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60)
2023(4850)
2022(3946)
2021(3708)
2020(2796)
2019(6458)
2018(6498)
2017(9886)
2016(6347)
2015(7090)
2014(7206)
2013(6276)
2012(5729)
2011(5348)
2010(5514)
2009(4771)
2008(4729)
2007(4373)
2006(3830)
2005(3643)
作者
(14202)
(11596)
(11444)
(10922)
(7404)
(5548)
(5465)
(4608)
(4454)
(4265)
(3966)
(3926)
(3720)
(3641)
(3614)
(3521)
(3517)
(3493)
(3482)
(3283)
(3091)
(2814)
(2773)
(2738)
(2681)
(2655)
(2556)
(2505)
(2347)
(2338)
学科
教育(19985)
(14406)
经济(14394)
管理(12106)
中国(11140)
(10607)
企业(10607)
(10438)
理论(8670)
教学(6196)
(5548)
方法(5407)
业经(4697)
(4629)
(4477)
思想(4350)
政治(4278)
研究(4253)
发展(4120)
思想政治(4036)
政治教育(4036)
治教(4036)
(3998)
德育(3983)
(3814)
文化(3758)
(3509)
技术(3502)
(3469)
贸易(3468)
机构
大学(81308)
学院(77109)
研究(29451)
教育(27388)
(22623)
师范(22575)
(21983)
管理(21938)
经济(21212)
(19033)
师范大学(18823)
理学(18670)
理学院(18311)
管理学(17882)
管理学院(17674)
科学(15470)
中国(15033)
(13615)
职业(13431)
(13041)
北京(13001)
技术(12420)
研究所(12360)
中心(11658)
(11347)
(10815)
教育学(10692)
(10182)
职业技术(9182)
财经(8902)
基金
项目(46161)
研究(44018)
科学(38031)
基金(29354)
教育(28945)
社会(25428)
(23990)
社会科(23720)
社会科学(23715)
国家(23582)
编号(21313)
成果(20681)
科学基金(19745)
(18990)
(18273)
课题(18066)
(16295)
基金项目(14041)
规划(13527)
项目编号(13171)
(12237)
重点(12084)
(11983)
(11742)
(11392)
教育部(11336)
研究成果(11223)
资助(11027)
(10833)
(10775)
期刊
教育(47757)
研究(34758)
(26444)
经济(26444)
中国(25402)
职业(11555)
技术(10166)
(9214)
管理(8496)
学报(8237)
大学(7972)
科学(7801)
技术教育(7455)
职业技术(7455)
职业技术教育(7455)
(6206)
论坛(6206)
高等(5845)
学学(5591)
(5205)
高等教育(5190)
图书(5160)
成人(5140)
成人教育(5140)
(4770)
财经(4519)
经济研究(4502)
发展(4261)
(4261)
业经(4215)
共检索到128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邓志伟  
全球化时代增进了世界文化多样性与跨文化交往的可能性,跨文化交往呼唤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跨文化教育及其创新。跨文化教育强调尊重差异性与多样性、基于平等的互动与交往以及民主的价值;跨文化能力包含智慧性宽容、人类理解以及适应性等内容。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瑜  
事物的合理性在于其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协调统一。民族跨文化教育目的应是基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社会需求确立的,其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遵循文化变迁与教育实践要素的内在运动规律。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公民,其合理性发展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与目标:首先,应包含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其次,应包含乡土教育,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族群认同;最后,应包含全球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认同。其中,跨文化教育的实施应关注乡土情怀与公民理性的融合、学术认知与文化建构的统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姜英敏  
建国以来,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是韩国中小学备受注重的教育内容。但是随着近年韩国社会逐渐蜕变为多元文化社会,传统文化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梳理韩国政府面对这些挑战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的改革,分析其原因与特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熙  
在很多西方国家,多元文化主义公共政策领域的重要话语,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尤其深远,但这种理念也始终面临各种价值争议与实践困惑。所以,在借鉴西方经验的过程中,中国学者必须始终坚持批判与自省的立场,深入探讨多元文化教育的中国意义与中国问题。本文认为,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精髓在于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动态性与协商性,这一观点提示人们在追求公平与正义的道路上重新审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这种文化反思不仅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带来新的启示,也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变革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开辟了更广阔、更深刻的理解角度。同时,多元文化主义还促使人们深入思考我国教育在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面前的立场与价值担当。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Emiliano A.Aberin  康瑜  
