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41)
2023(9473)
2022(7710)
2021(7084)
2020(6016)
2019(13340)
2018(13547)
2017(25529)
2016(14515)
2015(16480)
2014(16816)
2013(15962)
2012(15037)
2011(13638)
2010(14040)
2009(13474)
2008(13484)
2007(12546)
2006(11258)
2005(10443)
作者
(43194)
(35942)
(35787)
(34132)
(22923)
(17063)
(16379)
(14205)
(13669)
(12956)
(12136)
(12127)
(11754)
(11743)
(11519)
(10833)
(10743)
(10519)
(10417)
(10215)
(9315)
(8945)
(8739)
(8479)
(8175)
(8144)
(8142)
(7944)
(7379)
(7353)
学科
(57505)
经济(57404)
管理(44823)
(38430)
(33033)
企业(33033)
方法(21518)
中国(17811)
(16910)
数学(16379)
(16356)
数学方法(16133)
(15464)
业经(14803)
(14670)
理论(12987)
(12245)
(11837)
金融(11829)
(11102)
银行(11068)
(10934)
贸易(10924)
地方(10807)
(10647)
(10597)
农业(10486)
(9633)
教育(9292)
(9042)
机构
大学(215603)
学院(211320)
(81893)
经济(79934)
管理(75961)
研究(75340)
理学(64116)
理学院(63319)
管理学(62027)
管理学院(61634)
中国(57824)
(47117)
科学(45986)
(42789)
(39319)
(37007)
研究所(35292)
(33945)
中心(33470)
财经(32625)
(30882)
师范(30508)
业大(30241)
北京(29759)
(29502)
农业(28969)
(27134)
(26901)
经济学(24914)
师范大学(24563)
基金
项目(131606)
科学(103120)
研究(97158)
基金(95013)
(83443)
国家(82711)
科学基金(69667)
社会(61131)
社会科(57603)
社会科学(57589)
(50162)
基金项目(48983)
教育(45569)
自然(43978)
自然科(43042)
自然科学(43030)
(42882)
自然科学基金(42272)
编号(39906)
资助(38770)
成果(35816)
重点(29738)
(29355)
课题(28493)
(27361)
(26409)
国家社会(25320)
教育部(25152)
(25109)
项目编号(24756)
期刊
(100172)
经济(100172)
研究(67826)
中国(48518)
学报(37859)
(34871)
(34735)
科学(32963)
管理(30580)
教育(30269)
大学(28789)
学学(26717)
农业(22887)
(21083)
金融(21083)
财经(17898)
技术(17476)
(15497)
经济研究(15453)
业经(15393)
问题(13731)
国际(12819)
图书(12679)
(12559)
(11990)
(11645)
世界(10660)
(10019)
论坛(10019)
现代(9510)
共检索到338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樊勇明  
全球化反映为资本主义体系的全球扩张、经济技术资源的全球配置和全球问题的兴起三个层面。全球化推动了国际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跨国公司、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日趋活跃。超国家关系论和地球共同体论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丁宏  
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进程促使国际社会出现一体化和碎片化的双重趋势,而全球性问题的普遍出现对由一国政府处理全部公共事务的机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全球治理理论即是针对这样的局势,提出的希望通过公私部门的合作,通过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全球共同利益的制度性安排愿景。作为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主体,国际非政府组织近年来在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舞台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非政府组织体现了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多重治理价值,并促进了全球治理的有效性、规范性、广泛性和民主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影响。本文最后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活动进行了简要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徐祖荣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新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祖荣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车跃丽  
信息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已成为时代的特征 ,同样它也影响到国际关系的发展 ,为国际关系注入了新的内容 ,使信息霸权成为威胁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的新形式 ,因而加强信息技术已成为各国国际战略的重要内容。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凤志  
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进程始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了推动者的作用。全球化的发展透视出一个以经济为中心 ,逐步向政治、文化等领域扩散的发展态势。西方国家在推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 ,利用其资本、技术、信息和组织的优势 ,一直谋求把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西方文化推向全球 ,构建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景宗贺  
作者认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我国的政府投资都不应该也不可能退出投资领域。今后,政府投资仍是多元化投资主体中的重要主体,同时我们应对政府投资范围界定、立法。要改革现行财政体制,大力下放财权,重新划分收支,明确中央财政与地方、部门、企业之间的收支范围;缩小政府投资范围,扩大企业、地方投资能力。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谁的钱,谁决策,谁承担风险,谁受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杰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性的趋势,不仅外化于世界经济领域,在主权国家仍然构成国际社会最基本的行为主体的今天,经济的全球化必然会投射到政治、安全和文化等领域,外化出浓厚的政治和战略色彩。简言之,经济全球化给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具有破坏性和解构性,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以“国家中心主义”为基础和前提的国际关系理念,国际关系中日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另一方面,它也具有建设性和再造性,经济的全球化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推动着国际关系在体系结构、秩序模式、制度规范和决策程序的全方位变革,这就不仅直接推动了国际秩序的结构性重构,也为国际关系在制度和机制层面的创新注入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力平  陈涛  
“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突出的特征之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化、资本自由化的推进以及人员的频繁跨境流动都给主权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下主权国家 税收制度面临的挑战 就税收制度而言,在这一领域让渡国家主权或者削弱国家对其管理的职能以迎合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则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智  余非凡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客观、既定、并在继续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个历史进程是一个内在的充满矛盾的过程,在自然嬗变的基础上,在“文化移民”和文化殖民的双重作用下,它同时包含着两个相反的因素——趋同与游离。在文化全球化这个矛盾统一体中,文化的趋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文化的游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文化全球化的双重性及其地位决定其既有助于国际关系的缓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着国际关系的紧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菲利普·阿特巴赫  姜川  陈廷柱  
全球化和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的两个主要发展趋势。全球化不仅塑造着世界经济和文化的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与方向。国际化为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和体系带来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机会,与此同时,挑战和风险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复杂的国际化环境中。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最终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摸索阶段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形成阶段。在这个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着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伴随着现代化的拓展和推进,在不同时期也进行着相应地调整和转变,以更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对外关系之间辨证关系的剖析,我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我为主,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绝不能依附于西方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独立自主,但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去拥抱世界的现代化不是真正的现代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和处理矛盾问题,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叶兰  蔡守秋  
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和国际环境争端的日益频繁,环境保护非政府间组织(ENGOs)与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环境保护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环境争端中的身份界定、作用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的问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佩昌  
关于企业"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的争论,其实也是"做大"还是"做强"的问题。在这方面,众多德国企业的选择是:做强、做强,还是做强,做专业化的王者。王兴、梁建章之争美团CEO王兴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谈到企业多元化和专业化的问题,再次掀起了两者孰优孰劣的争论。王兴为自己的多元化路线辩解。他认为,在科技革命的前半段,因为风险非常大,所以需要小团队去探索。但到了后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