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07)
- 2023(3359)
- 2022(2824)
- 2021(2740)
- 2020(2240)
- 2019(5082)
- 2018(5229)
- 2017(7624)
- 2016(4970)
- 2015(5736)
- 2014(5728)
- 2013(5115)
- 2012(4861)
- 2011(4667)
- 2010(5004)
- 2009(4328)
- 2008(4323)
- 2007(3928)
- 2006(3495)
- 2005(3136)
- 学科
- 济(13465)
- 经济(13447)
- 管理(8200)
- 业(7779)
- 教育(6318)
- 理论(6054)
- 企(5858)
- 企业(5858)
- 学(5655)
- 教学(5624)
- 中国(4614)
- 方法(4525)
- 农(4376)
- 学法(3580)
- 教学法(3580)
- 数学(3424)
- 数学方法(3291)
- 业经(3230)
- 学理(3120)
- 学理论(3120)
- 研究(2921)
- 农业(2842)
- 贸(2819)
- 贸易(2818)
- 体(2768)
- 融(2761)
- 金融(2760)
- 易(2732)
- 世界(2569)
- 和(2406)
- 机构
- 大学(69677)
- 学院(69548)
- 研究(28482)
- 济(20240)
- 科学(19638)
- 经济(19634)
- 管理(17951)
- 中国(17742)
- 京(15974)
- 所(15769)
- 理学(15199)
- 范(15167)
- 农(15144)
- 师范(14995)
- 理学院(14860)
- 研究所(14746)
- 管理学(14231)
- 管理学院(14102)
- 教育(13156)
- 农业(12150)
- 师范大学(12015)
- 江(12012)
- 业大(11620)
- 技术(11282)
- 中心(11249)
- 院(10426)
- 北京(10276)
- 财(9589)
- 州(9246)
- 职业(8581)
- 基金
- 项目(45726)
- 研究(34917)
- 科学(34588)
- 基金(29544)
- 家(27016)
- 国家(26743)
- 科学基金(20974)
- 教育(19916)
- 省(19437)
- 社会(18464)
- 划(17440)
- 社会科(17263)
- 社会科学(17256)
- 编号(15257)
- 基金项目(14982)
- 成果(14217)
- 自然(13711)
- 自然科(13402)
- 自然科学(13392)
- 自然科学基金(13137)
- 课题(13028)
- 资助(12270)
- 重点(11937)
- 年(10912)
- 发(10411)
- 部(10231)
- 创(9660)
- 性(9203)
- 规划(9192)
- 创新(8987)
共检索到108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师的同情心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易于、愿意并能够产生同情现象、引导自己行为方向的心理状态或态度倾向。教师的同情心是教师职业伦理形成与成长的源泉。教师同情心的唤醒和培育大致有以下一些途径可供参考:帮助未来教师和在职教师充分认识同情心在学校教育及学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未来教师和在职教师尽可能多地接触孩子;搜集和研究一些师生交往过程中运用同情心、同情心缺失以及它们所造成不同后果的案例;分析一些优秀教师与卓越教师的档案资料;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帮助教师直观地意识同情品质的重要性;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不断提升教师的同情品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文化差异、文化敏感性问题在教师教育中似乎很少被关注,但却是在教师教育过程中越来越不能被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多元文化时代,教师教育如何适应学生文化特征和背景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文化敏感性这一视角入手,分析其对教师工作的挑战,研究文化敏感性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探索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取向。作者认为,教师教育发展应该着重关注学生文化的差异性,打破教师教育对待不同文化背景学生教育的统一性,改变教师忽视学生社会文化背景的现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汪明帅
呼吁成为一名具有同情心的教师,不仅因为教师的同情心在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还在于在教导孩子学会同情的事务上,再没有比教师的同情心更为重要的因素。本文特以苏霍姆林斯基为分析对象,尝试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言行进行分析,为如何成为一名具有同情心的教师提供了一种思考。
关键词:
同情心 苏霍姆林斯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Mark Wayland Di Bretherton 刘静
本文提出应对“和平”一词下一个积极的定义,认为和平不是保持的,而是创造的;它不仅是那些已经完成的结果,而且也是实现和平的途径本身。因此,和平教育和教学十分重要。本文认为,作为在全球化时代进行和平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和平文化新闻网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者还对中国人的和平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关键词:
和平教育 和平文化新闻网 中国人的和平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廉怡 郑富兴
国家认同感是个人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政治身份,并产生归属感。经济全球化和民族国家的相生相克对我国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和培养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即追求同质化的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独特性的消解、全球消费主义网络中青少年对民族国家的虚无主义态度、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学习西方和反对西方的矛盾。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决定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应介于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动态平衡:既基于传统体认记忆的共同体,又面向世界和未来形成想象的共同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文龙
