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5)
- 2023(12659)
- 2022(10162)
- 2021(9123)
- 2020(7272)
- 2019(16563)
- 2018(16262)
- 2017(30408)
- 2016(16605)
- 2015(18659)
- 2014(18497)
- 2013(18458)
- 2012(17403)
- 2011(16070)
- 2010(16105)
- 2009(14778)
- 2008(14489)
- 2007(12838)
- 2006(11801)
- 2005(11252)
- 学科
- 济(80819)
- 经济(80742)
- 业(40217)
- 管理(39350)
- 中国(31107)
- 企(28529)
- 企业(28529)
- 方法(25587)
- 农(23676)
- 数学(22358)
- 地方(22325)
- 数学方法(22225)
- 业经(18624)
- 贸(16631)
- 贸易(16613)
- 易(16144)
- 农业(16125)
- 财(15522)
- 制(15309)
- 学(14886)
- 发(14551)
- 银(14398)
- 银行(14374)
- 融(14360)
- 金融(14360)
- 行(14040)
- 产业(12359)
- 地方经济(12335)
- 环境(12277)
- 发展(11375)
- 机构
- 大学(238544)
- 学院(238235)
- 济(110084)
- 经济(108213)
- 研究(96579)
- 管理(82363)
- 中国(74466)
- 理学(69224)
- 理学院(68295)
- 管理学(67234)
- 管理学院(66783)
- 科学(56237)
- 京(53322)
- 所(49706)
- 财(48781)
- 研究所(44947)
- 农(42431)
- 中心(41632)
- 财经(37908)
- 江(36453)
- 经济学(36029)
- 北京(34901)
- 院(34745)
- 经(34640)
- 范(33759)
- 师范(33381)
- 农业(32924)
- 业大(32691)
- 经济学院(32428)
- 科学院(29450)
- 基金
- 项目(153354)
- 科学(121976)
- 研究(113854)
- 基金(112274)
- 家(98849)
- 国家(98054)
- 科学基金(82624)
- 社会(75151)
- 社会科(71371)
- 社会科学(71358)
- 省(58018)
- 基金项目(57545)
- 教育(50789)
- 自然(49795)
- 划(49688)
- 自然科(48646)
- 自然科学(48636)
- 自然科学基金(47818)
- 资助(45635)
- 编号(44142)
- 发(40136)
- 成果(37087)
- 重点(35829)
- 部(34562)
- 发展(32899)
- 国家社会(32883)
- 课题(32401)
- 展(32370)
- 创(31742)
- 中国(31106)
- 期刊
- 济(129474)
- 经济(129474)
- 研究(80972)
- 中国(57014)
- 农(41488)
- 学报(38326)
- 科学(36411)
- 财(35189)
- 管理(33302)
- 大学(29228)
- 教育(28520)
- 农业(28448)
- 融(27710)
- 金融(27710)
- 学学(27272)
- 经济研究(22829)
- 业经(20474)
- 技术(19738)
- 财经(19542)
- 问题(17600)
- 经(17187)
- 贸(16037)
- 业(15955)
- 国际(15410)
- 世界(15367)
- 技术经济(11746)
- 图书(11039)
- 坛(11011)
- 论坛(11011)
- 经济问题(10923)
共检索到387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中国就业论坛”是中国劳动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国际研讨会,旨在共同探讨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有效促进就业的战略和政策。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结构调整与就业促进”,重点讨论促进就业与经济全球化、促进就业与消除贫困、促进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建设等问题。论坛举行了7场全体会议,会议主题主要是“全球化、结构调整与就业促进”,“国际经验、挑战与对策”,“农村就业挑战”等。大会第二天同时举办了9场分会,主要议题是就业与经济政策、结构调整与就业促进、劳动力流动与就业促进、就业形式多样化与非正规部门就业、技能培训与就业能力、就业促进中的社会对话、公共就业服务与特殊群体就业保护等问题。为让读者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初春三月,乍暖还寒,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携对祖国殷殷之情、拳拳之心,云集京城,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畅叙治国方略,其中不乏金玉良言。本刊编辑部将所录发言摘编刊登,以飨读者。因篇幅所限,难免挂一漏万,敬希原谅。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何康
我国农村经过五年多成功的经济改革,迎来了新的形势。农村广大干部群众革新创业精神空前高涨,各项生产全面大幅度增长,充分显示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合作制度的强大活力。1984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创历史新水平,粮食总产突破8,000亿斤,10亿人口人均占有的粮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自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大学生就业难表现出一种长期性和持续性的态势;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就业难是在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产生的。