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62)
2023(15635)
2022(13118)
2021(12392)
2020(10283)
2019(23783)
2018(23586)
2017(44835)
2016(24595)
2015(27753)
2014(27533)
2013(26926)
2012(24763)
2011(22204)
2010(21883)
2009(20166)
2008(19377)
2007(16695)
2006(14556)
2005(13216)
作者
(68835)
(57247)
(56429)
(54388)
(36691)
(27272)
(25898)
(22535)
(21926)
(20226)
(19554)
(19353)
(18103)
(18102)
(17691)
(17594)
(16956)
(16741)
(16493)
(16322)
(14271)
(14066)
(13592)
(13003)
(12758)
(12736)
(12494)
(12488)
(11385)
(11325)
学科
(100433)
经济(100325)
管理(65435)
(62666)
(50196)
企业(50196)
方法(43798)
数学(38020)
数学方法(37642)
中国(29896)
(27486)
(23664)
(22960)
业经(22240)
(19285)
贸易(19272)
(18800)
地方(18510)
农业(18330)
(17644)
理论(15625)
(15572)
银行(15529)
(15420)
金融(15418)
(15115)
(14908)
环境(14848)
技术(14431)
(13916)
机构
大学(345332)
学院(339455)
(141771)
经济(139017)
管理(132606)
研究(120706)
理学(114862)
理学院(113562)
管理学(111596)
管理学院(110972)
中国(91412)
(74713)
科学(73363)
(62099)
(60155)
研究所(55175)
(54515)
中心(54120)
财经(50511)
业大(49565)
北京(47862)
(47787)
(46602)
(46334)
师范(46186)
经济学(44077)
(43701)
农业(42541)
经济学院(39750)
(38616)
基金
项目(235432)
科学(185382)
研究(174067)
基金(172421)
(150620)
国家(149360)
科学基金(127539)
社会(110815)
社会科(104923)
社会科学(104898)
基金项目(90728)
(88093)
自然(81476)
自然科(79606)
自然科学(79584)
教育(79259)
自然科学基金(78150)
(75474)
资助(71116)
编号(70658)
成果(58499)
(53017)
重点(52690)
(50139)
(48311)
课题(48062)
国家社会(46547)
教育部(45685)
创新(45123)
大学(44872)
期刊
(151047)
经济(151047)
研究(104321)
中国(64793)
学报(54938)
科学(50332)
(50007)
管理(47818)
(44968)
大学(41819)
教育(40460)
学学(38747)
农业(35007)
(30466)
金融(30466)
技术(27841)
经济研究(25269)
财经(24686)
业经(22662)
(21159)
图书(20833)
问题(19998)
(18937)
(16753)
世界(16671)
理论(16524)
科技(15851)
技术经济(15799)
(15445)
国际(15064)
共检索到500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妍妍  周昕  吴书瑶  
笔者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201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英语能力对个体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全球化因素时,英语能力对个体年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此时,英语能力对收入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体现;进一步按照受教育程度分组之后,英语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和阅读能力对于低技能劳动者收入的提高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英语能力对高技能劳动者收入的影响仍然不显著;引入地域层面全球化的因素后,在贸易开放和FDI进入的条件下,英语能力的提高对个体收入起到了显著正向的影响,并且FDI进入条件下,学习英语的回报相对更大;引入企业层面全球化的因素后,英语能力的提高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诗娥  杨汝岱  
基于北京大学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中的家庭和个人微观调查数据,本文研究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时间投入对收入水平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社会资本对收入水平的影响为"锦上添花"式,其回报率在低分位数上较低,在高分位数上较高;第二,人力资本对收入水平的影响为"一视同仁"式,其回报率在不同分位数上相差不大;第三,劳动时间对收入水平的影响为"雪中送炭"式,其回报率在低分位数上较高,在高分数上较低。该结论对个人、家庭、家族三个层面的社会资本定义均稳健,也对城镇、农村两个子样本稳健。本文的研究初步表明,社会资本是"富人的资本",而提高劳动报酬则对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更为有效。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根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松  詹姆斯·赫克曼  
本文根据 2 0 0 0年中国的微观数据 ,运用现代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在考虑异质性和选择偏差的基础上 ,估计了 2 0世纪末中国的教育回报。研究结果表明 :与受教育水平相关的收益在人们中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在当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种重要的实证现象 ,即人们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对教育水平进行选择。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法以及工具变量法都难以对这种选择做出合理的估计 ,我们的分析框架弥补了上述两种方法的缺陷。 2 0 0 0年中国 6个省区城镇青年大学教育的平均回报率为 43 % (年均近 1 1 % )。中国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后 ,较之 80年代及 90年代初期 ,教育的平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楠  张智威  刘仁和  周舒渲  
Bai et al.(2006)和CCER“中国经济观察”研究组(2007)为中国宏微观两种数据来源的资本回报率研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但沿用上述两种方法开展后续研究存在两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相似对象下两种方法的宏微观资本回报率测算结果不相等;第二,不同对象间两种方法的宏微观资本回报率测算结果不可比。本文从Cochrane(1991,1996)的资本回报率定义出发,利用投资的q理论构造单一测算思路——资本边际转换率测算方法,将宏微观两种数据来源的资本回报率融合在“资本回报率=资本边际转换率”的经济意义下,实现相似对象的宏微观资本回报率测算结果相等,并将不同对象宏微观资本回报率的对比建立在可比的资本边际转换率基础上。可以证明,Bai et al.(2006)和CCER“中国经济观察”研究组(2007)两种方法分别是本文方法在一定假设条件下的特定应用。综上,本文方法为未来中国资本回报率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基础,可以有效替代Bai et al.(2006)和CCER“中国经济观察”研究组(2007)两种方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雄  张庆红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数据,从贫困状态、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三个角度测度农户贫困状况,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分析金融包容对农户贫困减缓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包容能够显著减缓农户贫困;分区域来看,金融包容减缓西部地区农户贫困的效应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进一步作用机制分析发现:金融包容可通过促进农户家庭创业和教育人力资本提升来减缓贫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梦滔  
本文基于中国西部三个城市,7949个住户的微观数据,利用内生的处理效应模型测算了城市家庭20—35岁青年的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率。经验研究的结果显示:1.现阶段青年人的高等教育投资内部报酬率大致在7%左右;按照30年工作时间计算的收入增加现值大约在8万元上下,高等教育使得月收入期望值平均增加80%。高等教育还能够使青年就业的可能性增加8%左右;2.从性别的视角观察,高等教育对于女性的回报率高于男性,女青年内部报酬率大约在8.3%(男青年7.6%);就业概率增加15.9%(男青年4%),每月工资期望值增加122%(男青年67.5%);3.如果高等教育的全部花费增加到平均6万元,则从单纯的现金流意义上说,高等教育没有增加收入的价值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亚丽  项本武  
