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25)
2023(5406)
2022(4350)
2021(4329)
2020(3105)
2019(7131)
2018(7369)
2017(10527)
2016(6723)
2015(7397)
2014(7194)
2013(6047)
2012(5559)
2011(5117)
2010(5564)
2009(4437)
2008(4043)
2007(3638)
2006(3184)
2005(3050)
作者
(14234)
(11933)
(11780)
(11270)
(7546)
(5737)
(5622)
(4755)
(4493)
(4409)
(4102)
(3933)
(3921)
(3833)
(3777)
(3682)
(3614)
(3592)
(3540)
(3450)
(3133)
(2955)
(2866)
(2836)
(2772)
(2667)
(2647)
(2643)
(2454)
(2429)
学科
教育(19713)
(12503)
经济(12481)
中国(11538)
管理(9440)
教学(8402)
理论(8297)
(7122)
(5445)
(5378)
(4859)
(4853)
企业(4853)
学法(4640)
教学法(4640)
发展(4504)
(4382)
学理(3965)
学理论(3965)
思想(3840)
研究(3817)
政治(3784)
业经(3725)
(3617)
农业(3577)
思想政治(3541)
政治教育(3541)
治教(3541)
德育(3496)
改革(3349)
机构
大学(75919)
学院(73393)
研究(30099)
教育(27793)
(22400)
师范(22313)
(19231)
管理(18705)
师范大学(18569)
经济(18436)
(18255)
科学(16432)
中国(16387)
理学(15495)
职业(15490)
理学院(15169)
管理学(14707)
管理学院(14525)
技术(14177)
(13979)
(13393)
研究所(12715)
北京(12634)
中心(12462)
(11464)
教育学(10785)
职业技术(10734)
(10492)
技术学院(9611)
(9397)
基金
项目(45341)
研究(44304)
科学(36357)
教育(29839)
基金(26942)
社会(23884)
(22287)
编号(22219)
社会科(22202)
社会科学(22199)
国家(21865)
成果(20766)
(19685)
课题(19209)
(18433)
科学基金(17846)
(17491)
规划(13660)
基金项目(12975)
项目编号(12898)
(12381)
(12253)
重点(12162)
研究成果(11429)
(11411)
(11399)
年度(10922)
(10905)
(10720)
教育部(10714)
期刊
教育(50586)
研究(34142)
中国(27914)
(24387)
经济(24387)
职业(13648)
技术(12002)
技术教育(9086)
职业技术(9086)
职业技术教育(9086)
学报(7937)
大学(7811)
(7758)
科学(7539)
管理(6685)
(6541)
(6364)
论坛(6364)
高等(5955)
农业(5830)
(5408)
成人(5403)
成人教育(5403)
学学(5333)
图书(5242)
高等教育(5019)
(4657)
金融(4657)
业经(4477)
发展(4419)
共检索到127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万明钢  白亮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社会面临着各种困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巨大障碍。围绕"学会共存"的教育理想,学者、政治家和国际社会提出了"和平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世界公民教育"等一系列教育理念和行动策略。通过"学会共存"教育建构起人类的普遍文化价值,培养所有人参与全球共治的意识和能力,引导人们共同建构一个承认差异、多元互补、和谐共生的世界,这是"学会共存"教育对于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贡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丽敏  温雅琴  吕建设  
全球化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顺应了国际化教育趋势,满足了多样化社会需求,彰显了多元化教育特征,担负起国际人才培养的时代重任。面对西方教育的全球化冲击和教育国际化趋势,中外合作办学应克服同质化、形式化、产业化、自由化和本土化倾向。通过比较分析中外教育特点,提出了以"未出校门,先出国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两段三创"——全面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学习阶段的特点,基于创新育人工作模式、创新育人实践平台、创新育人工作机制的育人实践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Mark Wayland  Di Bretherton  刘静  
本文提出应对“和平”一词下一个积极的定义,认为和平不是保持的,而是创造的;它不仅是那些已经完成的结果,而且也是实现和平的途径本身。因此,和平教育和教学十分重要。本文认为,作为在全球化时代进行和平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和平文化新闻网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者还对中国人的和平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王英杰  张民选  
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的发展将迎来怎样的机遇?比较教育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在全球化和国际化背景下,比较教育学科的价值何在?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又将如何转变?比较教育的研究主题又将如何扩展?顾明远先生、王英杰教授、张民选教授在2014年11月广州比较教育年会和海峡教育论坛上的发言回顾了比较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阐释了当今中国比较教育面临的历史机遇,展望了"全球治理"下,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图景。可以说,今天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所面对的问题已远远不仅是单向的教育借鉴和国别教育的相似与差异分析,其研究的问题更加全球化,因而中国比较教育的研究也将更加全球化,这意味着新的发展动力、新的发展视野和新的发展方向。他们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Emiliano A.Aberin  康瑜  
本文以菲律宾的传统文化为切入视角,综观该国的文化经纬、文化背景和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走向,挖掘出菲律宾人的核心价值。通过洞察菲律宾教育的现状和走向,提出加强质量、公平、入学、效率、财政和管理领域的改革,着重阐述了菲律宾高等教育的现状、发展目标、任务以及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爱国主义和宗族主义等传统文化因素与世界新秩序之间的和谐与矛盾关系,指出教育在协调二者关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教育建立一种文化动力机制,使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在国家成长和全球成熟过程中成为催化力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安迪·格林  许竞  
