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93)
- 2023(19069)
- 2022(16009)
- 2021(14793)
- 2020(12307)
- 2019(28305)
- 2018(27738)
- 2017(53171)
- 2016(28421)
- 2015(32084)
- 2014(31546)
- 2013(31081)
- 2012(28395)
- 2011(25598)
- 2010(25593)
- 2009(24043)
- 2008(22878)
- 2007(19869)
- 2006(17574)
- 2005(15939)
- 学科
- 济(118303)
- 经济(118163)
- 管理(78943)
- 业(76557)
- 企(63014)
- 企业(63014)
- 方法(52941)
- 数学(45420)
- 数学方法(44999)
- 中国(38132)
- 农(31554)
- 财(30572)
- 融(30356)
- 金融(30354)
- 贸(29709)
- 贸易(29687)
- 易(28852)
- 银(28264)
- 银行(28228)
- 行(27202)
- 业经(27042)
- 制(23977)
- 地方(23868)
- 学(23394)
- 农业(21152)
- 理论(20367)
- 务(19324)
- 财务(19246)
- 财务管理(19209)
- 企业财务(18251)
- 机构
- 大学(401619)
- 学院(398842)
- 济(170700)
- 经济(167353)
- 管理(154455)
- 研究(137041)
- 理学(133303)
- 理学院(131886)
- 管理学(129776)
- 管理学院(129077)
- 中国(109129)
- 京(85356)
- 科学(79812)
- 财(77865)
- 所(67518)
- 财经(62861)
- 中心(62474)
- 研究所(61355)
- 农(59575)
- 经(57323)
- 江(56208)
- 业大(54868)
- 北京(54356)
- 经济学(53700)
- 范(52248)
- 师范(51821)
- 院(49794)
- 经济学院(48534)
- 财经大学(46972)
- 州(46476)
- 基金
- 项目(267250)
- 科学(210944)
- 研究(199649)
- 基金(195727)
- 家(169140)
- 国家(167757)
- 科学基金(144316)
- 社会(128310)
- 社会科(121739)
- 社会科学(121708)
- 基金项目(102467)
- 省(101056)
- 教育(91147)
- 自然(90754)
- 自然科(88653)
- 自然科学(88633)
- 自然科学基金(87061)
- 划(85344)
- 编号(81230)
- 资助(80973)
- 成果(66695)
- 部(60099)
- 重点(59828)
- 发(57357)
- 课题(55692)
- 创(55304)
- 国家社会(53761)
- 教育部(52405)
- 创新(51638)
- 大学(50982)
- 期刊
- 济(183610)
- 经济(183610)
- 研究(123653)
- 中国(74578)
- 学报(58883)
- 财(57790)
- 管理(55890)
- 科学(54922)
- 农(54621)
- 融(47936)
- 金融(47936)
- 大学(45575)
- 教育(43904)
- 学学(42645)
- 农业(37609)
- 技术(32473)
- 经济研究(31529)
- 财经(31045)
- 业经(28732)
- 经(26628)
- 贸(25489)
- 问题(24700)
- 国际(23628)
- 业(20263)
- 图书(19703)
- 世界(19534)
- 理论(19235)
- 技术经济(18658)
- 商业(17895)
- 现代(17545)
共检索到597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王宝珠 赵治成 李俊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和国际分工形态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国际不平等问题的内在机理发生了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不平等理论也因此面临新的挑战。基于此,文章从国际分工新形态出发,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性放到"交融"的统一框架下进行考察,分析国际不平等问题如何由单一领域的不平等转变为多领域相互交融的不平等,提出国际不平等交融的概念,并进一步构建国际贸易利益不平等交融的数理模型。理论模型表明,一种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不平等都融合着其他国际形式的不平等,在量上体现为某一种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国际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王宝珠 赵治成 李俊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和国际分工形态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国际不平等问题的内在机理发生了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不平等理论也因此面临新的挑战。基于此,文章从国际分工新形态出发,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性放到"交融"的统一框架下进行考察,分析国际不平等问题如何由单一领域的不平等转变为多领域相互交融的不平等,提出国际不平等交融的概念,并进一步构建国际贸易利益不平等交融的数理模型。理论模型表明,一种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不平等都融合着其他国际形式的不平等,在量上体现为某一种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国际剩余价值转移量因其他国际经济活动的交融而增加或减少。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文章以我国贸易不平等为例,探究了三大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不平等交融问题。研究表明:(1)国际投资不平等和实际有效汇率相对差异对国际贸易不平等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与国际金融领域中的不平等存在长期双向因果关系,即三者的确存在交融影响。因此,政府应将不同国际经济领域的情况综合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审视,为减少某一领域中的国际不平等也需辅之以其他两个领域的政策制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伟力
文章基于协整的VAR模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地区收入不平等、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增长对于关注参数而言是弱外生变量;(2)贸易自由化在长期内减缓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但在短期内却导致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上升;(3)经济增长长期内趋于提高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但短期的影响方向不确定;(4)地区收入不平等是一个随机游走过程,不是一个含有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新业 张阳阳 马本 张莉
本文以地方政府行为为切入点,探究全球化过程中FDI的流入通过地方政府行为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进而评估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两个内在传递机制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贡献额度。基于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全球化背景下,FDI的进入会扩大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并且FDI对收入分配的总影响有近一半是通过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这两个渠道间接实现的。通过贡献分解可知,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在FDI收入分配效应中的平均相对贡献分别为5%和40%左右。FDI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降低企业实际执行的劳工标准和环保标准,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流产生异质性冲击,是导致收入分配恶化的重要原因。由此可知,为抑制FDI对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强化对地方政府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的监管应成为重要选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真 马艳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超额贸易利益的流向和分配更加复杂。本文从现代政治经济学逻辑出发,通过构建多因素诱因模型,对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存在性及诱因进行研究。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墨西哥六国的实证检验发现,一国的技术进步以及由技术进步导致的工业生产内部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国际经济制度权利是影响一国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性则决定了贸易不平等交换以及超额贸易利益的流向及国际分配结构。
关键词:
贸易不平等交换 技术差异 制度权利差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清如 蒋业恒 董鹂馥
