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0)
2023(4446)
2022(3843)
2021(3532)
2020(3055)
2019(6767)
2018(6809)
2017(14630)
2016(7381)
2015(8680)
2014(8609)
2013(9064)
2012(8450)
2011(7773)
2010(7925)
2009(8003)
2008(7799)
2007(7087)
2006(6410)
2005(5830)
作者
(21735)
(17835)
(17684)
(16967)
(11165)
(8241)
(8201)
(6866)
(6552)
(6503)
(5839)
(5658)
(5603)
(5475)
(5457)
(5319)
(5284)
(5221)
(5145)
(4979)
(4539)
(4358)
(4262)
(4134)
(4033)
(4019)
(3962)
(3801)
(3545)
(3433)
学科
(39456)
经济(39427)
(26670)
管理(24843)
(21448)
企业(21448)
方法(15789)
数学(13820)
数学方法(13774)
中国(11978)
(10709)
业经(9469)
产业(9299)
(8627)
(8139)
(8051)
贸易(8047)
(7885)
(7364)
银行(7362)
(7131)
地方(7067)
(6335)
金融(6334)
农业(6219)
(6187)
供销(6156)
(6156)
技术(6123)
结构(5871)
机构
学院(120049)
大学(118506)
(57001)
经济(56045)
管理(47741)
理学(40948)
理学院(40594)
管理学(40243)
管理学院(40014)
研究(37931)
中国(29744)
(26807)
(24862)
财经(21379)
科学(19530)
(19115)
(18265)
经济学(18054)
(16887)
经济学院(16460)
中心(16339)
北京(16287)
研究所(16138)
财经大学(15667)
(14593)
师范(14514)
(13809)
商学(13528)
(13482)
业大(13469)
基金
项目(70525)
科学(56282)
研究(55499)
基金(51287)
(42524)
国家(42179)
社会(37138)
科学基金(36463)
社会科(35397)
社会科学(35392)
(27407)
基金项目(26651)
教育(24495)
编号(22896)
(22425)
资助(21094)
自然(20826)
自然科(20254)
自然科学(20249)
自然科学基金(19912)
成果(18668)
(16884)
(16284)
课题(15547)
重点(15355)
国家社会(15207)
(14936)
人文(14709)
发展(14608)
(14425)
期刊
(65150)
经济(65150)
研究(39210)
(18924)
中国(18724)
管理(18616)
科学(13106)
(12687)
金融(12687)
业经(12540)
(12520)
学报(11866)
经济研究(11593)
财经(10805)
技术(10699)
大学(9803)
问题(9751)
教育(9683)
(9441)
学学(9195)
农业(8664)
商业(8416)
(8341)
国际(7185)
技术经济(6893)
理论(6526)
现代(6187)
经济问题(6042)
统计(5857)
实践(5783)
共检索到178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邵安菊  
改革开放以来,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制造业获得了持续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并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在繁荣表象的背后,中国制造陷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俘获"。随着人力、土地及资源等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基于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已不复存在。在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及新兴国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制造正面临来自发达国家高端先进技术及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压力。价值链的重构与跃迁,已成为中国制造摆脱GVC低端锁定并向高端突破与跃迁的必由之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旭华  
在中国制造深陷于全球性生产网络"价值洼地"的今天,对价值链跃迁和升级的战略意义和方式探讨也许更加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以台湾企业宏达电从代工向推出自有品牌的战略转型为例,从微观层面阐明价值链跃迁的内容、意义与方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不断深化,但是我国出口产品大多面临附加值低且价值单方面向外转移的困境。文章首先分析了垂直专业化与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之间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把人力资本匹配引入到分析框架中,考察初始人力资本的选择与垂直专业化不同阶段的适配如何促使发展中国家在垂直专业化不断深化过程中持续提升其产业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并避免发展中国家产业垂直专业化和产业价值链升级之间倒"U"型曲线递减趋势的出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强  
文章基于Romer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通过对模型扩展得出金融发展影响机制的理论假说,利用我国2004-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的三个方面金融效率、金融结构和金融规模对我国产业升级都具有促进作用;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产业升级的促进效应不断增强,而金融结构的促进效应在不断下降;金融规模主要利用研发途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作用在下降;金融效率主要利用FDI技术溢出途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作用在上升;金融结构主要利用人力资本积累途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作用在增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辉  
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面对这一国际分工大转换的背景,本文旨在通过引入全球价值链理论对我国如何面对全球产业转移和竞争有一个由宏观到微观多层次多角度系统的认识。本文回顾了全球价值链理论20多年的形成历程,理清理论传承和主要研究思路;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中的动力机制、治理结构、产业升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概括性探究和由此引发的诸多发展启示;最后,给出了研究和应用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一些总结和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戴翔  李洲  
