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4)
2023(14999)
2022(12890)
2021(12202)
2020(9961)
2019(22822)
2018(22699)
2017(43118)
2016(23019)
2015(25545)
2014(25166)
2013(24431)
2012(22054)
2011(19706)
2010(19590)
2009(18112)
2008(17066)
2007(15024)
2006(13001)
2005(10771)
作者
(62498)
(51714)
(51399)
(48657)
(32799)
(24838)
(23428)
(20153)
(19567)
(18395)
(17763)
(17193)
(16299)
(16029)
(15996)
(15513)
(15362)
(15325)
(14812)
(14774)
(12611)
(12523)
(12311)
(11867)
(11615)
(11546)
(11428)
(11382)
(10285)
(10108)
学科
(84916)
经济(84823)
管理(70083)
(65166)
(56296)
企业(56296)
方法(37059)
数学(31017)
数学方法(30643)
中国(24436)
(23187)
业经(21631)
(21218)
技术(19916)
地方(19243)
(17986)
理论(16661)
(15800)
贸易(15789)
农业(15479)
(15377)
(15318)
(14988)
环境(13837)
(13516)
财务(13440)
财务管理(13420)
(13393)
教育(13371)
技术管理(13370)
机构
学院(309773)
大学(309556)
管理(126659)
(117890)
经济(115098)
理学(109910)
理学院(108729)
管理学(106910)
管理学院(106332)
研究(98551)
中国(72428)
(65086)
科学(61204)
(53546)
(47135)
中心(45710)
(44595)
业大(44287)
(43954)
财经(43094)
(42989)
研究所(42977)
师范(42636)
北京(40735)
(39266)
(36803)
(36700)
经济学(34281)
师范大学(34272)
技术(34267)
基金
项目(217550)
科学(172072)
研究(164161)
基金(156153)
(134559)
国家(133380)
科学基金(116092)
社会(102555)
社会科(96981)
社会科学(96960)
(86311)
基金项目(83349)
教育(76063)
自然(74678)
自然科(72974)
自然科学(72960)
(72093)
自然科学基金(71629)
编号(68371)
资助(62180)
成果(55209)
(49309)
重点(48328)
(47117)
课题(46927)
(46335)
创新(45218)
项目编号(42798)
国家社会(41197)
大学(41004)
期刊
(129517)
经济(129517)
研究(90459)
中国(61696)
管理(47603)
学报(45454)
教育(43664)
科学(42630)
(39991)
(39606)
大学(34913)
学学(32148)
技术(28997)
农业(28404)
(24436)
金融(24436)
业经(23183)
经济研究(20710)
图书(20641)
财经(19768)
科技(17020)
(16916)
问题(15952)
技术经济(14982)
理论(14946)
(14722)
现代(14173)
书馆(14025)
图书馆(14025)
商业(13978)
共检索到448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司月芳  尚勇敏  周心灿  宗若愚  吴润芝  
创新资源的全球性流动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拉大了不同城市间的创新差距。以美国专利商标局中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为上海但专利发明者位于境外的专利为样本,分析上海吸收和转化全球知识的空间格局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外资跨国公司在上海建立区域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为上海输入全球知识,但本地企业因技术能力不足和企业规模不大,影响有限。基于此,提出上海应通过鼓励外资企业在沪持续投入研发,引导在沪民企进行海外技术并购,建立多样离岸创业创新平台等建议,以助力上海成长为全球卓越中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琦  
区域创新网络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上海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背景下,本文以硅谷为例,运用区域创新网络理论,探讨建立区域创新网络中政府与各行为主体间协作交流的关系链条,以期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创建寻求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琦  
区域创新网络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上海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背景下,本文以硅谷为例,运用区域创新网络理论,探讨建立区域创新网络中政府与各行为主体间协作交流的关系链条,以期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创建寻求路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司月芳  曾刚  曹贤忠  朱贻文  
全球化、创新驱动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创新网络成为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在评述现有创新网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内涵和特征,论述了其类型、结构、作用机理和分析方法,并得出结论:全球创新网络与地方创新网络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地方创新网络是全球创新网络的子系统,知识流是创新网络各主体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行业协会、技术联盟与成员之间的多次协商是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重要组织方式,而网络知识测量方法则能较好地实现定性分析结论与统计计算结论的融合,能较好地刻画、模拟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形态、结构、演变和机理。从服务国家建设和推动中国创新地理学发展的目标出发,有必要开展基于中国国情和视角的全球—地方创新网络机理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启动不同产业领域的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比较分析,检验网络知识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秦佳良  张玉臣  
从产业知识基础视角,对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进行研究。将产业知识基础分为分解型产业知识基础和合成型产业知识基础,提出产业知识基础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线性规划模型,采取熵值法,对上海与其它23个省、市、自治区的分解型产业知识基础和合成型产业知识基础进行横向对比,然后对2003-2015年上海产业知识基础存量进行纵向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合成型产业知识基础在全国的优势并不显著,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主要由分解型产业知识基础提供支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品平  袁剑锋  翟铖  
