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4)
- 2023(11865)
- 2022(9659)
- 2021(8434)
- 2020(7373)
- 2019(16779)
- 2018(16449)
- 2017(32157)
- 2016(17401)
- 2015(19906)
- 2014(20164)
- 2013(20103)
- 2012(18897)
- 2011(17339)
- 2010(17721)
- 2009(16798)
- 2008(16666)
- 2007(15214)
- 2006(13748)
- 2005(12793)
- 学科
- 济(96552)
- 经济(96478)
- 管理(46511)
- 业(42939)
- 方法(34342)
- 企(33463)
- 企业(33463)
- 数学(30106)
- 数学方法(29839)
- 中国(23797)
- 地方(22624)
- 农(22623)
- 学(19240)
- 财(18767)
- 业经(18705)
- 制(15321)
- 农业(14969)
- 地方经济(14069)
- 贸(13932)
- 贸易(13923)
- 易(13418)
- 融(12583)
- 金融(12580)
- 和(12247)
- 银(12145)
- 银行(12111)
- 理论(11669)
- 行(11621)
- 环境(11604)
- 发(11470)
- 机构
- 大学(264178)
- 学院(261893)
- 济(119157)
- 经济(116822)
- 研究(96753)
- 管理(95255)
- 理学(80886)
- 理学院(79908)
- 管理学(78465)
- 管理学院(77937)
- 中国(71988)
- 科学(57725)
- 京(56201)
- 财(53310)
- 所(50522)
- 农(46226)
- 研究所(45614)
- 中心(42774)
- 财经(41799)
- 江(41345)
- 经济学(38534)
- 业大(38171)
- 经(37696)
- 农业(36048)
- 北京(35903)
- 范(34736)
- 经济学院(34461)
- 师范(34418)
- 院(34234)
- 州(32339)
- 基金
- 项目(165854)
- 科学(129007)
- 研究(120975)
- 基金(119270)
- 家(104263)
- 国家(103439)
- 科学基金(86884)
- 社会(78346)
- 社会科(74167)
- 社会科学(74142)
- 省(64228)
- 基金项目(61963)
- 教育(54769)
- 划(53698)
- 自然(53441)
- 自然科(52198)
- 自然科学(52180)
- 自然科学基金(51240)
- 资助(49145)
- 编号(48698)
- 成果(41307)
- 重点(37949)
- 发(37514)
- 部(36861)
- 课题(34085)
- 国家社会(33123)
- 创(33112)
- 教育部(31488)
- 科研(31456)
- 创新(31109)
- 期刊
- 济(140000)
- 经济(140000)
- 研究(82907)
- 中国(52370)
- 农(42990)
- 学报(42805)
- 财(42128)
- 科学(38423)
- 管理(35352)
- 大学(32321)
- 学学(30358)
- 农业(28255)
- 教育(25974)
- 融(24583)
- 金融(24583)
- 经济研究(23598)
- 技术(22995)
- 财经(22111)
- 业经(20350)
- 经(19227)
- 问题(18777)
- 业(15242)
- 贸(15123)
- 技术经济(14952)
- 统计(13838)
- 图书(13769)
- 世界(13393)
- 国际(13181)
- 版(12698)
- 商业(12254)
共检索到408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焦斌龙
全球化作为一种制度是公共物品中的一种 ,它不仅使各国可以从中受益 ,而且各国必须强制地接受它。全球化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其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各种利益冲突 ,冲突的过程就是一个公共的选择的过程。对于中国而言 ,尽快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提高国家竞争力将是明智的选择
关键词:
全球化 公共物品 政治经济学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佟家栋 刘程
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长河看,以大宗商品价格趋同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过程经历了两个高潮期和两个中断或调整期;逆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生长出反对全球化的要素。当这种力量足够大时,代表这种力量的政党会在选举中执政,将反全球化付诸逆全球化的政策或行动之中;从世界角度看,逆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正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英国和美国分别都扮演过全球化倡导者的角色,它们也分别在两个逆全球化的调整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从一国内部的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选择的转换中,伴随全球化过程不断拓展,受损的利益集团及其受损程度,在规模和深度上积累起来,成为逆全球化的发动者、倡导者和支持者,它们反对全球化的实质是反对由全球化带来的要素收入的变动;在第二次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国公司将生产过程推向全球带来了一些利益集团在就业以及收入机会的丧失,导致其不惜支持会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不确定性的政府和政策;从国家层面看,这种不确定性来自于政府在"全球化的不可能三角"中更倾向于选择保护主义,这是政府付出较小代价的战略。美国对逆全球化的纠结来源于自己所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成为保护和鼓励其他经济体获取国际经济合作利益的保护伞。因此,它的目标既是要求世界补偿过去的损失,又要建立能够保护自身利益的新秩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何琼隽
本文运用新政治经济学方法研究汇率特性与行为,试图探讨汇率在政策与战略方面的本质特性与行为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当汇率作为国家竞争战略工具变量时,可以经由国家偏好的显示拓广为国家行为方式,并形式化表述为博弈模式。据此可具体分析利益集团活动,政治游说等政治性因素如何影响一国汇率决定和策略汇率达成的均衡条件。本文揭示的由定价干预所形成的"策略汇率机制"是一种与由汇率市场对冲干预形成的"误差修正机制"不同的汇率形成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杰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性的趋势,不仅外化于世界经济领域,在主权国家仍然构成国际社会最基本的行为主体的今天,经济的全球化必然会投射到政治、安全和文化等领域,外化出浓厚的政治和战略色彩。简言之,经济全球化给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具有破坏性和解构性,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以“国家中心主义”为基础和前提的国际关系理念,国际关系中日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另一方面,它也具有建设性和再造性,经济的全球化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推动着国际关系在体系结构、秩序模式、制度规范和决策程序的全方位变革,这就不仅直接推动了国际秩序的结构性重构,也为国际关系在制度和机制层面的创新注入了...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国际关系 结构性衍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洁香
从纯经济角度来说,东亚各国的相对脆弱性决定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从政治经济角度来说,东亚各国需要扩展区域间的合作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联系,进而加强整个区域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中、日、韩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长期性。
关键词:
东亚 经济一体化 区域合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斌
