸易(6882)
- 易(6677)
- 融(6573)
- 金融(6572)
- 环境(5932)
- 银(5853)
- 银行(5851)
- 农业(5727)
- 理论(5676)
- 行(5645)
- 制(5547)
- 学(5521)
- 和(4980)
- 关系(4554)
- 机构
- 学院(112504)
- 大学(109477)
- 济(48421)
- 经济(47484)
- 管理(41836)
- 研究(36935)
- 理学(36339)
- 理学院(35917)
- 管理学(35322)
- 管理学院(35109)
- 中国(30067)
- 财(21668)
- 京(21274)
- 科学(21052)
- 中心(18001)
- 财经(17809)
- 所(17099)
- 经(16304)
- 经济学(16170)
- 范(15701)
- 研究所(15666)
- 师范(15591)
- 江(15469)
- 经济学院(14758)
- 院(13732)
- 财经大学(13493)
- 州(13153)
- 业大(13014)
- 农(12859)
- 北京(12594)
- 基金
- 项目(79773)
- 科学(64667)
- 研究(61406)
- 基金(58633)
- 家(50417)
- 国家(50039)
- 科学基金(43824)
- 社会(41198)
- 社会科(39239)
- 社会科学(39234)
- 省(31314)
- 基金项目(30567)
- 教育(27983)
- 自然(26394)
- 划(26293)
- 自然科(25807)
- 自然科学(25803)
- 自然科学基金(25303)
- 编号(25256)
- 资助(22653)
- 成果(19471)
- 发(18616)
- 重点(18535)
- 国家社会(17564)
- 部(17520)
- 创(17474)
- 课题(17085)
- 创新(16287)
- 制(15747)
- 人文(15740)
共检索到160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丁志杰 田园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2022年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稳健,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内在韧性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双向波动弹性进一步增强,较好地应对了美元强势阶段的汇率贬值压力,在全球大国货币中表现稳健,对亚洲货币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年全球外汇市场承压2022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美联储加息和地缘政治风险交织,避险资本流动推动美元走强。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区域视角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蒋敏 柳欣
本文论证了在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博弈结构中,我国相对于国际货币发行国来说依然处于从属的弱势状态,未来人民币的汇率政策应超越贬值或升值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
汇率 博弈结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有鑫 周子清 杨翰方
在对世界货币群落体系论述基础上,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和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模型测算了1997—2015年人民币与其他22种主要货币的双向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近二十年人民币溢出效应提高,溢回效应下降,在货币群落中的地位提升。SDR货币中,人民币全球净溢出效应低于美元、欧元和英镑,高于日元。人民币溢出效应集中在港元、印度尼西亚卢比、马来西亚林吉特、中国台湾新台币以及以色列新谢克尔等货币上。溢回效应集中在新加坡元、澳大利亚元、马来西亚林吉特、新西兰元以及巴西雷亚尔等货币上。在贬值周期中,CNH汇率对其他货币的影响大于CNY汇率。进一步对作用渠道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贸易渠道是人民币净溢出效应的主渠道,中国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市场份额越大、波动接收国对华贸易依存度越高、中国对波动接收国贸易依存度越低,人民币净溢出效应越大;资本渠道有正反两方面影响,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对净溢出效应有利,而资本账户开放对其不利。本文研究为我国汇率政策制定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韩民春 袁秀林
本文综述了人民币区域化的相关研究,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区域化的区域经济环境。并采用最优货币区标准内生性的模型,选取1989—2003年的数据,验证了中国同亚洲其他经济体双边贸易关联度与经济相关程度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文从贸易的角度对人民币“区域化”的收益以及相应的效应做了实证分析,通过对中国与亚洲其他经济体的贸易情况,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对亚洲经济体贸易流量和贸易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来判断在亚洲贸易发展的趋势下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
关键词:
人民币区域化 贸易关联度 经济周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力 周革非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利益需求中的转嫁经济问题,形成西方发达国家施压人民币升值的背景。然而,中国出口竞争力强劲的原因并不因美元贬值所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剧增的原因也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中国更不是全球通货紧缩的始作俑者。相反,稳定的人民币有利于自由贸易、吸收外资、进而优化国际分工,同时缓解全球通缩。面对现实存在的国际金融霸权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应谨慎抉择,在沉着应对中加紧自身改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魏琪
汇率制度的选择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作为大国经济体,中国受限于当前外汇市场规模、深度和参与者风险意识,逐步选择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资本项目有序开放背景下的合理选择,有利于人民币相对于贸易国家货币的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弹性的扩大和双向波动预期的形成对于提高外汇市场的深度、效率和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爱俭 林楠