本文缩编自格林教授的一篇早期论文①,旨在提炼其有关当代比较教育研究的理论与观点,以期对改善和提高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有所助益。本文主要聚焦三个问题:全球化如何改变着教育?因全球化而引发的教育变革对比较教育有何启示?比较教育研究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比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高益民  
1995年,为了适应学科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更名为"国际与比教育研究所",进入新的转型发展时期,并于2009年更名为"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研究院拓展了研究领域,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型,促进了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强化了社会服务,推动了比较教育文化学派建设。这不但实现了转型发展,而且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熙  
在很多西方国家,多元文化主义公共政策领域的重要话语,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尤其深远,但这种理念也始终面临各种价值争议与实践困惑。所以,在借鉴西方经验的过程中,中国学者必须始终坚持批判与自省的立场,深入探讨多元文化教育的中国意义与中国问题。本文认为,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精髓在于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动态性与协商性,这一观点提示人们在追求公平与正义的道路上重新审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这种文化反思不仅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带来新的启示,也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变革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开辟了更广阔、更深刻的理解角度。同时,多元文化主义还促使人们深入思考我国教育在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面前的立场与价值担当。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仝曼曼  刘宝存  
2017年是比较教育学科创立200周年。1817年朱利安(Marc-Antoine Jullien)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创建了比较教育学。200年来,比较教育虽历经不同的历史时代,其发展多有起伏,但在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又重新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今天,在比较教育学科诞生200周年之际,回顾其历史发展,审视当前的发展现状,把握比较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万明钢  李艳红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德洛尔报告”,即《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该报告提出的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4个支柱已成为目前国际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学会共存”是这四个支柱的核心。十年来,人们以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方式建构和实践着“学会共存”的教育理想,提出了和平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世界公民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和行动策略。“学会共存”教育的基础是人类普适伦理或共享价值,“学会共存”教育的过程是在文化互动中人们对普遍文化价值的建构过程。“学会共存”教育对于展现一个和平、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培养具有开放的世界意识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未来公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明英  
加拿大向来以多民族和多元文化著称,其公民教育从一开始就肩负着双重使命,即在服务于政治共同体的团结之外,还要体现对多样性的尊重。在全球化时代,加拿大的公民教育顺势走向"全球公民"教育。本文在概览加拿大及其公民教育的基础上,梳理了走向"全球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以阿尔伯塔省为例纵观其公众教育开展的状况,最终给出评价和启示,以为"全球公民"教育的研究与实施提供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小勇  
全球素养是21世纪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介绍了全球素养的定义及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提出的全球素养框架,这些框架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的价值取向;描述了全球素养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模式和方法,并探讨了全球素养教育在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在全球化时代,文明的冲突正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和平的重要因素,全球共治成为人类解决共同面对的一系列问题的必要途径,世界意识的形成及其同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需要我们尽快找到走出困境的新思维。"和谐世界"与"和谐教育"是中国人在时代发展的关键时期向全人类提出的新理念。通过和谐教育,促进人类世界意识和民族意识的协调发展,提高所有人参与国家治理和全球共治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全球化进程向良性方向发展,引导人们共同建构一个承认差异、多元互补、和谐共生的世界,这是中国人为人类教育和社会发展贡献的重要新思维之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钱露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升级威斯康星理念""扩大威斯康星理念""新威斯康星理念"等不断充实"威斯康星理念"的内涵。实践领域也随之发生变化:扩大国际合作交流、构建服务学习新形式和新型伙伴关系、扩大社会服务渠道等。"威斯康星理念"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政府拨款减少、服务主体矛盾、大学学术危机等诸多挑战,其发展变化对我国高校在社会服务领域拓宽途径、创新形式、健全机制等方面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