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9)
- 2023(12319)
- 2022(10666)
- 2021(9848)
- 2020(8576)
- 2019(19924)
- 2018(19716)
- 2017(38584)
- 2016(20294)
- 2015(23044)
- 2014(23152)
- 2013(22778)
- 2012(20750)
- 2011(18539)
- 2010(18238)
- 2009(16953)
- 2008(16694)
- 2007(14836)
- 2006(12195)
- 2005(10761)
- 学科
- 济(86494)
- 经济(86404)
- 管理(60291)
- 业(59257)
- 企(49717)
- 企业(49717)
- 方法(46664)
- 数学(41032)
- 数学方法(40470)
- 贸(24488)
- 贸易(24480)
- 易(23799)
- 财(22118)
- 农(21186)
- 中国(18905)
- 学(17516)
- 业经(17265)
- 务(15043)
- 财务(14986)
- 财务管理(14951)
- 地方(14921)
- 企业财务(14102)
- 制(14100)
- 理论(13722)
- 农业(13455)
- 技术(12863)
- 和(12729)
- 银(12273)
- 银行(12246)
- 融(12216)
- 机构
- 大学(294797)
- 学院(294381)
- 济(123537)
- 经济(121166)
- 管理(117295)
- 理学(102739)
- 理学院(101680)
- 管理学(99750)
- 管理学院(99215)
- 研究(93021)
- 中国(68811)
- 京(60073)
- 科学(57711)
- 财(53828)
- 农(48418)
- 所(46049)
- 业大(45163)
- 财经(44524)
- 中心(44301)
- 研究所(42295)
- 江(41846)
- 经(40469)
- 农业(38588)
- 经济学(38171)
- 北京(36598)
- 范(36339)
- 师范(35947)
- 经济学院(34851)
- 院(33842)
- 州(33415)
- 基金
- 项目(204448)
- 科学(161781)
- 基金(151339)
- 研究(144567)
- 家(132314)
- 国家(131328)
- 科学基金(113787)
- 社会(92852)
- 社会科(88318)
- 社会科学(88294)
- 基金项目(79703)
- 省(79453)
- 自然(75920)
- 自然科(74279)
- 自然科学(74256)
- 自然科学基金(72940)
- 教育(67467)
- 划(67006)
- 资助(63201)
- 编号(57370)
- 部(45854)
- 重点(45833)
- 成果(44984)
- 发(42722)
- 创(42596)
- 科研(40496)
- 创新(39932)
- 教育部(39495)
- 国家社会(38968)
- 人文(38531)
共检索到408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崔晓敏 熊婉婷 杨盼盼 徐奇渊
当前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影响各国经济稳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意义的重大问题。本文利用贸易网络分析方法和2017—2020年双边产品层面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及全球供应链的总体特征和内在脆弱性。研究发现,一是全球供应链脆弱性产品多来自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中,发达经济体的供应链脆弱点主要面向政治和经济同盟,而发展中经济体普遍对区域集团依赖更深。二是我国在超过8成高脆弱性中间品贸易中占据明显出口优势,但在部分高端机电和化学产品上依赖来自发达经济体或其跨国企业的进口,在部分资源型产品上依赖来自发展中经济体的进口。三是在2018—2020年的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美两国在关键产品上的供应链脆弱性相对其他产品显著下降,这反映出关键产品供应链的布局特征从以效率为主转向了兼顾效率与安全。本文提供了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各国供应链脆弱性的量化方法,并为我国制造业补短板、强化产业基础能力提供了具体的政策依据。根据供应链脆弱性特征,本文将我国进口中间品分为4类,并提出应当以供给端的补短板、需求端的多元化进口以及国际协调合作等多种方式来应对供应链脆弱性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琳琛 王悦 董银果
“牵一发而动全身”,正确认识和研判国际农产品贸易网络的脆弱性以及经贸环境突变的冲击性影响,对新发展格局下农产品进口贸易风险防控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多维度的贸易网络脆弱性指标,系统性解析国际农产品贸易网络的脆弱性特征,并进一步定量评估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贸易网络的冲击影响。主要结论如下:国际农产品贸易网络中高脆弱性行业主要集中在食用肉类、动植物油类、鱼类等水产品、食用水果和坚果以及谷物类产品,其核心出口参与国为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以及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少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全球国家间农产品贸易依赖网络关联趋于紧密,整体而言呈现出多中心集聚的“多点开花”局面。发展中经济体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复合脆弱性程度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其高脆弱性农产品的进口种类更为广泛且该类产品进口贸易占比更高。2018—2020年,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显著降低了世界各国高脆弱性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复合脆弱性指数,这意味着高脆弱性农产品贸易网络布局从以贸易效率为主导转变为兼顾效率与安全。其中,发展中经济体受经贸环境突变的冲击影响更大,更易陷入农产品跨国供应短缺以及“牺牲效率换安全”的局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左芝鲤 成金华 詹成 郭海湘
