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4)
2023(9695)
2022(7505)
2021(6801)
2020(5279)
2019(11550)
2018(11416)
2017(21222)
2016(11305)
2015(12367)
2014(11912)
2013(10959)
2012(9521)
2011(8373)
2010(8682)
2009(8233)
2008(7773)
2007(6884)
2006(6188)
2005(5752)
作者
(29409)
(24477)
(24364)
(23244)
(15589)
(11616)
(10954)
(9271)
(9168)
(8505)
(8188)
(8107)
(7728)
(7647)
(7550)
(7485)
(7231)
(7100)
(6935)
(6850)
(5959)
(5913)
(5866)
(5667)
(5637)
(5407)
(5337)
(5282)
(4812)
(4759)
学科
(43462)
经济(43396)
管理(29649)
(28212)
(23018)
企业(23018)
(16836)
中国(16419)
(15197)
方法(13916)
业经(12605)
财政(10734)
数学(10541)
数学方法(10388)
农业(9711)
理论(9596)
(9483)
(9469)
地方(9266)
(9014)
(7953)
(7901)
贸易(7897)
(7788)
(7680)
金融(7679)
(7656)
(7565)
(7347)
银行(7338)
机构
学院(151645)
大学(150733)
(62660)
经济(61398)
管理(54563)
研究(52276)
理学(46840)
理学院(46327)
管理学(45447)
管理学院(45177)
中国(38930)
(33915)
(31381)
科学(30591)
(25459)
财经(24530)
中心(23109)
研究所(22877)
(22580)
(22280)
(21917)
(21710)
师范(21533)
经济学(20582)
北京(19564)
业大(19440)
(18969)
经济学院(18432)
财经大学(18098)
(18066)
基金
项目(100434)
科学(79697)
研究(77839)
基金(72499)
(63407)
国家(62436)
科学基金(53319)
社会(50995)
社会科(48155)
社会科学(48144)
(39147)
基金项目(36922)
教育(35824)
编号(32469)
(32381)
自然(31283)
自然科(30571)
自然科学(30561)
自然科学基金(29990)
资助(28082)
成果(27099)
重点(23054)
课题(22541)
(22530)
国家社会(21819)
(21645)
(21282)
(20216)
项目编号(20034)
创新(19785)
期刊
(74838)
经济(74838)
研究(49349)
中国(32115)
(27449)
学报(22404)
(22190)
管理(21729)
教育(21454)
科学(20863)
大学(17691)
学学(16449)
农业(15198)
经济研究(13248)
(13176)
金融(13176)
业经(12841)
财经(12620)
技术(12325)
(10991)
问题(9653)
(8048)
(7944)
(7555)
图书(7536)
世界(7458)
现代(7234)
商业(7231)
国际(7159)
科技(6920)
共检索到232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马丁·阿尔布劳  许佳  马蕾  
全球化引发了平民主义和两极分化,并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构成了风险。古典社会学的主流思想是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会整合。习近平主席倡导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的国家社会理论在劳动分工产生的有机团结和普世价值之间左右摇摆。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对这一困境给予的回应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需要中央权威来支撑,而美国并没有满足这一要求。在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中,权力具有权威性,但必须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中国将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独特的政治制度相结合产生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团结、最强大的民族国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侯胜利  
作为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全球化已成为研究当代问题不可或缺的时代背景。国家安全领域中非传统威胁的凸显,同样需要以此为背景进行分析和解决。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国家安全的内涵,接着以全球化为背景,分析了非传统威胁的形成及国家安全的演变趋势,最后联系国际现实,提出了几点思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银杰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国际分工和国际价值理论 ,比较成本 (利益 )理论以及规模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价值理论是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理论基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发挥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国际价值的作用。比较成本 (利益 )原理是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之一 ,它有利于各国发挥比较优势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经济全球化的又一重要理论基础是规模经济理论。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其迅速发展 ,就是为了获取规模经济利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斌  侯茂章  
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促进了生产的全球离散化和区域集聚化倾向。而全球价值链(GVC)这种新的生产和贸易组织方式把片段化的生产集聚区域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进一步强化了全球贸易一体化倾向。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背景、概念形成、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全球价值链理论这一产业与贸易研究的新范式进行了综述。然后,对全球价值链理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其对我国企业与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产业升级方面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耿希  刘学智  
国外教科书国家形象建构历经理论初创、系统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三个发展阶段,教科书国家形象从被动生成走向主动建构。社会学、传播学与教育学为教科书国家形象系统建构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多重理论的教科书国家形象建构呈现多元价值取向,彰示国家意志与文化传承相统一,坚持民族性与全球性相统一,力求话语与传递路径相统一。我国教科书国家形象建构,应重视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国际共同体意识相统合,注重话语体系创新与传递路径相统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统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雨露  
