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6)
- 2023(10145)
- 2022(8626)
- 2021(7734)
- 2020(6301)
- 2019(14071)
- 2018(13849)
- 2017(26724)
- 2016(14168)
- 2015(15445)
- 2014(14829)
- 2013(14414)
- 2012(12616)
- 2011(11289)
- 2010(11152)
- 2009(10365)
- 2008(9422)
- 2007(7863)
- 2006(6572)
- 2005(5597)
- 学科
- 济(59681)
- 经济(59632)
- 管理(46470)
- 业(40551)
- 企(35585)
- 企业(35585)
- 方法(30626)
- 数学(27359)
- 数学方法(26947)
- 贸(16712)
- 贸易(16709)
- 易(16398)
- 财(15505)
- 中国(14166)
- 环境(13556)
- 农(13391)
- 业经(12354)
- 出(12012)
- 学(11617)
- 划(9569)
- 理论(9494)
- 务(9377)
- 财务(9346)
- 财务管理(9328)
- 和(9045)
- 地方(8965)
- 销(8798)
- 供销(8788)
- 企业财务(8775)
- 口(8497)
- 机构
- 学院(191125)
- 大学(188307)
- 济(79891)
- 经济(78533)
- 管理(76546)
- 理学(67791)
- 理学院(67124)
- 管理学(65630)
- 管理学院(65309)
- 研究(57586)
- 中国(43012)
- 京(37179)
- 财(35281)
- 科学(34651)
- 财经(29154)
- 所(27039)
- 中心(26873)
- 业大(26850)
- 经(26642)
- 农(26205)
- 江(26160)
- 经济学(25495)
- 研究所(24745)
- 范(23831)
- 师范(23618)
- 经济学院(23216)
- 北京(22308)
- 财经大学(21881)
- 院(21514)
- 商学(21327)
- 基金
- 项目(136408)
- 科学(109744)
- 基金(101712)
- 研究(98967)
- 家(88162)
- 国家(87506)
- 科学基金(76845)
- 社会(65961)
- 社会科(62846)
- 社会科学(62837)
- 省(53561)
- 基金项目(52935)
- 自然(49796)
- 自然科(48747)
- 自然科学(48741)
- 自然科学基金(47839)
- 教育(46874)
- 划(44772)
- 资助(41786)
- 编号(39158)
- 重点(30582)
- 部(30329)
- 成果(29384)
- 创(29275)
- 发(28941)
- 国家社会(27754)
- 创新(27171)
- 教育部(26833)
- 科研(26668)
- 人文(26657)
共检索到264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瑶 张军 耿燕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从附加值贸易视角重新审视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十分重要。本文基于1995—2018年65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出口国内附加值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倒U型”关系;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美洲、欧洲地区整体到达了出口国内附加值提升、碳排放下降的阶段,但是亚太地区尚未到达碳达峰出口拐点;行业异质性分析显示,碳达峰出口拐点在农林牧渔业、服务业、采矿业、制造业中依次提高。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出口—碳排放关系的调节作用,发现参与全球价值链会整体降低碳排放,但使碳达峰出口拐点右移,而全球价值链嵌入地位的提升会使碳达峰出口拐点左移;全球价值链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出口—碳排放关系中发挥差异性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碳减排提供了经验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博伟 张伯伟
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碳减排,可以为中国“碳双减”提供政策启示。采用1995—2009年的跨国跨行业面板数据,结合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出上游度和投入下游度的上升均会导致出口贸易隐含碳水平升高,这说明如果一国以矿业、制造业为主要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那么出口贸易隐含碳水平会升高,稳健性检验结果强化了这一结论。此外,对于污染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效应会更弱,但是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效应会更加明显。因此,为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中国政府应当优化产业布局,通过约束污染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调整出口规模和改善出口贸易结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琳 盛斌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将出口品中包含的进口中间品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剔除,构建了出口的国内技术复杂度指数,有效地将一国国内创造的技术含量从整个产品的技术含量中分离出来。接着,利用1998-2011年中国1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制造业出口的国内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并没有提高国内技术复杂度,但是研发投入和良好的商业及制度环境会在全球价值链对国内技术复杂度的偏效应中产生正向作用;对国外附加值区分来源国进行分组的实证结果表明,来自东亚3国和地区的国外附加值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外附加值 国内技术复杂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琳 盛斌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将出口品中包含的进口中间品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剔除,构建了出口的国内技术复杂度指数,有效地将一国国内创造的技术含量从整个产品的技术含量中分离出来。接着,利用1998-2011年中国1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制造业出口的国内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并没有提高国内技术复杂度,但是研发投入和良好的商业及制度环境会在全球价值链对国内技术复杂度的偏效应中产生正向作用;对国外附加值区分来源国进行分组的实证结果表明,来自东亚3国和地区的国外附加值率对国内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显著为负,而来自美国的国外附加值率对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外附加值 国内技术复杂度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向进 杨来科 钱志权
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可以用于衡量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转型。从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视角,深入制造业内部结构探究不同能耗行业和不同技术水平行业的贸易结构碳排放效应差异性,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我国高端技术行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有重要意义。采用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出口结构转型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将制造业按照技术研发度和能源消耗度的不同进行分组,对比不同类型行业的差异性。结果显示:(1)总体上,出口结构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不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出口结构转型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行业技术水平提升和外资流入对碳排放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向不同。(2)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增加行业总体碳排放,不同行业影响程度不同。对于高技术行业、中高技术行业和高能耗行业来说,结构效应更加明显。(3)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外商资本流入具有显著碳减排效果,但行业间存在差异性。总体而言,产业结构是限制制造业碳减排最主要的原因。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向进 杨来科 钱志权
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可以用于衡量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转型。从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视角,深入制造业内部结构探究不同能耗行业和不同技术水平行业的贸易结构碳排放效应差异性,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我国高端技术行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有重要意义。采用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出口结构转型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将制造业按照技术研发度和能源消耗度的不同进行分组,对比不同类型行业的差异性。结果显示:(1)总体上,出口结构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不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出口结构转型引起的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中
基于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采用总出口分解模型,将中国等40个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总出口完全分解为不同的增加值项目和重复计算项目,并衍生出增加值贸易的相关指标。从行业层面,测算了中国各行业的增加值出口规模及其实现路径。依据"吸收地原则",研究了我国总体、行业增加值出口的地区(国别)去向。结果显示,中国总出口中国外成分(VS)所占比例为21.77%,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重复计算项的比例为24.53%;中国传统出口规模较小的农业、狩猎业、林业及渔业、采掘业和服务行业,通过将行业产出用于制造业行业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本行业的增加值出口,其增加值出口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北美地区、欧盟地区是中...
