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3)
2023(10765)
2022(8650)
2021(7972)
2020(6439)
2019(14207)
2018(14112)
2017(26089)
2016(14000)
2015(15638)
2014(14892)
2013(14430)
2012(12807)
2011(11690)
2010(11334)
2009(10614)
2008(10151)
2007(8543)
2006(7530)
2005(7014)
作者
(37318)
(31162)
(30870)
(29700)
(19813)
(14759)
(13946)
(11918)
(11918)
(10779)
(10752)
(10389)
(9865)
(9790)
(9729)
(9727)
(9218)
(9140)
(8894)
(8714)
(7865)
(7508)
(7436)
(7095)
(7073)
(7026)
(6844)
(6559)
(6138)
(6097)
学科
(58280)
经济(58225)
管理(33072)
(30821)
(23192)
企业(23192)
方法(22719)
中国(20608)
数学(20358)
数学方法(20210)
(16982)
(14936)
贸易(14926)
(14643)
业经(13110)
(11986)
(11115)
(10899)
农业(10827)
(10089)
银行(10079)
(9879)
金融(9878)
(9811)
(9397)
地方(9247)
环境(8591)
关系(8171)
(8123)
产业(7878)
机构
学院(189357)
大学(189287)
(86518)
经济(85142)
研究(72542)
管理(66506)
中国(57891)
理学(56768)
理学院(56104)
管理学(55117)
管理学院(54777)
科学(41640)
(40387)
(38158)
(36150)
研究所(32973)
中心(32076)
财经(30714)
(29112)
经济学(29036)
(28327)
(26581)
(26261)
经济学院(26198)
北京(25802)
(25622)
师范(25385)
业大(24504)
财经大学(22997)
农业(22710)
基金
项目(127510)
科学(101801)
基金(95503)
研究(94498)
(84144)
国家(83574)
科学基金(70971)
社会(62908)
社会科(59775)
社会科学(59764)
基金项目(49164)
(45939)
自然(43664)
教育(42724)
自然科(42719)
自然科学(42709)
自然科学基金(41958)
(40037)
资助(38784)
编号(37009)
成果(29980)
重点(29824)
(29184)
(28576)
国家社会(27904)
中国(27149)
(26252)
课题(25854)
教育部(25304)
创新(24777)
期刊
(93966)
经济(93966)
研究(61081)
中国(37046)
学报(28198)
(27901)
科学(27810)
(27478)
管理(25134)
大学(21753)
(21386)
金融(21386)
学学(20467)
农业(19497)
教育(19344)
经济研究(17903)
财经(15462)
业经(14504)
技术(14403)
(13530)
(13501)
国际(12979)
问题(12599)
世界(12177)
(11440)
资源(8745)
现代(8386)
(8217)
技术经济(8149)
商业(7875)
共检索到288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建华  任保平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产生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剖析,认为中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经济增长结构,其他诸如原油、粮食、矿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过是这一根本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环境下,既要实现物价稳定又要避免经济衰退的根本途径在于调整不合理的经济增长结构,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使国内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成思  
本文基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典型事实,将全球化因素引入微观厂商定价机制,基于微观基础构建我国新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理论模型。文章运用相关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估计,充分考虑模型的内生性和序列相关性问题,并运用工具变量信息集投影技术解决由随机噪音信息造成的估计结果不精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自1995年以来,通胀预期与通胀惯性对通胀率具有同等程度的影响,而且全球化因素显著超越了国内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为全球化背景下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经验依据与启示,同时为中国曾经历的"缩长"之谜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白坤  邓凯成  
世界经济纠结于危机与通胀之间,似乎短时间难见分晓,还有个不断四处滋扰生事的流动性过剩围绕在新兴市场国家上空,政策选择面临诸多困境,需要重新审视中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外汇管理等相关制度,关注世界货币体系尤其是美国央行新推出的QE2政策及其可能对中国通胀形成的外部冲击。本文按时间维度结合三种成因对通胀进行两维剖析。结论是:中国的通胀已经进入长期上行通道,成因主要包括:通胀预期、人口红利的消失、生产成本的提高。未来通胀治理将是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滞涨"现象的出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启志  范从来  
现有测度通胀惯性的常用模型是仅含自身滞后因子的自回归模型,该模型不能有效反映通胀预期和波动性对通胀惯性的影响。本文在自回归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通胀惯性、学习型预期和波动性特征的通胀动态模型。该动态模型从均值和波动项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通胀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和特征。针对上述模型不能有效反映通胀状态体制变化的缺点,本文还引入Markov机制转换模型来测度我国通胀水平的状态转移特征。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下的自回归模型、本文构建的通胀动态模型以及Markov机制转化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通胀的动态特征。分析表明:我国通胀水平具有较强的惯性特征;通胀惯性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学习型预期只能部分解释通胀惯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谭小芬  王欣康  杨雅涵  
逆全球化与通货膨胀高企是当前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那么,全球化及其趋势的逆转是否会影响各国(或地区)通货膨胀的水平,其形成机制是什么?本文选取163个经济体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衡量全球化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其纳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全球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及背后的逻辑机制,并进一步评估“逆全球化”对全球通货膨胀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全球化具有通货紧缩效应,这种效应随着一国(或地区)全球化水平的提升,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非线性特征。为进一步考察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将通货膨胀分解为通货膨胀趋势和通货膨胀周期。对于通货膨胀趋势,以参与全球价值链为标志的贸易全球化,是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趋势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信息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则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通货膨胀趋势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对于通货膨胀周期,贸易全球化会提升各国(或地区)通货膨胀周期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敏感性,并通过贸易网络形成各国通货膨胀周期的联动。自2020年初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全球化的逆转造成了各国(或地区)通货膨胀水平上升,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承担了更高的通货膨胀上行压力。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蔡则祥  吴胜  