上个世纪末,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经济环境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与国际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金融理论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实践,在解释和指导金融活动时日显窘迫。金融理论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在货币政策、金融危机、货币同盟、汇率制度选择以及投资组合等多个理论层面都面临新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创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杜奋根  赵翠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形成的理论基础杜奋根,赵翠萍.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形成的理论基础;不仅牵涉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和完善,而且涉及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包括价格体制改革)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对此,我们必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甘子成  王丽荣  
新一轮逆经济全球化现象迅速扩展并将矛头指向中国,深入分析、批判这些现象具有必要性。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全球化理论深刻论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性质、机制、效应和趋势,是剖析、批判当前逆经济全球化现象的方法支撑和理论基础。通过理论剖析可知,当前逆经济全球化现象根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垄断国际市场和攫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本质;具体表现出受资本全球性与生产地域性矛盾的作用,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的余波未消密切相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试图制约发展中国家发展,存在缓解的历史经验和力量支撑等特点。面对挑战,中国需要采取"夯实国家基础、促进全球治理"的应对策略。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谭劲松  宋顺林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断(简称审计的"国家治理"论)。本文探讨"国家治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我们认为,"国家治理"论秉承社会契约论,基于不完全契约下的代理理论,在国家审计本质、目标和职能认识上,实现了对"免疫系统"论和"审计监督"论的超越和升华。国家审计应坚持以提升人民幸福为中心,围绕建立善治政府,充分运用监督、评价和鉴证三大职能,主要从监督责任、评价效率、提高透明度和促进民主法治四个方面,夯实国家治理基础,促进善治,最终提升人民幸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翊  李明  
一、国家审计发挥国家治理功能的理论基础(一)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的涵义及关系(1)国家治理的涵义。对于国家治理的内涵,学术界虽无一致的界定,但可以概括地将其看作为在一个既定范围内维系秩序运转的所有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组织形态和治理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过程。国家治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相互协调,以管理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并推动社会经济的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枫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多方渊源,考察了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初步构建了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科学体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逻辑,梳理了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特点,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实践价值,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贯彻落实的现实路径等等。但已有研究中仍然存在对一些基本问题或重大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有的研究领域尚未取得共识等问题。文章指出,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对一些基本问题或重大问题的深入分析,形成权威公认的理论共识,强化研究的系统性,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形成研究中的国际与国内贯通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齐兰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集中体现为跨国公司的进入和WTO规则的执行对我国行业中企业之间垄断竞争关系的影响。本文就此对开放条件下我国市场结构有效竞争模式进行理论思考 ,重点探讨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与促进国内市场开放、反对垄断与发展规模经济、促进竞争与防止竞争过度等方面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市场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文燕  罗春喜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锤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民族独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密码,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核。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对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沂蒙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红船精神等中共的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进行了跨越时空的阐释。在习近平的当代治国理政视野下,理想信念、群众路线、正风肃纪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得以展示出新时代的光芒,也以当代中国式的治国理政实践表明中共党人红色基因的传承与超越。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随着各地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争夺热潮的高涨,研究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基础和准入条件,为中央在全国选取试验区时提供一个客观的、可以量化的和能够操作实施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晓路  郭庆旺  
本文从财政与国家的关系角度,梳理新中国财政基础理论的发展变化,并将其概括为"计划经济财政学"、"市场经济财政学"和"国家治理财政学",从而经历了从强调"国家",到忽视"国家",到再度强调"国家"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本文认为,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背景下,国家与财政的关系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应当从国家自主性角度重新认识国家在财政学理论中的地位,以及从满足国家治理需要的角度探讨我国的财政职能定位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