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2)
2023(12880)
2022(10471)
2021(9622)
2020(8336)
2019(19087)
2018(19013)
2017(37327)
2016(20362)
2015(23076)
2014(23268)
2013(22938)
2012(20598)
2011(18017)
2010(17740)
2009(16408)
2008(15949)
2007(14160)
2006(11983)
2005(10671)
作者
(56280)
(47181)
(47075)
(45162)
(29856)
(22697)
(21715)
(18649)
(17854)
(16713)
(15911)
(15884)
(14914)
(14808)
(14658)
(14524)
(14510)
(14084)
(13653)
(13548)
(11537)
(11509)
(11405)
(10805)
(10800)
(10644)
(10414)
(10335)
(9468)
(9422)
学科
(85566)
经济(85481)
(60674)
管理(58282)
(48481)
企业(48481)
方法(42694)
数学(38310)
数学方法(37855)
(26044)
(25218)
中国(22981)
业经(18307)
农业(17337)
(16205)
财务(16151)
财务管理(16119)
地方(15480)
(15376)
贸易(15373)
企业财务(15342)
(15181)
(14981)
(14421)
技术(12596)
理论(12577)
(12503)
银行(12468)
(12252)
金融(12249)
机构
学院(284749)
大学(284288)
(120679)
经济(118394)
管理(112665)
理学(98271)
理学院(97294)
管理学(95497)
管理学院(94980)
研究(90018)
中国(68333)
(58102)
科学(54651)
(54081)
(46669)
(44341)
财经(44073)
中心(43239)
业大(42542)
(41461)
研究所(40513)
(40176)
经济学(38232)
农业(36696)
(35846)
北京(35653)
师范(35450)
经济学院(34832)
财经大学(32883)
(32589)
基金
项目(196089)
科学(155516)
基金(144023)
研究(142429)
(124892)
国家(123893)
科学基金(107514)
社会(91822)
社会科(87176)
社会科学(87152)
(76747)
基金项目(76194)
自然(69591)
自然科(68056)
自然科学(68039)
自然科学基金(66811)
教育(66535)
(64306)
资助(58962)
编号(57774)
成果(45810)
重点(44065)
(43993)
(41677)
(41133)
课题(38914)
国家社会(38548)
创新(38510)
科研(38303)
教育部(38172)
期刊
(123114)
经济(123114)
研究(76948)
中国(50874)
(43455)
学报(42795)
(41812)
科学(39605)
管理(39474)
大学(33133)
学学(31337)
农业(28232)
教育(27073)
技术(26402)
(24897)
金融(24897)
财经(21610)
业经(20629)
经济研究(20426)
(18530)
问题(17219)
(15231)
统计(14770)
技术经济(14619)
(13574)
理论(13452)
(13379)
商业(13051)
(12896)
财会(12701)
共检索到401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东波  
本文借助于开放经济中的后凯恩斯对立要求模型,构建以劳资议价为特征的劳动收入占比决定方程,进而系统考察全球化等因素对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Sys-GMM)估计结果显示,全球化进程中的贸易扩张显著地提高了中国劳动收入占比水平,据此验证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结论;FDI却不利于当前劳动收入占比的改善,这主要源于地区间为FDI而竞争,导致劳资议价发生了有利于资本的扭转;经济增长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中国目前仍处于下行区间,进而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比总体上呈现逆周期性特征;除此之外,人民币汇率贬值、财政支出扩张以及资本深化等均有助于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上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柏培文  杨志才  
本文从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力属性、闲暇效用和劳动力制度保护4个方面衡量劳动力议价能力,运用模型刻画了劳动力议价能力与劳动收入占比的关系,同时选取2001~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进入新世纪后,劳动力议价能力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一,劳动力议价能力与劳动收入占比显著正相关,劳动力议价能力可以解释劳动收入占比波动的10.10%,且工资在二者传导机制中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其二,对于全国层面劳动收入占比的波动,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力属性、闲暇效用和劳动力制度保护分别贡献了约1.004、18.602、1.395和0.77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层面的劳动力属性和闲暇效用的贡献比全国分别高1.593和1.706个百分点。其三,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速度、第三产业比重和劳动力议价能力成为劳动收入占比提高的主要动力,三者平均贡献了19.881个百分点。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展祥  龚广祥  
基于中国2000-2013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从劳资议价能力的视角,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定量估算劳动报酬份额偏离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劳资双方的议价能力具有不对称性,资本方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从而降低劳动报酬份额1.78个百分点;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劳动报酬份额相对于公正基准劳动报酬份额下偏程度更高,这与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处于"U"型下偏阶段的既有结论相契合;影响劳资议价能力的不同因素,在导致劳动报酬份额下偏的作用效应上有所不同。一方面,我们需要重视提高劳动者议价能力进而提高劳动报酬份额,这对于强调内需和消费的经济转型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劳动报酬份额提高进而提振内需和消费的作用潜力可能有限,因此强调供给和需求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得紧迫而必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展祥  龚广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谚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谚晨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存在着下降的趋势,并且处在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低的水平,文章分别用资金流量表方法和收入法计算了劳动收入份额,并且相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还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带来的不良影响,认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不仅影响我国消费低迷,往往还伴随着收入差距过大。文章认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是由于劳资分配失衡,利润侵蚀劳动者报酬所致,并从投入产出和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个角度来分析利润侵蚀劳动者报酬的现象,结果表明在投入阶段资本增速较快,对劳动发生了挤占与替代;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长期超过平均劳动者报酬增长速度;在产出方面,计算了劳动收入分配公平系数,结果表明企业部门存在利润侵蚀劳动者报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基于收入法核算的分省GDP数据,从GDP内部构成、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等维度切入,考察了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7年间,我国整体劳动收入占比先微幅上升然后大幅下降,直接原因在于受营业盈余占GDP比重上升的挤占,深层原因则与我国以招商引资形式进行的地区竞争弱化了劳动者对企业所有者的博弈力量相关;三次产业收入占比分别呈现在徘徊中上升、先上升继而下降、基本保持稳定演变特征;东部地区劳动收入占比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劳动收入占比的差距日趋缩小。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世龙  马春燕  马尚平  