本文以菲律宾的传统文化为切入视角,综观该国的文化经纬、文化背景和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走向,挖掘出菲律宾人的核心价值。通过洞察菲律宾教育的现状和走向,提出加强质量、公平、入学、效率、财政和管理领域的改革,着重阐述了菲律宾高等教育的现状、发展目标、任务以及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爱国主义和宗族主义等传统文化因素与世界新秩序之间的和谐与矛盾关系,指出教育在协调二者关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教育建立一种文化动力机制,使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在国家成长和全球成熟过程中成为催化力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隽  
文化互补思想就是文化之间的取长补短与相互促进,强调理性认识,而非感性排斥。文化身份问题对于跨文化教育是一个重要问题,跨文化环境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会影响到个体对文化身份的解释、评价、理解以及自我意识,进而影响人们的跨文化能力。跨文化教育以文化互补为指导思想,可以对跨文化适应、跨文化对话等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  刘子瑜  
全球化并不是美国化或欧洲化,趋向标准化的全球化进程带来了新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贫困、苦难、战争、恐怖以及过度开发和毁坏自然。必须意识到文化多样性的不可避免,并在教育体系中引入以和平与社会公正为导向的、旨在可持续性的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应对社会与自然中他者的能力。本文从多重维度对上述命题进行了探讨,并从概念与教学方式等角度分析了跨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Mark Wayland  Di Bretherton  刘静  
本文提出应对“和平”一词下一个积极的定义,认为和平不是保持的,而是创造的;它不仅是那些已经完成的结果,而且也是实现和平的途径本身。因此,和平教育和教学十分重要。本文认为,作为在全球化时代进行和平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和平文化新闻网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者还对中国人的和平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进一步凸现了文化的多元化。多元文化主义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强调建构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因而促进了教育的民主化观念和多样化发展方向,促进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多元文化教育理应承担起全球化时代的新使命,更加关注文化差异和机会均等,坚持多元视野和个性指向,进行结构统整,以培养所有学生进入多元文化世界的适应力与发展力,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和世界和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龚放  
仅从经济或技术的视角来认识“全球化”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从文化层面深入解读。对异质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应成为全球化时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新使命和新目标。对异质文化的理解教育 ,目的在于形成科学、平等的文明观 ,包括知识性学习、沟通技术的掌握、思维范式的转变及新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等主要环节 ,形式则应多样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袁利平  
在全球化境域中,高等教育应秉持学术诉求,在全面分析全球化文化逻辑和文化主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文化批判功能,以促进我们的文化不仅与全球化发展趋势相适应,而且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吻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宋佳  
全球化时代,文化作为软实力的内核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而其作为外交手段的因子,也随着语言推广机构的建立和运作而更加广泛。各国经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语言推广和交流作为一种趋势愈加普遍,各主要国家在实行语言推广的同时,更注重弘扬其本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对世界八个国家语言推广机构的文化使命进行考察,并深入探究其内藏的实施策略和推广逻辑,同时对我国孔子学院的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王英杰  张民选  
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的发展将迎来怎样的机遇?比较教育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在全球化和国际化背景下,比较教育学科的价值何在?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又将如何转变?比较教育的研究主题又将如何扩展?顾明远先生、王英杰教授、张民选教授在2014年11月广州比较教育年会和海峡教育论坛上的发言回顾了比较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阐释了当今中国比较教育面临的历史机遇,展望了"全球治理"下,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图景。可以说,今天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所面对的问题已远远不仅是单向的教育借鉴和国别教育的相似与差异分析,其研究的问题更加全球化,因而中国比较教育的研究也将更加全球化,这意味着新的发展动力、新的发展视野和新的发展方向。他们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安迪·格林  许竞  
本文缩编自格林教授的一篇早期论文①,旨在提炼其有关当代比较教育研究的理论与观点,以期对改善和提高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有所助益。本文主要聚焦三个问题:全球化如何改变着教育?因全球化而引发的教育变革对比较教育有何启示?比较教育研究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