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9)
2023(12476)
2022(9770)
2021(9013)
2020(7377)
2019(16274)
2018(16532)
2017(30935)
2016(17033)
2015(18764)
2014(18886)
2013(18376)
2012(16656)
2011(14663)
2010(15384)
2009(14961)
2008(15166)
2007(14014)
2006(12917)
2005(11871)
作者
(47268)
(40227)
(39873)
(37637)
(25425)
(19199)
(18016)
(15505)
(15185)
(14408)
(13622)
(13421)
(12984)
(12764)
(12483)
(12031)
(11706)
(11693)
(11567)
(11484)
(10041)
(9948)
(9745)
(9372)
(9263)
(9024)
(8955)
(8818)
(8081)
(8070)
学科
(84017)
(74437)
经济(74317)
(66943)
企业(66943)
管理(59259)
(49253)
农业(32928)
业经(32078)
方法(25773)
(24185)
中国(20593)
(19860)
数学(17714)
数学方法(17515)
(17127)
财务(17103)
财务管理(17079)
技术(16469)
(16312)
企业财务(16123)
(15742)
理论(13817)
地方(13565)
(13482)
(13355)
(12968)
(12610)
贸易(12601)
体制(12487)
机构
学院(247218)
大学(237988)
(105464)
经济(103452)
管理(97200)
理学(82468)
理学院(81709)
研究(80841)
管理学(80547)
管理学院(80096)
中国(66753)
(55842)
(50100)
(49850)
科学(46415)
农业(42011)
(40824)
(40638)
业大(39209)
中心(37982)
财经(37873)
研究所(36001)
(34230)
(31450)
北京(31200)
(30728)
经济学(30501)
师范(30466)
经济管理(28553)
(28174)
基金
项目(153441)
科学(122059)
研究(118177)
基金(110785)
(94628)
国家(93526)
科学基金(81711)
社会(77619)
社会科(73055)
社会科学(73037)
(62260)
基金项目(58516)
教育(52172)
编号(49662)
自然(49477)
(49054)
自然科(48295)
自然科学(48282)
自然科学基金(47476)
资助(43006)
成果(39946)
(36461)
(34781)
(34428)
(33863)
重点(33498)
课题(33068)
国家社会(32029)
(31970)
(31608)
期刊
(136137)
经济(136137)
研究(74476)
(61389)
中国(56070)
(41320)
农业(41252)
管理(38707)
学报(35156)
科学(35017)
业经(29704)
大学(28872)
(27821)
金融(27821)
学学(27429)
教育(25748)
技术(22895)
(20906)
财经(19147)
经济研究(18834)
问题(18253)
(16691)
农村(15357)
(15357)
农业经济(15137)
世界(14821)
(14282)
技术经济(14263)
现代(12776)
经济问题(12409)
共检索到391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杜旻  刘长全  
一、引言在全球化进程中,印度选择了与中国不同的发展路径。印度没有大规模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产业,而是利用本国的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发展信息、服务等高端产业,并逐步向农业和传统工业部门渗透。在这一路径下,印度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也跃居世界前列。但因为对传统产业和农业、农村的忽视,印度迄今仍然是以农民为主的国家,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农业生产落后,农村贫困严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应恒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是一个不断动态调整的过程。不同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阶段,现代农业的发展面临不同约束条件,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和使命要求也存在差异。纵观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也并非千篇一律,而都是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模式和路径。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是在人多地少的小农经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巨大的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础上,面临与工业化和城镇化乃至信息化发展的巨大鸿沟、以及开放的国际环境,承担保供、增收、可持续发展等历史责任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朝瑞  
农民收入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鉴于政策自身的特殊作用 ,应当全方位深化农村改革 ,选择可行的政策措施 ,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 ,把确保农民增收放在核心地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学艺  
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末曾经说过,90年代如果经济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小平同志这个积多年经验的预测,中肯深邃,语重心长。对于这个指示,各级领导都铭记在心。全党全国上下都重视农业,都比较认真地抓农业,倾注了很大精力,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说,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和现代化过程中,像我们国家这样重视和强调农业。但是,即使这样,我国农业的问题仍然是层出不穷,循环反复,使我们不能不探究这些问题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声怡  游建章  朱雪芳  朱本翰  
关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改革问题的若干思路吴声怡游建章朱雪芳朱本翰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亿万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它给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举世瞩目。此中的辉煌无需在此多着笔墨。但当我们把农业和农村改革推向纵深的时候,我们总是频频犯难。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师光禄  何忠伟  王有年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三农"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的职能和现实,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孟静  
农村联产承包使我国农业发展迎来第一个春天。然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后,我国的农村发展依然滞后于城市,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要素仍面临一些束缚。17届3中全会为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将引领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促使由解放劳动力向解放农业产业、解放农村土地资源提升,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农业产业的核心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昭耀  
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市场农业王昭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广大农民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推动农业向市场经济转化,是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所在。安徽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粮食主产省,发展市场农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匡小明  
论述了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两化”的联动效应,是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村深层矛盾,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俊梁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瓶颈。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二次飞跃要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关键措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贯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对生产关系调整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抵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各地农村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切实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拓宽农民组织化领域,培养新时期的新型农民,夯实农民组织化发展的基础,要成为现阶段党和政府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倪洪兴  
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困难,制约着农业产业内贸易发展;农业多功能性显著,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非贸易关注问题突出;农产品市场准入度高,对关税的进一步削减十分敏感;面临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不利,贸易扭曲和贸易保护严重。统筹考虑影响农产品贸易诸因素,必须加强对我国农业的保护。在多边、双边贸易谈判中要把农业作为保护的重点,不能作为其他要价的筹码;要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增加对农业的支持;要加强农产品贸易促进工作,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要有效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救济措施,防止进口激增对农业产业的冲击。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钊  曾令果  
新中国70年农业农村改革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农业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包括产权制度改革、经营制度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农业农村保护机制改革、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创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新时代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应以正确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为主线,以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重要遵循,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价值取向,统筹考虑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综合推进。新时代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应高度重视从改革方案出台到落地见效的执行问题、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行的经验总结与推广问题、从机构调整到职能融合的管理体制调整问题、从政策突破到法治保障的政策衔接配套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华平  金丽馥  田刚  
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与保障。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年转移到非农产业领域就业而粮食消费量却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农民兼业化、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分析基于家庭农场的组织创新,破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困境并促进农民职业化的发展进程,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职业农民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并非自发的演进过程,只有加快政府的制度创新,才能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稳态化。本文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职业化培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