【目的】本文旨在模拟贸易中断风险发生时锂产业链贸易网络的脆弱性,以有效识别关键节点和网络的潜在风险,为优化贸易格局和规避风险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基于贸易流向分析锂产业链2000—2021年的贸易格局演化情况,采用蓄意攻击法模拟2021年PageRank中心度前10%的节点发生贸易中断后锂产业链贸易网络脆弱性动态变化。【结果】研究显示:(1)锂产业链全球贸易格局正面临深刻的重组与变革,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凸显;(2)样本期内锂产业链上游网络抗毁性有所提升,中游和下游网络抵御风险能力相对稳定;(3)锂产业链脆弱性排名为下游<中游<上游,当全球前10%的关键节点贸易中断后,上游、中游和下游贸易网络的整体性能分别平均下降60%、35%和23.5%。【结论】为维护中国与世界的锂产业安全与稳定,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锂产业链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保障机制;建立锂产业链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共赢机制,增强产业链与供应链、价值链之间的正向响应能力;提高锂资源国内自主供给保障能力和全球配置能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倬
粮食供应链的脆弱性分为结构型和胁迫型两种。结构型脆弱性由供应链的主体组织化程度和网络一体化程度决定,胁迫型脆弱性则由供应链的风险承受弹性和风险发生概率决定。粮食供应链管理目标就是降低这两种脆弱性,形成"高效+安全"的粮食供应链。供应链整合是降低粮食供应链脆弱性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探索组织创新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实施信息共享技术和实行风险闭环管理等四个方面给出了整合思路,并提出了由政府、产业化龙头企业、商业流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导的四种可供操作的整合模式。
关键词:
粮食供应链 脆弱性 整合 风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广胜 刘伟
文章针对现实运作物流服务供应链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与关联性,对物流服务供应链复杂网络脆弱性进行研究。首先,在对供应链脆弱性进行归纳的基础上阐述物流服务供应链局域网络演化机理及拓扑结构特征,描述其复杂网络统计参数;其次,从供需结构复杂性、突发事件风险情景、无标度性及级联故障等方面揭示物流服务供应链网络脆弱性机制;最后,借鉴复杂网络中节点冗余、弱连接、结构均匀性及免疫策略等理论提出物流服务供应链网络脆弱性的防范对策。研究结论对节点企业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保证物流服务供应链网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毕立南 薛晓芳
信息协同能够提高建筑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匹配的信息协同机制是实现业务协同的基础,能够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效率。以信息协同为手段、业务协同为目标,从供应链脆弱性视角出发,应用现有的理论构建包含外部稳定机制、跨企业协同机制、跨部门协同机制三方面内容的层次化信息协同机制,保证信息协同的实现,促进节点企业间的业务协同,在降低供应链脆弱性的基础上提高供应链整体的风险应对能力。
关键词:
建筑供应链 信息协同 业务协同 脆弱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 史丽伟
近年来我国煤电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日益严重,运力瓶颈、季节周期等导致港口主导下煤炭供应链脆弱,阻碍供应链的顺畅运行甚至产生中断风险。研究利用贝叶斯网络计算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影响下的港口煤炭供应链脆弱性,构建定量分析模型,并界定了港口主导下煤炭供应链的结构及其脆弱性的含义,对供应链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的脆弱性进行分析。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和贝叶斯网络模型分别对供应链短期脆弱性和长期脆弱性进行网络参数计算,并通过实证研究找出港口主导下煤炭供应链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成果为煤炭供应链上企业的运行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建飞 宗刚
文章根据SCP产业分析范式从产业规模、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环境等3个方面提出了工业产业脆弱性评价指标,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显著性分析等方法,定量化地构建了12个观测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本身非递阶层次结构特点,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工业产业脆弱性评价模型,对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工业产业脆弱性进行了具体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区域之间工业产业脆弱性存在着地域差异,西部相较于其他地区更加脆弱。
关键词:
工业 网络层次分析 灰色关联度 脆弱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杜志平 胡贵彦 刘永胜
供应链脆弱性是影响供应链运作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对国内外学者有关供应链脆弱性研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供应链集成的复杂性、运作的复杂性以及环境的复杂性,会相应地产生道德风险、市场风险和决策风险,使供应链脆弱性来源大大增加。文章提出,为降低供应链风险,减少供应链脆弱性,促使供应链效益正常发挥,并按组织者预期进行运作,应从加强供应链组织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在供应链运作中引入协商机制、提高供应链集成柔性、正确处理信息资源与收益关系、合理划分供应链边界等方面入手加强供应链建设。
关键词:
