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2)
- 2023(11570)
- 2022(9509)
- 2021(8603)
- 2020(7402)
- 2019(16283)
- 2018(16403)
- 2017(31955)
- 2016(17180)
- 2015(19030)
- 2014(19247)
- 2013(19393)
- 2012(17912)
- 2011(16056)
- 2010(16411)
- 2009(16179)
- 2008(16328)
- 2007(14855)
- 2006(13545)
- 2005(12788)
- 学科
- 济(82852)
- 经济(82723)
- 业(80303)
- 企(73123)
- 企业(73123)
- 管理(70353)
- 方法(31694)
- 财(28983)
- 业经(27783)
- 农(26013)
- 数学(23829)
- 数学方法(23696)
- 制(22518)
- 中国(21290)
- 务(20435)
- 财务(20416)
- 财务管理(20390)
- 企业财务(19310)
- 农业(18238)
- 技术(17114)
- 体(16620)
- 地方(16156)
- 划(15114)
- 和(15045)
- 策(14851)
- 体制(14171)
- 贸(14115)
- 贸易(14106)
- 银(13998)
- 银行(13989)
- 机构
- 学院(260246)
- 大学(256248)
- 济(116608)
- 经济(114435)
- 管理(104128)
- 理学(88441)
- 理学院(87582)
- 管理学(86591)
- 管理学院(86095)
- 研究(84114)
- 中国(69179)
- 财(59699)
- 京(53794)
- 财经(46125)
- 科学(45971)
- 所(41717)
- 经(41626)
- 江(40862)
- 农(38310)
- 中心(37821)
- 研究所(36742)
- 经济学(35704)
- 北京(34211)
- 财经大学(33840)
- 业大(32465)
- 经济学院(32292)
- 州(31966)
- 院(30452)
- 商学(30323)
- 范(30155)
- 基金
- 项目(159461)
- 科学(128576)
- 研究(122123)
- 基金(117637)
- 家(99825)
- 国家(98920)
- 科学基金(86847)
- 社会(80845)
- 社会科(76774)
- 社会科学(76760)
- 省(62081)
- 基金项目(61819)
- 教育(54367)
- 自然(53197)
- 自然科(51909)
- 自然科学(51896)
- 自然科学基金(51040)
- 划(50777)
- 编号(49098)
- 资助(47134)
- 成果(40110)
- 部(36451)
- 制(36383)
- 创(36363)
- 重点(35683)
- 发(35408)
- 业(35248)
- 国家社会(33713)
- 课题(33680)
- 创新(33171)
- 期刊
- 济(139685)
- 经济(139685)
- 研究(82875)
- 中国(50826)
- 财(49186)
- 管理(44866)
- 农(36831)
- 科学(32031)
- 学报(30287)
- 融(29418)
- 金融(29418)
- 农业(25089)
- 大学(24640)
- 业经(24359)
- 财经(23794)
- 学学(23399)
- 技术(23265)
- 教育(22164)
- 经济研究(21762)
- 经(20494)
- 问题(18736)
- 贸(15593)
- 技术经济(15207)
- 业(14728)
- 国际(14109)
- 现代(13855)
- 商业(13601)
- 世界(13099)
- 财会(13067)
- 理论(12515)
共检索到406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曲建
二战后世界制造中心每隔约20年就展开一次全球重新布局,当前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搬迁是第四次调整的具体表现。我国内地和沿海发达城市能否利用好这次机遇,实现在产业关联、产业链条和产业配套等方面联动的格局,直接决定着中国未来产业发展命运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
制造业布局 调整 区域开放 战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国良 王继源
本文通过构建中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制造业的三个技术类别、两个发展阶段以及三个影响渠道定量测算了制造业外迁对中国GDP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对美出口以高技术产品为主,高技术制造业受美制约较大,需要重点关注;(2)制造业外迁通过直接效应、关联效应和溢出效应三个渠道产生影响,短期内直接效应是主要影响渠道,而长期内溢出效应是造成部门间差异的主要因素;(3)短期内低技术制造业外迁对国内GDP的影响程度最大,长期内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将超过低技术制造业,而且中高技术制造业外迁更加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为减轻产业外迁的冲击,本文建议应对不同技术类别的制造业采取差异化政策,特别要注重强化中高技术制造业在产业链上的主导性与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
产业外迁 制造业外迁 产业链 产业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何奕 童牧
针对外资在中国工业经济中的区位选择问题,通过将产业联系和空间效应结合起来,区分了影响FDI在不同行业空间布局的不同模式,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1998年至2007年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在中国制造业的多数行业中表现为水平型和复合型,而本地产业市场是外资最为看重的空间布局因素。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空间效应 制造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亮
首先对物控管理进行了理论综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制造业布局中物控管理的发展现状,并列出了物控管理的三大因素所经常出现的问题和在企业内部物控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要点,通过全面而系统地剖析问题,将物控管理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进行整合分析,提出了特定因素下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具体表现在物料控制、生产控制和仓库管理方面提出的可行性解决方案,为制造型企业解决物控管理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最后提出了针对我国制造业布局中物控管理的发展建议和预测。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控管理 生产控制 仓库管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孔令池
制造业布局的合理性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布局的基本特征有:"胡焕庸线"两侧制造业布局形成明显的产业梯度,东南半壁呈"马太效应"的空间极化模式;经济地理格局开始由Krugman的"从分散到集聚"范式向Helpman的"从集聚到分散"范式转换,但产业转移和产业创新的动力不足,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衰退趋势明显;地区间产业专业化水平逐渐提升,不同产业在空间上开始分离,但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建构一个有效的协调和制衡机制、寻求政府与市场的结合是推进制造业布局合理化的合理逻辑。实现制造业布局合理化的实践策略在于:突破"胡焕庸线",实现地区产业均衡发展;形成产业的空间移动,显现比较优势;促成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除此之外,东部率先创新引领、中部崛起发挥优势、西部开发强化举措、东北振兴深化改革,是制造业布局空间重塑的策略重点。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雨豪 张露露 杨超 程宝栋
