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1)
- 2023(11185)
- 2022(8804)
- 2021(7968)
- 2020(6287)
- 2019(13935)
- 2018(13629)
- 2017(26462)
- 2016(14319)
- 2015(16020)
- 2014(15979)
- 2013(15451)
- 2012(14197)
- 2011(12759)
- 2010(13027)
- 2009(11768)
- 2008(11411)
- 2007(10089)
- 2006(9067)
- 2005(8131)
- 学科
- 济(57958)
- 经济(57884)
- 业(39448)
- 管理(34062)
- 企(28065)
- 企业(28065)
- 中国(19168)
- 农(18862)
- 方法(18612)
- 业经(16626)
- 数学(15322)
- 数学方法(15143)
- 地方(14004)
- 农业(13026)
- 产业(12755)
- 学(12301)
- 财(11934)
- 制(11892)
- 贸(11416)
- 贸易(11409)
- 易(11075)
- 融(10582)
- 金融(10580)
- 银(10198)
- 银行(10166)
- 发(9885)
- 行(9843)
- 技术(9552)
- 理论(8217)
- 环境(8104)
- 机构
- 学院(199529)
- 大学(199436)
- 济(83034)
- 经济(81319)
- 研究(75059)
- 管理(72101)
- 理学(61523)
- 理学院(60701)
- 管理学(59668)
- 管理学院(59269)
- 中国(55584)
- 科学(45528)
- 京(43333)
- 所(38556)
- 财(37327)
- 研究所(35180)
- 农(34473)
- 中心(33247)
- 江(31409)
- 财经(29528)
- 范(29276)
- 师范(29009)
- 业大(28487)
- 院(27573)
- 北京(27380)
- 经(26913)
- 农业(26871)
- 经济学(26234)
- 州(24583)
- 经济学院(23778)
- 基金
- 项目(136904)
- 科学(108248)
- 研究(102962)
- 基金(98499)
- 家(87583)
- 国家(86461)
- 科学基金(72403)
- 社会(66489)
- 社会科(62966)
- 社会科学(62944)
- 省(53183)
- 基金项目(51368)
- 教育(45386)
- 划(45304)
- 自然(44048)
- 自然科(42965)
- 自然科学(42951)
- 自然科学基金(42194)
- 编号(41857)
- 资助(38223)
- 成果(35246)
- 发(32766)
- 重点(31881)
- 部(29808)
- 课题(29372)
- 创(29084)
- 国家社会(28348)
- 创新(27162)
- 发展(26901)
- 展(26469)
共检索到307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丹辉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后起国家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通过发展服务外包,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外包目的地国家,印度在服务外包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章分析了印度发展服务外包的模式及其局限性,在承接外包的推动下,印度利用全球化和信息化释放出的知识资源,带动软件和信息服务等行业快速发展,使印度产业升级突破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传统线性升级模式。印度的经验对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全球化 服务外包 产业升级 印度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毅
以中国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原点,通过对日本的产业发展历史进程进行观察与比较,思考一个后起国家技术进步路径与他的国家现代化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联系,以及这类联系对后起国家、尤其是后起大国所追求的国家现代化具有的影响,可能是件有趣且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把具体的产业技术领域置于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去分析和看待,则可以使我们认识技术是在什么样的经济与社会条件下影响一国的国家现代化进程,尤其是通过什么途径施加影响的。以此借鉴日本的经验与教训,用符合国情和产业实际的技术进步路径,使之成为生产力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上所起杠杆作用的着力点,我们就有可能在从后起者向领先者的转变中,有力地推进中国的国家现代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华涛 林琳 全吉
本文以世界主要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为例,提出其形态包括世界级创新中心、区域创新中心、非核心创新中心,由政府主导建立并运营,同时受到区域产业结构、经济实力以及科教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成功运行离不开高强度的创新投入,具体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及发展目标,相适宜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建立运营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本文提出建立产业创新中心需要构筑"区域+区块+平台"的产业创新中心组织体系、打造"主中心+次中心"的产业创新中心梯度运行机制、建立"科技+产业"的产业创新中心支撑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斌 唐铁球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当代产业组织基本矛盾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与此相适应,各国政府纷纷面向全球,从力争国家战略利益最大化出发,在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的调整,同时各国之间产业组织政策的国际协调日趋加强。这些变化对我国制定新发展阶段的产业组织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璐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度网络化的国家战略性组织,网络化是其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通过把握全球产业创新组织变革态势,全面总结德国、美国、日本产业集群网络化发展经验与启示,提出"一核心、三机制、五步骤"的中国产业集群网络化发展路径,即以产业组织变革为核心,构筑"政府-市场-集群"三位一体治理体系,以产业集群网络化发展国家战略为引领、以产业集群网络化协作组织为枢纽、以网络化产业集群创新为动力、以分类型分阶段推进为手段、以动态监测评估为抓手,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集群发展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集群创新力和竞争力,为新时代推动我国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善庆
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取得了诸多成功经验。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应在政府推动、法律保障、市场导向、完善机制、广泛参与、拓展功能、完善中介等方面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开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伟龙 袁健红
在吸收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动态模式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适用于解释后发国家产业创新与升级的动态模型,即后发国家产业演进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文章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和我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问题,最后针对国内石化行业的现状提出了实现石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后发国家 技术创新 产业升级 石化产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以所
德国因具有较高的全球化水平而成为全球化中的重要角色。新世纪以来,一系列全球化事件对德国的经济、内政、外交和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具有冲击性的影响。无论是世界反恐运动,还是全球经济危机,德国都依托其特征鲜明的宪政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作出了堪称典范的应对,并取得了为人称道的积极效果。文章从多角度、全方位考察并分析德国应对全球化的做法与经验,总结探究德国对全球化的复杂情感,从中提炼出成功要诀和启示:凡事立法先行、政府有限干预、尊重现有制度框架、重视独立知识分子的作用。
关键词:
全球化 德国 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智华 郑玉华
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由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产业结构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这些新特点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给予极大的启示。
关键词:
发达国家 产业结构 启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樊永岗
近年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务被发达国家离岸外包到了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印度较早把握住了这一机遇,使其外包服务业迅速发展,并为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2004年世界投资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军英
科技全球化是科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全球化势头日益强劲。本文分析了科技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全球化 科技 政策 国际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成思 李颖
本文基于21个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9年期间的季度数据,将国外产出缺口、进口价格等全球化因素引入传统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中,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全球化对其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在上世纪没有普遍出现全球化显著影响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的现象,但是全球化因素在近十年来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明显增强,而且开放度越高的国家其通货膨胀对进口价格的敏感度越高。
关键词:
全球化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亚斌 刘天琦
一种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新型战略——"逆向外包",正在发展中国家悄然兴起并进入学者们的视线。本文通过对逆向外包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其理论源起与前沿进展。研究发现,逆向外包不仅拓展了外包理论的研究领域,而且也为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提供了一条主动参与全球化竞争、实现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战略新路径。
关键词:
逆向外包 全球分工 价值链攀升 产业升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庆林 廉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