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41)
- 2023(2815)
- 2022(2520)
- 2021(2546)
- 2020(2304)
- 2019(5074)
- 2018(5326)
- 2017(11728)
- 2016(6335)
- 2015(7081)
- 2014(7179)
- 2013(7391)
- 2012(7207)
- 2011(6614)
- 2010(6941)
- 2009(7001)
- 2008(7061)
- 2007(6196)
- 2006(5710)
- 2005(5441)
- 学科
- 济(27035)
- 经济(26992)
- 业(18526)
- 管理(17588)
- 企(14688)
- 企业(14688)
- 方法(12855)
- 数学(11974)
- 数学方法(11926)
- 财(9556)
- 中国(9100)
- 制(8728)
- 农(6788)
- 银(6736)
- 银行(6730)
- 行(6514)
- 贸(6333)
- 贸易(6329)
- 务(6307)
- 财务(6300)
- 财务管理(6289)
- 易(6264)
- 融(6241)
- 金融(6241)
- 企业财务(6096)
- 体(6068)
- 体制(4908)
- 业经(4767)
- 税(4469)
- 税收(4208)
- 机构
- 大学(97950)
- 学院(96143)
- 济(44477)
- 经济(43606)
- 管理(36144)
- 研究(32003)
- 理学(30332)
- 理学院(30016)
- 管理学(29753)
- 管理学院(29544)
- 中国(27330)
- 财(25236)
- 京(20931)
- 财经(19626)
- 经(17765)
- 所(16274)
- 科学(15754)
- 财经大学(14706)
- 北京(14311)
- 经济学(14204)
- 研究所(14033)
- 中心(13772)
- 江(13087)
- 经济学院(12985)
- 范(11915)
- 师范(11859)
- 融(11229)
- 院(11222)
- 州(11042)
- 金融(11026)
- 基金
- 项目(50846)
- 研究(40263)
- 科学(39780)
- 基金(37369)
- 家(31130)
- 国家(30883)
- 科学基金(25781)
- 社会(25713)
- 社会科(24429)
- 社会科学(24423)
- 基金项目(19232)
- 教育(18593)
- 省(17370)
- 编号(17216)
- 资助(16118)
- 成果(15662)
- 划(15549)
- 自然(15023)
- 自然科(14611)
- 自然科学(14605)
- 自然科学基金(14365)
- 部(12923)
- 性(11447)
- 教育部(11433)
- 课题(11210)
- 人文(11039)
- 重点(10982)
- 项目编号(10931)
- 发(10737)
- 社科(10614)
共检索到152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建军 胡红伟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全球历次重大股灾的情况,分析了历次股灾产生的背景、成因、过程和救市措施、效果以及后期的影响,认为股灾产生的核心因素是流动性的剧烈波动,而经济基础、利率、汇率和杠杆等因素是导致流动性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面对由杠杆、汇率等外因导致的股灾,如果应对得当,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推动经济成功转型。我国2015年6-9月股市出现大幅波动的主要诱因是杠杆因素。在救市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应逐步恢复IPO,加快落实养老金入市,把控制市场杠杆比例作为一项长期措施,逐渐放开救市期间的严格管制,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加大经济改革力度,采取得当措施将这次危机转化为一次机遇,推动我...