2007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日趋严重,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却不明显。本轮通货膨胀不同于以往历次的通货膨胀,它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由多种原因形成的一种"综合型"通货膨胀。因此,采取单一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运用多种调控政策,协调配合,共同防治。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昆亭  郑文风  
通货膨胀福利成本问题是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本文在研究传统的(Bai- ley(1956)定义的消费者剩余的估计方法)和当前流行的Lucas(2000)一般均衡框架下,用补偿思想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进行的估计方法)通货膨胀福利成本估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中国1992—2005年的数据,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对我国的通胀福利成本分别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认为:名义扭曲是导致社会福利损失的根源,过度的扭曲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严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强  胡静  
文章综合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混合性预期以及以因子模型为代表的有限理性预期模型,利用1990~2011年的年度和月度数据,对比检验了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是有效的,即公众充分利用了宏观经济变量来预期通货膨胀,但公众在长期中低估了通货膨胀,即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存在系统性错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赖志花  王必锋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同斌  
本文构建了分区制附加预期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模型,构造物价一致合成指数作为通货膨胀变量,基于时变概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MS-TVTP)方法分析通胀预期对通胀形成的差异化影响并研究通货膨胀状态的时变转换特征。结论认为,在适度通胀阶段,通胀预期最易于形成通货膨胀;在高通胀状态下,受到经济基本面和通胀"惯性"的影响,通胀预期对通胀的影响程度减弱;低通胀区制中的通胀预期往往难以自我加强,通货紧缩的循环不稳固。此外,MS TVTP模型中通货膨胀时变区制转换概率的估计结果表明,相对于推动通胀上升,需求和供给因素驱动通胀回落的时滞更长,并且需求和供给因素对通胀状态转换的作用由稳定向逐渐增强转变。管理好通胀预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梽芳  
通货膨胀持续性关系到货币政策效果。利用1983~2008年月度CPI数据,应用自回归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系数进行滚动样本估计以考察通货膨胀持续性动态特征。结果显示,无论是通货膨胀期间或者通货紧缩期间,都表现出强烈的持续性特征。而企业后顾性定价行为、非理性预期模式以及经济行为主体对货币政策的适应性是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性长期高企的三种可能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洋  于洋  
文章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数据估算了2012—2022年的中国通胀预期季度序列,并对其所具有的实证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统计检验。结果发现,在此期间中国城镇通货膨胀预期具有适应性预期的特点,不满足无偏性假定,但仍包含一些主要宏观变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央行应进一步完善预期管理机制,对通胀预期调查数据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解瑶姝  刘金全  
本文主要以1996年1月—2015年12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货币供应量和财政支出月度同比增长率等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变量统计特征和构建区制转移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波动性和惯性特征进行了检验,同时还分析了"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长期以来存在较强惯性,CPI增长率与波动率总呈相同走势,各宏观经济变量均出现了微波化,本轮"低通胀"周期的持续期可能为3.34年到4.26年左右等。由此提出了政府不应轻易实施全面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而应继续采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佳  
在中国通货膨胀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人民币也受到以美国为首等国家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能否抑制中国目前的高通胀问题引发了热烈争论。从经济理论与现实结合研究表明: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远远大于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无法缓解通货膨胀。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田伟  李子联  
当前我国物价水平仍然较高,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前几次通货膨胀有所类似。本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也可归结为中国传统增长模式中常出现的"两难困境",即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政府投资,银行信贷与货币的发放难以受到控制,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始终存在着高通货膨胀的风险,而高通货膨胀所带来的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反过来又挤压企业经营利润,从而降低经济增长率。可以预计的是,在货币政策作用空间有限的背景下,此次通货膨胀的压力将持续一段时间。能否处理好总量和结构、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关键取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机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