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99)
2023(13716)
2022(11016)
2021(10345)
2020(8176)
2019(18536)
2018(18044)
2017(32397)
2016(18386)
2015(20613)
2014(20283)
2013(19202)
2012(17306)
2011(15649)
2010(15388)
2009(13924)
2008(13361)
2007(11510)
2006(10022)
2005(9108)
作者
(50224)
(41868)
(41824)
(39670)
(26485)
(20128)
(18868)
(16470)
(16275)
(14539)
(14309)
(13854)
(13270)
(13109)
(12996)
(12990)
(12635)
(12541)
(12051)
(11963)
(10436)
(10350)
(10066)
(9502)
(9347)
(9314)
(9180)
(9161)
(8383)
(8310)
学科
(66955)
经济(66878)
管理(43742)
(41480)
(31128)
企业(31128)
中国(28668)
方法(27644)
数学(24640)
数学方法(24471)
教育(21855)
(20527)
(16194)
(16049)
贸易(16041)
(15756)
业经(15447)
(14706)
(14094)
农业(13664)
(11845)
理论(11775)
(11380)
技术(11342)
银行(11340)
(11119)
金融(11119)
(10880)
地方(10612)
环境(10334)
机构
大学(255869)
学院(248084)
(105055)
经济(103097)
研究(95749)
管理(87340)
理学(76261)
理学院(75270)
管理学(74011)
管理学院(73528)
中国(65720)
科学(55460)
(55400)
(47260)
(45026)
(43680)
研究所(43568)
(41125)
中心(40887)
师范(40738)
财经(37011)
业大(36976)
北京(35650)
(35189)
教育(34715)
经济学(34530)
农业(34437)
(34395)
(34302)
师范大学(33860)
基金
项目(171779)
科学(137685)
研究(128459)
基金(125888)
(111888)
国家(110884)
科学基金(93411)
社会(84417)
社会科(79924)
社会科学(79910)
基金项目(65673)
教育(65497)
(64231)
自然(57961)
(57748)
自然科(56721)
自然科学(56700)
自然科学基金(55745)
编号(50628)
资助(49394)
成果(42578)
(40921)
重点(40775)
(38376)
课题(38167)
(36728)
国家社会(36233)
教育部(35826)
创新(34182)
中国(33268)
期刊
(108504)
经济(108504)
研究(84394)
中国(58048)
教育(55008)
学报(41915)
(39575)
科学(37847)
大学(32729)
(32172)
管理(30300)
学学(29639)
农业(27266)
技术(20809)
(20607)
金融(20607)
经济研究(19763)
财经(18587)
业经(16314)
(16250)
(15747)
问题(14628)
(14328)
国际(13344)
世界(13195)
职业(12965)
(11681)
(11224)
论坛(11224)
科技(10905)
共检索到369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文钦  
中国博士生教育的发展已经置身于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语境之中,跨国的人员流动对博士生教育发展的影响极为深刻。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出国访问学习、博士毕业生到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这三者构成了中国通过"科学流动"(scientific mobility)或出境人员流动(outbound mobility)积累人力资本和构建社会资本网络的重要形式。基于政府统计数据、600多所高校的毕业统计数据,以及课题组对5000多名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本文对这三种流动的规模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三种形式流动可能对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影响及其利弊进行了讨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金帷  沈文钦  赵世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知识为基础的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背景下,世界范围的博士生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竞争"成为博士生教育的重要理念,博士生教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命题之下。因此,吸收最优秀的学生、促进国际间博士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在全球经济中最具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人才成为各国博士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和策略。以美国、英国为案例,研究两国博士生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博士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与特征进行了分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世奎  
分析了我国博士生招生和博士学位授予的规模及学科结构,介绍了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就业结构和博士生导师的规模及结构,指出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相对规模已经比较大;博士毕业生就业逐步多元化,且不同学科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博士生导师队伍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但由于其数量的增加滞后于博士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生师比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牛晓雨  
学术社会化是博士生顺利进入学术职业的重要过程,疫情期间主要依托线上开展学术互动。访谈了15名疫情背景下培养的教育学博士生,并对数据进行连续比较分析发现,在线上课程学习、导学互动和学术共同体交流等学术互动实践中,博士生分别面临走马观花与真诚交流的社会化互动形式,获得社会化是自己的事与超越时空界限的社会化互动体验,选择自我修炼与积极融入学术共同体的社会化应对方式,进而面临“逆反学术社会化”与“学术社会化”的张力拉扯。通过开展注重交流的网络学术活动、关注博士生网络学术社交体验、搭建网络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线上学术互动的环境营造、认知建立和支持服务,进而消解张力,实现博士生学术互动的混合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Annamaria Silvanade Rosa  王福胜  庄丽君  
