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99)
2023(5376)
2022(4497)
2021(4184)
2020(3446)
2019(7758)
2018(7597)
2017(15321)
2016(8456)
2015(9237)
2014(9166)
2013(9208)
2012(8718)
2011(7837)
2010(8123)
2009(7585)
2008(7418)
2007(6920)
2006(6260)
2005(5769)
作者
(23347)
(19413)
(19382)
(18598)
(12452)
(9239)
(8839)
(7433)
(7422)
(7295)
(6699)
(6424)
(6338)
(6269)
(6248)
(6038)
(5745)
(5744)
(5720)
(5645)
(4791)
(4757)
(4738)
(4560)
(4427)
(4418)
(4272)
(4261)
(3984)
(3887)
学科
(33606)
经济(33575)
(24340)
管理(22069)
(16471)
企业(16471)
(13612)
方法(12748)
(12228)
数学(11338)
数学方法(11180)
中国(10978)
农业(9519)
收入(8845)
(8456)
贸易(8453)
(8296)
(8168)
(6955)
业经(6772)
(6461)
银行(6438)
(6226)
(6186)
金融(6186)
地方(6163)
及其(6051)
(5805)
(5740)
劳动(5722)
机构
学院(117887)
大学(115819)
(56206)
经济(55123)
研究(44616)
管理(43969)
理学(37182)
理学院(36804)
管理学(36205)
管理学院(35966)
中国(34617)
(27136)
(24437)
科学(24220)
(22711)
财经(20495)
研究所(20284)
中心(20122)
(19258)
(18774)
(18683)
经济学(17863)
(16123)
经济学院(16097)
北京(15806)
(15197)
业大(15176)
师范(15100)
财经大学(15026)
农业(14878)
基金
项目(73300)
科学(58208)
研究(55889)
基金(53718)
(46203)
国家(45803)
科学基金(39056)
社会(36080)
社会科(34303)
社会科学(34297)
(27152)
基金项目(26752)
教育(25394)
自然(23968)
自然科(23438)
自然科学(23433)
资助(23373)
(23181)
自然科学基金(23024)
编号(22860)
成果(20023)
(16948)
重点(16430)
(16072)
课题(16030)
(15203)
国家社会(15101)
教育部(14743)
(14688)
(14502)
期刊
(64448)
经济(64448)
研究(39622)
中国(25580)
(19147)
(18372)
管理(17286)
(15592)
金融(15592)
学报(15141)
科学(14966)
教育(12658)
农业(12462)
大学(12061)
学学(11380)
经济研究(11311)
财经(10135)
业经(9885)
技术(9591)
(8846)
(8411)
国际(8314)
问题(8270)
世界(7027)
(6306)
理论(6008)
技术经济(5806)
现代(5648)
统计(5608)
(5289)
共检索到190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伟洁  
在过去几十年,由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经济快速增长,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有所改善,但部分国家内部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在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未被所有人共享,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已出现抬头的趋势。与收入不平等紧密联系的是近几十年全球劳动收入占比不断下降。本文在IMF和OECD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全球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分析了造成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松林  孙文远  程瑶  
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的微观框架,本文在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作为切入点,研究城乡二元转换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规律。一方面,当市场化改革推动产品和劳动市场交易效率达到足够高时,农村劳动力有动力转变为"全职工人",而在劳动市场"谈判能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厂商却有动力只招聘"兼业工人",并维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劳动收入占比随着市场化改革中产品和劳动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而下降。上述两方面共同促成了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对此,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市场上的"谈判能力",转变分工结构,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兼业工人"向"专业农民"和"全职工人"转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德文  蔡昉  高文书  
“民工荒”现象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出口高速增长和新一轮经济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动格局的新变化是劳动力市场对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重心转移所做出的反应。这种现象不仅标志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过渡,而且也说明需要利用全国劳动力市场来解决当前的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为此,我们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提高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及其效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长远  张军  
本文运用1987~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事实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三阶段最小二乘分析,发现FDI、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营化都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的改善。其中,FDI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双向的负相关关系,是"谈判力量"机制在地区间招商引资竞争的背景下发生效力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中国目前还处在曲线的下行区间上;民营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效应与"工资侵蚀利润"的现象被扭转以及劳动力供给的正向冲击有关。对劳动收入占比起促进作用的因素包括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财政支出以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陆铭  葛苏勤  
这是一项有关转轨时期中国劳动供给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本文中,作 者先以建模的方式比较了就业体制改革前后居民劳动供给行为的变化,然后以计量 方法分析了体制转轨、收入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教育发展等各种因素对居民劳动参 与率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经济体制的转轨是导致我国改革以后 劳动参与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三产的发展也是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因素,这可能是 因为我国有不少增长迅速的三产部门是以资本和技术密集为特点的,不能吸纳从传 统产业中分离出来的劳动力。基本本文的结论,我们可以预测今后我国的劳动参与率 还将进一步下降。从本文的分析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就业体制的改革提高了劳动生产 率,但同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池振合  
2004年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由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调整引。文章依据生产税净额与资本所得之间的关系统一了劳动报酬统计口径,发现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运输仓储邮电、批发零售餐饮、其它服务业的劳动报酬占比在2004年并未出现显著下降。就总体劳动报酬占比而言,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由于农业劳动报酬占比的上升而出现了小幅度上升。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学敏  田晓伟  