制造业是吸纳中国就业的重要载体。随着全球价值链的纵深发展和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布局发生变化,必然对就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2009—2014年中国制造业布局变迁的特征及其就业效应,并运用结构分解法探讨引起就业变动的不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总体呈现少量转出、大量流入的转移特征,纸制品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等低技术制造部门对外转移的同时,化学品制造业和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部门不断涌入,中国制造业呈现不断高级化的趋势。就中国制造业布局变迁的就业效应而言,对家具制造业和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造业等低技术制造业的冲击较为明显。从不同影响路径来看,中国制造业布局变动对就业的影响主要是由国内中间产品、国外中间产品生产外移和国内最终产品生产外移引致。从不同技能水平的就业人员来看,低技能劳动者是受制造业布局调整影响的重点群体。最后,本文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从稳定就业的角度为应对中国制造业布局变化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薛安伟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要素优势的变化以及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需要,中国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的直接投资不断增多。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投资主要存在四类动机:新型投资替代贸易动机、新型产业链配套动机、传统市场寻求动机、传统成本寻求动机。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呈现一些新趋势,其中绿地投资更注重产业联动,跨国并购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中国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投资既有新机遇,又有新挑战。新机遇主要包括:提升国际竞争力、优化全球经营和激发国内创新;新挑战主要包括:国内产业流失、就业减少和技术升级放缓。政策方向上,要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走出去”,使其更好服务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婷麟 孙斌栋
全球城市是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新趋势,然而在以金融业发端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早已完成服务转型的全球城市受冲击却最为显著。为了给我国正在崛起的全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经验,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比较纽约、伦敦、东京三大全球城市以及上海制造业企业不同环节的空间布局。三大全球城市虽然以服务业为主,但并未完全放弃制造业,只是在门类上向都市型工业转型;纽约和伦敦主要保留制造业企业的服务环节,而东京拥有部分制造环节;不同价值环节的部门在空间布局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即总部、信息部门等位于城市中心,而制造环节向边缘地带甚至其他城市转移。我国崛起中的全球城市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制造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在门...
关键词:
全球城市 制造业 空间布局 都市圈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廖晓燕
文章在分析近几年制造业FDI的新动向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提出了通过建立跨国联盟发展高科技产业,利用制造业FDI对传统制造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完善利用制造业FDI的各项政策,切实提高我国国内相关企业的自身竞争力,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地结合起来等利用制造业FDI调整和优化我国制造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FDI 跨国公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红 苏昌贵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既是巨大挑战,又蕴含着重要机遇。紧紧抓住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变化的战略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成为许多地区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举措。按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理解,运用特尔菲法和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对长沙制造业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三大产业梯队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核心产业集群,对构建长沙先进制造业基地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先进 梁璐
本文从时间进程、区位分布、行业差异三个方面对我国34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总体特征加以分析,并重点剖析了这些企业海外研发活动的战略布局特点及成因。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海外研发活动主要以技术开发为主;技术探索型研发活动主要集中于西方发达经济体;进入模式以新建为主、并购为辅。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超 贺俊 黄群慧 程宝栋
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巨额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给中国制造业出口带来了的巨大阻力,这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历十分相似。深入研究日本制造业转型历程,可以发现日本通过在本土设立母工厂、在发展中国家设立量产基地、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的策略将产业链合理分段,既充分利用海外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又将核心生产技术保留在本土,从而维持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从日本当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中汲取经验,有助于明晰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关键词:
制造业 对外投资 海外布局 日本经验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薛漫天
随着长江经济带开发的推进,沿线省市制造业布局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目前,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梯度发展特征明显。为更好地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分工协作,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布局应明确四个重点方向: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为进一步优化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布局,应注重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区域交通体系;利用资本手段推动制造业布局优化调整。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制造业布局 顶层设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邬珊华 杨忠振 董夏丹
针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业的选址优化问题,构建截流选址和交通量分配相结合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用于确定产业在运输网络中的选址方案,下层模型是用户均衡交通量分配模型,用于计算在给定的产业选址方案下的运输网络中的交通流特征。为求解模型,设计遗传算法和Frank-Wolfe算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求解算法,并以中国钢铁产业为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决策者实施制造业的选址决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璐瑶 张卓
大力发展民航制造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8年大飞机项目落户上海,大量航空产业园、航空企业随之迅速兴建,但也带来了长三角地区民用航空制造业无序发展等问题。深入分析长三角区域民用航空产业园和传统航空制造企业的主营业务、主要产品、生产销售总值及空间布局等情况,建议以错位发展产业园、促进军民技术融合、构建产业创新链和国内外双循环模式方式,优化产业链,“沿江、沪宁、沪杭、沿海”四路并举,开放通用航空产业,鼓励民营资本介入,缓解长三角地区民用行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土地过载,推进产教科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联合体。
关键词:
长三角 民用航空制造业 产业布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