关键词:
股票市场 股灾 救市 流动性 去杠杆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赵英军
传统的观点认为投机过度是导致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溃的罪魁祸首,而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美国当时的经济金融资料后发现,错误的货币金融政策和由政府主导形成的"人人喊打"的舆论效应亦是酿成那次股灾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事后更广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可以获得比当时更全面和深刻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
1929股市崩溃 货币政策 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东琪 宋立
从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到2006年这28年间,我国GDP保持了年均9.7%的高速增长,比传统计划经济时期(1953年~1977年)年均6.8%加快近3个百分点。这个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虽有起伏变化,但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除1989年和1990年受“政治风波”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孟令红
本研究针对日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自1958年至2008年的六次修订,将从目标、内容、课时以及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说明,希望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及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日本 小学科学 课程标准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致远 唐振鹏
2015年期间,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一段剧烈的牛熊转换过程。在这一波资金主导的杠杆牛市中,证监会的各项政策对股票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相关数据显示,股指走势同杠杆水平高度相关。由于前期证监会对两融业务的放松及场外配资监管的滞后,杠杆资金推高股市泡沫;而在牛市后期证监会严查杠杆资金,最终使得股市泡沫破裂,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导致股市崩盘,在政府全面救市背景下才最终企稳。深入研究证监会在此期间的各项政策措施及其相关影响,对我国未来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重大启示。
关键词:
股灾 证监会政策 杠杆 配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姜长云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重大粮食供求失衡状况的回顾,得出若干重要启示。即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构问题已经超越总量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主要问题;稻谷、粮食主销区和口粮分别是导致我国粮食供求失衡的先导性和敏感性品种、敏感性地区、敏感性用途;品质结构对于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不断加深,历次粮食供求失衡都与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周期波动有密切关系;农业政策的调整对于粮食供求失衡现象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促进粮食及其主要品种供求平衡的政策调整,不仅要重视粮食市场供给与需求在数量和结构方面的协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消费需求能力的协调,更要重视粮食综合供给能力与消费需求能力的协调。
关键词:
粮食 供求 失衡 先导性 敏感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世清
主权债务危机是指一国政府不能及时履行对外债务偿付义务的违约风险。历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大量举借外债,财政支出居高不下,税收锐减,经济结构脆弱,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本文比较分析了1980年代拉美、2001年阿根廷、2009年迪拜和2010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并提出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岱 张文忠 余建辉
5.12四川汶川地震,4.14青海玉树地震及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突发性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的灾后重建是非常复杂而漫长的工作。灾后重建规划是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重建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对提高我国综合减灾恢复重建能力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大量国际组织发表的文献资料,总结了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2005年美国Katrina飓风的灾后重建规划及规划实施中的先进理念,分析提出积极推进今后我国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体现灾区民意和强化生产、生活氛围复兴(软环境重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岩波
股灾是证券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虽然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10多年中,并未发生过大规模的股灾,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股市就不会发生大股灾。因此,在我国证券市场尚未发生大股灾之前,充分认识股灾的危害性、剖析股灾的成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可能防范股灾的发生以及一旦发生股灾之后采取可行的对策以减少股灾的破坏力,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关键词:
证券市场 股灾 泡沫经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百三 童鑫来
2015年中国A股市场的"股灾"在国内外引起震动。本文分析了"股灾"发生时主要特点,如,连续单日大幅度波动、多次千股跌停、大面积上市公司停牌潮等。"股灾"致使深沪的两市市值减少十几万亿,新股停发,中断直接融资,造成巨大损失。本文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M2与GDP比值过高,资金缺乏投资方向和不恰当的融资配资,导致A股股价自身高企;新股发行过快,加之高位去杠杆,引发断崖式下跌。中国政府果断救市,举措有力得当,深得民心。政府"救市"的三大短期目标已成功实现。最后,本文提出一些建议,如:加强融资配资业务监管;提高股价波动管控能力;完善新股申购制度;谨慎试点"注册制";千方百计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以保...
关键词:
A股异常波动 局部性金融风险 融资配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广奇 王欢
本文通过对近期中国资本市场的异常波动进行阶段性回顾,梳理了政府的重点救市策略。同时与国际救市惯例进行对比,总结了中国式救市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严格规范各类杠杆融资、加强对场外配资的监管、坚定推动注册制发行改革等创造性建议,以期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而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
股灾 资本市场 中国式救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曲凤杰
今年以来,尽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形势均不容乐观。把通货膨胀放到全球视野中考察,会发现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缺陷、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安毅
自1929年经济危机至今,国际上不断发生大型金融危机。而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使人们再次领略到危机形成过程的异常复杂性。每一次危机都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并紧随着一场广泛的社会经济变革。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际,中国恰逢经济周期回落。对中国而言,不仅需要推出一系列政策组合,防止危机向国内传染,同时更需要总结历次危机形成的原因和演化机制,深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确保今后不发生中国式金融危机。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改革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