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38)
- 2023(13150)
- 2022(10697)
- 2021(9542)
- 2020(8112)
- 2019(18570)
- 2018(18488)
- 2017(36012)
- 2016(19958)
- 2015(22243)
- 2014(22571)
- 2013(22178)
- 2012(20492)
- 2011(18453)
- 2010(18695)
- 2009(17812)
- 2008(17785)
- 2007(16217)
- 2006(14302)
- 2005(13252)
- 学科
- 济(85954)
- 经济(85849)
- 管理(59978)
- 业(55292)
- 企(44949)
- 企业(44949)
- 方法(34881)
- 数学(30468)
- 数学方法(30208)
- 中国(25439)
- 财(24087)
- 农(23707)
- 制(21352)
- 业经(19417)
- 地方(18444)
- 学(17137)
- 农业(15318)
- 体(15243)
- 务(14542)
- 财务(14504)
- 贸(14502)
- 贸易(14495)
- 财务管理(14464)
- 银(14178)
- 银行(14143)
- 易(14017)
- 融(13798)
- 金融(13794)
- 企业财务(13752)
- 行(13450)
- 机构
- 大学(292203)
- 学院(290065)
- 济(121813)
- 经济(119072)
- 管理(107773)
- 研究(101357)
- 理学(92420)
- 理学院(91231)
- 管理学(89641)
- 管理学院(89084)
- 中国(76093)
- 京(62420)
- 科学(61780)
- 财(58366)
- 所(51606)
- 农(49926)
- 研究所(46588)
- 中心(46094)
- 财经(45725)
- 江(45324)
- 业大(42926)
- 经(41408)
- 农业(39204)
- 北京(39049)
- 经济学(38708)
- 范(38640)
- 师范(38238)
- 院(36834)
- 州(35363)
- 经济学院(34972)
- 基金
- 项目(191335)
- 科学(151392)
- 基金(140196)
- 研究(138215)
- 家(122248)
- 国家(121285)
- 科学基金(103998)
- 社会(89941)
- 社会科(85286)
- 社会科学(85260)
- 基金项目(74768)
- 省(74252)
- 自然(66514)
- 自然科(64985)
- 自然科学(64967)
- 自然科学基金(63811)
- 教育(63508)
- 划(62869)
- 资助(55979)
- 编号(55045)
- 成果(45312)
- 重点(43679)
- 部(42904)
- 发(41691)
- 创(39266)
- 课题(38729)
- 制(38410)
- 国家社会(37761)
- 创新(36961)
- 教育部(36753)
- 期刊
- 济(137821)
- 经济(137821)
- 研究(88306)
- 中国(57700)
- 财(46850)
- 学报(45871)
- 农(45840)
- 科学(42749)
- 管理(39263)
- 大学(34847)
- 学学(32907)
- 农业(30070)
- 教育(28088)
- 融(27560)
- 金融(27560)
- 技术(24093)
- 财经(23356)
- 经济研究(21931)
- 业经(21809)
- 问题(20255)
- 经(20075)
- 业(15920)
- 技术经济(14434)
- 版(14342)
- 贸(14320)
- 现代(13848)
- 理论(13284)
- 商业(13087)
- 科技(12759)
- 统计(12612)
共检索到434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庞晶 叶裕民
论文认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归根结底是微观经济主体,尤其是企业的生产行为和区位选择行为推动的。企业对生产组织和空间布局的不同选择,直接影响着两种不同的空间发展模式——集中化和分散化。全球化和信息化推动了生产技术方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演进,对企业区位选择、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组织产生了重要影响,都市圈、城市群成为当今先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重要空间载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勇
分工、专业化与集聚效应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动力,文章通过分析物流业对分工与集聚的影响,分析了物流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基于空间结构演化的城市物流布局规划。
关键词:
物流 城市空间结构 分工 集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丽丽 黄绿筠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演变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学、土地利用学等学科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开端 ,在未来近半个多世纪的时期中 ,将一直处于急剧突变进程之中。加强对我国城市土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 ,有助于我们从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根源分析问题。本文简要概括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 ,分析了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在空间上的两种表现形式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主体、驱动力和驱动机制 ,以期为更好地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
城市土地空间结构 演变 驱动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甄峰,张敏,刘贤腾
全球化、信息化正日益成为影响区域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长江三角洲而言,这一新的动力机制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正逐步显现。文章首先从全球化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及全球资本流动对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影响,指出跨国公司及全球资本流动加速了区域极化,并带来了区域与城市空间功能重构。其次从信息技术与知识创新角度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其空间结构,以及信息通讯网络、人才等智力资源对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在空间分布上明显不均衡,沪宁沿线及沪杭甬沿线的新的空间增长极出现。而远程通讯网络和智力资源的空间差异则进一步加速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空间结构的转型。文章最后指出,全球化、信息化已经对长三角区域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空间关系正被建立,同时,沪宁杭沿线城镇开始向以信息、知识活动为主的智能发展走廊演化,空间结构的内部联系更趋紧密。
关键词:
全球化 信息化 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潘鑫
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经历了由"三无"阶段向土地有偿使用阶段的变迁,促进了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和城市功能提升。探讨了土地使用制度缺陷所导致的上海市城市空间非理性扩张和城市内部更新动力不足,提出通过政府和规划干预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
上海 土地使用制度 空间演化 土地市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景秋,杨吾扬
