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5)
2023(10430)
2022(8347)
2021(7608)
2020(6165)
2019(13773)
2018(13822)
2017(26051)
2016(13866)
2015(16195)
2014(16284)
2013(16163)
2012(15318)
2011(14201)
2010(14268)
2009(13623)
2008(13397)
2007(12024)
2006(11144)
2005(10444)
作者
(41560)
(35000)
(34935)
(33380)
(22528)
(16626)
(15689)
(13666)
(13297)
(12346)
(12211)
(11574)
(11388)
(11282)
(11070)
(10723)
(10469)
(10029)
(9970)
(9645)
(9098)
(8524)
(8455)
(7933)
(7931)
(7930)
(7532)
(7443)
(7063)
(6937)
学科
(87236)
经济(87160)
管理(38846)
(34575)
方法(29598)
(27089)
企业(27089)
数学(26040)
数学方法(25835)
中国(23532)
地方(19421)
(17830)
业经(16508)
(15289)
(15045)
贸易(15035)
(14616)
(13728)
(13368)
地方经济(13159)
(11838)
金融(11838)
农业(11764)
(11628)
(11254)
银行(11238)
环境(11161)
(10913)
(10726)
关系(10192)
机构
大学(219535)
学院(215611)
(107177)
经济(105416)
研究(83898)
管理(76670)
理学(65173)
中国(64956)
理学院(64351)
管理学(63267)
管理学院(62874)
(47278)
科学(46861)
(45737)
(42621)
研究所(38434)
财经(36561)
经济学(36069)
中心(35887)
(33341)
(32353)
经济学院(32233)
(31357)
北京(30841)
(29606)
(28652)
师范(28419)
业大(26993)
财经大学(26957)
科学院(25633)
基金
项目(134720)
科学(107240)
基金(101267)
研究(98858)
(88342)
国家(87678)
科学基金(74331)
社会(68041)
社会科(64617)
社会科学(64602)
基金项目(51636)
(47837)
自然(44368)
教育(44236)
自然科(43405)
自然科学(43393)
自然科学基金(42682)
资助(42244)
(40978)
编号(36940)
(31539)
成果(31306)
(30625)
重点(30574)
国家社会(30301)
中国(28647)
教育部(27535)
(26709)
课题(26309)
人文(26025)
期刊
(126755)
经济(126755)
研究(72958)
中国(44699)
(33741)
学报(32269)
管理(31839)
科学(31543)
(31058)
大学(25308)
学学(23762)
经济研究(22232)
(22021)
金融(22021)
农业(21229)
财经(20216)
教育(19842)
技术(18176)
(17775)
问题(16951)
业经(16453)
(16249)
国际(15401)
世界(15254)
技术经济(12744)
(11983)
统计(11669)
经济问题(10217)
(10055)
现代(9782)
共检索到344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皖南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不断升级,迈向了全面经济合作的新阶段。在21世纪,中国与东盟之间无论在贸易、投资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未来,双方继续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充实合作内容,在互惠双赢基础上的全面经贸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伟  
姜凌同志的专著《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南北经济关系》一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抓住世界经济跨世纪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分析方法,在对南北经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桂芹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探讨,提出了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建议与措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姬沈育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表现在 :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要符合国际分工发展的新趋势 ;其重点不再是保护民族工业 ,而是培养国际竞争力 ;经济结构调整应以国际市场为导向 ,既不能满足于国内市场 ,更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注重生产领域的调整等。考虑这一影响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应该确立开放的产业发展模式 ,调整产业政策实现机制 ,实施西部大开发 ,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等。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延中  
受经济体制、发展阶段、地方保护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制药工业在科研开发投入、企业组织规模、技术装备水平、经济效益指标、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与挑战,中国制药工业要以加入WTO为契机,尽快改变药品生产以仿制为主的传统模式,构建自主研究、以研究开发创新药品为主的新机制;要克服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切实解决制药工业的重复建设与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问题;要加快制药企业的跨地区资产重组,提高制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和企业组织规模,使企业形成自主研究开发的动力和实力;要通过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与引导,加强科研开发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医药工业的产业升级;要以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为突破口,形成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制药工业体系,全面提升中国制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勤  
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动荡的背景下,东盟七国参与IPEF的动因在于通过加入IPEF增进东盟-美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IPEF四大支柱迎合了东盟七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求,IPEF其他成员国在东盟对外经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IPEF四大支柱实施方案的相继出台,东盟七国立足《东盟印太展望》,调整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以应对加入“印太经济框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东盟七国参与IPEF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区域价值链重构将削弱中间产品贸易的基础,加剧清洁能源的区域竞争,阻碍中资企业对美的“迂回出口”,提高中资企业大型投资的税负成本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祚军  徐啸  
随着TPP谈判、RCEP谈判的推进和南中国海冲突日益增多,中国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当前日益复杂的中国—东盟关系形势下,文章试图寻找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新的路径。文章认为,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掺杂了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文章分析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经济障碍和非经济障碍,并基于此状况,沿着增强中国与东盟的金融互信、考虑中国与东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建立统一稳定的区域金融市场以及抵制区域外势力的干预的思路提出了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推动策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何军明  
本文回顾了欧盟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欧盟与东盟经济关系的新发展,并进一步探讨了欧盟与东盟经济关系的特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谢晟  
为合理测度全球生产,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于2015年发布了《全球生产测度指南》(Guide to Measuring Global Production)。中国是这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未来还会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详细介绍了《全球生产测度指南》的编制背景与目标、主要内容、未来行动指南等,力争为中国的对外经济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有益帮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静中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 ,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主导地位 ,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 ,既有发展机遇 ,又遇到巨大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制定和实施引进外资战略 ,引进先进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 ,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战略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战略 ,体制创新战略。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昌黎  
新世纪以来,日本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以及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都出现了新发展,而日本对东盟ODA则出现了连年减少的局面。同时,以AJCEP正式生效为标志,日本与东盟的经济伙伴关系也开辟了新局面。面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日本政府推进"亚洲成长构想"将使日东经济伙伴关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维炎  
澳门回归正值世纪之交,处在我国改革开放20 年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这一切为澳门回归之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好环境。由于历史的和地域的原因,澳门的经济发展必须与周围地区特别是珠海特区携手共进。21 世纪前20 年将会有诸多新的因素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了确保在新世纪珠海和澳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两地需要从长计议,周密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