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0)
2023(10428)
2022(8289)
2021(7763)
2020(6211)
2019(14105)
2018(13863)
2017(26675)
2016(14543)
2015(16342)
2014(16143)
2013(15846)
2012(14724)
2011(13472)
2010(13495)
2009(12677)
2008(12572)
2007(11242)
2006(10246)
2005(9549)
作者
(40046)
(33297)
(33297)
(32010)
(21516)
(15768)
(15093)
(12949)
(12835)
(11988)
(11570)
(10928)
(10902)
(10696)
(10672)
(10395)
(9981)
(9702)
(9652)
(9453)
(8404)
(8150)
(8091)
(7660)
(7613)
(7604)
(7339)
(7205)
(6734)
(6678)
学科
(63365)
经济(63299)
(37500)
管理(37343)
(26970)
企业(26970)
中国(24129)
方法(23212)
(20751)
数学(20615)
数学方法(20427)
(15708)
贸易(15699)
(15425)
(14087)
业经(13992)
农业(13738)
(13079)
(11838)
(11626)
银行(11603)
地方(11440)
(11277)
(10933)
金融(10933)
(10410)
(10205)
及其(9112)
环境(8950)
(8935)
机构
大学(206162)
学院(205491)
(99757)
经济(98111)
研究(80499)
管理(75760)
理学(64080)
理学院(63361)
中国(63338)
管理学(62461)
管理学院(62052)
(44837)
(44486)
科学(43764)
(40353)
研究所(36373)
中心(35304)
财经(34848)
经济学(32843)
(32014)
(31971)
(30398)
经济学院(29536)
北京(29263)
(29002)
(27465)
师范(27274)
财经大学(25815)
业大(25633)
农业(24813)
基金
项目(131394)
科学(105315)
研究(99692)
基金(98282)
(85298)
国家(84637)
科学基金(72104)
社会(66955)
社会科(63609)
社会科学(63599)
基金项目(49686)
(46680)
教育(44872)
自然(43169)
自然科(42221)
自然科学(42211)
自然科学基金(41523)
资助(41054)
(40597)
编号(39037)
成果(33494)
(31103)
重点(29891)
(29721)
国家社会(29375)
中国(28206)
课题(27668)
教育部(27142)
(26611)
(26031)
期刊
(112085)
经济(112085)
研究(69948)
中国(45164)
(31501)
(31184)
管理(30017)
科学(28367)
学报(27903)
(24925)
金融(24925)
大学(22147)
教育(22028)
农业(21486)
学学(20599)
经济研究(19987)
财经(18001)
技术(16508)
业经(16224)
(15794)
(15686)
国际(15310)
问题(15275)
世界(14199)
(12253)
技术经济(10159)
现代(9631)
(9207)
论坛(9207)
经济问题(9113)
共检索到327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德文  蔡昉  高文书  
“民工荒”现象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出口高速增长和新一轮经济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动格局的新变化是劳动力市场对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重心转移所做出的反应。这种现象不仅标志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过渡,而且也说明需要利用全国劳动力市场来解决当前的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为此,我们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提高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及其效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伟洁  
在过去几十年,由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经济快速增长,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有所改善,但部分国家内部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在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未被所有人共享,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已出现抬头的趋势。与收入不平等紧密联系的是近几十年全球劳动收入占比不断下降。本文在IMF和OECD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全球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分析了造成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硕颖  
当代全球劳动力日益分化为核心与边缘两个群体,劳动力市场的双元结构特征由于跨国资本的弹性生产措施而深化。中国在融入生产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劳动力双元结构。虽然中国通过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配置,全球劳动力分化的逻辑在中国被复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边缘劳动力群体的不断膨胀将给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诸多隐患。由于劳动力的分化只不过是全球生产体系重组的面向之一,因此只有在更广泛的全球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变迁的背景下去寻求一种涵盖宏观制度层面、中观产业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的综合应对之道,才能扭转中国劳动力进一步分化的趋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光  
本文对UC模型、B-N分解和HP滤波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中国GDP的数据特征设定UC模型结构,使用1992~2010年的季度数据对实际GDP的趋势成分和循环成分进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2000年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随机冲击对中国经济长期趋势的正向推动不断加大,自然灾害对长期趋势的影响有限,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非常严重;经济波动的正负交替频繁且周期性特征不明显,波动幅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7年后有所加剧;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文青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从更加符合现实的角度看,它主要应包括农村剩余经济活动人口和农业剩余劳动力两部分。为此,本文在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农村剩余经济活动人口进行了测算,然后采用修正后的工日折算法详尽估算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结果显示,无论是从数量还是结构上看,我国人口红利优势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尹艳林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活动日益跨越国界,经济活动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生产社会化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一种趋势。这一趋势是跨国公司为追逐利润最大化而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组织生产和开拓市场的必然结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国际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但没有改变这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欧阳慧  李智  李沛霖  
