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20)
2023(12476)
2022(9871)
2021(8798)
2020(6728)
2019(14551)
2018(13869)
2017(26058)
2016(14174)
2015(14938)
2014(14569)
2013(13904)
2012(12309)
2011(10951)
2010(10826)
2009(9924)
2008(9283)
2007(7956)
2006(6980)
2005(6118)
作者
(41619)
(35031)
(34809)
(32735)
(21941)
(16772)
(15512)
(13617)
(13255)
(11995)
(11795)
(11684)
(11202)
(10995)
(10640)
(10590)
(10562)
(10443)
(9951)
(9944)
(8717)
(8340)
(8266)
(7932)
(7917)
(7700)
(7522)
(7439)
(7033)
(6854)
学科
(62558)
经济(62499)
管理(36226)
(32995)
(24138)
企业(24138)
方法(21309)
中国(19943)
数学(18749)
数学方法(18611)
地方(18260)
(17681)
业经(14670)
农业(12424)
(12245)
(11339)
(11325)
贸易(11322)
环境(11139)
(10912)
(9835)
地方经济(9746)
产业(9417)
(8926)
(8744)
金融(8742)
城市(8273)
技术(8193)
(8121)
银行(8086)
机构
学院(198471)
大学(196967)
(81251)
经济(79562)
管理(73017)
研究(72576)
理学(64284)
理学院(63371)
管理学(62217)
管理学院(61864)
中国(51325)
科学(47458)
(41518)
(38718)
(36454)
研究所(33945)
业大(33701)
(32596)
中心(31977)
农业(30843)
(28513)
(27986)
师范(27632)
(27330)
财经(27193)
经济学(25517)
北京(25050)
(24942)
经济学院(23298)
科学院(22807)
基金
项目(147869)
科学(117827)
基金(109362)
研究(101673)
(98845)
国家(98080)
科学基金(83805)
社会(68875)
社会科(65515)
社会科学(65497)
基金项目(59290)
(57728)
自然(54862)
自然科(53645)
自然科学(53627)
自然科学基金(52624)
(49551)
教育(44733)
资助(40689)
编号(38587)
重点(34144)
(33825)
(30988)
(30878)
国家社会(30096)
创新(29119)
计划(28273)
科研(28265)
成果(28245)
课题(26963)
期刊
(85531)
经济(85531)
研究(54269)
学报(36563)
(34969)
中国(33973)
科学(33420)
大学(26815)
学学(25819)
管理(24089)
农业(24007)
(21997)
教育(15793)
业经(15203)
(15021)
金融(15021)
经济研究(14785)
技术(13840)
问题(13113)
(12678)
财经(12493)
资源(11399)
(10858)
科技(10578)
(10487)
业大(10038)
商业(9947)
(9682)
现代(9480)
(8977)
共检索到275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少星  颜培霞  蒋波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全球在地化与在地全球化的双向过程使地域分工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进而对城市化空间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新的地域分工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从国内的区域尺度分工跃迁至全球尺度的地域分工,二是由过去的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转向在同一产品内部根据价值链划分进行分工合作的产品内分工,三是伴随国际和国内地域分工演进而产生的新的地域关系。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化空间格局的内涵也不再只是停留在城镇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上,也包括了城镇人口的集聚形态、城市间的联系与层级架构、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演化等内容。地域分工演进不仅促进了城市化空间格局的演变,还催生了新的城市化空间形态。地域分工对城市化空间格局的作用首先在于"地域分工—区际贸易—空间集聚—新的地域分工"的闭合循环,这是城市化空间格局演变的一般过程,并在基础条件、市场发育、制度安排、技术进步等核心要素的驱动下得以运行,在全球化等背景驱动要素的作用下改变其速度、形态与结构。文章运用所构建的分析框架,对全国、城市区域、都市区等三个不同层面上的城市化空间差异进行了逻辑解释。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史健洁  林炳耀  
本文论述了城市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后 ,正在形成的新的城市网络体系的特点 ,分析了中国的城市化的后发优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可云  洪世键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明显加速,世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竞争更加激烈,交流更加频繁,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进程加快。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融合愈发紧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国际分工与区域分工格局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中国未来区域分工合作的趋势将发生新的变化。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也就要求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林雄斌  马学广  李贵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新自由主义政策推行,封闭社区以其空间私有化、社会分异与隔离的特征成为一种特殊的全球现象。封闭社区对城市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探讨封闭社区的性质、类型和形成的影响因素,并重点讨论封闭社区对城市空间发展与演变的影响。封闭社区具有物理空间封闭性、社会空间隔离性和文化空间契约性,是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政策、制度环境与历史文化变迁和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空间效应上,封闭社区影响着城市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塑造和演变,进而深刻影响城市空间演化与城市发展。最后,从城市政府和城市规划的角度讨论封闭社区的治理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峰华  王缉慈  
文章揭示了手机产业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影响手机产业空间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因素。在手机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北京、天津和深圳三个全国最大的手机产业集聚区。外商直接投资、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产业网络的形成是影响中国手机产业空间格局的关键因素。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入中国的区位选择奠定了中国手机产业空间格局的基础,而国家的手机产业政策也影响了手机产业的分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过去的产业空间格局。随着产业管制的解除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壮大,而本地生产网络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力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毛蒋兴  闫小培  何邕健  李志刚  
