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14)
2023(6577)
2022(5428)
2021(5024)
2020(4153)
2019(8946)
2018(8940)
2017(16767)
2016(9355)
2015(10178)
2014(10641)
2013(10097)
2012(9498)
2011(8394)
2010(8312)
2009(7699)
2008(7517)
2007(6809)
2006(5704)
2005(5286)
作者
(27916)
(23323)
(22703)
(21948)
(14750)
(11240)
(10570)
(8875)
(8767)
(8417)
(7978)
(7857)
(7721)
(7495)
(7400)
(7051)
(6890)
(6832)
(6759)
(6518)
(5787)
(5766)
(5610)
(5438)
(5283)
(5116)
(5094)
(5003)
(4785)
(4783)
学科
(32516)
经济(32462)
管理(23233)
(21252)
(18133)
企业(18133)
方法(12832)
中国(10004)
数学(9849)
(9681)
数学方法(9679)
(8891)
(8851)
(8680)
业经(7944)
理论(7928)
(7692)
地方(7629)
(6978)
金融(6971)
(6842)
银行(6822)
(6612)
教育(6457)
(5769)
农业(5484)
(5363)
贸易(5361)
(5254)
财务(5229)
机构
学院(127656)
大学(127500)
研究(48487)
(46264)
经济(45028)
管理(42789)
理学(36299)
理学院(35745)
中国(35057)
管理学(34910)
管理学院(34641)
科学(31317)
(28037)
(25670)
(25433)
研究所(23359)
(23069)
中心(21457)
(20682)
业大(20503)
农业(20366)
(18897)
师范(18618)
财经(17891)
(17853)
北京(17180)
(16333)
(16291)
技术(16036)
(15414)
基金
项目(87585)
科学(67891)
研究(62852)
基金(61959)
(55986)
国家(55500)
科学基金(45882)
社会(38784)
社会科(36657)
社会科学(36649)
(34797)
基金项目(31926)
(30046)
自然(29700)
教育(29346)
自然科(29045)
自然科学(29033)
自然科学基金(28512)
编号(25158)
资助(25080)
成果(21827)
重点(20543)
(18937)
(18903)
课题(18849)
(18244)
(17801)
创新(16999)
计划(16917)
科研(16693)
期刊
(53196)
经济(53196)
研究(37949)
中国(29878)
学报(26325)
(23602)
科学(21566)
教育(19444)
大学(19274)
(18642)
学学(18166)
管理(16947)
农业(15652)
(12337)
金融(12337)
技术(10485)
财经(9189)
经济研究(8898)
(8659)
业经(8616)
(8041)
(7747)
业大(7023)
问题(6903)
图书(6860)
科技(6341)
(6026)
论坛(6026)
农业大学(5834)
职业(5817)
共检索到197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胡军良  
文化主体性在全球化的时代境遇中深受冲击。在其日渐弱化的态势下,如何坚守诸文化样态的特质与理想的文化间性,以及如何审视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建构新的文化语境,遂成为一项紧迫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全球化境遇中的文化主体性守护,离不开这样三条可能的进路:一是在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平衡中,滋养人类文化的共同根以趋"美美与共",形塑异质多元、和而不同的文化景观以臻"各美其美";二是在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并进中,力促文化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身份认同的自觉,最大限度地减少唯我与唯他状态之于文化交往的阻力和伤害;三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基于对自身文化质素、形式与价值的体认和接续来彰显文化自信,依凭文化传统存在语境的更新走向文化自强。
[期刊] 求索  [作者] 麻国庆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主体性。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构成其显性记忆与符号表达,而社会结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其隐性基础与活力象征,综合而成文化生态区。保护和振兴文化主体性,需基于文化自觉,处理好"保人"与"保文化"的关系,避免"见物不见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桂华  
批判信息学聚焦于信息技术应用对信息活动中主体性的冲击,探寻从制度和技术守护主体性的路径,是对信息环境复杂化趋势的一种学术响应。本文对批判信息学进行溯源,并梳理其逻辑合理性和研究特征,认为批判信息学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学认识论,是聚焦于信息活动中用户的主体地位缺失问题,从负面作用角度对信息管理活动展开辨证性思考的研究路径。同时,批判信息学已经成长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其以守护信息活动中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主要有三种研究目标,从技术批判和规范批判两个角度展开,现已覆盖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问题。我国信息学领域有必要将其作为重要研究方向加以建设,实现从“利用信息技术”向“构建信息秩序”延伸,从服务于被动的用户向提升用户的自主性转向,面向广阔的问题空间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展开通观性思考。参考文献64。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善侃  
文化自觉的根基在于哲学主体性。民众的文化自觉,就是民众对某种哲学精神的自觉,即哲学主体性的高扬。为文化自觉提供理论支撑,是哲学本性所使然。从社会历史看,文化自觉和哲学主体性的提升都以人类主体性的不断高扬为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升文化自觉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全民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章斌  
