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5)
- 2023(13767)
- 2022(11972)
- 2021(11267)
- 2020(9298)
- 2019(21081)
- 2018(21043)
- 2017(40563)
- 2016(21610)
- 2015(24187)
- 2014(23663)
- 2013(23334)
- 2012(20925)
- 2011(18880)
- 2010(18584)
- 2009(17328)
- 2008(16493)
- 2007(14020)
- 2006(12058)
- 2005(10344)
- 学科
- 济(82669)
- 经济(82570)
- 管理(63985)
- 业(59930)
- 企(51711)
- 企业(51711)
- 方法(38866)
- 数学(32550)
- 数学方法(32177)
- 贸(24188)
- 贸易(24177)
- 易(23466)
- 农(21522)
- 财(21283)
- 中国(20863)
- 业经(19404)
- 学(18091)
- 地方(15922)
- 理论(15901)
- 务(14516)
- 财务(14447)
- 财务管理(14424)
- 和(13915)
- 农业(13857)
- 制(13838)
- 企业财务(13541)
- 环境(13099)
- 技术(12872)
- 教育(12065)
- 银(12033)
- 机构
- 大学(298897)
- 学院(298881)
- 管理(120492)
- 济(118354)
- 经济(115859)
- 理学(105338)
- 理学院(104238)
- 管理学(102520)
- 管理学院(101997)
- 研究(95623)
- 中国(69249)
- 京(62324)
- 科学(58395)
- 财(52253)
- 所(46454)
- 业大(42882)
- 财经(42836)
- 中心(42683)
- 农(42623)
- 研究所(42367)
- 江(41084)
- 范(40104)
- 师范(39810)
- 北京(38946)
- 经(38927)
- 院(35467)
- 经济学(34717)
- 州(33966)
- 农业(33350)
- 师范大学(32247)
- 基金
- 项目(207210)
- 科学(162889)
- 研究(155206)
- 基金(149770)
- 家(128934)
- 国家(127859)
- 科学基金(110451)
- 社会(96922)
- 社会科(91780)
- 社会科学(91758)
- 省(80711)
- 基金项目(79672)
- 教育(71493)
- 自然(71476)
- 自然科(69776)
- 自然科学(69763)
- 自然科学基金(68471)
- 划(67528)
- 编号(65070)
- 资助(61141)
- 成果(52023)
- 重点(45777)
- 部(45688)
- 发(43718)
- 创(43504)
- 课题(43500)
- 项目编号(40739)
- 创新(40360)
- 教育部(39733)
- 科研(39501)
- 期刊
- 济(127136)
- 经济(127136)
- 研究(87585)
- 中国(50056)
- 学报(44142)
- 管理(43269)
- 科学(40477)
- 财(39060)
- 农(38522)
- 教育(35489)
- 大学(33720)
- 学学(31474)
- 农业(27555)
- 技术(25386)
- 业经(22647)
- 融(21750)
- 金融(21750)
- 经济研究(21446)
- 财经(19744)
- 贸(17177)
- 问题(16972)
- 经(16823)
- 图书(16819)
- 国际(14804)
- 商业(14744)
- 理论(14384)
- 科技(14251)
- 业(14227)
- 技术经济(13783)
- 现代(13280)
共检索到423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艳 王岚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传统贸易统计凸显"重复计算"问题,贸易规模与贸易利益不相匹配,并且贸易利益的属地和属权统计因跨国公司的行为而不同。本文在梳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贸易利益内涵改变途径的基础上,从贸易利益来源多样化、贸易利益获得主体微观化和贸易利益分配复杂化等方面阐释贸易利益内涵的变迁,并从国家、要素和企业层面分别总结了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贸易利益的测度方法。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一是拓展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利益之间相互影响及传导机制的理论框架,二是关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进口贸易利益,三是分离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创造的贸易利益,四是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贸易利益理论和测算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国姣 杨来科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传统贸易统计在贸易规模与贸易利益的核算方面存在不足。文章理顺了全球生产网络分工改变贸易利益内涵的途径,并从属权利益境遇下的跨国公司利润、价值增值和要素的实际收入等方面阐述了贸易利益的新分配机制,阐述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静态贸易利益和动态贸易利益的研究进展。接着进一步分析了国际贸易中全球价值链因素下的分工风险和贸易风险问题。最后指出未来需深入研究的方向:一是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贸易利益的具体传导机制,二是全球生产网络下的贸易利益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三是关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风险共担问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常冉 杨来科 王向进
文章采用贸易增加值核算法对2005-2014年中美贸易进行价值结构分解和竞争力测算,重新审视中美贸易失衡并全面剖析贸易利益结构。研究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对中美贸易顺差严重高估,并对行业竞争优势产生误判。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没有带来相匹配的贸易获利,尤其知识型制造业缺乏创新技术被"低端锁定",美国服务业处于价值链上游且具备竞争优势,贸易获利能力强于中国。同时,中国出口拉动美国贸易利益的同时,推动了多区域贸易发展的格局,中国出口贸易利益分布以东亚地区为主但布局趋于多元化。美国出口利益结构均衡,对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推动作用相对突出。
关键词:
贸易增加值 贸易失衡 WWZ方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云凤 常荣平
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也是全球减排成败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隐含碳贸易"视角核算比较全球价值链下的中美利益,并从最终需求结构层面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对美国隐含碳出口为476.62百万吨(Mt),占中国碳排放量的5.67%,而美国对中国隐含碳出口为51.84Mt,仅占美国碳排放量的0.99%,这一不平衡造成的结果是"美国消费、中国污染"。此外,中美两国的隐含碳出口结构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中国对美隐含碳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云凤 常荣平
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行动也是全球减排成败的关键,本文构建了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隐含碳贸易"视角核算比较全球价值链下的中美利益,并从最终需求结构层面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对美国隐含碳出口为476.62百万吨(Mt),占中国碳排放量的5.67%,而美国对中国隐含碳出口为51.84Mt,仅占美国碳排放量的0.99%,这一不平衡造成的结果是"美国消费、中国污染"。此外,中美两国的隐含碳出口结构有众多相似之处,但中国对美隐含碳出口行业集中度过高。商品贸易量并非是决定中美隐含碳贸易额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在于各行业碳排放系数的差异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差异。因此,中美两国在贸易和气候变化方面应该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努力,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丽娟 赵佳颖