以深圳市为研究案例,利用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政府部门资料等多种数据源,引入缓冲区分析和空间叠加等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开展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开放式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作用。宏观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城市发展过程中开发式交通系统对土地开发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交通线路是城市空间拓展的方向和骨架,在交通线路的带动下形成了西部、东部和中部等3条沿交通轴线的"带形"城镇空间密集区域。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开放式交通系统对其缓冲区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有着较强的影响,沿线区域土地利用重新时空分布,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发生较大变化。综合起来可以发现,深圳开放式交通线路对沿线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蓉  刘晨  薛德升  
全球化语境主导的城市研究中,多样和异质的宗教既是文化流动的重要构成,也是表征移民身份和理解其日常行为实践的重要维度。论文回顾了近30 a来宗教地理视角下对于西方城市空间研究的主要成果,从宗教空间和宗教信仰群体的行为实践2个方面梳理宗教嵌入城市空间的主要方式、过程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总结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①多种宗教场所在城市中不断涌现,其空间特征发生多样化变迁;②功能多样的宗教公共服务设施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日趋重要;③宗教信仰群体的居住社区显现出明显的空间特征;④宗教信仰群体通过具体的行为表征身份和认同。此外,多元文化共存的语境下的宗教更被视为引发空间争议的新来源,成为分析城市社会关系的重要依据。学者们认为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西方社会,异质宗教的本地嵌入过程使原本"隐匿的"宗教场所逐渐浮现成为城市中"可见的"空间。这种异质宗教在城市中的视觉表征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空间秩序,也对社会关系提出新的挑战,成为了引发广泛争议的新来源。然而,国内人文地理学研究目前对上述话题鲜有涉及,期望本文所提供的西方研究进展对社会文化视角下理解中国城市全球化进程及其中的多元文化治理有所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坚  
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趋势,全球城市选择高度专业化的生产者服务作为其指挥、控制世界经济的产业基础。中国正在快速进行的城市化应特别注意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基础问题,因为其关系着城市化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城市产业的选择应根据国际产业分工的新规律来加以抉择,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各地的优势条件,以产业链分工为基础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这会提高长三角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该区域城市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辉  易天  唐毓璇  
现阶段,"一带一路"作为重要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主动作为参与构建的国际经济合作共赢平台。不同于以往的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是由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动倡议的,这一国际合作平台的提出,一方面是基于中国经济的性质与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是基于特殊的国际经济背景,具有历史必然性。"一带一路"的提出将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引领全球化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长时间、高速度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诸多方面的发展经验。在新型全球化格局中,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借鉴中国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等方面的经验,获得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与新契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谢雨蓉  高咏玲  王庆云  
国际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两者关系紧密,互为支撑。自大航海时代开始,经济全球化进程已推进500多年,历经不同发展阶段,国际物流在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特征。本文沿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国际物流格局的演变进程,总结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应加强战略通道的通畅与安全保障,围绕新技术构建完整的规则、标准体系,创新物流运营模式和不断开辟新市场,以应对当前国际经贸格局调整变化,更好地支撑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群毅  
城市中心性是城市研究和规划实践中一个重要并且常用的概念,文章从概念辨析、测量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中心性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促进概念更准确的理解和更广泛的讨论和应用。文章指出:"对外服务的相对重要性"是理解和应用中心性的基础和需要继承的概念精神实质;体现中心性的中心职能已由传统的中心性职能发展成为包括工业职能、门户职能、中枢管理职能等在内的职能体系;中心职能空间尺度的拓展决定了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中心性是近域和远域两种尺度、网络和等级两种体系结构的空间复合;测量和应用城市中心性时必须强调概念的空间内涵和尺度特征;网络分析法和基本活动部分测算法对于城市中心性的测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Felicia Morrow  萧莺  
在过去20年里,新兴市场从规模小且流动性差的封闭股票市场发展成为超过全球平均收益水平的投资场所,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份额逐渐增加,已成为多元化投资组合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受市场容量和供给限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目前新兴市场的发展势头有所减速,但它仍然是一个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和长期超额收益的重要市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谢静  吴昊  
目前,世界范围内道德消费运动越来越普遍。所谓"道德消费"(Ethical consumption),是人们在日常消费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对人类自身的关怀和对整个世界兼顾的下意识举动,这种举动即消费者购买由"行为端正"的公司通过"道德"的方式所生产的产品。这里的"道德"既可以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雄  
在全球市场竞争的大海里,经济正义何以偏斜?从经济理性的维度反思经济正义的范畴,应当有着时代大背景的考量。在深度金融化的世界里,首先需要我们由未加反思状态进入反思状态。21世纪全球资本金融体系的发展,已经深陷四大二律背反:一是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冲突,二是技术向度和人本向度的矛盾冲突,三是私向化与社会化的矛盾冲突,四是经济理性与政治理性的矛盾冲突。世界如何实现全球经济正义,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最大化地追求资本收益率的分配逻辑,转向具有全球经济正义原则的分配逻辑;如何把"让富人更富"的金融理性逻辑,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