本文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入手,采用大陆31个省级经济区近3年的截面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经济区城乡资源配置进行评价,并按主因子及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进而通过对各指标值的统计分析,从多方面揭示城乡资源配置状况,最后通过相关性研究及各经济区相关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揭示城乡资源配置的特点和规律。实证研究显示: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但不同的发展模式对城乡资源配置产生着重大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渐显,但在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中农村仍处于不利的地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春华   曾繁毅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通过构造59个国家2001—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并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自身的技术属性不仅能够通过提高资本技术构成所产生的劳动力挤出效应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还会通过其就业创造效应提升劳动收入份额;(2)人工智能作为使用价值生产的要素投入,将和普通物质资本的深化一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人工智能使用规模小的国家,人工智能使用增加会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将通过影响劳资关系变动而影响到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抑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因此,在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的同时,还要客观认识人工智能发展对社会就业和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冲击与机遇,尤其要通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提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晓芳  高榴  
本文提出教育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分为工资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结合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阐述了教育影响劳动收入占比的机制,然后运用1994—2003年和2004—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教育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水平与劳动收入占比为负向关系。但近十年来二者之间呈现U型关系,且中国当前处于U型的下行区域,即教育水平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面影响在减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罗长远  
本文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回顾。这一领域的理论探讨主要有四个层次:在新古典假设条件下,劳动收入占比与资本产出比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对新古典假设做出修正,将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归于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收入占比的产业差异,在整个经济的劳动收入占比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开放条件下,探讨全球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考察"劳动收入占比"的决定因素,它们包括:资本产出比、技术进步、全球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非正规部门规模和对劳动力的保护程度等。本文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初步设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柏培文  吴红  
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显著影响因素主要有要素和技术特征变量、结构调整变量、经济发展方式变量和政府政策变量。这些因素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往往表现出一定差异。其中外商投资水平、资本深化、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占比,而技术进步、失业率、国有经济占比、投资率、对外贸易水平会降低劳动收入占比,根据上述结论,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柏培文  吴红  
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显著影响因素主要有要素和技术特征变量、结构调整变量、经济发展方式变量和政府政策变量。这些因素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往往表现出一定差异。其中外商投资水平、资本深化、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占比,而技术进步、失业率、国有经济占比、投资率、对外贸易水平会降低劳动收入占比,根据上述结论,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费翔  唐虹  
本文考察了数字技术对外包零工劳动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美国纵向雇主-家庭动态数据库(LEHD)的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显著降低了外包零工的劳动收入,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通过减弱外包零工对自身劳动过程的控制能力、减弱外包零工的集体议价能力以及提升外包零工对平台的依附性三条渠道削弱其自身的议价能力,进而降低了外包零工的劳动收入。结合研究结论与中国零工经济特征提出以下相关建议:补齐制度短板,加强外包零工劳动权益保障;约束数字权力,加强数字平台算法治理;推动工会和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并探索国有资本主导的合作制平台组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志芳  顾乃华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考察了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业服务化与劳动收入占比呈倒U型规律,我国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行区间。电信服务化、金融服务化和分销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正向作用明显,而运输服务化的提升效应并不显著。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不利影响,减弱制造业服务化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从劳动者的技能类型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和价值链分工对高技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