本文综合考虑"物理定位"和"经济定位"的双重影响,改进了现有上游度指标测度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基础数据,测算了行业上游度和出口上游度等指标,并结合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对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演进趋势进行分解分析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处于中低端。综合考虑"经济定位"后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改善趋势,但这一变化主要来自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改善,服务业价值链分工地位仍趋于恶化。因此,为摆脱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分工地位,中国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应注重"双管齐下",不仅要依托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更应以服务贸易为抓手努力促进服务出口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戴翔  李洲  
本文综合考虑"物理定位"和"经济定位"的双重影响,改进了现有上游度指标测度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基础数据,测算了行业上游度和出口上游度等指标,并结合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对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演进趋势进行分解分析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处于中低端。综合考虑"经济定位"后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改善趋势,但这一变化主要来自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改善,服务业价值链分工地位仍趋于恶化。因此,为摆脱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分工地位,中国未来的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大伟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提升位势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从附加值较低的最终产品生产环节向附加值较高的中间产品生产环节转移;二是从最终产品的生产环节向研发、营销环节转移。实证研究表明,虽然第二条路径所创造的价值要高于第一条路径,我国在第一条路径上的绩效要优于第二条路经。未来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政策取向应在两条路径并重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围绕第二条路径进行制度设计。为此,应在中长期内逐渐弱化直接对某个产业、某个产品的直接支持;采取"以内促外"战略,将完善和优化国内市场环境作为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强调对企业研发、品牌构建等行为的各种直接间接支持措施;从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交通、能源、科技信息等基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若雪  
文章以全球价值链为研究视角,运用1995年~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从价值链升级和价值元升级两方面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需求效应和生产结构效应出发对我国增加值变化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在价值链和价值元方向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升级趋势,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郝凤霞  周冰洁  杨玉红  
近年来,发达经济体的离岸外包业务和FDI的流入将我国牢牢嵌入全球价值链中,我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低端锁定地位,研究通过利用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FDI的流入对高技术产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发现FDI的流入在初始阶段可以促进产业价值链的升级,但随着流程升级与产品升级完成后,FDI流入将带来强烈的负面效应,即在FDI流入和价值链位置变动上存在着明显的倒U型关系。因而为防止发达经济体通过产业价值链封锁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需结合我国所处产业价值链位置调整和引导FDI规模与质量,并为本土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罗勇  曹丽莉  
产业集群的升级是保证集群长期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任何产业集群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集群已融入全球价值链。我国制造业集群的比较优势在于所拥有的廉价劳动力等资源,这就决定了其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从事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生产加工制造。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结合全球价值链曲线的形状,提出了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即底端向上的"制造升级",向左右两端高附加值环节的创新升级和集群自身的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于倩  
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全球价值链治理与治理模式理论,分析全球价值链治理框架下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子帆  
文章依据1995—2013年的国际贸易数据和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相关因素对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模式与我国产业对外转移之间是双向的影响,其影响的正负向取决于其内部因素的不同,并且各个因素之间会交叉相互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强  
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得出产业升级对要素收入分配影响的理论命题,在构建公式测度我国28个省份2006~2012年的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基础上,利用差分GMM方法在国家和地区层面上对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到:全国和地区层面的差分GMM估计结果都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对我国劳动要素收入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不利于我国劳动要素收入水平的提升。同时两种产业的升级差距越大,对我国劳动要素收入水平的提升越不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石莉萍  戴翔  孙大伟  
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表现出新趋势,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等转型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为此,应通过打造综合竞争优势等方式,顺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在全球价值链进一步深入拓展和重构中,逐渐从"被动参与"向主动融入乃至主导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转变,以助推我国制造业从主要依靠中低端产业的规模扩张逐渐向产业链中高端挺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