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0)
2023(10137)
2022(7910)
2021(7139)
2020(5623)
2019(12537)
2018(12463)
2017(23199)
2016(12228)
2015(14152)
2014(14178)
2013(14059)
2012(13271)
2011(12341)
2010(12319)
2009(11584)
2008(11245)
2007(10142)
2006(9512)
2005(8678)
作者
(35283)
(29650)
(29501)
(28324)
(19005)
(13813)
(13301)
(11413)
(11332)
(10475)
(10421)
(9696)
(9619)
(9615)
(9332)
(9201)
(8753)
(8552)
(8414)
(7802)
(7691)
(7196)
(7075)
(6845)
(6803)
(6768)
(6411)
(6184)
(5935)
(5852)
学科
(80266)
经济(80209)
管理(30854)
(25414)
方法(23724)
中国(23626)
数学(21182)
数学方法(21118)
地方(20407)
(17965)
企业(17965)
(17528)
业经(15559)
地方经济(13117)
(12872)
贸易(12861)
(12514)
(12433)
(11781)
农业(11609)
(11503)
环境(11061)
(11014)
金融(11014)
(10878)
(10236)
银行(10231)
(10010)
产业(9763)
(9251)
机构
大学(186081)
学院(184319)
(96927)
经济(95470)
研究(74504)
管理(64333)
中国(57965)
理学(53826)
理学院(53174)
管理学(52478)
管理学院(52113)
(40502)
(40462)
科学(39423)
(36726)
经济学(33325)
研究所(33068)
财经(32005)
中心(31944)
经济学院(29792)
(29305)
(27208)
(26625)
北京(26586)
(26165)
(24536)
师范(24365)
财经大学(23633)
科学院(22978)
业大(21460)
基金
项目(115324)
科学(91923)
研究(88502)
基金(85536)
(74020)
国家(73468)
科学基金(62260)
社会(61204)
社会科(58122)
社会科学(58110)
基金项目(43491)
(41299)
教育(39200)
(35014)
自然(34947)
资助(34783)
自然科(34121)
自然科学(34113)
编号(33624)
自然科学基金(33549)
成果(28263)
(27708)
国家社会(27545)
(27083)
重点(26622)
中国(26101)
课题(24607)
发展(23846)
教育部(23800)
(23508)
期刊
(116563)
经济(116563)
研究(65696)
中国(41270)
(29025)
管理(26761)
(25841)
科学(24527)
学报(24217)
经济研究(20700)
(19920)
金融(19920)
大学(19589)
教育(19072)
学学(18056)
农业(17841)
财经(17676)
技术(16824)
问题(15667)
(15634)
业经(15336)
(14221)
世界(13872)
国际(13497)
技术经济(10966)
(10158)
经济问题(9633)
统计(9285)
现代(8577)
经济管理(8288)
共检索到301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陆雍森  
在全球化进程中,以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驱动的知识经济正影响着各国经济增长动力和方式;信息化正把世界联成一体的网络经济,而网络化促进了金融全球化的进程;这是新经济系统的上层特征,但其基础则是按照生态学规律运作的自然系统承载能力极限。中国的新经济应该从现状的前工业化跃过中间阶段,跨越到后工业化阶段。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使这种跨越成为可能,当然许多重大障碍是必须清除和逾越的。"先污染,后治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认识上的误区。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建设必需做到:稳定人口增长率;建立循环型经济体制;将传统的工农业改造为清洁生产和污染预防型的过程;生态环境的整治;可持续城镇体系建设、驾驭税收政策和跨越政治界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史振华  
具有引领性、爆发性的新经济,是成都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支点。人才是新经济赛跑中最核心、最活跃的竞争因素。2016、2017连续两年的成都"一号文件"都聚焦于成都的人才资源。当前,新经济建设要求人才政策适应"新"特点,适应新经济的结构需要和机制需要。成都新经济建设要紧扣人才的本质内涵,从优化人才标准、完善人才使用、健全用人机制、做优人才服务等方面推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旭  刘行  
资本逻辑规制下的经济全球化正面临着发展失衡、规则滞后、公平赤字等多重困境。究其根源,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形式”已无法满足其“物质内容”,即二战后延续至今的世界经济秩序及其治理体系无法满足全球生产力普遍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形式”作出根本性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和世界历史理论,从对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批判性立场出发,力求在价值层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作出理性规约,在实践层面引领全球经济治理观变革、促进全球化的内容整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问题将不再是局限于“解释世界”的理性反思,而是一种作为“改变世界”的能动性力量,为重塑全球经济秩序提供根本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登春  
经济全球化与新经济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 ,且二者都有赖于科技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我国发展新经济的关键就在于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 ,以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适宜的制度环境与市场环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翁逸群  蔡来兴  唐元虎  
世界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 ,工业化在以往是推动一国经济高增长的唯一动因 ,后起国追赶型工业化同时也得益于产业的跨国转移。新经济对一国经济增长既有直接贡献又有潜在的影响 ,发达国家介入新经济的程度不同导致增长表现不一。根据各国所处的不同工业化阶段以及接受新经济的不同影响 ,可以粗略预期各国的经济增长。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李岱安  
铁路运输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重要的传统基础行业,新经济新在更高的效率、更强的竞争、更全更深的创新,这将给铁路带来严峻的挑战,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尽管铁路运输市场份额在下降、尽管这种下降符合发展规律,但是铁路市场需求仍然很大,是正午的"阳光产业"。同时,铁路数量少、装备水平低,信息化程度差、效率不高,特别是观念和体制的不适应,阻碍着铁路更好更快地迈向市场化。铁路改革发展要抓住提高效率的实质,最大程度提高运输生产力,以思想观念、所有制实现形式、政策机制以及科技等一系列创新,带动和促进铁路根本性的改革发展,同时要构筑诸如运价市场化、合理界定和负担公益性运输等铁路市场化经营的外部环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任冬梅  
了解国外学界对新经济政策的看法,有利于我们坚定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信心。国外学者主要从应对经济危机、应对政治危机、传统社会主义观念以及资本积累的需要等视角,来论述苏联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薛荣久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世贸组织强化了多边贸易体制,进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加速了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同时又有助于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成思危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它使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同时相伴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一种以知识经济作为经济形态代表,虚拟经济为经济活动主体,网络经济为经济运行核心,知识工人将为经济发展主力的新经济时代即将来临。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国必须在许多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成思危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它使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同时相伴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一种以知识经济作为经济形态代表,虚拟经济为经济活动主体,网络经济为经济运行核心,知识工人为经济发展主力的新经济时代即将来临。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国必须在许多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