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4)
2023(758)
2022(670)
2021(563)
2020(449)
2019(971)
2018(999)
2017(1933)
2016(1021)
2015(1078)
2014(1051)
2013(1123)
2012(1104)
2011(1029)
2010(1091)
2009(1114)
2008(1046)
2007(911)
2006(820)
2005(742)
作者
(2798)
(2518)
(2307)
(2306)
(1628)
(1161)
(1120)
(892)
(871)
(848)
(831)
(826)
(790)
(783)
(781)
(752)
(739)
(712)
(669)
(607)
(603)
(600)
(565)
(561)
(559)
(531)
(526)
(513)
(483)
(482)
学科
(5627)
经济(5624)
(2112)
管理(2068)
世界(1890)
(1717)
企业(1717)
方法(1633)
(1549)
贸易(1549)
(1533)
国际(1501)
(1421)
金融(1421)
数学(1378)
关系(1368)
数学方法(1354)
问题(1111)
中国(1099)
世界经济(1035)
(948)
银行(948)
(946)
(930)
(926)
经济问题(877)
(837)
业经(825)
(807)
(794)
机构
大学(15738)
学院(15141)
(7991)
经济(7852)
研究(7088)
中国(5033)
管理(4885)
理学(4114)
理学院(4044)
管理学(3962)
管理学院(3930)
(3719)
科学(3664)
(3637)
研究所(3324)
(3274)
中心(2730)
经济学(2715)
财经(2643)
(2619)
(2584)
师范(2576)
北京(2503)
经济学院(2501)
(2441)
师范大学(2175)
国际(2167)
科学院(2160)
(2088)
(2076)
基金
项目(9446)
科学(7640)
研究(7285)
基金(7158)
(6308)
国家(6257)
科学基金(5181)
社会(5003)
社会科(4801)
社会科学(4801)
教育(3416)
基金项目(3285)
资助(3119)
(2980)
自然(2943)
自然科(2876)
自然科学(2876)
(2873)
自然科学基金(2828)
编号(2579)
成果(2560)
(2374)
重点(2343)
中国(2323)
国家社会(2291)
(2261)
教育部(2125)
(2065)
重大(1975)
课题(1970)
期刊
(8871)
经济(8871)
研究(6034)
中国(2910)
国际(2317)
(2305)
教育(2183)
(2000)
金融(2000)
管理(1969)
科学(1888)
经济研究(1817)
学报(1794)
(1697)
世界(1667)
(1528)
大学(1434)
财经(1320)
学学(1309)
(1179)
问题(1135)
农业(1087)
世界经济(1064)
技术(1049)
(866)
贸易(866)
(841)
论坛(841)
业经(778)
(757)
共检索到24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李志勇  王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美国和新兴市场三大板块的再平衡呈现出明显分化特征,其新特点可概括为:欧洲正在殴,美国将更美,金砖要贴金。美国实体经济未受重创,金融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修复较快,以及其低资金成本、低能源价格、向低走的劳动力成本、技术和市场等优势,使得美国经济具备了再出发的基本条件,尽管短期风险尤存。欧元区去杠杆化刚刚开始,加之欧元区在制度设计上未能形成主权和货币之间的统一,将使其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经历漫长而痛苦的去杠杆化和政治磨合过程。这个过程可能要十年以上,欧元区正在变成下一个日本。同时,欧元区可能出现新的资本管制,形成一个货币但多个汇率、多个利率的机制。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全球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琳达·林  罗纳德·U·门多萨  梁永邦  
全球再平衡的讨论正处于十字路口,很多能够影响政策取向的讨论需要更多国家的参与,而不是仅仅在中美之间。全球再平衡这个问题第一次被提出来时,完全聚焦于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但随着2009-2010年的全球经济动荡以及随之而来的疲软和不确定性,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多么地普遍。诸如耶鲁大学的斯蒂芬.罗奇(Stephen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受全球经济增长总体放缓的掣肘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与"逆全球化"的袭扰,国际贸易跌入到了二十五年多以来的最低谷。阻止与逆转这种趋势,有必要刷新全球治理模式。而对于最大的贸易国中国而言,更有必要在谋求更多的多边贸易合作、发展服务贸易以及争取充沛的国际贸易话语权等方面深耕与拓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刚  
"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经济再平衡"已是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全球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背景下,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了一些西方国家实行贸易保护和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理由。国际贸易平衡理论是判定"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理论根据,但它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错误的,它并没有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历史所证实。"全球经济再平衡"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策陷阱和交易各方均输的后果。汇率只是影响国际贸易的一个因素,并非惟一因素,更不是根本性机制。在美元依然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货币条件下,美国要实现长期对外贸易平衡是不可能的。对外贸易逆差,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斌  吴频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第三次大的失衡,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为国际治理领域的新话题,二十国集团(G20)围绕再平衡的量化指标已进行了几轮角力。我们认为,以美元为本位币的国际货币体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明皓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衡和再平衡问题引起热议。笔者从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入手,说明汇率不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进一步证明全球经济再平衡离不开汇率杠杆,但不完全取决于汇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璞  王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近期发布的一份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增长距"有力、均衡及可持续"的目标仍相去甚远,经济复苏远不及预期,产出缺口依然较大,内部及外部再平衡进展缓慢。为使中期经济恢复稳健增长,结构性改革不可或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未来政策的着力点将有所不同,前者必须持续改善其需求疲软的现状,而后者则要为外部融资环境可能出现的收紧做好充足的准备。与此同时,二十国集团各成员国间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通过必要的联合行动,有效减少全球外部失衡以及内部扭曲,真正发挥提振市场信心和降低风险的重要作用。本刊节选该专题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翻译并发表,以供国内读者参考,作者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扬  