在智能化时代,通过弘扬与培育工匠精神,可以带来职业教育目标、观念及方式的全方位改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具有"守""求""创""合"四个方面的内涵意蕴,需要转变职业功利主义教育观,改变习得性学习方式,拓宽普职融合渠道以及构建社会外部支持体系等来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传承。
关键词:
智能化 工匠精神 工业4.0 智能制造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修良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边疆研究逐步进入到人类学视野之中。全球化时代,人类学视野下的边疆叙事走出了民族国家知识体系框架,通过阐释边疆空间变化所带来的不同社会关系和可能性结果,继而形成了“从边疆看世界”的鲜明的人类学叙事特征,内容包括边疆空间意义的地缘政治变迁和主体意义的生命政治形成,前者描述了边疆社会变迁和政治秩序的变化,后者则描述了边疆区域不同群体的社会实践以及相应治理技艺的演变,一同构成了全球化时代边疆“内”与“外”关联的多层面理解。人类学视野下的边疆叙事,对中国边疆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全球化 边疆 人类学 生命政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夫增
全球化进程决定了中国经济的高度开放,造就了双重资本积累模式,即内资主导的工业化城市化积累和外资主导的全球低端制造平台积累。这一模式加速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削弱了经济自主。反过来,中国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多方面影响,包括改变劳资利益格局,推动各国产业重组,改变金融市场结构,加强中美金融依赖等,这些影响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将日趋显著。因此,中国必须立足内需实现可持续增长,并依靠技术创新来控制资源和环境成本。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文雯 杨锐
一、引言自19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互联互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规模化。随后,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互联网更催生了当代意义上的全球化,形成了人类社会史无前例的时空压缩。全球化促使不同族群、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之间得以进行空前繁荣的交流和交融,从根本上挑战了建基于19世纪欧洲社会经验之上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君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车丽娜
教师的社会理性表现为教师从社会组织的角度理解教育,以理想的社会价值观引领教学,致力于提升教学的社会功能的实践理性。教师的社会理性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健全的理性思维是教学认识的基础,良好的社会情感是教学交往的关键,积极的理性精神是教学伦理的根基。现代教师本应是社会价值的代言人和澄明者,却因社会理性缺失而在纷繁的价值困扰中迷失方向,在教学目标、教学决策与教学生活层面出现问题。解决教师社会理性缺失带来的教学问题,需要重新确立教学认识的社会基础,增强教学价值的社会体认,积极介入社会生活,承担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社会理性 理性思维 社会性格 理性精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雷云 张琳玲 陈元辉
理性素养在“即时性”“紧迫性”的教育活动中难以发挥作用,真正帮助教师形成判断、展开实践的是感性素养。感性素养助力教师迅速实现教育互动,即时关注学生状态,自发改变语言和行为方式,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经分析而直接做出判断、采取行动。“未经分析的综合判断”是教师感性素养引发的独特判断,产生于师生交融的教育情境,缘发于教师以自身身体、目光、情绪等感性条件构造而成的现象空间。教师感性素养的培育,从师范教育“实习”环节的浸润与学习到新任教师的指导与训练,再到优秀教师的反思与实践,是一个伴随着教育情境构建能力不断提升的长期过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生
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历史上看, 有四种因素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力量: 一是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为主的多边规则体系, 二是运输和通讯领域的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王英杰 张民选
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的发展将迎来怎样的机遇?比较教育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在全球化和国际化背景下,比较教育学科的价值何在?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又将如何转变?比较教育的研究主题又将如何扩展?顾明远先生、王英杰教授、张民选教授在2014年11月广州比较教育年会和海峡教育论坛上的发言回顾了比较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阐释了当今中国比较教育面临的历史机遇,展望了"全球治理"下,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图景。可以说,今天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所面对的问题已远远不仅是单向的教育借鉴和国别教育的相似与差异分析,其研究的问题更加全球化,因而中国比较教育的研究也将更加全球化,这意味着新的发展动力、新的发展视野和新的发展方向。他们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