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7)
- 2023(7892)
- 2022(6525)
- 2021(6418)
- 2020(5259)
- 2019(12185)
- 2018(12034)
- 2017(22557)
- 2016(12338)
- 2015(13660)
- 2014(13496)
- 2013(13333)
- 2012(12368)
- 2011(11279)
- 2010(11323)
- 2009(10478)
- 2008(10359)
- 2007(8760)
- 2006(7874)
- 2005(7459)
- 学科
- 济(53426)
- 经济(53348)
- 管理(29208)
- 业(28434)
- 方法(22812)
- 企(22595)
- 企业(22595)
- 数学(20719)
- 数学方法(20575)
- 中国(18133)
- 财(14304)
- 制(14140)
- 农(12498)
- 贸(12129)
- 贸易(12124)
- 易(11961)
- 体(10749)
- 融(10674)
- 金融(10674)
- 银(10643)
- 银行(10630)
- 学(10609)
- 行(10348)
- 业经(10066)
- 体制(9077)
- 出(7557)
- 农业(7391)
- 地方(7298)
- 务(7236)
- 财务(7229)
- 机构
- 大学(176320)
- 学院(171117)
- 济(83074)
- 经济(81868)
- 研究(70107)
- 管理(60435)
- 中国(54254)
- 理学(51806)
- 理学院(51129)
- 管理学(50411)
- 管理学院(50040)
- 财(39632)
- 科学(39185)
- 京(38261)
- 所(35765)
- 研究所(32564)
- 财经(31109)
- 中心(29400)
- 经(28786)
- 经济学(28592)
- 农(27809)
- 经济学院(25704)
- 北京(25167)
- 院(25151)
- 江(23789)
- 财经大学(23610)
- 范(22800)
- 师范(22559)
- 业大(22220)
- 农业(21692)
- 基金
- 项目(112826)
- 科学(90236)
- 基金(86088)
- 研究(82026)
- 家(76539)
- 国家(75980)
- 科学基金(63931)
- 社会(55908)
- 社会科(53157)
- 社会科学(53144)
- 基金项目(43790)
- 自然(39370)
- 省(38710)
- 自然科(38518)
- 自然科学(38507)
- 自然科学基金(37910)
- 教育(37850)
- 资助(36198)
- 划(34779)
- 编号(29427)
- 部(27817)
- 重点(26272)
- 成果(25410)
- 国家社会(25401)
- 中国(25134)
- 发(24432)
- 教育部(24234)
- 性(23444)
- 创(23033)
- 人文(22039)
共检索到267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栋
在人口老龄化冲击下,全球大多数国家养老金体系都面临巨大挑战,发达国家率先进行了一系列养老金改革探索。除了延迟退休年龄、提高缴费率、降低公共养老金替代率、提高缴费年限等参量改革措施之外,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结构性改革被实践证明更为可行且十分必要,其本质是重塑国家、社会和个人多方责任共担的理念。当前,在公共养老金一支独大的背景下,我国养老金体系面临着充足性受限和可持续性不足的双重困境,未来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统筹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结构、强化激励机制等方式补齐私人养老金制度短板,优化多元主体责任,实现我国养老金体系的优化和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琳 张栋
作为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结构相对均衡、保障水平较为充分的典范,加拿大养老金体系改革的核心经验在于多管齐下、循序渐进。一方面,加拿大通过优化缴费基数和征缴方案,以及建立早减晚增的领取退休金年龄机制为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加拿大通过税收优惠等缴费激励机制、灵活的账户制等参与机制、多元化投资等运营机制设计,极大地提升了二三支柱私人养老金的参保水平和保障水平。未来中国养老金体系改革首先需要明确不同支柱养老金制度在整个养老金体系中的定位,同时要重视私人养老金制度参与者内生动力培育和政府激励机制建设,此外还需要重视制度设计的灵活性和投资效率的提升。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蓓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目标在于优化农产品供给侧各种资源要素及其配置,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经验,应着力夯实供给侧基础,提升供给侧质量,提高供给侧效率,开拓供给侧空间,保障供给侧安全和增加供给侧价值,通过培育核心主体、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供应链模式、推进大数据营销、建设可追溯体系和实施品牌战略等路径,推动我国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产品生产 农产品流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彦丽 康芸烨
受智利改革成就、世界银行建议和国内经济危机等影响,1997年墨西哥养老金制度结构性改革,将公共养老金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待遇确定型转向完全基金制缴费确定型个人账户制。墨西哥此次改革与拉美其他国家相比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但改革实施后,逐渐暴露出道德风险、代际公平、财政风险、可持续性和管理不善等问题,改革效果甚微,财务危机严重。2007年,墨西哥再次进行养老金制度改革,基本形成三支柱的现行养老保险体系。这两次养老金改革在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同时,也导致老年贫困和收入不平等等问题。通过剖析墨西哥养老金制度改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养老金制度的性质和定位;认识到养老金制度改革必须考虑非正规就业及其带来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化;重视缴费型养老金与非缴费型最低保障养老金的匹配,认识到养老金改革应结合本国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基本国情,制度的管理质量和效率事关改革成效、管理与运行成本以及重视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
墨西哥 养老金制度 结构性改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兴志 李少林
能源供给侧改革对于推动"新常态"下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性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能源供给侧改革的迫切性,随后在参照美、英、日等国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时机把握、工具选择与效应波及等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实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从改革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等关键环节进行合理化的国际政策移植,为"新常态"下中国能源供给侧改革找寻系统性的理论依据与动力保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万丁 张子厚
作为可靠的老年保障制度,公共养老金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根源。半个世纪以来以人口老龄化为动因的围绕现收现付和基金积累财务机制的争论以及进而对公共养老金的批判在很多地方都值得推敲,事实上,公共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并不必然受制于全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与目前理论界公认的"常识"不同,本文认为,中国公共养老金改革的成效并没有证明对基金积累的推崇是明智之举,相反,现收现付的统筹账户却在中国公共养老金体系中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