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能够在社会文化中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文化形态。企业文化是企业主体劳动的二重化,除对象化生产的功能外,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在于主体动力的全面开发、企业中主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西方企业文化着重表现为主体动力性,但难以导出主体目的性,其企业文化隐蔽着主体性价值取向上的深刻矛盾。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则是主体动力性与主体目的性的整合,是生产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成有信  褚洪启  黄崴  田慧生  陈建翔  
从本期起,本刊开辟“博士论坛”专栏,作为中青年博士和在读博士生进行教育问题研讨的学术园地。本专栏将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依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学术讨论,重点研讨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和深层次的教育理论问题。本期发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孙喜亭教授和成有信教授所主持的“教育学博士论坛”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的发言摘要。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文南生  
主体性迷失使当代图书馆文化从理论到实践均形姿单薄。图书馆员一直把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归为自己的专利,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自娱自乐,不自觉地排斥和冷落了读者的文化创造。迷失首先缘于读者"匆匆顾客"的表象误导,其次是根植于对"主体性"理论认识片面,以及在图书馆文化要素结构乱象的共震下,图书馆文化建设重要的主体——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被剥离开来。文章以理性思辨的多重视野来认识迷失根源,认为认清此点是确立读者主体性地位回归的必然选择,也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繁荣的必由之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国敏  邓建华  
该文从农民主体性角度出发,揭示当前农民因缺乏必要的主体性条件而构成了破解"三农"问题的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破解"三农"就需重塑农民主体性。其对策为:通过土地确权使农民获得经济主体性,扩大农民参政能力提高其政治主体性,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以增强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夯实农村文化教育以提高农民素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和学新  
主体性的生成机制与教学设计●和学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建构具有主体性的人。近几年主体教育在我国的勃兴是对当前社会巨大转折的呼应。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和重心,因此,应根据人的主体的生成机制来设计和规范教学,促进学生主体的构建和完善。一、活动是人的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桂艳  袁颖  
Incorporating the viewpoints of different readers and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nsion,extension,essence and essential factors of the user's leading role,and expounds their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library work.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现代化与主体性——基础教育实验选题的一个基本取向●杨小微“现代化与主体性”正在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选题的一种基本取向,这一取向不仅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同向,而且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主潮相符相伴。我们有必要探明,现代化与主体性何以成为教育实验的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福华   杨德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子和  
教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传统教育往往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和对教学的权威控制,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研究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亚玲  
交互主体性视域下的阅读推广,超越主—客体二元分离模式下,主体相对于客体的优先性和支配性关系而导致的主体自我中心化倾向。在彼此理解和合作的基础上,力求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参与式的主体间性关系,实现阅读推广者与接受者之间价值诉求的和谐统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福华  
创新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生命线,高等学校人才质量的核心品质就是创新精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就是培养创新性人才。创新取决于学生文化主体性的存在、发挥和实现程度,学生文化主体性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机制。因此,要确立学生文化主体观,倡导文化多元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