2007年3月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失衡"无疑是各国当局使用最多的用语之一。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偏爱用之来解释此次危机的根源。将危机归咎为失衡,将失衡描述为"全球"的,他们可得以轻松地将危机的责任推卸给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可以说,"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云云,都是从这个概念中获得其理论支持的。中国的有关部门自然对此论保持高度的戒备。在所有的公开场合,特别是在国际会议上,官方都避免使用这个用语。有朋友告诉我,在历次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中国政府代表团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会议的公报和首脑宣言中抹去这个用语和相关表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丽  
本文主要对全球经济失衡和经济再平衡的内涵进行梳理,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不健全、各国消费和储蓄习惯不同三方面探究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以及各国内外失衡的表现,指出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将会引致的新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体系重新调整、全球流动性过剩继续增加、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各国经济再平衡的政策建议,尤其是中国应对西方国家"经济再平衡"战略和实现内外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海亮  钱惠  
随着全球经济由失衡向"再平衡"转变,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所面临的投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实际的行业配置与目标值之间往往会出现偏差,使投资组合整体风险超出预期承受范围。此时,投资再平衡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基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行业发展趋势,确定了全球经济向实体回归的发展格局,为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再平衡策略确定了合理的目标比例;基于此进行数值模拟跟踪,结果表明向实体经济回归的再平衡策略要比过度依赖金融发展的策略好,且再平衡策略长期来看效果会更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殷波  
当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运用多国面板VAR模型系数因子化的方法,研究人民币汇率弹性对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不能显著改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而中国经济增长对改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有积极的贡献,因此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调整不应以牺牲中国经济增长为代价,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汇率弹性的增强也应以不牺牲中国经济增长为底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坤  
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金融发展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金融发展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国家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来源。随后,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推动经济失衡的调整,同时还能促进危机后各国经济的增长与复苏。与此同时,在强调并重视金融发展在失衡的调整与经济增长和复苏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不能够忽视各经济体存在具有显著差异的个体效应,特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德国等主要国家的个体效应,其中尤以中国的个体效应最为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许佩倩  
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其本质是全球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结果,回归平衡将是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基本趋势,这必将导致国际经济环境和分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过去20年,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新国际分工体系,我国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和未来国际分工的变化,我国开放型经济必须相应调整参与国际分工的定位,改变过去"大进大出"的发展路径和低成本竞争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爽  齐天宇  
本文通过对1995-2013年全球双边贸易数据分析以及建立全球贸易模型,对中国加入WTO前后以及美国主导的TPP与TTIP全球贸易框架达成后,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以及对中国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从历史数据的来看,中国加入WTO以后全球贸易格局从以美欧为中心向全球多级发展转变;TPP与TTIP的实施将有效促进协议框架下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活动,减小非协议成员国贸易份额,促使全球贸易份额由非协议成员国向成员国转移;TPP与TTIP将中国排除在外,将合力压缩中国国际贸易市场空间并帮助东南亚与拉美地区瓜分替代,导致中国贸易总额下降1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