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41)
- 2023(4886)
- 2022(4065)
- 2021(3449)
- 2020(2746)
- 2019(5774)
- 2018(5479)
- 2017(10783)
- 2016(5503)
- 2015(6136)
- 2014(6035)
- 2013(6107)
- 2012(6199)
- 2011(5947)
- 2010(6610)
- 2009(6754)
- 2008(5494)
- 2007(4792)
- 2006(4590)
- 2005(4381)
- 学科
- 济(51338)
- 经济(51309)
- 管理(17001)
- 地方(14340)
- 方法(12864)
- 业(12620)
- 地方经济(11493)
- 数学(11320)
- 数学方法(11294)
- 企(10632)
- 企业(10632)
- 中国(8601)
- 业经(8294)
- 学(7553)
- 农(6710)
- 融(6689)
- 金融(6689)
- 制(6570)
- 体(6394)
- 环境(6362)
- 经济学(6243)
- 财(6167)
- 产业(5122)
- 发(5116)
- 和(4899)
- 银(4803)
- 银行(4803)
- 行(4723)
- 世界(4716)
- 总论(4467)
- 机构
- 学院(91867)
- 大学(91823)
- 济(52383)
- 经济(51604)
- 研究(36568)
- 管理(32324)
- 理学(27286)
- 中国(27162)
- 理学院(26982)
- 管理学(26700)
- 管理学院(26506)
- 财(21849)
- 京(18378)
- 经济学(18238)
- 科学(17804)
- 所(17728)
- 财经(17428)
- 经济学院(16070)
- 经(15751)
- 研究所(15743)
- 中心(15098)
- 江(13412)
- 院(12836)
- 财经大学(12816)
- 北京(11844)
- 社会(11666)
- 范(11325)
- 师范(11282)
- 科学院(11057)
- 研究中心(10388)
- 基金
- 项目(54152)
- 科学(43292)
- 研究(41410)
- 基金(40409)
- 家(34256)
- 国家(34001)
- 社会(30558)
- 科学基金(29193)
- 社会科(29043)
- 社会科学(29034)
- 基金项目(20246)
- 省(19720)
- 教育(18027)
- 资助(16401)
- 划(15963)
- 自然(15552)
- 自然科(15152)
- 自然科学(15149)
- 编号(15058)
- 自然科学基金(14869)
- 国家社会(13600)
- 发(13067)
- 济(12977)
- 成果(12911)
- 经济(12863)
- 部(12665)
- 重点(12460)
- 教育部(11531)
- 发展(11439)
- 展(11290)
共检索到149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理查德·麦科马克 冯维江
我们正处于全球经济及政治危机的中间阶段,其强度之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所仅见。这一危机造成的紧张局势已经在全世界广为传播,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许多政府已经垮台,未来还会有更多政府因为持续的失业和普遍的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尹兴
2009年5月28~29日,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墨西哥、爱尔兰、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土耳其、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的近百位学者出席了在法国巴黎隆重举行的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四届论坛。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教授致开幕词,法国共产党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邹志强
近年来,土耳其经济的持续疲弱反映出国家经济治理的危机:经济增长缓慢使之成为陷入失速的"经济大国";经济结构脆弱使之成为缺乏后劲的新兴大国;经济发展模式失色使之成为日益孤立的地区大国。土耳其的经济治理危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绝对化的新自由主义理念及治理实践在土耳其的失败。国家权力在经济领域中的角色将进一步凸显,经济发展模式出现新的强势转向。同时,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与国际体系结构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埃尔多安和正义与发展党着力打造的"新土耳其"具有推动国家治理转型的积极内涵,虽然遭遇重大挫折,但在新形势下有
关键词:
土耳其 经济治理 新兴大国 “新土耳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宏源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无法改变气候变化对全球治理的长期、复杂和不可逆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暖而提出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和经济大变革的突出标志,主要国家工业结构向符合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方向发展,并逐渐把节能减排和绿色经济作为未来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金融危机为全球投资低碳和减排带来了绝佳的历史契机。对于气候变化这样一个为国际社会热烈讨论、研究甚至急切寻求解决方法的问题,中国显然需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以寻求国际社会的理解、支持并彰显自身的"负责任大国现象",最终为我国的和平崛起塑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
气候变化谈判 全球治理 低碳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慧君
由于岗位竞争压力、报酬递减效应、接受区域窄化和主管风格转变等原因,经济危机中容易引发企业组织认同危机,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建议重视组织认同风险控制,搞好内部团结稳定,强化心理健康保护,实施灵活雇员策略,着眼未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做好布局工作。
关键词:
经济危机 组织认同 危机管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月