公共养老金 现收现付 基金积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哲
在供给老化产业无法继续拉动经济增长时,需要通过更新供给结构,寻找经济的新增长点,创新增长方式。G20杭州峰会上的结构性改革倡议正是基于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各国具有借鉴价值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一边是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英国脱欧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另一边新兴市场国家增速下滑,巴西更是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全球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栋 张琳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养老金体系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基本框架。但由于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发展不均衡,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当前我国养老金体系仍在公平性、可持续性和待遇充足性方面面临着挑战。作为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结构相对均衡、保障水平较为充分的典范,加拿大养老金体系在结构性改革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尤其是其税收优惠等缴费激励机制、制度的灵活安排等参与机制、多元化投资等运营机制设计,极大地提升了二三支柱私人养老金的参保水平和保障水平,同时其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缴费端和待遇端的参量改革也为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中国养老金体系改革需在明确不同支柱养老金制度在整个养老金体系中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激励机制设计、灵活性安排、投资效率提升等方式促进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姚余栋 王赓宇
发展养老金融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其直接回应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涉及国家宏观经济金融体系的发展;其次,养老基金投资本身就是证券投资基金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看,发展养老金融需要有多种模式和产品的有效供给;还需要贯彻创新理念,需要政府和市场的通力合作;养老金融需要被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统工程中。
[期刊] 求索
[作者]
伍山林
回望历史,英国、苏联、美国三个全球性大国在构建内外循环过程中各具特点,提供了可供汲取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展望未来,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四要四不能"。"四要"是指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发挥内部竞争的作用,要重视发展国际循环,要认清单边自由贸易的内生脆弱性;"四不能"是指在双循环发展中不能以不平等与非共赢为原则,不能走产业空心化之路而应追求"五更"式发展,不能不考虑经济的服务化和金融化潜藏的隐忧,不能追求主权货币的超然权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雍君 李兆宜
规划预算是将规划作为财政资源配置基本单元的预算体制,旨在引导预算中的各利益相关方从关注投入转向关注支出的结果。全球范围内的预算改革经验表明,从投入预算向严格意义上的绩效预算转变通常需要经历规划预算的过渡,以此创建一个由规划、子规划和活动组成的预算结构。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下,我国应充分汲取其他国家预算改革的经验,以规划作为整合政策、资源和绩效信息的基本单元,将传统的投入预算改造为规划预算,着力提升相关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从准确陈述规划目标、科学设计规划结构、加强计量规划绩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等改革要点入手,分步推进规划预算改革,逐步将现行部门预算中二分法的"项目预算"和"基本预算"整合为统一的规划预算体制,在该体制下对资本支出和经常支出进行统一筹划。
关键词:
规划预算 绩效预算 预算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仲继银 党印
国有企业由国家所有或国家主导,历来是各国稳定和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国有经济应在国民经济中占多大比重,是古今中外各国的共同难题。晚清国有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为今天的国企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历史上中国的官府并没有控制大部分国内市场和生产,其中有许多掌握在私人手中。在清代,仅有盐、铜、丝和瓷器由国家垄断,而像茶、糖、谷、棉纺织等则几乎完全被私人拥有和掌握。也正是因此,中国能够在几千年里生生不息,并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可是,在西方国家利用公司制度实现了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陆岷峰
养老金融本质上从属于普惠金融的范畴,是当前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纵览二十多年的改革与探索,养老金融存在的诸多发展掣肘问题而阻碍了其健康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发展养老金融需要从制定养老金融发展战略、构建养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搭建数字养老金融模式、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壮大、延展养老金融服务供给、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等方面多措并举,以金融的有效供给助力中国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云龙
周小川曾提出,以个人养老金即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为突破口,实现养老金改革与金融改革互动,构建人口结构、养老金结构、金融结构、财税结构、经济结构变迁的新经济生态,推动养老金融、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科技创新发展,获得新发展机遇,是一个整体性、生态化的改革顶层设计,也是一个体现改革意志、展示改革艺术、凝聚改革智慧的国家发展战略。按照国际经济学界通行的说法,可以称之为"中国养老金革命",也可以称之为"中国金融大爆炸"。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田辉
现代养老金制度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的德国。以1889年德国颁布《老年和残疾保险法》、引入公共养老金计划为标志,现代养老金制度由此发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养老金体系已经在全球各经济体中普遍建立,尽管类型各异,特点不同,但均在维持退休生活、降低老年贫困、调节社会分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纵观养老金发展的历史,同样是一部克服重重困难、对养老金制度不断
关键词:
私人养老金计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