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贸易自由化对71个制造业的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产成品进口关税和有效保护率的下降显著地降低了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程度。另外,外资开放度的提高对收入分配均衡有着不利影响,而出口导向程度的增强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收入分配效应。采用不同的工资不平等度量指标并不会对基本结论产生影响。贸易自由化的作用机制在于其提高了企业生存门槛,降低了行业内生产率差异,进而反映为行业内工资差距的减小。本文的研究发现表明贸易自由化对我国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行业内工资不平等 中国制造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洪曙 鲁元平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CLHLS)2005年的数据在控制个体社会人口学特征变量之后,考察了地区收入不平等、健康对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得到了三个基本结论:首先,收入不平等对我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它主要是通过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间接地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其次,收入不平等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它对农村老年人的负面影响要远大于城市的老年人,而且在控制了健康变量之后,收入不平等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依旧在10%统计水平下显著,对城市老年人不再显著;最后,收入不平等对有无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有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幸福水平更高,收入不平等对他们幸福感的负面影响相对要小得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健康 老龄化 主观幸福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金燕 钟宇平 孔繁盛
本研究尝试在分配正义的理论基础上探讨高中生留学意愿的影响因素。借鉴"运气均等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将影响高中生留学意愿的因素分为"原生运气"和"选项运气",其中"原生运气"因素包括家庭收入背景、父亲教育水平、家庭居住地(城市、县镇和农村)、性别、民族和家庭是否有海外亲戚;将控制了"原生运气"影响后的期望经济回报视为"选项运气"。依照"运气均等主义"理论,"原生运气"影响的不平等结果应被视为非正义的,而"选项运气"影响的结果则被认为不是不正义的。本研究应用香港中文大学对中国大陆七省市高三学生的调查数据,建立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发现高中生留学意愿不仅受制于"原生运气"的影响,同时也是"选项运气"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本文采用中国各省的经验数据,考察了腐败对中国各部门内部(城镇和农村)以及部门间(城乡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腐败对不同来源收入集中率的影响。中国的腐败显著地扩大了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但其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不显著的;针对城镇部门的研究还发现,腐败主要是扩大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的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平等,它对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只是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对理解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而且对抑制和降低收入不平等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性含义。
关键词:
腐败 收入不平等 基尼系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文文
学术界普遍认为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对金融发展能否减少收入不平等却存在分歧。本文使用1978-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模型系统GMM分析方法发现:金融发展减少收入不平等最大的作用来自间接机制,即通过劳动力市场增加就业和工资;金融发展的直接机制主要体现在深化效应上,金融服务的质量和范围的提升主要有利于富人;间接机制减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大于直接机制扩大收入不平等的作用。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不平等 间接机制 直接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亮雄 路超 韩永辉 雷亚星
自由贸易协定建设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与世界互动的重要举措。文章选取2000—2018年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构建各国(地区)与中国的国际不平等交换程度指数,继而检验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能显著降低其与中国之间的国际不平等交换程度,即相比于没有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地区),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地区)和中国之间的国际不平等交换程度减少了23.07%,此效应主要体现在单位价值商品所包含劳动时间低于中国的国家(地区)上。究其机制,该效应源于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能够显著提高该国(地区)与中国的贸易规模,减少该国(地区)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的差异。进一步将上述效应与美国、日本、巴西、俄罗斯进行对比后发现,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不平等交换程度的缓解效应并不具有普遍性,因国家(地区)而异,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缓解效应大于其他四个国家。文章的研究结论有效地反驳了“中国威胁论”“中国新殖民主义论”等观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枫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与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贸易自由化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力图验证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的结果显示,以基尼系数表示的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与以对外贸易依存度表示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取滞后期为1时,贸易自由化水平是收入不平等程度的Granger原因。最后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主要途径,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贸易的角度去采取一些措施缓解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坤望 陈嘉诚
依据现实数据,收入不平等与贸易利益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在异质性企业框架基础上引入消费者异质性,以探讨在人均收入水平给定的情况下,收入不平等对贸易利益的影响。模型中,消费者异质性通过收入与价格弹性的负相关关系,影响加权平均替代弹性,进而通过市场竞争强度这一渠道,最终影响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效应。在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考虑消费者异质性的贸易利益估算结果与同质性消费者模型相比存在显著差异。(2)在出口固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较高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会削弱可变贸易成本降低带来的福利效应。(3)人均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产生对冲作用。本研究可为我国在当前阶段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福利效应,进而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娟 李宝珍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县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居民间的消费不平等程度。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缩小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以及对居民消费水平边际影响的差异两种方式来降低消费不平等程度。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减少消费不平等的效应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债务收入比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家庭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东部沿海地区的消费不平等的效应最大;随着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增加,数字普惠金融缩小消费不平等的作用逐渐减少;相对于未接受过教育和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消费不平等的效应最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泽 何阳
利用CHARLS数据考量中老年人的消费不平等问题,结果发现:2011-2015年中老年家庭总消费水平快速上升,同时不平等程度进一步扩大。从消费分类上看,医疗保健对中老年人消费水平影响最大;从年龄效应上看,中老年群体不平等在67岁以后开始上升。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后出生中老年群体会积累更多财富,在基本衣食需求满足后,消费不平等的代际效应更多体现在家庭用品、教育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
关键词:
消费不平等 中老年 度量 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