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91)
- 2023(14851)
- 2022(12413)
- 2021(11730)
- 2020(9610)
- 2019(21789)
- 2018(21757)
- 2017(41051)
- 2016(22745)
- 2015(25791)
- 2014(25564)
- 2013(24304)
- 2012(21807)
- 2011(19424)
- 2010(19459)
- 2009(17804)
- 2008(16711)
- 2007(14533)
- 2006(12681)
- 2005(11068)
- 学科
- 济(82341)
- 经济(82234)
- 管理(60832)
- 业(57722)
- 企(47692)
- 企业(47692)
- 方法(35356)
- 数学(30015)
- 数学方法(29607)
- 中国(25384)
- 农(24306)
- 业经(20308)
- 财(19443)
- 学(18393)
- 地方(16998)
- 理论(16245)
- 农业(16187)
- 教育(15702)
- 贸(15186)
- 贸易(15178)
- 易(14728)
- 制(14299)
- 和(13794)
- 技术(13080)
- 环境(12917)
- 务(12307)
- 财务(12232)
- 财务管理(12210)
- 银(12175)
- 银行(12138)
- 机构
- 大学(309233)
- 学院(305153)
- 管理(119000)
- 济(114331)
- 经济(111671)
- 理学(103365)
- 理学院(102151)
- 研究(101939)
- 管理学(100088)
- 管理学院(99554)
- 中国(72398)
- 京(66167)
- 科学(64209)
- 财(51002)
- 所(50158)
- 农(47076)
- 研究所(45945)
- 业大(45462)
- 中心(45447)
- 范(45107)
- 师范(44737)
- 江(43929)
- 北京(41856)
- 财经(41475)
- 经(37727)
- 院(37540)
- 农业(36742)
- 州(36169)
- 师范大学(36087)
- 技术(33573)
- 基金
- 项目(213250)
- 科学(167391)
- 研究(160406)
- 基金(152169)
- 家(132240)
- 国家(130791)
- 科学基金(112033)
- 社会(99083)
- 社会科(93598)
- 社会科学(93571)
- 省(83921)
- 基金项目(80786)
- 教育(75513)
- 自然(71837)
- 划(70840)
- 自然科(70135)
- 自然科学(70118)
- 自然科学基金(68815)
- 编号(67751)
- 资助(61403)
- 成果(56036)
- 重点(47708)
- 课题(46935)
- 部(46359)
- 发(45436)
- 创(44383)
- 项目编号(42031)
- 大学(41525)
- 创新(41096)
- 科研(40345)
- 期刊
- 济(125913)
- 经济(125913)
- 研究(93078)
- 中国(60020)
- 教育(49632)
- 学报(48807)
- 科学(44336)
- 农(44228)
- 管理(43208)
- 大学(38012)
- 财(37258)
- 学学(34217)
- 农业(31394)
- 技术(26452)
- 融(22724)
- 金融(22724)
- 业经(21997)
- 经济研究(20201)
- 图书(19706)
- 财经(19221)
- 经(16381)
- 问题(16329)
- 业(16234)
- 科技(15541)
- 版(14471)
- 理论(14235)
- 现代(13715)
- 书馆(13404)
- 图书馆(13404)
- 技术经济(13296)
共检索到444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慧
世界的全球化与现代化浪潮,逐步撼动着民族国家的根基,冲击着少数民族大学生既有的国家认同理念,进而导致他们政治认同上的弱化性、文化认同上的兼容性、身份认同上的多重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关系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以价值共识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以历史文化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感,以公民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
关键词:
全球化 少数民族大学生 国家认同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皇 李红
新疆少数民族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计划的实施是新一轮智力援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大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长期集中培训过程中,探索增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性的深层机制,是引导各民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提高智力援疆成效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文化适应 对口援疆 少数民族大学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伟
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和而不同"为基本价值取向多元文化教育与现代公民教育,将帮助其形成科学的民族文化观,实现自觉的国家认同,以追求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之宏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毕金杰 李俏
高校可以通过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教育、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场文化教育和多种措施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的就业率等方法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提高他们对国家的认同。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少数民族 大学生 国家认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智群 罗小男
为了探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新疆11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归属感较强;民族认同在性别、年级、民族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语言水平和民族认同维度之间存在积极相关;通过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语言态度能够正向预测民族认同,并且通过语言水平间接影响民族认同,语言水平在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民族认同 语言态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森
语言是民族认同的共同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包括外语学习,同时也是文化学习。民族认同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对母语、本土文化的认同。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英语教育对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为客观、公正地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的现况,本文采用实证研究,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例,对部分专业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更加客观地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全球化 英语教育 大学生 民族认同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厍玉霞 刘霞 郑雅维
全球化背景给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下正趋向流失,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阵地应成为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的领头羊和排头军。因此,提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四种途径:利用各种媒体传播平台弘扬民族文化,以民族舆论鼓舞人;构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内容体系,以课堂教育引导人;发挥高校学生民族社团的引领作用,以民族活动感染人;加强高校校园民族文化环境建设,以民族环境熏陶人。
关键词:
全球化 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教育 高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毅 张美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所在。全球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挑战。高校作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全球化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海英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民族安定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纠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错误认识,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关键词:
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少数民族大学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成才
文化生态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民族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民族学生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进行心理调适以达到新的和谐的过程。探讨和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必须从文化生态视野出发,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心理,认识文化生态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构建民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模式,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的系统。
关键词:
文化生态 少数民族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董莉
基于对来自不同家庭及不同就读学校的26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深度访谈信息,本研究考察了他们文化认同的发展变化、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以期对他们的适应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本研究的假设是,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不断地协调和平衡,实现了文化认同的整合状态。研究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并进一步发现,第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是动态、变化和灵活的过程,体现出层次性、差异性和情境性等特征。第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是他们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交织中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是自我对环境的有效应答,是自我适应和发展的良好契机。第三,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文化认同并不是影响他们适应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学业、人际交往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因素比文化认同更为重要。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认为,应着力解决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种成长和发展问题,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在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认同理论奠定基础。
关键词:
文化认同 适应 发展 少数民族大学生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承海 王丽君 万明钢
本文选取666名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采用问卷法,运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认同与自尊、抑郁—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认同和自尊、抑郁—幸福感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宗教认同能显示正向预测自尊水平,并且通过自尊对抑郁—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宗教认同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民族差异,自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结论:宗教认同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概念中的重要部分,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庆毓 李瑞琪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系统化教育,体现在民族院校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条件的综合性、教育过程的协同性、管理的规范性。思考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系统化教育问题,是应对全方位开放环境下"为谁培养人"的现实挑战,是在价值多元交汇时代"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求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需要系统化建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玲 刘懋琼
针对当前应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笔者认为,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教学尤其必要。笔者从调查新疆部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公共英语学习的课堂心理环境现状及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试图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课堂心理环境的有效方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宋晓东
高校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目标的高层次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充分认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深入思考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对于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创业教育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