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97)
2023(13354)
2022(10711)
2021(9760)
2020(7772)
2019(17380)
2018(17493)
2017(32310)
2016(18422)
2015(20870)
2014(20800)
2013(19704)
2012(18427)
2011(16968)
2010(17461)
2009(16397)
2008(15803)
2007(14415)
2006(13298)
2005(12570)
作者
(50731)
(41739)
(41391)
(39612)
(26457)
(19648)
(19125)
(16036)
(16029)
(15076)
(14077)
(13820)
(13295)
(13224)
(12940)
(12798)
(12383)
(12376)
(12199)
(11948)
(10848)
(10378)
(10093)
(9632)
(9541)
(9454)
(9375)
(9336)
(8343)
(8275)
学科
(73494)
经济(73418)
管理(42811)
(41004)
中国(31806)
(30495)
企业(30495)
(23796)
方法(22131)
教育(21745)
地方(21575)
业经(19528)
数学(17804)
数学方法(17599)
农业(15815)
(15566)
(15382)
(15063)
(14805)
(14805)
银行(14789)
(14476)
贸易(14461)
(14444)
理论(14404)
(13975)
(13924)
金融(13922)
发展(12482)
(12355)
机构
学院(254570)
大学(253895)
(99845)
经济(97412)
研究(93907)
管理(85382)
理学(71060)
理学院(70106)
管理学(68756)
中国(68606)
管理学院(68252)
(56869)
科学(54327)
(48759)
(47458)
(44954)
师范(44634)
研究所(42336)
(41556)
中心(41106)
(38301)
北京(37503)
财经(37113)
教育(36161)
师范大学(35901)
(33712)
(33695)
(33402)
业大(32164)
经济学(30581)
基金
项目(153035)
研究(123561)
科学(120659)
基金(104588)
(88984)
国家(88001)
社会(76274)
科学基金(73921)
社会科(71996)
社会科学(71982)
(62388)
教育(61915)
编号(54328)
基金项目(53505)
(52992)
成果(47709)
自然(42163)
资助(41660)
自然科(41100)
自然科学(41090)
课题(40958)
自然科学基金(40293)
(39898)
重点(35877)
(34807)
(33968)
发展(32937)
(32372)
项目编号(32369)
(32075)
期刊
(124997)
经济(124997)
研究(91979)
中国(63362)
教育(60333)
(37967)
(35069)
学报(34338)
管理(33996)
科学(32517)
(28508)
金融(28508)
大学(27654)
农业(26196)
技术(24863)
学学(24224)
业经(22934)
经济研究(20320)
财经(18290)
问题(17004)
(15904)
职业(15685)
(14320)
图书(14203)
(13819)
论坛(13819)
(13379)
国际(13180)
(12907)
商业(12718)
共检索到417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戚务念  何齐宗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取向,以往存在“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中心主义”两种取向。这两种取向各执一端,属于中西对立、体用二元的思维模式。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逻辑应当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高等教育理念追求的不是中西对立,也不是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而是吸取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构建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的新型高等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镜人  
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动向:留学生教育市场扩大,国际生源争夺激烈;学者和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加大;相互承认证书和互换学分;课程地区化和国际化。对此,应采取的对策包括:高质量且规模适度地发展高等教育以防止生源大量外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大学应当主动改革,应对挑战;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俊  
经济全球化促使大学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它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重国际性和开放性。加入WTO使中国面临教育市场的国际化和人才市场的国际化,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在增强国际性和进一步开放的同时,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并且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防止一些误区,以利于在国际化条件下健康地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莉  何茜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下全球化语境对教育的规约以及教育对文化的观照在教育场域中的投射,是一种跨越文化边界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与提高人们在多种文化并存的世界文化图景下的跨文化品质的教育活动。多元文化教育反映了人们对社会文化变迁与教育发展轨迹的深刻认识与把握,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所寄予的促进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美好愿望,是国际教育变革的重要走向。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教育不断朝着多元、理解、开放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新  
认清高等教育全球化具有趋同化、求异性以及不平衡性等特征,是全球化背景下更新高等教育理念的前提。高等教育与市场接轨、实现创新性发展以及改变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是全球化背景下更新高等教育理念的现实要求。制定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独具个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秉持科技优先的教育管理思想,是全球化背景实现高等教育理念更新的可行性策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佳斌  马瑞克·范德文德  江小华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当前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基于文献分析的概述,并通过深度了三十位中外高等教育学者、高校与政府管理者以及商务代表等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以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和举措进行解读。针对中国高等教育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本文基于质性研究提出,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在现代化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一套世界一流大学体系而非仅仅产生一批世界一流大学,鼓励大学的多样化发展,着力建设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并形成评估文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蒋凯  
高等教育责任制是一个与效率、效果和绩效评估相关的概念,它要求通过有效的方式证明高等教育取得了预定的结果和绩效。关注效率、效果,注重结果、产出是高等教育责任制的基本特征。高等教育评估是责任制的实施形式,也是质量保障的一个基本途径。通过评估加强质量保障,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中一种新的责任制文化。高等教育过程的内在复杂性决定了责任制及绩效测量的难度,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要实现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同时避免对高校办学自主权造成不利影响,需要总结已有评估经验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探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金森  李梅  
用萨缪尔森的产品概念来界定高等教育产品的公私属性,并以此来分析高等教育的全球性、浮现的世界市场和全球公共产品,那么以是否国有来界定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就行不通了。若从社会特性来区分产品的公私属性,那么全球的高等教育产品只能分为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类。由于公共产品往往在市场上生产不足,所以,充分认识高等教育私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内在属性有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丽丽  
全球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对于我国来说,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于文化的需求也日渐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满足这种需求。在文化产业全球化、市场化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可以成为我国发展的借鉴。本文分析了全球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结合西方国家产业发展的启示,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皮永生  
从设计全球化着手分析,阐明了文化与设计的关系:设计常常被看着经济活动中的一环,而忽略其作为构建整体国力不可或缺的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意在探讨:具有代表性和杰出性的活态文化——传统文化,如何融入本土设计文化之中为其提供养分,从而使设计文化得以发展,并在全球化设计中得到文化认同,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和文化竞争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中国教育学会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与西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比较教育论坛于2004年7月9日至12日在西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近30人参加了本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文涛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连续4年实现10%以上的增长率,2006年更是迎来了增长的高峰,GDP增长率达到10.7%,但同时,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耀媛  许克毅  
专业学位高等教育通过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职业背景,有效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职业性本质属性的专业学位高等教育发展的建设性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