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01)
2023(15036)
2022(12509)
2021(12025)
2020(9681)
2019(22167)
2018(22297)
2017(41017)
2016(23499)
2015(26681)
2014(26849)
2013(25132)
2012(22687)
2011(20313)
2010(20417)
2009(18401)
2008(17275)
2007(15163)
2006(13268)
2005(11675)
作者
(62866)
(51638)
(51558)
(49141)
(32970)
(24817)
(23659)
(20254)
(19793)
(18587)
(17746)
(17167)
(16194)
(16176)
(16051)
(15838)
(15714)
(15470)
(14886)
(14720)
(12843)
(12823)
(12331)
(11857)
(11783)
(11603)
(11532)
(11459)
(10300)
(10271)
学科
(79646)
经济(79554)
管理(59711)
(54924)
(45329)
企业(45329)
方法(34591)
数学(29456)
数学方法(29027)
中国(29024)
教育(25362)
(23337)
(19806)
业经(19626)
(19168)
理论(18653)
地方(16817)
农业(15540)
(14373)
贸易(14366)
(13924)
技术(13806)
(13736)
(13318)
(12969)
教学(12933)
环境(12586)
(12050)
财务(11975)
财务管理(11956)
机构
大学(315875)
学院(309591)
管理(116660)
(110441)
经济(107629)
研究(105104)
理学(101322)
理学院(100061)
管理学(97938)
管理学院(97363)
中国(70781)
(68814)
科学(66017)
(53008)
师范(52644)
(51838)
(49699)
研究所(47476)
中心(46122)
(45890)
(45859)
业大(44986)
北京(44094)
师范大学(42863)
教育(42861)
财经(40276)
(38576)
(37589)
技术(37241)
(36600)
基金
项目(213188)
科学(168290)
研究(164545)
基金(149817)
(128953)
国家(127677)
科学基金(109346)
社会(99823)
社会科(94127)
社会科学(94102)
(85121)
教育(82635)
基金项目(79120)
(73111)
编号(70942)
自然(69401)
自然科(67756)
自然科学(67741)
自然科学基金(66464)
资助(60397)
成果(60225)
课题(51414)
重点(48786)
(47518)
(46268)
(44452)
项目编号(43713)
(42706)
大学(41825)
教育部(41533)
期刊
(120992)
经济(120992)
研究(100502)
教育(73118)
中国(66933)
学报(48030)
科学(43365)
(42605)
管理(41523)
大学(38070)
(36192)
学学(33193)
农业(30349)
技术(30239)
(21744)
金融(21744)
业经(21251)
图书(19928)
经济研究(19291)
财经(18528)
职业(17796)
(15797)
问题(15550)
(15436)
科技(14957)
(14423)
论坛(14423)
(14121)
(14041)
理论(13994)
共检索到457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毅  张美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所在。全球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挑战。高校作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森  
语言是民族认同的共同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包括外语学习,同时也是文化学习。民族认同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对母语、本土文化的认同。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英语教育对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为客观、公正地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的现况,本文采用实证研究,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例,对部分专业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更加客观地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滕慧君  
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大学教育应将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道路联系在一起,鼓励大学生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刻苦钻研,求实奋进。王玉芬主编的《用民族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春江  
培育民族精神是引导大学生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是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的时代要求,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西方多元社会思潮的强力冲击、民族精神教育存在不足等原因影响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以中国梦为主题完善民族精神培育载体、发挥重大纪念日和庆典活动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慧  
世界的全球化与现代化浪潮,逐步撼动着民族国家的根基,冲击着少数民族大学生既有的国家认同理念,进而导致他们政治认同上的弱化性、文化认同上的兼容性、身份认同上的多重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关系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以价值共识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以历史文化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感,以公民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龙凯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及大学生国防精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对策应对挑战,才能确保大学生国防精神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雅丽  
高校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一致。因此,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提出以国防教育为载体,以建设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为主导,以完善国防教育内容为关键,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其爱国热情、提高其综合素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瑜  李松洁  
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高校民族班定向生的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随着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要求,对民族班定向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两方面寻求民族班定向生的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喻永均  
文章采用自编《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问卷》,选取重庆市10所高职院校的1000名大学生,针对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高职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基本认知较积极主流、总体认同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优秀因子、赋予民族精神新内涵、选择性认同外来文化成果、对民族精神培育途径认识多样化,发挥党政齐抓共管、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特色校园文化和发挥健康文明网络是加强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燕  
当前,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思想认识及培育的机制、内容、途径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完善。文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奥多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是确保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在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具体表现形式的伟大民族精神。文章将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通过分析新时期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现状,探索民族精神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为当前的大学生民族教育提出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大健  
善用大学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理想之路。构筑立体化的舆论氛围是匡正校园观念文化导向的基础;营建精品化的涵育载体是匡正校园观念文化导向的关键。大学要通过"课程教化"和"礼乐教化",强化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以活跃学生群体文化氛围,营造民族精神养成教育之大气候;注重教师人格文化建设,提升物质环境文化品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大贤  
用民族精神锻造当代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战略任务。笔者一方面阐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与方法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涛  
民族精神教育是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高职院校在民族精神的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高职院校应通过德育课、校园文化、主题教育、实践体验式教育、现代信息手段等,增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