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5)
2023(12632)
2022(11000)
2021(10230)
2020(8660)
2019(19973)
2018(19778)
2017(38916)
2016(20984)
2015(23305)
2014(23075)
2013(23044)
2012(20792)
2011(18615)
2010(18563)
2009(17119)
2008(16419)
2007(14126)
2006(12066)
2005(10338)
作者
(59701)
(49602)
(49181)
(46804)
(31454)
(23827)
(22375)
(19559)
(18730)
(17640)
(16981)
(16540)
(15701)
(15472)
(15302)
(15130)
(14846)
(14592)
(14077)
(13996)
(12201)
(12006)
(11997)
(11235)
(11064)
(10979)
(10878)
(10764)
(9914)
(9722)
学科
(90210)
经济(90132)
管理(62064)
(60506)
(52143)
企业(52143)
方法(43955)
数学(38343)
数学方法(37793)
(21592)
业经(20412)
中国(20320)
(19805)
(19081)
地方(17717)
理论(15011)
(14401)
贸易(14395)
技术(14255)
农业(14132)
(14005)
(13959)
(13954)
(13322)
财务(13252)
财务管理(13232)
环境(13213)
产业(13194)
企业财务(12570)
(11742)
机构
学院(296693)
大学(296689)
管理(123007)
(118026)
经济(115638)
理学(108400)
理学院(107237)
管理学(105188)
管理学院(104664)
研究(95588)
中国(67879)
(62645)
科学(60749)
(50119)
(46938)
业大(44966)
(44781)
研究所(43327)
中心(42325)
财经(41601)
(40735)
北京(39241)
(38793)
师范(38438)
(37800)
(35206)
农业(35115)
经济学(34860)
(33506)
商学(31837)
基金
项目(211395)
科学(167292)
基金(154093)
研究(153503)
(133927)
国家(132850)
科学基金(115284)
社会(96735)
社会科(91856)
社会科学(91833)
(83339)
基金项目(81957)
自然(76211)
自然科(74473)
自然科学(74460)
自然科学基金(73089)
教育(70310)
(69634)
资助(64162)
编号(62073)
成果(48938)
重点(47098)
(46031)
(45218)
(44371)
课题(42390)
创新(41220)
科研(40280)
教育部(39594)
国家社会(39286)
期刊
(122711)
经济(122711)
研究(83013)
中国(48399)
学报(45743)
管理(44388)
科学(42968)
(39460)
(36192)
大学(34588)
学学(32709)
教育(31050)
农业(28152)
技术(26556)
业经(21325)
经济研究(20475)
(19861)
金融(19861)
财经(19329)
(16522)
问题(16009)
技术经济(15274)
科技(15230)
图书(14902)
(14542)
统计(14150)
理论(14081)
商业(13888)
现代(13333)
(13073)
共检索到408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焕金  刘传庚  
结构演进一直是产业发展研究的重心,但经典理论以国家间整体产业分工为前提,解析结构梯度渐次演进的发生机理。全球价值链驱动型经济演进机理不同于经典理论的描述,它通过生产一体化机制实现产业全球化共时运作,促进各国产业联动和结构分化,并由其内生的资源供给增加和需求整合机制扩展全球的供求,带动世界新一轮增长。当然,全球价值链驱动对各国影响是不均衡的,它引致中国产业结构明显偏离标准形式。因此追求外向和内向战略平衡就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先考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樊茂清  黄薇  
本文根据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利用基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宏观估算方法研究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及其演进过程,并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进行了产品类别的分解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地位上升,尽管中国加工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下降,但是中间产品进出口贸易在全球占比仍在逐年提高;2.中国对全球价值链的贡献逐年增加,中国的生产活动正在逐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3.尽管总量水平不高,但中国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贸易发展迅速,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制造业也体现在服务业领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焕金  
全球价值链驱动发展中国家在扩张产业规模的同时,升级效应反而明显弱化。结合逻辑与实证方法,概括出弱化机制是:全球价值链驱动在宏观上引致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演化偏离一般路径;在中微观上引致产品的前后向关联不足,抑制上下级产业间的前后向关联耦合为产业链网,阻碍关联技术的成长与技术链条的拉伸及整合为共生的技术链网体系,导致内在的创新功能缺失,最终使得产业升级效应弱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均衡型升级思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若雪  
文章以全球价值链为研究视角,运用1995年~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从价值链升级和价值元升级两方面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需求效应和生产结构效应出发对我国增加值变化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在价值链和价值元方向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升级趋势,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曾蓓  崔焕金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分工深化发展日益成为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偏离国际一般模式的重要驱动力量,运用逻辑演绎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剖析全球价值链分工作用于中国产业发展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分工作为驱动中国产业结构国际化的主导机制,对中国产业升级和结构演化偏离国际经验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中国特殊的制度变迁模式又放大了产业结构演化的路径依赖以及国际分工的作用。研究的政策寓意是,应该把原先倚重的外向型产业发展模式转变为外向与内向驱动有效结合的平衡型产业发展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文涛  盛斌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在构建城市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基础上,基于"进口侧—国内产业—出口侧"机制分析框架,深入探究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可促使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偏离合理化,且该过程是通过价值链进口侧渠道效应和价值链出口侧渠道效应传导的。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该结论依然显著;且该过程具有显著的城市规模及发展水平异质性和时期异质性。此外,区域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显示,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仅对东、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升是通过价值链进口侧和出口侧双渠道效应传导的,而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抑制则是通过价值链进口侧渠道效应实现的。因此,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水平、避免低端锁定,积极发挥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合理制定产业政策,促使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协调发展,促使城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国胜  