究其原因,虽然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有很大关系,但更与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偏低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以及新一轮的产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战略性重组,促使我国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达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就必然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经济结构转型有助于拓展大学生就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2007年4月6日至8日,首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张卓元,徐寿波,高明光,何伟,哲根,徐从才,戴定一,龙协涛,张伯海,王之泰,刘淑华等就如何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进行了探讨,现将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鲍春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距离充分就业的理想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弹性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一段时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必须继续坚持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关键行业、制定有效的投资政策、构建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法律制度体系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有效措施,有效促进就业增长。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增长 就业弹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高尚全
两天来,"全球脑库论坛"围绕着"区域经济整合"的核心主题,首先,多角度、大视野、更深入地讨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般模式","区域经济增长与制度创新","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前景与展望"等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鹏
一、应该充分肯定我国建设战线在改革开放十年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略) 二、九十年代我们的建设任务是很繁重的(略) 三、讲一讲对施工企业的要求首先,我们还是要继续深化改革。施工企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地全面推行了竞争机制,就是实行招标投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廖远飞
一、加强通信市场监管是促进和谐消费的重要手段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一项重要价值追求。民主、法治、自由、秩序、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仲兵
中国会计学会北京会计改革与发展纵谈第三次研讨会发言摘录纵谈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7月13日举行,围绕以下两个议题进行讨论:(1)两权三层次分离后,国家终级出资者谁来代表;怎样对产权经营者或投资公司进行激励与约束;投资公司采用怎样的运作形式;投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马永堂
在应对因资源枯竭、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或经济增长下滑等因素而带来的失业率骤升压力方面,许多发达国家都曾出台并实施过就业优先战略、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力度、提升就业培训质量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这对当前我国解决结构调整升级中出现的失业问题,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升级 就业促进 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邱子童 宋凤轩
河北省作为国家产能调整工作的重点省份,在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业落后产能方面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成本,所涉及职工的再就业安置问题对就业促进工作带来的压力便是其中之一。河北各级工会组织遵循"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的原则,推进产能调整时期的职工再就业安置工作不断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有关目标制定、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开展等方面的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本文从工会保障工作职能和各级工会组织再就业工作现实情况出发,对不同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从四个方面提供发展思路。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201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东亚金融危机二十周年、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同时也是我国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作为重点工作、新的金融监管体制开始运行之年。中国银行业在经历了多年快速发展后,今天面临异常艰难复杂的局面。中国经济增速的减缓与结构的转型、防范系统性风险任务的紧迫与艰巨、金融监管风暴的来袭与监管体系的变革、普惠金融及绿色金融任务的落实、宏观经济政策在防风险保增长调结构多重目标的艰难平衡、中美贸易战所揭示的国际环境的恶化,这些都对中国银行业的稳定与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在此大背景下,"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于9月16日在北京海波永泰福朋喜来登酒店举行。本次论坛以"转型创新重新出发"为主题,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回顾了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过程,分析了银行业面临的新形势,讨论中国银行业在多重约束条件下如何进行深层次的转型创新,重新整装出发。本次论坛由上午的主论坛和下午的三个分论坛构成,上午的论坛由本刊主编王松奇教授主持,当天晚上还举办了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发布会。本期将上午主论坛的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文章根据专家发言整理,部分内容未与本人确认。分论坛内容将于下期发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蔡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