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0)
2023(7057)
2022(5871)
2021(5655)
2020(4700)
2019(10612)
2018(10455)
2017(19264)
2016(10326)
2015(11930)
2014(11640)
2013(11758)
2012(11069)
2011(10268)
2010(10322)
2009(9914)
2008(9649)
2007(8608)
2006(7827)
2005(7348)
作者
(29223)
(24251)
(24139)
(23283)
(15545)
(11726)
(10856)
(9332)
(9321)
(8802)
(8513)
(8102)
(8062)
(7890)
(7762)
(7597)
(7335)
(7003)
(6996)
(6789)
(6272)
(5915)
(5771)
(5480)
(5461)
(5456)
(5431)
(5288)
(4870)
(4844)
学科
(46164)
经济(46113)
管理(33194)
(31629)
(26167)
企业(26167)
方法(18476)
中国(16659)
数学(16307)
数学方法(16158)
(12753)
贸易(12742)
(12587)
(12505)
(10194)
业经(9631)
(9474)
(9289)
银行(9274)
(9048)
(8131)
金融(8131)
(7758)
供销(7745)
农业(7571)
(7562)
(7550)
关系(7232)
(7193)
地方(6914)
机构
大学(151090)
学院(149358)
(71839)
经济(70689)
研究(58256)
管理(56576)
理学(47549)
中国(47534)
理学院(47031)
管理学(46466)
管理学院(46155)
(33577)
(31188)
科学(31078)
(28587)
中心(25936)
研究所(25851)
财经(24711)
经济学(22973)
(22625)
(22244)
北京(22165)
(21853)
(20984)
经济学院(20566)
(19214)
师范(19065)
财经大学(18332)
业大(17855)
科学院(17504)
基金
项目(94229)
科学(75293)
基金(71318)
研究(70160)
(62506)
国家(62062)
科学基金(52658)
社会(47206)
社会科(45011)
社会科学(45006)
基金项目(35435)
(32442)
自然(32214)
教育(31967)
自然科(31531)
自然科学(31522)
自然科学基金(31033)
资助(30694)
(28802)
编号(26660)
(22736)
成果(22675)
中国(21538)
重点(21470)
国家社会(20932)
(20681)
教育部(19899)
课题(19159)
(19130)
人文(18629)
期刊
(80774)
经济(80774)
研究(50805)
中国(32580)
管理(24272)
(22784)
科学(21087)
(20758)
学报(20388)
(17494)
金融(17494)
大学(16037)
教育(16036)
学学(14714)
经济研究(14258)
农业(14182)
技术(13164)
财经(12835)
(12491)
国际(11740)
业经(11551)
(11226)
世界(10972)
问题(10712)
(9105)
技术经济(7625)
图书(7535)
(7180)
论坛(7180)
现代(6786)
共检索到241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继军  金梦圆  张晓磊  
复杂的供应链体系在提升全球经济效率的同时,也为外部冲击的蔓延提供了更大的"表面区域",供应链安全问题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疫情对现有的供应链体系形成了剧烈冲击,引发了全球供应链布局的新一轮调整,增加供应链备份、"邻近生产"等做法逐渐在跨国企业中形成共识,全球供应链呈现"分散化""区域化"和"扁平化"趋势。中国要充分完善供应链风险应对机制,推进"点式""链式"协同,打造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警惕跨国企业短期内大规模改变生产的物理位置,避免落入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去中国化"陷阱;以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现有的区域合作为突破口,构筑互利共赢的全球供应链合作体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志浩   孙小宁  
供应链安全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利用全球双边商品贸易数据,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全球供应链格局新趋向和我国面临的供应链新特征。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供应链呈“慢全球化”特征,并演化为四大供应链社团,我国代替日本成为供应链社团新核心。以印度为核心的供应链社团异军突起,引领了全球第四大供应链社团。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增大,以美国为核心的供应链社团以及高技术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增势尤为明显。我国的供应链资源调配力增速趋缓,其中,高技术产品供应链的资源调配力放缓最为明显;高技术产品供应链呈近岸化趋势,且断供风险有所提高;中技术产品和低技术产品供应链维持远岸化态势,且断供风险持续下降。我国应以国际局域合作为依托,推动供应链全球化;以我国产业发展阶段为基础,推动供应链保稳工作;警惕以美国为中心的供应链社团潜在阻断点危机及其外溢风险,加快构建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分级发展机制,充分利用“引进来”和“走出去”政策对冲供应链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琢   张幼文  
在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文章探讨了供应链的外向链接与内向链接。“外链”追求分工效率的同时存在中断风险,“内链”侧重产业安全的同时存在机会成本,两者的相机抉择成为了大国产业发展的现实难题。文章引入“度”的概念,强调在供应链韧性的维度上分析分工深度与安全水平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指出,“外链”和“内链”的战略调整不应是简单的非此即彼和方向性调整,而是通过外部风险的分散和内部分工的扩大,在保持效率与加强安全之间寻求韧性的平衡。为此,文章认为外部供需的多元化和内部要素的增加将是战略考量的关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丁俊发  
进入21世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美国为继续领导世界,保持在军事、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世界霸主地位,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金融等方面入手,对其全球战略布局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而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应运而生。这是因为,国内外一切经济军事活动都离不开物流与供应链,而物流又是供应链的一部分,任何国家都要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并依靠高科技(如互联网)来支撑其发展,以此取得大国间的平衡与优势。美国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的基本目标:一是促进商品高效与安全运输;二是培养一个有弹性的供应链。其核心一是安全,二是...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路红艳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凸显,对我国外贸发展带来了综合成本上升、产业链和订单转移等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我国采取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策略,多措并举稳定和畅通外贸供应链,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志芳  辛乐  