基于多源统计数据,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城镇自然增长人口、乡城迁移人口、城乡划分范围调整人口等的变动趋势,研判"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速度将整体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年均增速将保持在0.71个百分点左右,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67.45%左右。其中,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略有下降,对城镇化率增长的贡献在年均0.2个百分点左右;新增农民工数量显著下降,乡城迁移对城镇化率增长的贡献下降至年均0.33个百分点左右;城乡统计区划分调整减少,城乡划分范围调整人口对城镇化率增长的贡献下降至年均0.18个百分点左右。未来一段时期,需重点关注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农民工留守家属随迁进城落户等重大问题,建议将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保障作为"十四五"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实施存量农民工定居工程,持续深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昉  王美艳  曲玥  
在中国经济遭遇金融危机冲击前后,工业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即相对沿海地区,中西部工业产出增长明显加快。与此同时,沿海地区出现劳动成本提高的趋势,又由于金融危机时期外需的大幅度下降,呈现出工业经济重新配置的新格局。然而,本文的分析表明,迄今为止中西部工业加速发展主要来自于政策效应,即政府对中西部的倾斜政策和直接投资,因而形成的是偏于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并不符合中西部的资源禀赋。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可持续增长,有赖于形成国内的雁阵模式,要求把中西部的增长转到市场引导的比较优势轨道上来。
[期刊] 改革  [作者] 倪红福  冀承  杨耀武  
利用GDP支出法需求结构和世界典型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宏观需求结构的演变历程和逻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其未来演变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改善宏观需求结构的相关政策含义。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需求结构大致经历了从消费主导型向投资和进出口快速增长型,再到消费和投资协同驱动型的演变阶段,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需求动力差异明显。从宏观需求的三次产业和细分行业结构来看,中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结构在不断改善,高附加值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的行业占比显著提升,服务消费、服务投资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短期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宏观需求结构仍将是消费和投资协同驱动型,投资率的提升幅度可能会超过消费率,净出口率会有所下降;从长期来看,消费率将会继续上升,投资率会有所下降,净出口率可能变化不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抗私  王振波  
就业地域选择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分析了三种劳动力市场分割模式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与制约。通过构建劳动力市场分割的Logistic模型,利用2011年东北地区14所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得出性别、专业、生源地和学历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地域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灵活引导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完善补偿机制和缩小城乡差距等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流动已成为推动中国农民群体能力变迁重要的结构性力量。外出务工经历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发展,具体体现在迁移劳动力回流后就业选择的扩大、职业的转换、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获取新技术能力的增长等等。一方面会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和收入,促进农业技术的改进和新生产技能的传播,实现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还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向非农产业转换,尤其是在农村自主创业,进而推动中国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回流劳动力在农村个人能力的有效发挥,以及投资回报率的增长也是迁移劳动力回流的主要动力。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和回流,各级政府应该为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提供更为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小龙  兰永生  
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收入已成为农户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并有力地促进了农户收入增长。但是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户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不利于农村居民长期收入增长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教育财政政策设计上,现阶段农村公共教育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财政支出结构是造成劳动力转移抑制农户教育投资的根本诱因之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云廷  
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技能型劳动力在城市间迁移现象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转移不同,技能型劳动力作为人力资本的重新配置,有它自身的特点。基于此,本文在对劳动力迁移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探讨了技能型劳动力在城市间迁移的转换成本及其政策含义,同时,研究了城市补贴对技能型劳动力迁移以及转换成本的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史美霖  
经济全球化下,跨国资本流动产生了有别于传统的新趋势。以控制海外企业所有权的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跨国资本流向的主要形式。外资控股对产业结构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跨国资本出于全球战略考虑,会强化资本输入国产业畸形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于跨国资本流动新趋势和作用应从经济全球化和国家战略发展的维度来思考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长茂  
人口老化研究,包括全体人口老化研究和劳动力老化研究两个方面。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是否老化以及老化程度,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当时劳动力的社会活动效益,而且能够直接影响未来全体人口年龄结构及其老化趋势。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劳动力老化研究,揭示劳动力老化规律和效应,建立完整的老化理论体系,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