本文利用增加值统计与要素收入分解方法对基于GVCs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电子与光学产业为例,中美贸易并不存在"里昂惕夫悖论",技术和要素禀赋共同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 1995—2011年,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一直低于"1"的平衡状态,中美相对要素实际收入的下降抵消了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在双边贸易利益分配中美方获益相对较大; 1998—2005年,伴随两国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下降,初始比较优势的强化使得美国的相对贸易利益增加; 2006—2009年,随着技术差距扩大幅度和要素禀赋差异的减小,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上升,两国贸易利益分配趋向平衡;中国在高技能劳动的利用上具备潜在比较优势,但相对于要素禀赋的优化,技术的滞后调整削弱了中国在贸易利益分配中的获利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曹晓蕾
贸易利益是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根本动力。在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分工和贸易相互伴生的关系引发了贸易与投资利益一体化、利益分配主体的多样化和分配机制的复杂化,传统贸易利益理论解释已显乏力。因此,建立适应全球生产网络背景的贸易利益理论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对传统分工模式下的贸易利益理论进行了梳理,并重点对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的贸易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国际分工 全球生产网络 贸易利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津睿 宋秀峰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科技和生产力水平飞速发展,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极大提升。而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的阴霾也笼罩着人类社会。为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已渐成全人类的共识。在这一背景和趋势下,全球贸易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商品进口国在国际贸易中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进口限制措施。从目前全球贸易现实来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津睿 宋秀峰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科技和生产力水平飞速发展,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极大提升。而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的阴霾也笼罩着人类社会。为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已渐成全人类的共识。在这一背景和趋势下,全球贸易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商品进口国在国际贸易中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进口限制措施。从目前全球贸易现实来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席艳玲 白艳娟
随着产品内分工以及贸易的蓬勃兴起,基于传统总量贸易对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局限日趋明显,增加值贸易视角的研究开始兴起,在核算体系及数据库等方面均日渐完善。文章在回顾全球价值链理论脉络及前沿动态基础上,梳理了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的完善过程,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和融入路径、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融合三个角度总结了新近的研究,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研究展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席艳玲 白艳娟
随着产品内分工以及贸易的蓬勃兴起,基于传统总量贸易对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局限日趋明显,增加值贸易视角的研究开始兴起,在核算体系及数据库等方面均日渐完善。文章在回顾全球价值链理论脉络及前沿动态基础上,梳理了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的完善过程,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和融入路径、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融合三个角度总结了新近的研究,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研究展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岚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纠正出口规模与贸易利益的错配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构建融合增加值贸易和所有权贸易的双边真实贸易利益核算框架,测度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中由中国获得的贸易利益。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制造业出口中的属地贸易收益率约为80%,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美国对华制造业FDI整体呈现市场寻求导向,而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行业FDI则具有典型的效率寻求型特征;剔除外资企业贡献后,中国对美国各行业出口的真实贸易收益率大幅下降,但就各年份的比较而言,真实贸易收益率却保持稳步提升态势;外资企业对中国对美出口贡献率的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睿伣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一国获得的静态贸易利益已不能真实地反映情况,各国更关注其获得的动态贸易利益,作为其参与国际分工和进行国际贸易的根本目标。文章通过建立相关的回归模型,以贸易增加值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并以中美贸易为例,从就业水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水平三个方面来对中国获得的动态贸易利益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段世德 王跃生
贸易利益是要素所有者从出口产出中获得的可支配收入增量。中国对美国出口品的生产,因进口中间品而虚增了中国的产出。在这个过程中外国资本分享了中国出口的好处,不能用中国的出口产出替代中国要素的出口产出分析中国的贸易利益。本文结合中国关境产出的资本权属,剔除进口中间品的产出转移,核算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贸易利益。从1995年到2011年,中国出口共获得3 089亿美元的贸易利益,名义贸易利益获取效率为13.76%,实际贸易利益获取效率为17.78%,劳动者报酬是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要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利益获取能力,需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并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增加中国投入要素的可支配收入。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利益 中间品 增加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阮文婧
文章在整理、对比中美两国半导体西向贸易官方统计数据后发现,两国海关对进出口货物计价方式和中美统计口径差异导致了统计数据偏差,但并不存在"统计错误"。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