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76)
- 2023(15194)
- 2022(13134)
- 2021(12136)
- 2020(10226)
- 2019(23364)
- 2018(22928)
- 2017(44429)
- 2016(23769)
- 2015(26409)
- 2014(25763)
- 2013(25776)
- 2012(23206)
- 2011(21145)
- 2010(20682)
- 2009(19065)
- 2008(18530)
- 2007(15783)
- 2006(13712)
- 2005(11893)
- 学科
- 济(94738)
- 经济(94645)
- 管理(67476)
- 业(64434)
- 企(53961)
- 企业(53961)
- 方法(45769)
- 数学(39555)
- 数学方法(39140)
- 贸(26235)
- 贸易(26221)
- 易(25446)
- 农(23792)
- 中国(23019)
- 财(22935)
- 学(20872)
- 业经(20478)
- 地方(18296)
- 理论(15935)
- 农业(15582)
- 制(14938)
- 务(14871)
- 财务(14801)
- 财务管理(14784)
- 环境(14665)
- 技术(14451)
- 和(14107)
- 企业财务(13895)
- 银(13486)
- 融(13423)
- 机构
- 大学(336906)
- 学院(334066)
- 济(135806)
- 经济(133156)
- 管理(132463)
- 理学(116291)
- 理学院(115025)
- 研究(113050)
- 管理学(112925)
- 管理学院(112366)
- 中国(82626)
- 科学(71432)
- 京(70634)
- 财(58554)
- 农(58508)
- 所(56869)
- 业大(54172)
- 研究所(52446)
- 中心(50390)
- 财经(48284)
- 农业(46462)
- 江(46128)
- 经(44101)
- 北京(44012)
- 范(42572)
- 师范(42070)
- 院(41145)
- 经济学(40878)
- 州(37692)
- 经济学院(37230)
- 基金
- 项目(237444)
- 科学(185503)
- 基金(173432)
- 研究(167500)
- 家(153559)
- 国家(152352)
- 科学基金(129860)
- 社会(106303)
- 社会科(100950)
- 社会科学(100923)
- 基金项目(92434)
- 省(91865)
- 自然(86784)
- 自然科(84794)
- 自然科学(84770)
- 自然科学基金(83223)
- 划(77964)
- 教育(76327)
- 资助(71472)
- 编号(66490)
- 重点(53226)
- 成果(52256)
- 部(51883)
- 发(49872)
- 创(49519)
- 创新(46173)
- 科研(45984)
- 课题(45322)
- 教育部(44259)
- 计划(44098)
共检索到473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优树 唐家愉 冯秀玲
贸易渠道是人民币发挥货币锚效应的关键因素。在增加值贸易框架下对双边贸易流进行分解,运用经典的货币锚分析模型实证研究全球价值链贸易这一占主导地位的贸易形式对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中货币锚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全球价值链贸易依存度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中的货币锚效应;第二,全球价值链贸易在双边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即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相比较,中国的相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一带一路”经济体中的货币锚效应。因此,应当构建“一带一路”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提升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助力人民币货币锚地位的提升并进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武小菲 沙文兵
基于2010~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的日度数据,采用修正的Frankel-Wei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篮子中的人民币权重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美元依旧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主要的篮子货币;人民币在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篮子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约旦等国家,其权重甚至已经超过英镑、日元等传统国际货币;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量也有所增多。为此,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优化贸易结构,推动人民币在相关国家的使用;发挥亚投行作用,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锚 “一带一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霞 杨振宇 周龙平 赵平
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实践。本文基于Frankel-Wei模型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使用2009—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对沿线国家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锚定人民币能有效提高各国社会福利,且其边际效应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这在社会福利成长阶段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通过提高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对低收入、“陆上”丝绸之路、低贸易竞争力、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水平高的国家社会福利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在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后,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对沿线国家社会福利的提升作用得到加强。进一步分析发现,锚定美、英、日、欧四种货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无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汇率制度选择的视角为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水平,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人民币区域货币锚 “一带一路” 社会福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刚 张友泽