供应链 脆弱性 复杂性 风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业旺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表现出脆弱性的特征。本文根据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在基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定性分析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采用解释结构分析模型,得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的多阶层次结构模型,识别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因子。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直接影响因素为信息渠道、农产品数量、协作机制、交货速度、自然灾害和政治事件,这些因素会直接导致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呈现脆弱性特征。此外,需求突变是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最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俊淼
本文从交易角度分析了农户风险与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关系,由于特殊经营和制度环境,使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具有特殊的结构,分散经营的农户与供应链上下游之间联系并不紧密,使农户面临较大的交易风险,并导致农户交易成本上升;农户交易成本的上升使得其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增加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农产品行业协会或农村合作组织为核心协调农产品供应链,能够有效地防范农户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效率。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 农户风险 脆弱性分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隋博文 谭翔
从供应链脆弱性含义出发,基于政策变化、价格波动、供求变动和信息阻滞、利益冲突、物流桎梏共6个维度构建了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基本假设及相应测度。在对山东、广东、河南、广西、云南等中国东中西部具有代表性的五省区面向东盟的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成员企业调研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政策、价格、供求等外部因素和信息阻滞、利益冲突、物流桎梏等内部因素均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应加强政策、价格、供求等市场信息的搜集和研判,建立健全相应对接协调机构、平台和机制,减缓乃至防止外部因素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冲击;加快信息技术、利益格局和物流要素等内部"短板"的补齐、调整或完善,打破和化解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内部的利益藩篱及其固有冲突,科学合理地进行包括直接和非直接利益在内的利益格局重构,打造我国涉农涉外行业企业占据主动地位、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同时加快基于"互联网+"、跨境电商、区块链等技术(平台)的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互联互通建设和基于供应链的跨境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协同运作,提高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业旺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表现出脆弱性的特征。本文根据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在基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定性分析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采用解释结构分析模型,得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的多阶层次结构模型,识别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因子。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直接影响因素为信息渠道、农产品数量、协作机制、交货速度、自然灾害和政治事件,这些因素会直接导致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呈现脆弱性特征。此外,需求突变是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最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霍红 张凯旋
本文以中小零售企业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我国经济发达省份200余家中小零售企业,分析了供应链动态能力与合作关系、外界环境不确定条件对于供应链脆弱性的影响,旨在为中小零售企业有效重构供应链、提升供应链抗风险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郭宁 郭鹏 赵静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串联式项目群的结构脆弱性。首先,基于串联式项目群的拓扑结构及特征,将串联式项目群抽象为一个有向加权网络。继而运用网络指标评估串联式项目群的结构脆弱性,并进一步探讨了网络拓扑结构特征与其脆弱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实现了串联式项目群结构脆弱性的定量化评估,能够有效识别项目群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且相关分析表明节点中心性指标能够为关键节点的识别提供参考。本研究对于优化项目群结构、提高项目群的抗风险能力和保障其顺利实施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脆弱性 项目群 复杂网络 拓扑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