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78)
- 2023(17167)
- 2022(14156)
- 2021(13096)
- 2020(10855)
- 2019(23986)
- 2018(23594)
- 2017(44430)
- 2016(24291)
- 2015(26974)
- 2014(26542)
- 2013(25788)
- 2012(23412)
- 2011(21241)
- 2010(21146)
- 2009(19978)
- 2008(19537)
- 2007(17236)
- 2006(15252)
- 2005(14112)
- 学科
- 济(94611)
- 经济(94479)
- 管理(69637)
- 业(66443)
- 企(54620)
- 企业(54620)
- 方法(38206)
- 数学(32762)
- 数学方法(32389)
- 中国(29935)
- 农(27598)
- 财(27297)
- 制(25220)
- 业经(22999)
- 学(20982)
- 贸(20327)
- 贸易(20317)
- 易(19866)
- 体(18556)
- 农业(17845)
- 银(17614)
- 银行(17568)
- 行(16906)
- 融(16892)
- 金融(16888)
- 务(16223)
- 财务(16178)
- 财务管理(16138)
- 企业财务(15378)
- 体制(15213)
- 机构
- 大学(345258)
- 学院(342948)
- 济(143662)
- 经济(141005)
- 管理(124290)
- 研究(123593)
- 理学(106958)
- 理学院(105642)
- 管理学(103750)
- 管理学院(103094)
- 中国(93799)
- 科学(74303)
- 京(73062)
- 财(69001)
- 所(62595)
- 农(59671)
- 研究所(56898)
- 财经(54667)
- 中心(54490)
- 江(50947)
- 业大(50315)
- 经(49999)
- 农业(46846)
- 经济学(46242)
- 范(46070)
- 北京(45831)
- 师范(45576)
- 院(44655)
- 经济学院(41559)
- 财经大学(40930)
- 基金
- 项目(230139)
- 科学(182740)
- 基金(170256)
- 研究(167082)
- 家(150402)
- 国家(149228)
- 科学基金(126878)
- 社会(109401)
- 社会科(103741)
- 社会科学(103716)
- 基金项目(88700)
- 省(86858)
- 自然(80777)
- 自然科(78974)
- 自然科学(78944)
- 教育(77645)
- 自然科学基金(77599)
- 划(74790)
- 资助(68754)
- 编号(65375)
- 成果(54690)
- 重点(53118)
- 部(52322)
- 发(49258)
- 创(48148)
- 国家社会(46970)
- 课题(46241)
- 制(45778)
- 创新(45169)
- 教育部(45156)
- 期刊
- 济(159982)
- 经济(159982)
- 研究(104576)
- 中国(70160)
- 学报(58354)
- 农(55918)
- 财(54128)
- 科学(53108)
- 管理(47492)
- 大学(44590)
- 学学(42010)
- 教育(38448)
- 农业(37811)
- 融(33436)
- 金融(33436)
- 财经(27989)
- 经济研究(27302)
- 技术(26487)
- 业经(24961)
- 经(24258)
- 问题(21225)
- 业(20642)
- 贸(19651)
- 国际(18049)
- 版(17694)
- 世界(17509)
- 科技(15354)
- 技术经济(14962)
- 现代(14896)
- 业大(14412)
共检索到516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友华 苗国
在全球化背最下,由于价格、安全、品质以及同步消费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购买力以各种形式外流是市场自由选择的必然结果,这一社会现象不能被视作社会失范行为。只有顺应时代要求降低各种税负、让利于民,并把对作恶企业的溺爱护短变为使其领受深刻的市场教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货的品质与竞争力,使国民享有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并以此为基础拉动内需,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宇玮 刘东皇
文章基于扩大内需的现实背景,运用1979-2009年的宏观数据,从国内市场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国投资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只有产出对投资需求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物价水平和利率水平的影响却并不显著;而对以浙江省为代表的东部发达地区来说,除利率变量之外,产出、消费、物价水平都与投资需求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全国与浙江省投资需求影响因素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收入差距、市场化水平与投资结构等因素可能会对投资需求的形成产生潜在间接影响。
关键词:
内需 投资需求 消费 物价水平 利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越峰
目前国内需求稳步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回升明显,消费持续稳定恢复。而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新型城镇化建设一般难以直接作用于消费,往往需要通过各种传导机制,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收入。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扩大内需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机制,旨在为各地方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万青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社交平台兴起,使得商品口碑的传播效率与范围不断扩张,因而针对某一商品的评论数量也持续增长,并逐渐呈现出差异性。口碑差异性可能会对其他顾客造成困惑,增强其不确定性感知,进而削弱其购买意愿;同时,对于另一部分顾客而言,口碑差异性意味着该商品能凸显一些有别于负面评价群体的身份特征,进而为顾客带来相应的社会价值感知,增强其购买意愿。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扩大内需背景下口碑差异性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的机制,旨在引导商家优化营销策略,通过合理利用口碑差异性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结果显示:口碑差异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顾客的不确定性感知、社会价值感知在口碑差异性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兴罗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但自1990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从整体上看呈现下降趋势,过低的消费率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制约我国消费需求提高的关键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如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扩大内需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扩大内需 收入分配 居民消费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夏安玲