经济空间结构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表现为在一定地域上的极化与扩散 ,从而引导区域经济从均衡向非均衡再向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中国临海地带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其经济空间结构表现为自近代工业萌芽时的双港结构演变为现在的多核心多组密集带状结构 ,经济发展重心经历了由南向北 ,再由北向南的的转移。而外资流向、增长极、腹地竞争和政府行为是引导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经济空间结构 演化机制 临海地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欧阳杰 苏千
随着我国临空经济的持续发展,航空城逐渐成为区域空间发展中新的增长极,推动着机场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国内外航空城的发展概况进行归纳总结,研究航空城在空间演进过程中存在的自身规律,进而对航空城空间结构演进过程中的动力机制以及演进路径进行详细分析,并以上海虹桥商务区及其周边的大虹桥区域为例进行实例验证。
关键词:
航空城空间 空间演进动力机制 演进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欧阳杰 苏千
随着我国临空经济的持续发展,航空城逐渐成为区域空间发展中新的增长极,推动着机场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国内外航空城的发展概况进行归纳总结,研究航空城在空间演进过程中存在的自身规律,进而对航空城空间结构演进过程中的动力机制以及演进路径进行详细分析,并以上海虹桥商务区及其周边的大虹桥区域为例进行实例验证。
关键词:
航空城空间 空间演进动力机制 演进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卞显红
长江三角洲呈现出多层次、多核心的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体系特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核心总体演变态势为: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的极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体系第二层面上的核心城市;南京等日益成为长江三角洲重要旅游核心城市;常州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边缘区的地位日益提升;泰州等旅游城市持续被边缘化。城市旅游交通枢纽的形成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圈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重要机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菊新,罗静
企业是地域空间结构重要的微观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企业网络通过对企业管理费用、交易费用和不对称信息状态的影响成为地域空间结构重组的重要力量 ,其空间效应有多种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空间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从制度、区位和心理预期等方面实施基于企业网络的策略性行动 ,并综合利用市场机制、政府规划、企业网络和公众的力量进行地域空间结构优化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企业网络 地域空间结构优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艳军 李诚固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社会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本文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回顾了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轨迹,划分六个发展阶段,认为因子促生-支撑、产业催化-带动以及政府调控-引导是驱动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机制。分析了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培育城市南部"副中心"、强化城市地域功能结构调整、推进中心城区的空间轴向扩展以及构建城市空间优化的支撑系统等方面提出了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调控对策。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演化机制 调控 长春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秋芳 王劲草 王杰
基于城市空间结构动态演化与环境质量的内在关联,采用夜间灯光卫星数据构建单中心指数,表征城市空间结构,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考察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同时利用面板门槛模型(PTM)从地理区划、城市规模维度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减排效应的异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交通运输在城市空间结构对碳排放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单中心指数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碳排放抑制效应。在城市规模尺度上,城市空间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具有非线性门槛特征。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减排效应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异质特征,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能够通过铁路营运里程降低和私人交通需求降低等交通运输机制实现碳减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俊 吝含伟 杨俊宴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急剧扩张。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将单中心结构提升为多中心的市级空间结构,表现为建设新的中心区。新城中心将起"引擎"作用,拉动新城快速崛起。公益性中心、交通设施、龙头项目及市场聚集是城市空间结构体系外向拓展的四种模式;而主导功能多元化、职能专业化、景观文化特征凸显则有助于城市空间结构体系的内涵提升。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外向拓展 内涵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立新 晋秀龙
环城游憩带(ReBAC)已成大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布局的主要形式。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是否受行政边界的影响?这种影响以何种形式表现?文章以行政上隶属安徽省,但城市空间作用却属于环南京城市游憩带的滁州市ReBAC为研究个案,对跨行政区的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及其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都市圈经济的无缝对接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关键词:
跨行政区 环城游憩带 都市圈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薪燕
本文首先分析全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特征,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重点分析该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演进特征。最后根据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进特征,基于专业化分工的视角探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进机制。
关键词:
专业化分工 空间结构 演进 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