"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开辟了我国对外投资新渠道,为人民币发挥锚效应提供了新平台。本文分别检验人民币、欧元和美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的联动态势并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元在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欧元在中东欧的锚效应较强,而人民币在中亚等内陆地区的影响力较大。使用经典"货币锚"模型对样本国家货币进行固定效应检验后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人民币对此类货币的影响日趋显著。虽然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锚效应总体上远逊于美元和欧元,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和沿线国家经贸联系加强,人民币锚效应将逐渐扩大。适当使用外汇储备投资"一带一路"沿线优质项目、善用新兴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平台以及加强与IMF合作将有利于促进人民币锚效应提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汪天倩 朱小梅
文章基于修正的二阶段Frankel-Wei模型,在其第二阶段回归分析中构建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人民币及其他主要世界货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锚效应进行样本期的分段动态检验、对比分析。根据检验结果,从中国自身和中国同沿线国家关系两个层面遴选指标变量,并构建二阶段Heckman模型研究人民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及“一带”沿线和“一路”沿线两个区域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对沿线国家的货币锚效应已超过英镑,和日元基本相当,但和美元、欧元之间尚有较大的差距;目前,人民币对“一路”沿线的锚效应整体高于“一带”沿线国家;虽然人民币对沿线国家的锚效应水平不高且并不稳定,但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实施以来,其产生显著锚效应的沿线国家数量有较多的增加;且在沿线国家中,产生显著锚效应的区域也已逐渐形成。人民币对“一带一路”沿线货币锚效应影响因素的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一带一路”沿线整体还是“一带”沿线及“一路”沿线两个区域,在是否选择锚定人民币及已锚定人民币的国家中,人民币锚效应大小的影响因素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文章进一步探讨未来该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对沿线国家的货币锚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丁剑平 方琛琳 叶伟
除官方宣布的"显性锚"之外,那些不宣布钉住但实际参照篮子货币的"隐性锚"则需要测试才能判断。本文在Frankel&Wei (1994)和陈学彬(2016)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短期汇率波动和长期汇率波动的差异,对模型进行改进回归。发现"一带一路"地区参照人民币的排序结果为中亚、独联体、东南亚、中东欧、南亚、西亚北非。在人民币汇改及"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下,独联体和中亚是参照人民币最为显著的两块区域,显示出弱势美元时间段对人民币参照的依赖,而西亚、北非和南亚地区则参照人民币较弱或不显著。本文表明,汇率波动与影响汇率决定因素的关系虽然随着回归时间频率不同而有所侧重,但短期和长期两者不能绝对分开。这种参照篮子货币权重模式超越了经济地理上的"引力模型"对参照权重的解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莹莹
本文运用溢出指数方法,定量测度了人民币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货币汇率之间的溢出效应及其动态演化,并采用系统GMM方法,探究人民币汇率净溢出效应的作用渠道。研究发现:近年来人民币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货币汇率之间的溢出效应在波动中有所提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人民币汇率净溢出效应逐步提升,在该区域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在"一带一路"区域内,人民币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影响力较强,且对阿联酋迪拉姆和安哥拉宽扎的净溢出效应已超过欧元、英镑和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在净溢出效应的作用渠道方面,"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贸易附加值依存度对其有利,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第三方市场贸易竞争、全球商品价格指数和全球风险指数却对其不利。因此,应加强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主导能力和商品竞争能力,加速推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建设,加强人民币汇率的区域性风险管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钟学思 蒋楷文 冯琛琛 杨怀佳
防范化解地缘政治风险,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对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7月“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和地区56种货币的汇率月频数据,探究了不同区域的货币锚定人民币的程度,并进一步基于Frankel经典货币锚模型测度了地缘政治风险对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美元虽仍是大部分地区的锚定货币,但人民币已逐步成长为东欧、东南欧、东南亚和东亚地区钉住的货币锚。第二,地缘政治风险能够显著影响人民币在部分地区的货币锚效应,但是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贸易开放度的情况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当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时,东欧和东南欧地区会更多地锚定人民币以规避汇率风险,而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却会选择降低锚定人民币的权重以寻求汇率稳定;高贸易开放度的国家会更多地锚定人民币,低贸易开放度的国家更可能会减少锚定人民币。研究结果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精准实施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别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俊久 蔡琬琳
使用Frankel和Wei建立的计量模型,选取33个"一带一路"沿线货币汇率作为样本,利用SUR方法,分阶段对人民币和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四大国际货币对"一带一路"沿线货币汇率的影响力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对"一带一路"沿线货币汇率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并且在东南亚地区、东亚地区的韩国、南亚地区的印度、东欧地区的俄罗斯以及非洲地区的南非尤为显著,但仍不及美元和欧元。我国应积极推动人民币成为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完善人民币的国际循环机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货币和金融合作,借助AIIB和丝路基金等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在国际投融资领域的主导优势。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广奇 姚燕