城市聚集经济是指产业活动在城市聚集所产生的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外部规模经济收益。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大样本数据,构建企业生产率决定模型,对中国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城市本地投入-产出联系、劳动力市场共享、技术外溢为企业提供了显著的外部规模经济,构成了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本地投入-产出联系影响最强,技术外溢次之,劳动力市场共享较弱。基于分行业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不同微观基础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基本结论一致。强化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实现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的关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涛  林季红  
文章运用CHIP1988、1995和2002年的数据,从工资收入的技能溢价和行业溢价方面考察了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者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收入差距扩大,且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工资收入的组间不平等主要来源于具有较高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对于较高学历的劳动者来说,工资收入技能溢价的增长还受到所处行业的影响,并且行业内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差距是减小的,验证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提出的贸易开放缩小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范红丽  辛宝英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0~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方法,定量研究农村妇女从事家庭老年照料对其非农就业的阻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在缓解这一阻碍作用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研究发现,从事家庭老年照料对农村妇女非农就业有负向影响,这一负面作用随着妇女从事老年照料强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对30~52岁妇女和贫困家庭妇女非农就业的阻碍作用更为明显;此外,从事家庭老年照料也会影响农村妇女非农就业结构,限制其成为自我创业者;但是,养老院等养老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有利于缓解这一阻碍作用。本文的研究意味着现阶段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女性劳动力因为照料老人而从事农业劳动,养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能够释放这些劳动力,支持农村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先平  向古月  皮永娟  
欧美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但中国承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本文利用KOF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全球化指数,以及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检验了逆全球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冲击和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部逆全球化冲击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投资率和知识产出水平。在短期,导致经济下行;在长期,抑制经济增长。其短期影响渠道为国际贸易渠道和融资约束渠道,长期影响渠道为创新抑制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价值链升级,可以缓解外部逆全球化冲击对企业投资及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利用GMM方法弱化了内生性之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政策启示认为,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突破,进一步扩大开放。面对外部逆全球化的持续冲击,中国需要备足政策工具箱。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高强  潘春阳  吴柏钧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的微观数据,对中国创业的货币回报率进行研究,在利用处理效应模型纠正自选择偏误的情况下,实证发现创业者的年收入显著高于就业者,但创业者也面临更大的收入不确定性。本文利用分位数回归探索了创业回报率的异质性,发现比较成功的创业者的回报率明显高于不太成功的创业者。这些结果表明,创业并非就业的次优替代品,也意味着中国社会存在大量创业机遇。同时,制定扶持中小创业者的公共政策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要举措。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江璐  汪子豪  
立足于当前全球生产网络逐步由"实物生产网络"向"非物质生产网络"转化、高质量生产投入服务具备高增值能力的既定事实,基于中国微观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细致考察生产投入服务质量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生产投入服务质量提高有利于提升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倾向,并对嵌入全球价值链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生产投入服务质量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具有差异化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成本加成率分别是生产投入服务质量影响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概率、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作用渠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金芳  
经济全球化是国与国的民族经济通过产品、服务、资金和技术的跨国界流动,摆脱国家管制,互为联系、互为依存,并且使这种联系与依存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贸易是国家间经济联系的最初阶梯,不涉及所有权变更的国际资本流动也只实现了世界经济浅度的一体化...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晓兵  陈瑛  
基于东南亚国家118家中国企业852名东道国员工的一手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本地化雇佣所面临的员工流动性与技能回报问题。研究发现,东道国劳动力在中国企业获得了高的认知技能溢价,但非认知技能溢价作用不明显。职业流动次数与技能积累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倒"U"型关系;区分流动与不流动讨论职业流动与技能回报的关系发现,没有流动的东道国劳动力认知与非认知技能回报效应显著,流动过的劳动力非认知技能回报不明显。研究表明,过于频繁的流动会弱化技能回报的增长效应,适当的流动次数有助于东道国劳动者技能积累与技能回报的增长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万里  魏玮  
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熵权法得出综合EG指数和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生产率,利用中国207个地级及以上行政级别市30个二分位数制造业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在区分要素密集度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地区要素密集度下集聚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最初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即由集聚效应转变为拥挤效应,并造成环境污染;分地区方面,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东部地区过度集聚现象比中西部地区要好一些;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对生产率提升存在积极作用,只是不同地区要素密集度制造业随着集聚水平提高而增加,正向作用效果的强弱不同;除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外,其他类型制造业道路密度与生产率呈负相关,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并没有伴随集聚水平的提升而提高,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随着集聚水平提高而产生的拥挤效应并不明显;相关多样化对生产率存在正向作用,并且会随集聚水平提高而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