研究了欧洲博士学位的发展历程及模式,分析了建立欧洲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讨论了阻碍欧洲博士学位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文章指出,尽管自欧盟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欧洲博士学位的概念,但直到最近才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包括欧盟委员会、欧洲大学协会、欧洲能授予博士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代表和博洛尼亚进程等多方努力的结果。虽然欧洲联合博士学位的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其合法价值获得真正认可还需要很长的路。由于部分欧盟成员国各国的法律规定以及欧洲高等教育体系内仍然广泛存在着"鼓励学术保护而非促进合作"的保守思想,导致产生了一些问题。阻碍新的联合博士学位发展的两个主要原因是:错误地将国际流动作为目标,而不是将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闫广芬  邵彩玲  
分析了当今女博士生面对的一系列困惑的问题所在,认为女博士生们应该走出性别迷失,超越自我,同时各大学应积极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承担起推动两性教育平等的使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沈文钦  赵世奎  
对近年来西方学者博士生教育研究的主题进行了研究,将其归纳为博士生教育的规模与结构、学术指导与师生关系、流失率、完成率与修业年限、博士生教育的质量评估、博士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专业博士教育六个方面,指出这些研究可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三种取向,大部分研究仍然是纯经验性的,纯理论维度和历史维度的研究比较缺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霄  谢萍  
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是反映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多元化,学术创新能力之外的通用技能也越来越重要。基于《自然》杂志2019年"全球博士生调查"得到的15个国家的5 383位在读博士生的数据,利用OLS回归、似不相关回归和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分析自主学习和与导师互动两种时间投入与博士生学术和通用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博士生的通用能力较好,但学术能力不足。在所测度的时间投入范围内,博士生的两种能力并非随自主学习时间的增加而一直提高,而是呈三次曲线的关系。分样本回归的结果保持稳健。另外,与导师互动的时间投入不仅显著促进博士生的两种能力发展,还相对延缓下降拐点的出现。博士生与其自己"蛮干",倒不如多与导师交流,获得导师的指导,进而"巧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传毅   杨莉  
博士生教育全球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博士生教育在资源条件、培养过程、服务贡献、质量声誉等方面相较于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能力增值是博士生教育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采用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对中、美、英等八国博士生教育全球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从2017—2022年,中国博士生教育对博士生学术能力的提升作用相较于发达国家有显著距离,但近年来作用不断增加,对博士生通用能力的提升作用较对比的8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杭祝洪  鲁兴虎  徐希元  
作者结合实际,通过系统、广泛的调查,揭示了当前影响我国博士生招生与培养的一些主要问题,多层面剖析了其产生的根源,并据此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佳乐  
帮助博士生为学术生涯做好准备是培养单位的应尽之责,但尚不清楚现实中培养单位是否为博士生从事学术职业提供了足够支持,以及这种支持是否真的会作用于博士生的学术职业选择。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6 812名博士生调查数据,使用Logit回归和倾向值匹配分析发现:第一,中国博士培养单位提供的学术职业支持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第二,组织高度学术职业支持能够显著提升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概率,这一结论在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后仍保持稳健;第三,对持学术动机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而言,组织高度学术职业支持对其就业意愿的影响显著大于持非学术动机的博士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海刚  
美国博士生教育评估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在经过了声望评估、客观指标研究和相关定量研究的方法论转向后,博士生教育评估也逐渐完成了从"辨别优劣"以获取资源的工具理性向"发现问题"以提高质量的价值理性的转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秦琳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国博士生教育正在经历系统性变革,面临规模、目标、质量和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挑战。现代博士生教育的本质是科研训练,知识生产的转型对于博士生教育的内涵和形态具有重要影响。回顾知识生产转型相关理论可以看到,当代知识生产作为一个复杂的创新生态系统,呈现出多模式、多主体、多价值取向和多动力机制的特征。从这个视角出发,能够对当前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多重逻辑进行梳理,理解博士生教育承载的多维目标,进而构建博士生教育的多元评价体系,创新博士生培养的组织形式,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加强对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支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余寿文  林功实  刘颖  
加强博士生教育工作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余寿文,林功实,刘颖我国自实施“学位条例”建立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以来,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的博士生教育从起步到形成,培养规模从小到大,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至1994年底,已为国家培养了18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珊  王建梁  
博士生教育是国际上公认的正规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导师的指导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关于博士生导师指导情况的调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国际比较,从博士生的角度,阐述了导师指导频率这一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最后对提高我国博士生导师的指导频率提出了若干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