夜经济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经济形态,其繁荣延长了居民消费时间,增加了居民消费选择与消费内容,有助于提高消费体验和质量,促进居民消费增长与潜力释放。同时,扩大内需通过提升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等措施刺激居民消费增加,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规模和潜力。基于此,本文以我国省域夜间灯光强度与省级层面居民消费指标数据为基础,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夜经济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同时探讨扩大内需战略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夜经济是激活居民消费潜力的有效手段,扩大内需规模以及优化内需结构均有助于增强夜经济对居民消费潜力的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夜经济对居民消费潜力的积极影响存在城乡间的异质性。研究结果以期为推动夜经济发展,提高城市消费水平与活力,促进市场活力增长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倪建伟 胡彩娟
在传统二元制度结构下,就城市而城市化的路径选择造成了城乡居民就业机会、财产制度、公共服务和消费市场等多方面的分割,使农村消费长期"启而不动"。为此,必须打破思维惯性,建立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手段、推进城市向农村"延伸"发展的城市化战略,才能有效释放和激发农村消费潜力,真正启动农村消费大市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海龙
由于外需萎缩,我国的出口正在急剧下滑,而政府"有形之手"拉动的内需增长只能在短期内填补外需下滑的部分缺口,因而需要依靠政府改革来释放出内部的有效需求。
关键词:
出口 投资 消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广斯
休闲消费作为发展型和享受型的重要形式,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以假日消费、旅游消费、文化娱乐消费为主的休闲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居民休闲消费结构升级为扩大内需拓展了空间,休闲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力量。文章最后就如何扩大休闲消费需求拉动内需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扩大内需 休闲消费 休闲消费需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倪建伟 胡彩娟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消费率变化存在明显的悖论。究其根源,核心在于行政主导的城市化路径。为此,建议实施五大转型,即从统计意义的城市化转向真正的城市化;从政府投资主导转向社会投资主导;从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从行政主导转向市场主导;从城市本位转向城乡一体化,由此构建以城市化驱动消费战略的政策与体制。
关键词:
扩大内需 城市化战略 创新 转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雪莉
本文在我国大力推动双循环的背景之下,试图探讨扩大内需与现代流通业体系建设之间的关联性。首先本文采用全局熵值法对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再采取耦合度模型对选取的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和协调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研究样本期间,我国的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处于上升趋势,同时我国的内需也在不断地扩大;第二,我国整体内需与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之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逐渐由关联性较低发展到良性融合状态;第三,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均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三个地区的相关性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佳
如何激活国内旅游消费市场,释放居民旅游消费活力,是扩大内需背景下推动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域交通可达性数据和旅游消费市场数据,以高铁可达性和自驾车可达性为例,考察了交通可达性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增值赋能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可达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具有显著增值赋能效应,但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的增值赋能效应并不存在;自驾车可达性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都存在显著增值赋能效应,相对而言,自驾车可达性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支出的赋能效应更强;无论是高铁可达性,还是自驾车可达性,交通可达性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的增值赋能效应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东中西"梯度递减"的特征。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扩大内需 旅游消费 增值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苏晓梦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如何挖掘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旅游消费内需市场扩大的积极作用是当前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将人口老龄化根据年龄结构划分为准老龄化人群和深度老龄化人群,从城镇老龄化和农村老龄化视角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旅游消费市场发展的影响异质性。研究发现,城镇和农村准老龄化以及城镇深度老龄化能够对我国旅游消费内需市场的扩大产生正向赋能作用,而农村深度老龄化却并不会促进我国旅游消费的增长;城镇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旅游消费内需市场扩大的正向赋能效应存在,且表现为东中西递减特征,农村人口准老龄化对旅游消费内需市场扩大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存在,农村人口深度老龄化对旅游消费内需市场扩大的正向促进作用仅在东部地区存在;相比较而言,人口准老龄化对旅游消费内需市场扩大的正向赋能作用明显要强于深度老龄化,城镇老龄化对旅游消费内需市场扩大的正向促进作用要强于农村老龄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刁永作
扩大内需,启动消费,是针对东亚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现实选择,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变。扩大内需,决不是临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远的战略,预示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当前在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方面,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认真地分析这些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所必需的
关键词:
扩大内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洪军 王大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