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在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形成巨额贸易逆差,为逆差融资又产生巨额外债,这些造成美国的低利率和流动性过剩,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逸舟
本文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政治与安全的影响这样一个角度,透视了目前仍在继续的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影响。作者指出,此次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危机,同时也是社会前进中的危机和政治现代化中的危机,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种挑战;克服危机的努力,也是走向新阶段的过程,它特别需要一种全方位的视野、思考与应对。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袁长军
2011年3月11日爆发的日本大地震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愈演愈烈。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由于日本的制造业在全球所占比例举足轻重,因此当前所未有的大灾难来临的时候,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非常缓慢地、逐渐地显现出来。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修义
目前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反思大多集中在经济学的领域,把危机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过度的金融创新和缺乏监管,以及宏观经济失衡和信用过度膨胀所产生的美国房地产泡沫。经济学的这些反思虽然有助于我们了解金融危机的实际状况和具体过程,但其分析往往限于表层的原因,由此提出的对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十分有效,却也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的。要从根本上防止金融危机,必须对金融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这里发表的五篇笔谈,从经济伦理的立场出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如贫富悬殊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新自由主义、道德风险、美国的消费文化等,对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探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深化我们对于金融危机的认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伊然
对危机传导链条的逆推式探究表明,在泡沫破裂、泡沫形成这两个关键阶段的背后都有着共同的政治经济根源,即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美国政治的右转,新自由主义开始盛行,从而导致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朝着不利于前者的方向大大倾斜。在住房政策、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泡沫逐渐成形。然而,金融产品的创新与供给只是暂时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了支付手段,却无法解决实际收入与真实购买能力不足的根本问题。正是由于缺乏实际收入的支撑,泡沫最终破裂,引发了本次金融危机。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决之道在于,平衡收入分配、提高社会保障力度、使经济增长的果实能够惠及广大中低收入阶层。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泡沫 过度消费 收入不平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范方志 李璐媚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既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经济上的原因;既有客观上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本文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希望对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以某种启示。
关键词:
美国次贷危机 降息 政治经济学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琪
经历了一年多的亚洲金融危机,东北亚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面临严峻的挑战,也使西方国家乘机加大了对东亚国家政治经济的压力。虽然东西方关系的调整发生明显变化,但同时也使亚太各主要力量之间的矛盾有新的发展,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成为东亚地区的重要课题。此次危机对东亚国家不仅是挑战,同时也给它们建立新型关系提供了机缘
关键词:
东亚金融危机,东西方关系,地区经济安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绍欣
1.批评争论气氛匮乏。目前,在全国各种经济学期刊、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体上,学术争论的气氛很淡,批评意识更为缺乏。没有在学术自由的基础上展开的为促进学术研究健康发展和繁荣的批评与争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就会失去活力。经济学的真正多元状态是在批评中发展起来的,无批评的多元状态(目前我国的情况)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多元状态。批评争论意识的重建已成为我国目前政治经济学复兴的当务之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高峰
本文认为,在新的条件下,经济危机的形成的确有变化,独立的金融危机确定更为频繁,经济危机也可能具有更强烈的金融色彩,但不同意,在资本主义经济虚拟化条件下,经济危机日益转变为金融危机形式,工商业危机很少或不再发生了的观点。本文还认为这次危机不论从美国看还是从全球看,都是一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尽管金融危机在其中起了重要的先导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