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43)
2023(12019)
2022(10609)
2021(9934)
2020(8414)
2019(19392)
2018(19195)
2017(36969)
2016(20007)
2015(22669)
2014(22492)
2013(22388)
2012(20406)
2011(18506)
2010(18306)
2009(16859)
2008(16323)
2007(14059)
2006(12307)
2005(10736)
作者
(59618)
(49380)
(48993)
(46535)
(31618)
(23855)
(22346)
(19567)
(18781)
(17630)
(16878)
(16628)
(15711)
(15643)
(15347)
(15282)
(15022)
(14834)
(14147)
(14132)
(12458)
(11968)
(11939)
(11293)
(11044)
(11032)
(11022)
(10767)
(10021)
(9879)
学科
(77460)
经济(77376)
管理(57396)
(54523)
(46181)
企业(46181)
方法(36941)
数学(31219)
数学方法(30860)
(23278)
贸易(23266)
(22584)
(19969)
中国(19337)
(18754)
(18502)
业经(17356)
地方(15612)
理论(14058)
(13039)
农业(12859)
(12734)
(12229)
环境(12202)
财务(12166)
财务管理(12144)
技术(11931)
企业财务(11390)
教育(11229)
(10821)
机构
大学(284958)
学院(283240)
管理(111780)
(110691)
经济(108250)
研究(98283)
理学(97325)
理学院(96240)
管理学(94507)
管理学院(94038)
中国(70254)
科学(63234)
(61611)
(50589)
(49435)
(47162)
研究所(46583)
业大(45368)
中心(43088)
(40265)
农业(39324)
北京(38921)
财经(38417)
(37349)
师范(36917)
(36477)
(34895)
(32951)
经济学(31751)
技术(30991)
基金
项目(198716)
科学(154033)
研究(143166)
基金(142474)
(125886)
国家(124834)
科学基金(105352)
社会(87083)
社会科(82345)
社会科学(82320)
(78038)
基金项目(75609)
自然(70770)
自然科(69077)
自然科学(69057)
自然科学基金(67814)
(66334)
教育(65147)
资助(59613)
编号(58689)
成果(47271)
重点(44658)
(43232)
(42456)
(41392)
课题(40471)
科研(38588)
创新(38539)
计划(37128)
大学(36556)
期刊
(118221)
经济(118221)
研究(82233)
中国(50478)
学报(49432)
(43988)
科学(43550)
管理(40586)
大学(36336)
学学(34140)
(33969)
教育(31973)
农业(31393)
技术(23693)
(20861)
金融(20861)
业经(20044)
经济研究(19960)
财经(17609)
(16710)
(16628)
图书(16108)
问题(16095)
(14932)
国际(14872)
科技(14182)
理论(13640)
(13108)
商业(13106)
技术经济(12949)
共检索到408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飞   姜佳彤   裴建锁  
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对全球价值链贸易的研究逐渐丰富,但在数据库构建、核算方法和实证研究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为此,本文重点评述了近年来全球价值链贸易相关分解方法、核算框架与实证研究。通过对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区分和述评,本文归纳了全球价值链贸易分解中易混淆的相关概念,并就政策制定者关心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的驱动因素和社会经济影响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地,为厘清中国近年来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特征,本文基于相关测度方法提炼了四个典型事实,并探索性地提出“双循环”的三种测度方法。最后,本文指出全球价值链贸易研究的关键瓶颈,提出若干思考,以期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全球价值链未来研究夯实基础。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曾凡  
融入GVC生产体系以来,上海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取得了重大调整与升级,在GVC生产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然而在长期不理想的贸易增加值和迄今未能取得突破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前景下,这一提升仅具有相对性。依托GVC发展至今,生产和服务的技术复杂度低、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不足、有国际影响力的高低值自有品牌匮乏、国际竞争性跨国领军企业稀缺等问题仍严重制约着上海在GVC体系中的议价和获利能力。如何解除束缚,进一步提升上海产业和对外贸易的GVC地位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安志东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衰退,价值链重构,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应采用优势行业突破、加速国内企业与制造业改革转型等方式,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积极参与到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全面促进中国出口价值链升级,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玉焕  常润岭  
一、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取得了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国家和经济体参与到今天的全球经济中,形成越来越多的跨国价值链。通常情况下,价值链包括以下活动:设计、生产、销售、分销和到达最终消费者。这些活动可以在同一公司或不同的公司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健  赵洋  赵迪  
从国别角度出发,本文研究借助生产分割阶段数测度,通过将全球价值链解构为国内和国际价值链分工联系,同时在区分制造和服务功能环节基础上,探讨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内在机制。结合定量考察与实证分析,研究证实:全球价值链分工联系拓展对服务贸易总体表现为促进作用,这在金融危机后进一步增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过度集中于在制造环节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点,决定了该分工联系更主要存在不利影响。全球价值链解构下的机制探讨表明:在推动服务贸易增长方面,国内或国际价值链拓展的影响并非彼此"替代",而是可以呈现"互补"关系;相比国内价值链,拓展国际价值链、尤其服务环节国际价值链分工联系能够更好促进服务贸易。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祺  
纺织服装产业在中越对外贸易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TPP协议的达成将会对中国与越南的纺织产业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及TPP背景下,中越纺织服装产业在竞争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合作。本文考察了中越纺织产业对外贸易状况,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计算出中国和越南纺织服装产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变化,并且解析了纺织服装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演变以及中越两国在纺织服装产业构建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提出构建中越纺织服装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阮文婧  