绿色供应链是促进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绿色供应链市场总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为解决供应商在提高产品绿色度时出现资金约束的问题,建立以供应商为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提前支付与银行贷款两种融资模式下,供应链的最优生产决策与供应商的最优融资方式。研究表明:两种融资模式下的最优决策与初始资金无关,只与提前支付折扣/银行贷款利率有关;当提前支付折扣与银行利率相等时,供应商总是会优先选择提前支付融资模式解决约束问题。然后,应用数值模拟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据此,提出提高对绿色理念的关注度、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领域的技术和模式创新等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盛祥  于琳  黄海瑛  
跨境数据本地化已被列入很多国家的法律条文。从多维方式来研究跨境数据本地化有助于对我国数据本地化进行科学的战略定位,维护我国的数据主权需求,实现数据安全与数据跨境高效流动的双重价值平衡。基于维护数据主权考量,文章以66个国家(地区)的数据本地化措施为分析样本,从多个维度剖析各国数据本地化策略,检视我国数据本地化策略并提出完善对策。研究发现:大多数国家的价值取向是促进数据跨境流动,存在“显性”“隐性”及其二者组合的3种模式,以及本地存储与本地备份两类强度要求,客体类型侧重于个人数据。我国数据本地化策略侧重于维护数据安全,存在本地存储数据类型过多、双重本地化要求过严、数据本地化立法强度升级等问题。文章提出我国跨境数据流动的战略定位设想:正视数据主权的相对性、区别适用绝对的本地存储、坚持显性数据本地化为主、数据类型先分类再分级等方面加以调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杰  张晨曦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和推行逆全球化,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正在发生新的演化,蕴含新的风险。西方发达国家谋划以“同盟式”“集体式”“组团式”方式组建联合体系,新冠疫情对全球主要经济体产生的巨大负面冲击,国内频繁多点暴发的新冠疫情,均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可能面临诸多形式的“外移内缩”重大风险。要重点提升“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自控能力,支持地方走出保产业链供应链与防控疫情相结合新路子,实施中国与国外要素资源双向有效流动新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晓  孙家庆  丁瑶  
在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等新形势下,我国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对我国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面临的新挑战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循环"战略背景下保障我国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政策建议,以供政府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宏波   郑涵茜   余天赐  
在大国竞争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乌克兰危机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进入重要的重塑阶段。与此同时,美国先后提出对华“脱钩”“去风险”,试图减少其产业链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本文首先界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范畴包括主体要素安全和结构要素安全两部分,然后辨析美国“脱钩”和“去风险”政策意图的异同,并就现阶段“去风险”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主要影响和中国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论述。分析发现,主要影响包括:一是美国通过控制核心技术、中间品出口和关键资源,降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主体要素安全水平;二是通过制造业产业回流、“近岸外包”“友岸外包”重塑全球产业空间布局,威胁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结构要素安全;三是通过“友好国家”网络拉拢“盟伴”,增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去中国化”风险。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如何在美国“去风险”背景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措施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震海  
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在更大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消除浪费,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益和企业竞争优势,使供应链各环节上的企业都从中受益。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竞争战略、协调战略和集群文化战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洪俊杰   陈洋   杨志浩  
全球产业链格局正在加速重塑,全球经贸格局或将经历剧变,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已经到来。中国作为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核心参与者,在这一进程中呈现加工制造环节加速外迁、跨国资本流动朝资本流出方向集中、国内产业转移承接的空间不饱和以及新兴产业尚未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等典型特征。文章在深入剖析不确定性风险、跨国企业主动国际化布局、国内需求不足、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技术变革驱动等影响中国产业外迁的重要因素基础上,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如何应对我国产业过早过快跨国转移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远  张大威  冯玲  
并购与分拆是现代市场上企业生命中常见而频繁的例行活动,也是商业运行中最富有戏剧性色彩的事件。企业的并购与分拆都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契合,才有可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宏兵  赵路犇  翟瑞瑞  
在中美经贸摩擦为代表的大国博弈态势加剧及非传统安全因素突出的双重影响下,芯片供应安全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全球芯片供应链加速调整,逐步呈现出“短链化”“近岸化”“本土化”特征,芯片供应链构建原则由追求效率和成本最优转为以追求供应安全为主的次优配置原则。文章通过梳理当前全球芯片供应链布局方式及核心国家和地区调整动向,总结当前芯片供应链调整的新特点,并从进入壁垒、外资企业外迁风险、关联行业发展等多方面着手,提前研判其对于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建议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土芯片产业联盟的作用,以强化芯片底层安全技术为抓手发起芯片产业安全规则倡议,并以双多边合作为突破口增强供应链弹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锐   寇静娜  
当前,美国急于在全球层面重塑清洁能源供应链、确立清洁能源霸权地位。这一战略举动的关键动因包括关键矿产资源和技术成为能源地缘政治新焦点、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美国本土供应链规模有限及其对拓展霸权影响边界的需求。美国重塑供应链的核心目标是建构以服务美国能源转型为中心的地缘能源空间,三大对外行动包括拉拢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关键矿产资源国,依托盟友阵营组建合作机制和打压中国产业。美国战略以遏制中国为优先任务,推动政治联盟与能源联盟的相互嵌构、聚焦各类非物质因素的竞争,这些特点都与其塑造石油霸权形成较大差异。美国战略将严重冲击中国供应链企业,扰乱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国的能源外交与对外合作需对其战略动向及时加以关注与应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