基于空间网络视角,利用联合专利数据刻画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特征。研究发现,随着产学研主体不断增加,创新网络逐渐覆盖全国,但区域创新联系呈现出创新中心区与非中心区非均衡性。由于空间网络关系的路径依赖越来越明显,技术知识传递的非对称性分布加剧,协同创新活动呈现创新中心区位锁定,导致网络协同创新效应难以形成,整体上协同创新网络重心呈“单核”向“三核”分布格局演化,国家创新系统长期依赖少数中心区域,中心区域技术知识辐射的局部效应与区域平衡发展的矛盾不断凸现。因此,应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协同创新网络空间形态,推进国家创新系统向均衡创新生态系统演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群  胡晓灵  
首先回顾了集群创新网络的相关研究,然后以创新主导企业的创新网络建构作为理解集群整体创新网络的逻辑起点,从社会网分析角度将企业创新网络看作个体中心网络,分层次探讨了具有产业链集成能力的创新核心企业对自身创新网络的建构;最后,以创新主导企业构建自身创新网络为起点,分层次描述集群创新网络的总体形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地  白晰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以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前100强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作为构建创新网络依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结构和网络特征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网络发展状况,并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了网络中心度、结构洞对网络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结构较为松散、凝聚力较差,国有企业依然是产业主体,但产学研合作不足;网络中心度与创新产出之间成正相关,而以自益型结构洞为主的结构洞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创新产出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青  梁超  
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以演化程度相对成熟的服务于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为实证案例。揭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即网络自组织性、网络动态性、网络共生性、网络自增益性。提出可将产学研协同创新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初创期、规范成长期。在每一阶段的演化进程中,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主要得益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核心参与主体的共同推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贤忠  曾刚  
以上海高新技术产业为案例,从全球、地方、全球—地方等不同空间层面探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新网络效率差异。结果表明:企业创新网络的空间尺度可划分为全球、本国、本市、全球—地方4类,且本国创新网络创新效率最高,其次是全球—地方创新网络,本市创新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创新效率相对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效率受到产业特性与空间距离的综合影响,上海各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效率差异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童昕,王缉慈  
本文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向型制造业集聚区域的发展模式,提出利用业已形成的集聚优势,建立本地创新网络是此类区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而全球化联系对提高本地创新网络的学习能力和协同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并以深圳、东莞为例,分析了我国外向型制造业集聚区域的发展阶段和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磊  
近年来国内外创意产业集群化趋势十分明显,而建立创新网络是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文章采用演化经济学的动态观点,构建了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企业合作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得出影响创新网络中企业合作与否的关键变量为合作成本、合作收益、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吸收和利用程度、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的风险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集群内创新网络企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海鳌  朱岩梅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当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城市发展的创新战略路径。发展集群式创新网络,已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上海市为例,结合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征,构建了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集群式创新网络,并从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配套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中介机构应当扮演的创新角色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丹丽  康敏  曾小春  
制造企业创新网络随时间及企业投入变化呈现出不同发展态势。因此,从变化速度特征视角研究制造企业创新网络动态测度问题,从创新网络的节点属性、联系强度属性、结构属性3个维度建立了制造企业创新网络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对我国各省市制造企业创新网络进行静态评价,并从模糊奖惩特征视角对其创新网络变化速度作进一步探究,构建了具有模糊奖惩的制造企业创新网络变化速度动态综合测度模型,基于时间维度对企业创新网络变化速度进行了动态研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育晓,张明亲,邵亚虹  
基于嵌入性理论,运用因子分析与统计回归法,提炼出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网络负效应表现形式,检验了网络整体嵌入性、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对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网络负效应的外在表现主要有信息锁定效应、路径依赖效应和认知趋同效应;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网络嵌入性和负效应之间呈U型关系,并据此识别出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网络中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的适度嵌入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