文章在整理、对比中美两国半导体西向贸易官方统计数据后发现,两国海关对进出口货物计价方式和中美统计口径差异导致了统计数据偏差,但并不存在"统计错误"。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锐  陈湘杰  张友国  
本文在现有的三区域产出溢出反馈模型基础上构建出衡量中美经济增加值和就业联系的测度方式,全面透视了中美两国的增加值和就业依存关系。结果发现:①通过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中国最终需求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美国最终需求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则在近期存在下降趋势。同时,中国的最终需求为美国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而美国最终需求对中国的就业影响在近期处于下降阶段。②就双边贸易而言,中美贸易对两国的增加值和就业贡献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具体到产业渠道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影响中国的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纺织服装以及皮革制品,批发贸易(汽车和摩托车除外)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主要影响美国的法律、会计、总部及管理咨询,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作物和畜牧业,行政和辅助服务活动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常冉  杨来科  王向进  
文章采用贸易增加值核算法对2005-2014年中美贸易进行价值结构分解和竞争力测算,重新审视中美贸易失衡并全面剖析贸易利益结构。研究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对中美贸易顺差严重高估,并对行业竞争优势产生误判。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没有带来相匹配的贸易获利,尤其知识型制造业缺乏创新技术被"低端锁定",美国服务业处于价值链上游且具备竞争优势,贸易获利能力强于中国。同时,中国出口拉动美国贸易利益的同时,推动了多区域贸易发展的格局,中国出口贸易利益分布以东亚地区为主但布局趋于多元化。美国出口利益结构均衡,对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推动作用相对突出。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潘安  吴肖丽  
基于总贸易核算框架,利用WIOD提供的数据计算1995—2011年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下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结构特征与责任分担问题,并进一步考察由中日贸易引起的碳排放转移。研究表明,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出口国的碳排放,来自第三国碳排放的占比有所上升;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主要集中于重制造业、服务业的中间品出口和轻制造业的最终品出口,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则主要集中于重制造业的中间品出口;在消费者责任原则下,进口国需为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承担主要的排放责任,且第三国承担的碳排放责任大于出口国;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牛蕊  郭凯頔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催生了基于增加值视角下对于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研究。本文首先利用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及各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测算和比较;其次,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标和垂直专业化份额的测算,对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及专业化份额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采用多部门引力面板模型对影响中韩中间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服务贸易开放度、货物贸易出口、人均GDP等宏观因素而言,中间品生产性服务贸易专业化分工程度对于两国的服务贸易影响相对较弱,通过深化生产性服务贸易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两国的贸易发展并带动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樊茂清  黄薇  
本文根据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利用基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宏观估算方法研究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及其演进过程,并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进行了产品类别的分解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地位上升,尽管中国加工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下降,但是中间产品进出口贸易在全球占比仍在逐年提高;2.中国对全球价值链的贡献逐年增加,中国的生产活动正在逐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3.尽管总量水平不高,但中国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贸易发展迅速,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制造业也体现在服务业领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磊  徐琳  
针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对既有国际贸易统计体系产生的挑战,本文首先就目前国际货物贸易统计方法改革之进展进行讨论;其次,尝试就其对我国外贸统计的影响开展分析;最后,对各类改革方案之利弊进行讨论,并对未来我国外贸统计改革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黎国林  江华  
从全球价值链这个研究视角分析,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处于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中,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多阶段的动态发展过程。针对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现状,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要在两个方面实现产业耦合,一方面要与国内支柱产业耦合,发展产业影响力和关联效应大的加工贸易;另一方面要与国际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耦合,即通过功能升级、高新技术化并发展服务业加工贸易等形式实现产业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振东  
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价值创造的再构,全球价值链逐渐形成。本文结合东莞的加工贸易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东莞面临的相关方面升级的各种困境和问题。通过相关数据和模型的支撑,提出东莞在全球价值链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