最早的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其原因解释为“不想灭亡”。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日益激化,现代化有了社会主义化的倾向,并出现了西欧资本主义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模式。旧中国的现代化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直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现代化才真正“站在了起跑线上”,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获得了新的现代化起跑方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起跑。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新的契机,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奋飞。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虽然这与中国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机遇有关,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世界历史意义,并可为其他国家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建军 田光宁
经济全球化进程伴随着国际规则制度的更新与变迁 ,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国际规则 ,承担了较少的成本 ,获得了较多利益 ,发达国家内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为争夺新全球化规则主导权和进入权而进行斗争。以科技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上游产业控制下游产业 ,人力资源取代自然资源 ,超级国际垄断资本挑战民族资本等特征 ,使原有的富国剥削穷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判断发生了变化 ,世界大规模战争的诱发因素被遏制 ,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发展差距拉大成为新的国际不稳定因素。中国应正确评价自己的国际地位 ,正视经济全球化现实 ,参与国际合作 ,在新国际秩序规则构建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维 宋国栋
今天,经济全球化尽管表现强劲,但它仍是一种背景力量,相对而言,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主导力量。经济民族主义虽然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强大压制,但它仍可以进行强烈反弹,甚至一定程度上破坏和推延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主义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在于经济全球化刺激了经济民族主义新形式的出现,经济民族主义内涵获得了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雅楠
自然人流动是国际贸易的新兴课题,虽然现有研究证明自然人流动将促进世界福利增加,但各国依然对自然人流动自由化小心翼翼。本文以公共政策选择理论为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分别从经济维度和国家利益的政治维度分析自然人流动政策的选择,说明自然人流动政策的形成是利益冲突条件下经济及政治综合利益目标权衡的过程,解释了自然人流动自由化与国家利益现实间的矛盾。
关键词:
自然人流动 公共选择 政治经济分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世波
近年以来,华为、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屡屡失利,使得中国高端制造业贸易在美受阻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文回顾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渊源,分析了在WTO规则约束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贸易保护与经济衰退的"悖论";引入了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指出了"选票至上"的公共物品供给逻辑是造成中国高端制造业在美国受阻的贸易摩擦症结;认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美国核心产业受到我国前所未有的冲击,决定了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美贸易摩擦和协调成为两国经济关系的主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曹监平
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要素国际流动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的重要载体。这种世界一体化生产格局使要素国际流动的表现形式、权力主体、利益分配以及治理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崭新的特点。要素国际流动在带来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对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样化权力主体的出现削弱了主权国家的权限并赋予非国家行为主体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与利益分配的权力,使利益分配变得更加复杂和隐蔽。当今世界需要一个多元的混合机制来对要素国际流动进行系统的规范与管理,在赋予各行为主体权力的同时应明确其责任。我国在参与全球生产网络时也应该积极培养竞争优势,努力改善在国际分工与利益分配中的地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苏杨珍
新政治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方法和角度切入政治学领域,分析由于国家和市场的并存及动态上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试图解释总体的经济政策中政治和经济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对我国公共支出变迁的现实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公共支出具有政治性和经济性双重特性,其实质上是一种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主决策支出:公共支出发展变迁的路径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来实现,同时由于市场外部性的存在,公共支出无论从外延规模还是内涵结构来看都需要政府宏观调节进行优化和完善。
关键词:
公共支出 政治性 经济性 结构变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保江 项松林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出发,讨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博弈与风险、互信与共享等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战略价值上探讨中国与沿线国家需求与供给能力可以很好耦合,但在战略实施上依然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需要在扩大战略互信和实现共享发展基础上,扩大彼此战略保障,以便确保一带一路倡议能取得更好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保江 项松林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出发,讨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博弈与风险、互信与共享等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战略价值上探讨中国与沿线国家需求与供给能力可以很好耦合,但在战略实施上依然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需要在扩大战略互信和实现共享发展基础上,扩大彼此战略保障,以便确保一带一路倡议能取得更好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鲁春义 丁晓钦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经济金融化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指出了金融化的本质在于资本积累演变为资本脱离剩余价值的生产与交换而通过金融系统实现增殖的过程,进而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异质性主体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揭示了非金融主体与金融主体之间从普通经济关系到金融关系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经济主体之间的动态关系演变表现为非金融企业主要通过金融活动获取利润,金融企业则关注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并将普通家庭纳入其体系使之成为新的利润源泉,而普通家庭则被迫接受强势经济主体的二次分利,这些关系的变化将导致一国经济的金融化乃至金融危机。(2)经济发展状态取决于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