关键词:
总出口 增加值 价值链 投入产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牛华 马艳昕
利用总贸易流分解方法研究表明:1995~2011年,中国服务业出口中隐含在最终品中的增加值减少,返回国内并被吸收的增加值增加,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正在逐步提升;服务业出口的国别分布呈现出"一头独大"趋势,美国占比从1995年的8.94%上升至2011年的18.24%;仍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出口为主;批发贸易和租赁及其他商务服务两个行业占服务业出口总额的1/2,但前者在服务业出口中的占比下降幅度较大,而后者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陆敏 王泱 林金官
将2013年6月开始在7个省市实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11-2018试点行业的上市企业为平衡面板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否能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价值,以检验“强波特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不能通过促进试点地区上市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价值,实现波特效应;分地区检验发现,只有在北京市能实现波特效应,在全国及其余省市均无法实现波特效应。碳排放初始配额分配过多导致的碳价过低是主要诱因。应鼓励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企业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燕 袁晓强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目前虽然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欧洲国家和日本,但老龄化速度非常快,老年系数加速已接近临界值,使得中国的贸易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面临巨大挑战。在H-O框架内构建跨期迭代模型,引入老年期存活率和人力资本投入,解释人口老龄化影响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机理,发现人口老龄化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呈现典型的"倒U型"关系。使用1996-2015年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发现,当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临界值时,人口老龄化会提升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优势,而当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临界值时,人口老龄化将抑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优势,二者的"倒U型"关系十分显著并且稳健。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中国需树立"积极老年化"的观念,加速推进人力资本的积累,释放老年人口的消费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需趋动力和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并适度调整人口政策、延缓老龄化进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经路 宋玉禄
文章构建非线性模型探究财税补助对研发的影响,引入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的交乘项,探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又加入财政补助和经营现金流的交乘项,探究经营现金流是如何调节财政补助进而影响研发投入的。研究表明:财税补助对研发投入具有激励作用和挤出效应,都呈倒U型关系;经营现金流对财政补助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削弱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财政补助比税收优惠对研发投入的作用更明显,并且两种政策之间存在互补作用,共同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
关键词:
研发投入 财税补助 倒U关系 协调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巩爱凌
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却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的粗放型出口,由此引致一系列问题:外贸出口与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出口商品结构表面上有所改善、却并无实质性提升;技术进步在"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中徘徊;品牌建设滞后,"中国制造"成为廉价质次商品的代名词。由此,必须改变单一"世界工厂"的尴尬局面,出口向内涵型发展转变;从OEM向ODM、OBM升级;由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变;构建国家价值链。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外贸出口 内涵型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中
研究目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总出口的价值来源、增加值贸易及其失衡规模。研究方法:基于WIOD数据库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和社会经济账户(SEA),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测算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出口国外增加值率较高,国外增加值主要来源于东亚、欧盟和北美地区,制造业行业出口国外增加值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中国增加值出口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从增加值出口实现方式来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增加值出口分别以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出口为主要方式,而初级产品和能源产品行业、服务业则主要通过参与国内价值链生产分工来实现本行业的增加值出口;传统贸易数据严重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失衡规模;相比于传统贸易失衡,中国与欧美、东亚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和逆差均大幅降低。研究创新:依据增加值"来源地"和"吸收地"原则测算了中国增加值贸易及其失衡规模。研究价值:克服了传统贸易数据由于"重复核算"所呈现的贸易假象,厘清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位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创颖 于开贺
在碳达峰背景下,多个产业均以节能减排为未来发展目标之一。尤其是对于零售业而言,其在出口贸易蓬勃发展之时,对环境带来的负担将会更重,如何平衡快速发展与节能减排间的关系成为重要学术课题。因此,本文以碳达峰为背景,探究嵌入全球价值链对我国零售业出口贸易碳排放的作用机制,以期引导我国零售业有效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出口贸易碳排放的降低。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地位每提升1个百分点,则零售业出口贸易碳排放减少1.5829个百分点。零售业规模每扩张1个百分点,则零售业出口贸易碳排放增加2.5197个百分点。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毅
基于WIOD数据库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增加值出口总量,分析其被吸收的途径、国别(地区)流向和部门分布。结果发现,出口统计数据夸大了总出口;增加值出口的增长集中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增加值出口主要被直接进口国所吸收,被第三国间接吸收份额小;增加值出口主要流向发达经济体,但流向新兴经济体的比重随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而上升。从部门结果来看,中国制造业出口带来的利润不高,资源型行业的出口获利较多但会导致资源和环境问题。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增加值出口 重复计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