加速人民币成为"丝路货币"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有利于人民币率先实现"区域化"并最终走向国际化。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规范研究法梳理了人民币成为"丝路货币"的现状,分析了人民币成为"丝路货币"的现有基础,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错综复杂、金融市场发展不均衡、金融合作区域化、监管不统一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基于此,提出积极改善环境、持续升级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流通份额、协调发展沿线金融、加强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和金融监管的推进策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平
本文将邻国效应和中心效应纳入传统的贸易需求模型,精细地刻画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贸易受到邻国和该地区经济领先国家影响的程度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汇率变动对欧洲区域的贸易具有显著影响;邻国效应在所有区域都十分显著,中国与某个国家的进出口在当期与其邻国构成竞争抑制关系,但是这种状况会在下一期得到调整;中心效应整体上表现出溢出效应,中心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会带动整个区域的外贸发展,但是这种积极的辐射作用并不适合于同一区域中的所有国家,区域内某些国家的中心效应表现为挤出效应。据此,中国应实施差别化的贸易政策,以保证国别贸易与区域贸易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曹璐琦 戴巍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很大关注。基于"一带一路"区域货币合作视角,本文依据已有国内外学者研究文献,首先测算了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等主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其次,针对其在此空间内的延伸与发展,本文利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构建人民币与"一带一路"国家区域主权货币演化博弈模型,演化稳定均衡策略证实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均有动力共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基于此,本文借鉴主流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经验,从三大国际货币职能角度思考给出了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对策建议:夯实国内经济基础、推广贸易项目下人民币结算、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建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伟 言方荣 鲍曙明
本文将邻国效应引入汇率与贸易关系理论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以"一带一路"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OLS、相依回归以及面板数据两阶段工具变量法等估计方法和灵敏度分析法,研究了汇率变动、邻国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1)整体而言,当期人民币升值反而使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减少,但滞后一期升值导致进口增加;当期和滞后一期的人民币贬值均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2)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普遍小于邻国效应的影响;各国之间的邻国效应大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无论是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还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邻国效应普遍表现为"竞争抑制"关系。(3...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倩
新疆与中亚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自试点以来发展较快,其中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最大。目前,业务发展中存在新疆与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规模和人民币结算规模不匹配、人民币净流入、收支结构失衡突出、新疆企业在双边贸易中缺乏结算货币选择权等问题。对此,需从国家、地区及银行和企业的角度,探索"一带一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可行对策。
关键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结算货币 中亚 新疆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毛艳华 邱雪情 王龙
共建“一带一路”为深化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了强劲动力。文章使用熵值法量化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运用WWZ方法对共建国家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价值链参与进行了分解,并探讨了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全球价值链的促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技术溢出两种机制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和贸易利益获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口岸与运输效率、海关与边境管理、规制环境均对全球价值链参与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电子商务、口岸与运输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区分不同国别类型,贸易便利化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参与的促进效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距离;区分不同行业,贸易便利化更能提升中技术行业的价值链参与程度和贸易利益。本研究对于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效应研究
数字贸易便利化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验证据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基于“一带一路”沿线79个国家和地区面板数据的研究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贸易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
“一带一路”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中国货币互换对进出口贸易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数据分析
论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构建——基于“逆全球化”影响视角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一带一路”推进战略
“一带一路”:重构全球价值链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