全球价值链内产业升级的传递机制是企业的内生技术能力,但技术能力的演化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尽管全球价值链的国际链接与异质参与者的多样性能够为本土企业提供局部的外部知识,但链条内部的知识溢出并不足以实现本土企业技术能力的线性发展,也无法实现链条内部自动传递的产业升级,这就需要企业进行持续的技术学习,在充分利用全球价值链内局部知识外部性的基础上,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知识,实现技术能力的线性发展,从而推动本土产业的持续升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娟娟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双重层面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演进机理及路径,得出如下结论及启示:中国工业行业1995~2010年间的出口技术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其优化动力主要来源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FDI资本要素的积累与进步。但随着这些要素禀赋条件的变化,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演进机制和路径也发生了动态变化:2001年前,物质资本是影响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首要要素,但2001年以后,物质资本对出口技术结构的提升效应明显减弱,人力资本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更加显著,且呈现出边际贡献动态上升的趋势。因此,加大对人力资本要素培育和创新将会成为中国出口结构优化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的驱动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宏  郑婧  曹清峰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深化,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理论分析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人力资源再配置效应与技术扩散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合并2006—2013年中国海关与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了70个大中城市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实证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提升了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该结论在分区域与分城市等级样本中也是成立的;进一步对作用机制的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通过促进人力资本再配置与技术扩散提升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因此,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葛顺奇  罗伟  
本文旨在以全球价值链为视角,以"工序构成"衡量"产业结构",分析跨国公司进入是否及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并改变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为此,本文找出了跨国公司进入影响工序构成的机制,构建了企业可执行多工序的全新生产函数,证明了增加值率和要素(劳动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度以及"工序构成"的联动关系。微观计量分析表明,跨国公司进入不仅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出构成等传统变量,还对制造业的工序构成产生直接影响——转移了高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密集度的工序,以及间接影响——增加了资本密集度低、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密集度高的企业被淘汰的相对概率,促使存续企业更专业化于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的工序,总体上提升了制造业中资本和...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琦  孙理军  
为探讨产业价值链的密炼机理,梳理其形成过程,深刻理解它所具备的三重属性:价值链属性、供应链属性和产业链属性,本文先从价值链、供应链理论的发展出发,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协同机理;接着在产业链的构架下,分别从三链(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维度剖析了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其优化的数学模型,对解决产业价值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文嫮  张生丛  
在全球化背景下,分散到不同地理空间、不同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需要通过治理活动来协调。在此研究视角下,笔者首先引出研究问题——价值链"治理者"什么因素决定问题;其次,在相关理论的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中间环节的"市场结构"是决定价值链"治理者"的研究假设。然后,基于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建立和分析,从权力分布、利润分布、交易成本分摊这三个层面,探讨了中间环节市场结构如何影响治理者的决定。并得出结论:在价值链中间环节市场结构之间偏差越大,某个价值链环节的"市场结构"越趋向于垄断,该环节的在价值链当中的权力越大、价值获取能力越强、分摊交易成本越小,越有可能成为价值链的"治理者"。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云俊  
全球价值链理论阐释了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特征与价值分配规则,产业升级则表现为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升级问题,其前提是依托产业转移,在正确评估产业自身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寻找适当的机会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中端嵌入与高端嵌入)。产业升级的路径则是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延伸的方向必须结合产业特征,根据价值链动力机制(生产者驱动、购买者驱动与混合型驱动)来确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崔焕金  张强  
全球价值链驱动的"二元集聚"割裂产业间的前后向技术联系,从而可能弱化外向经济的产业升级效应。通过新增控制变量的计量模型,对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较大的8个产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表明,以垂直专业化指数测度的全球价值链分工驱动非但没有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反而明显弱化了技术的溢出效应。这也意味着生产加工功能集聚扩张并不必然转化为高级要素积累与创新优势,而构建融合全球价值链驱动与国内市场引致创新的平衡增长路径才是实现我国未来产业升级的合意之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净雪  湛谌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在GVC分工的上游参与度(增加值供给者)和下游参与度(增加值使用者)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但在2009年后出现大幅下降。从分工地位看,我国的GVC下游参与度始终低于同期的上游参与度。同时,参与简单GVC分工(中间品跨境一次)程度高于参与复杂GVC分工(中间品跨境多次)程度,我国在GVC分工中的地位偏低。从参与GVC分工的国别结构来看,不管是从增加值供给者还是从增加值使用者的角度,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的依存关系均显著高于与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依存关系。但是,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依存关系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应妥善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依存关系,避免过分依赖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从而产生不利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