本文以汇率超调模型及其拓展为基础,突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双轮驱动及其与宏观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联运行,在货币供需分析中引入可交易金融资产,尝试构建新框架,进而拓展汇率动态及其相关的政策空间。基于理论模型分析,以2000年至2009年中美季度数据对所建立的联立方程模型进行系统估计,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不存在严重的汇率失调,中美货币联动下,中国成为了经济调整更多的分担者,在承担经济调整责任的同时应审慎考虑自身所付出的代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许少强 甘小芳
本文以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人民币汇率与出口换汇成本为研究对象,从贸易收支中的汇率政策选择、汇率与出口换汇成本实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与出口换汇成本之间关系密切,如果两者的差异太大,就会造成贸易收支的顺差或者逆差。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出口换汇成本 贸易收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君潞 吕剑
本文基于汇率错位的视角,运用二元模型对东南亚6国汇率错位幅度与汇率制度转换概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转换概率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高低与汇率制度的稳定性有很强的关系,即人民币汇率错位幅度与汇率制度转换概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汇率错位是汇率制度转换的原因,汇率错位幅度越大,汇率制度转换的概率越大。因此,若要维持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至关重要。就当前来说,人民币汇率制度发生转换的概率不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立行
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视角,分析货币国际化与汇率形成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的比较,揭示人民币国际化尚处在起步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直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何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改革方案,继而提出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全淑琴 钟建飞
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看,如果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导致了欧洲货币体系的形成和欧元的诞生,那么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货币动荡正在使东亚各国脱离美元本位,寻找区域内稳定的"货币锚",而人民币则有可能成为东亚区域内首选的"货币锚"。本文拟从多边汇率相互影响的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态势及其与东亚其他货币之间联动关系的变化(包括其它国际货币汇率的变动对东亚其它货币之间关系变化的比较),从而揭示人民币成为区域"锚"货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可能性及其途径、进而了解人民币经济区形成的条件和趋势。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 货币锚 主导货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松平 叶阿忠 郑万吉
本文在结合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考虑区域差异以及国际原油价格—汇率和国内价格非线性关系的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区域物价水平的影响,就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区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传递速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原油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存在非线性影响,油价下降和上涨对汇率的影响不同,且油价在不同的涨幅区间对汇率的影响也不同;汇率的价格传递速率较以往有所提升,总体层面上,汇率波动对PPI的传递速率大于CPI,区域层面上,汇率冲击对东、中部地区CPI传递的速率较西部地区大,而对中部地区的PPI传递速率高于东、西部地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区域CPI、PPI的影响随着自身波动加剧分别呈现"U型"和"W型"(对西部地区的PPI影响呈现"N型"),其中,西部地区CPI受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中部地区PPI受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田涛
从汇率传递视角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机制并利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两种不同的函数形式从汇率波动方向和波动幅度两个层面考察了人民币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传递存在非对称性: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对一般价格水平存在较高的传递效应,而人民币贬值对一般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较小;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越大,对一般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越大;最后,本文分析了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远游 刘莉亚 盛世杰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出现异常波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国际经验表明,汇率波幅限制的渐进式放开,会导致汇率波动率变大。本文研究发现,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历次汇率波动率变大都和汇率改革进程同步。汇率波动与汇率制度的改变、波幅限制和弹性空间等均高度相关。自2012年汇改以来,在岸汇率波动的自相关性逐渐增大,导致较小的波动可能被放大从而形成异常波动。因此,在当前条件下,人民币汇率波幅限制不宜被过度放开。
关键词:
汇率波动 人民币汇率改革 汇率弹性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