劳动是创造和分配社会财富的基础,而中国社会在实现劳动创造财富的同时却忽视了劳动在财富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收入分配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为此,国家提出提高劳动收入占比政策,力图改变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困局。教育是提高劳动效率和提升劳动复杂程度的重要手段,在财富创造和分配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在国家实施提高劳动收入占比政策中教育也应该是大有所为的。要使教育发挥好促进收入分配合理化的作用,国家和教育部门须在端正教育思想、协调完善政策和规范引导办学行为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先海  徐圣  
本文引入希克斯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思想推导了劳动收入比重变化率的分解公式,发现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率取决于三个因素:乘数效应大小、资本深化的速度及劳动(或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最小二乘法估算了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弹性,并对这两类部门1990—2006年劳动收入比重变化进行分解。研究发现:资本深化能提高劳动收入比重,但大于0小于1的乘数效应缩小了其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则是两类部门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为了稳定劳动收入比重,应该在看到资本深化长期效果有限的同时,关注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的作用,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光  
本文对UC模型、B-N分解和HP滤波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中国GDP的数据特征设定UC模型结构,使用1992~2010年的季度数据对实际GDP的趋势成分和循环成分进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2000年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随机冲击对中国经济长期趋势的正向推动不断加大,自然灾害对长期趋势的影响有限,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非常严重;经济波动的正负交替频繁且周期性特征不明显,波动幅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7年后有所加剧;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蔼婷  
准确测算劳动收入份额是揭示中国国民收入功能分配格局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广泛存在的未被观测经济视角,提出了一种测算劳动收入份额的新方法——"两系统平行测算法"。基于全国和区域两个维度的重新测算表明,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基本上维持在50%以上的水平,并未大幅低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其变化规律并非一味地下降而是呈现典型的"倒U型"走势。系统分解结果进一步显示,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是正向的GDP系统内效应和正向的NOE系统间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则是相对微弱的NOE系统间正效应无法抑制相对强大的GDP系统内负效应的结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松林  樊士德  杨飞  
通过构建统一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城市化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城市化进程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U型"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当分工结构处于"不完全城市化"阶段时,劳动收入占比与城市化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前者的正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小,后者的负效应在市场化水平越低时越大;当分工结构处于"完全城市化"阶段时,若市场化水平足够低,则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会下降,反之亦然,因而劳动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松林  樊士德  杨飞  
通过构建统一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城市化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城市化进程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U型"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当分工结构处于"不完全城市化"阶段时,劳动收入占比与城市化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前者的正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小,后者的负效应在市场化水平越低时越大;当分工结构处于"完全城市化"阶段时,若市场化水平足够低,则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会下降,反之亦然,因而劳动收入占比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而劳动收入占比会随着"不完全城市化"阶段向"完全城市化"阶段的转变而显著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池振合  杨宜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通过对总体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进行分解,发现产业结构和产业劳动报酬占比变动是引起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非农化决定了1978-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以下降为主。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改革倾向使得产业劳动报酬占比逐渐上升,部分抵消了产业结构非农化所引起的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当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以后,企业开始由追逐就业转变为追逐利润,匡正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政策,引起产业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从而与产业结构非农化共同加速了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非农化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夏明国  
本文以标准的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二元经济和FDI流入等因素,对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的现象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在"刘易斯拐点"出现之前,经济增长的收益基本为资本所有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比重将会随着加工贸易的扩大而减少。本文的实证检验也表明,加工贸易和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是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的根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万广华  张藕香  伏润民  
本文描述了1985~2002年中国农村地区间收入不平等的变化趋势。本文把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带,将总的收入不平等分解成地带内的不平等和地带间的不平等,并采用以回归为基础的分解框架,考察了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地区收入不平等在不断扩大,且地带间不平等的扩大速度要大于地带内不平等的扩大速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地带间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60%左右;尽管地理及其相关因素对总不平等的贡献在下降,但直至2002年其影响仍为最大;资本存量对不平等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到本世纪初已高达20%以上;人力资本和农村工业化对不平等的贡献相当,且呈下降趋势;住户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